土地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构成的,包括过去和现在种种人类活动结果及其影响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中人们可以利用的那部分。

(3)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可以生长植物的松散堆积物。

(4)土壤实体:是指地表的松散堆积物,而不包括附着在其上部的植物或人工建筑。

(5)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6)土地类型分类: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7)土地类型: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8)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9)土地分级系统:是指在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

(10)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11)区域土地类型: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12)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13)土地类型图:表示土地这一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各种土地类型的特点、地理分布和空间组合及其特征的一种专题地图。

(14)土地综合制图——横向系列是对某地所进行的同种比例尺而内容不同的成套土地地图的编制。

(15)土地制图综合——纵向系列是对相同内容、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地图从大比例尺到中、小比例尺的系列成图。

(1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土地资源的规模、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规模调查,即了解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分布、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分布特征。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即了解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壤类型等质量指标,为农业生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状况,确定土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调查中,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特点,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草地面积等,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意见建议。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可以采用专业评价模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为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土地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二)系列制图协调
❖ 制图协调问题的产生:多种专题图件、多人员完成。 ❖ 制图协调的主要内容: ❖ 1、协调内容
❖ 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协调——统一认识、技术路线、技术与方 法
❖ 制图技术条件和制图表达的协调——统一设计:制图大纲、 制图方法、统一信息源、统一地理底图、统一表达方式
❖ 制图内容的协调——分类系统、判读标志、轮廓界限、和面 积数据
变质岩
沉积岩
花岗岩(岩浆岩之一)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对伍 制定工作计划 资料、仪器和设备准备
二、外业调绘
路线勘察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地类调绘 补测 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
转绘 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 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第四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 2、协调依据:地理综合体各要素空间分布和相互 关系的某些规律性。一般是由各专题要素的界限组 成的,包括:地质线、地形界限、植被界限、土壤 界限、水文界限等。
三、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
❖ 卫星遥感的多时相特性,使之成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 有效工具。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包括: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退化等。
❖ 卫星遥感的宏观性,决定其只能应用于中小比例尺制图 和一般性的变更监测。
❖ 卫星遥感的多波段性,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机助制图提 供了可能。计算机可以对卫星遥感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 处理、校正、增强,并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各种信息, 并逐步实现了制图的自动化。因此已成为土地资源遥感 调查中很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化壳,铁铝风化壳,碎石风化壳,渍水风化壳
❖ 沉积物:洪积,冲积,坡积,风积,湖积,滨海,冰 川
分析方法
❖收集地质地貌资料 ❖钻孔或打井资料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如何进行土地调查

如何进行土地调查

如何进行土地调查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土地调查是充分了解土地现状和利用情况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关键要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如何进行土地调查。

一、土地调查的目的土地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土地资源的全面信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土地的类型和质量:对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状况等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便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或工业用地选址。

2.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探索土地适宜各类开发或利用项目的可能性,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3. 监测土地的环境变化:定期调查土地的变化情况,掌握土地的退化、污染等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二、土地调查的方法土地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走访和勘察等方式,在调查区域内直接观察土地特征。

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并记录这些信息。

2. 数据收集:搜集相关资料,如地图、气象数据、土壤报告等。

通过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对土地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3. 采样测试:针对特定指标,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

比如,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以评估土壤肥力。

4. 图像解译: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卫星或无人机拍摄的影像,通过解译获取土地利用等信息。

图像解译可以提供大范围的土地调查结果。

三、土地调查的关键要素1. 调查地点选择:选择代表性的调查地点,涵盖各种土地类型和利用方式。

同时,要注意合理划分调查区域,确保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2. 调查数据整理: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形成结构化的数据集。

这些数据将作为分析和评估的基础,对后续的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3. 调查工具准备:根据调查任务和目标,准备适当的调查工具和设备。

例如,使用测量仪器、GPS定位仪等,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可靠性。

4. 土地调查团队:组建专业的土地调查团队,包括地理学家、农业专家、环境科学家等。

土地资源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方法

土地资源调查基本内容与技术方法

定 验 证
好 站 立
图 定 向
类 调 绘
绘 地 物
绘 整 饰
外 业 调 查
区 调 绘
样 点定
记验


载证

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分析
❖ 气候: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积温)、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 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
❖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 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状况
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 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利界线;各级行政辖区 (含村)范围界线;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
❖ 量算面积:量算出各权属单位和各地类图斑面积。 ❖编制图件: 分幅权属界线图和县、乡土地利用现状
图及其他图件(如土地利用分区图)等。 ❖ 汇总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土
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工 作范围;任务的目的、由来;调查人员组成, 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经过和方法,取得的 主要成果;资料来源的说明、准确性、现势性 说明。
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 编写报告:编写土地利用调查报告和技术报告,分
析土地利用、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 地的建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 2007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 、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 理特性等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 进行统一分类。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 个,二级类57个。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管理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1、土地资源调查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主要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分区等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

);(2)、土地类型及其属性的调查(主要在于划分土地的类型、获取其面积、长度、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等特征。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指专门针对某个土地类型而展开的土地调查。

但专项调查也可能与一般性土地类型调查同步进行,而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子项目。

)(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指调查的对象区域被限定在特殊的区域。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要对照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达到要求的即为合格)第二章1、气候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气温、积温、降水和干燥度)与分析方法(气象站)气候调查的特点:一般温带地区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度2、地形地貌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大、中地貌(山地、丘陵、平原、高原、河谷盆地)、几种特殊地形(熔岩地形、红色岩系地形、黄土地形、风行地形)、微地形或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与分析方法3、土壤调查:调查内容{地表特征(石块度等级、岩石露头度、侵蚀的迹象、盐分和碱分的存在)、剖面特征(质地、剖面层次构型、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砾石含量、障碍层次)(实地调查法)4、土地类型制图方法:综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5、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6、中国1:100万土地分类系统: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性等内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分析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4、提出建议和措施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
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素调查 构成要素与土地类型的相互关系及对土地资源特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 土地类型的调查
土地类型是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如 高山草甸,低丘洼地,平原水田,沙漠绿洲,冲积平地。
❖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权属、利用现状)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和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数据册的编制与登记
❖ 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为了特殊目的而进行的土地资资源调查如: 专项草地调查 风景区与旅游景区的土地资源调查 交通用地调查
❖ 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
调查盲区,如西藏自然资源调查 开发主题与开发目标调查,如南水北调地区综合调查,长江三峡综
❖ 主要步骤:定点调平平板仪—→交会法测量碎部点(方向 线、距离)
二、航空遥感调查
❖ 航片调绘是在充分研究影像特征(形状、色调、纹理、图 型等)与地物、土地构成要素、土地利用等的相互关联或 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的判读、调 查和绘注等的工作。
❖ 主要步骤:资料分析—→划分航片调绘面积—→室内预 判—→外业调绘和补测—→室内转绘—→整饰成图。具 体方法将在第五章中作详细介绍。
(一)遥感专题系列制图的基础
天。
阳朔的溶岩地形
黄土墚地貌
❖ 土壤调查
调查内容
❖ 地表特征调查: 地表石块度,岩石露头度以及侵蚀、盐碱化 ❖ 剖面特征:质地,剖面层次,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砾石含量,
障碍层次
分析方法
❖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实地调查,剖面挖掘
❖ 地质调查和分析
调查内容
❖ 岩石类型:沉积岩2,岩浆岩2,变质岩2 ❖ 风化壳地球化学类型:含盐风化壳,碳酸岩风化壳,硅铝型风
仪、平板仪,当然现在也用GPS。
一、常规测量方法
❖ 经纬仪测图:在起伏较大的地区使用这种方法测图更有其 优越性,野外工作少,但内业繁杂
❖ 主要步骤:控制点布置(闭合导线法)—→碎部点测量 (方向角、距离和高程) —→计算展点—→清绘制图
❖ 平板仪测图:这种测图方法在平坦地区使用比在山区更为 有利。特点是观测、绘图1人承担,外业任务重,而且速 度慢,但精度较高,一次性成图。
❖ 基本方法:常规的测量方法、航空遥感方法、卫星遥感 调查、3S综合调查法
❖ 方法选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调查的目标精度;二是 调查区的特点
❖ 一般情况下, ❖ 1:5000—1:50000比例尺的精度,选用航空遥感方法; ❖ 小于1:50000比例尺,通常用卫星遥感方法; ❖ 大于1:5000的详细比例尺主要用常规测量方法,如经纬
四、3S技术综合制图方法
❖ 由于各种遥感信息源的不同几何特征和波谱特征的差异, 使其只能适宜于某一种专题制图的要求,因此,如果我们 面临的是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的任务,那么必然需要采 用不同精度层次的遥感信息源;
❖ 3S综合制图是针对一定制图目的,在某区域内编制反映地 理综合体不同侧面的系列专题图件。遥感技术应用于专题 系列制图,为解决专题系列制图协调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基 础。
合考察 特点:多学科协同工作,系列成图的形式来体现综合调查的成果
第二节 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 一、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与分析
❖ 气候调查和分析
调查内容:气温0,积温0,降水1,干燥度 分析方法:收集资料、实际观察(小气候1)
❖ 地形地貌调查和分析
调查内容
❖ 山地(300-500),丘陵(<200),平原,高原(>1000), 河谷盆地
三、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
❖ 卫星遥感的多时相特性,使之成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 有效工具。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包括: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退化等。
❖ 卫星遥感的宏观性,决定其只能应用于中小比例尺制图 和一般性的变更监测。
❖ 卫星遥感的多波段性,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机助制图提 供了可能。计算机可以对卫星遥感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 处理、校正、增强,并提取出人们感兴趣的各种信息, 并逐步实现了制图的自动化。因此已成为土地资源遥感 调查中很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变质岩
沉积岩
花岗岩(岩浆岩之一)
第三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对伍 制定工作计划 资料、仪器和设备准备
二、外业调绘
路线勘察 制定工作分类系统 室内预判 地类调绘 补测 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
转绘 量算面积 编图与图面整饰 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
第四节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化壳,铁铝风化壳,碎石风化壳,渍水风化壳
❖ 沉积物:洪积,冲积,坡积,风积,湖积,滨海,冰 川
分析方法
❖收集地质地貌资料 ❖钻孔或打井资料
植被调查
–植被类型
针叶林,阔叶林,灌从和灌草丛,草原与稀树 草原、荒漠、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 和水生植被等10大类
–分析方法
确定代表性群落 估测植物种属的丰富度:目测估算 目测覆盖度 调查植物利用价值 “乡土”植物
❖ 特殊地形:岩溶地形2,红色岩系地形2,黄土地形2 ❖ 微地形(貌) ❖ 海拔,坡度与坡向
分析方法
❖ 地形图,航片和卫片的判读与分析 ❖ 实地描述 ❖ 地形描述 ❖ 资料整理和分析
阳江市阳东县到处水浸 台风"巨爵"造成广东超百万人受灾1人失踪
❖ 中国气象学家的季节划分
❖ 当候(连续五天)平均气温降至十摄氏度以下为冬季; ❖ 候平均气温升至二十二摄氏度以上为夏季; ❖ 气温在这两者之间为春季或秋季。 ❖ 广州的夏季,候平均气温持续高于20摄氏度通常长达约二百
土地调查与评价第二章土地资源调 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的内容主要是由调查项目的具体目标 和任务来确定的,目标不同,调查的具体内容也 不同: ❖ 以反映土地类型及其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为主 题的土地类型调查; ❖ 以反映土地权属状况为主的土地权属调查; ❖ 以反映土地质量为主的气候、土壤、植被、地质、 地貌、水文等的土地构成要素调查; ❖ 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为主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为区域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目标的区域土 地资源综合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