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

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
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资料、幸存的孩子、作文指导、范作

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炸死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上海火车站坐火车,遇到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对夫妇尽管受了伤,但仍然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赶时,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母子俩伤心得泪流满脸,儿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去世了,比他的母亲哭得更加大声,哭声犹如闪电雷鸣。就在这时,婴儿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到了日本侵略者走过来的脚步声,可是母亲已经累得双脚麻木了,加上受了伤,已无法走动。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动了,由于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母亲的脚上。母亲被活活地杀死了。小孩仿佛哭喊着:“爸爸、妈妈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儿子我需要你们,快回来吧!”儿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她用力睁开眼睛,说:“我的乖孩子,你一定要生存着,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爸爸、妈妈报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添光彩,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永远祝福你,再见了我的儿子。”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

淞沪战役期间,日军曾动用了100多架飞机对上海进行狂轰乱炸,意图摧毁我军民的战斗意志。上海当时有南北两个火车站,北站处于交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因此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1937年8月28日,南站遭到了日军两次毁灭性轰炸。当时南站挤满了想要撤往内地的群众,约1800多人,其中多数是妇女和儿童。下午2时左右,四架日机飞临南站上空实施轰炸,当场炸死500多人。不一会儿,又有八架日机再次投下炸弹,炸死200多人。轰炸过后,车站变成废墟,到处横七竖八躺满尸体,惨不忍睹。当时在美国《赫斯特新闻社》任职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目睹了这一悲剧并拍摄了这张令人揪心的照片。两星期后,照片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的封面,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据估计,当时全世界有1亿3千6百万人看到了这张照片。由于上海火车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所以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日本轰炸城市,杀戮无辜平民的罪行。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法西斯在战时就百般抵赖,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部队,所谓发生了“误炸”。

同学们大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

有关书籍,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创造条件。 2 .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怎么观察呢?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60 多年前拍下的这张照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 3 .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4 .具体描述,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象以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想象孩子未来的命运。内容要具体生动,要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三、点拨习作思路思路 1 ——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象,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思路 2 ——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思路3 ——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的老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1937年8月28日:一张曾经震惊世界的照片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日军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在这次轰炸中,1800人,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每次看到这张照片都禁不住令人落泪。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8月28日,这是悲惨的一天。日本进行周密的计划过后,准备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来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上海人闻风而逃,收拾好自己行李,冲向大街,跑向火车站,而火车站正是日本轰炸的焦点。多多一家也不例外,父亲带着妻子和多多,跑到了火车站。爸爸好不容易在卖车票的地方买了两张车票,又到了月台上等车,一起都是用跑步进行的。来到月台上,多多一家惊呆了,人山人海,月台上摆满了行李,人们像泥鳅一样挤来挤去,争着往前面“进军”,想在上火车的时候早点上去。“呜,呜——,呜,呜,”这个声音由远到近,显然是火车来了,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抢着往前面冲,火车刚停稳,人们就上去了,5秒钟的时间,车厢里就挤满了人。突然,人群听见了“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随即,看见了天空上出现了几个黑点,人们傻呆呆的看着,没有反应,忽然,黑点俯冲了下来,越来越近,看清了,是飞机,机面上闪耀着银光闪闪的膏药旗,还可以看见非肉体武器,“啊,飞机,飞机,快逃,快逃啊!”不知谁说的,人们开始了显著的分岔,老照片,有的到火车上,有的到月台上,多多的妈妈被“潮流”推着,和爸爸分散了,她思索着怎么保护多多的安全,看到了一块由

一些破烂搭起的小棚子,她把多多塞了进去,正想找个地方自己也藏起来,两架轰炸机飞得更低了,一架飞机扔一枚炸弹,两颗炸弹落下来了,一枚落在了火车头上,一枚落在了月台上,“轰隆,轰隆,”两声爆炸响,一些人炸得血肉横飞,幸存者顾不得拍身上的尘土了,继续逃命。又是两声响,又是一些人被炸死了,日军轰炸机就是这样两架一次来轰击上海火车站的,轰完了所有的炸弹以后,日军加速逃离了上海火车站。

多多上面的盖子早已经被冲击波给掀飞了,多多也炸得面目全非,他看到了火车站被轰炸以后的情景:预制板掉在了火车轨道上,玻璃震得满地都是,架空桥空落落的,里面都可以看见外部,一些残余的碎片在架空桥上面摇来摇去,不时还有一些破烂落了下来,多多留在火车站里,他还不会行走,在这里他显得孤独和无助。

随后,记者来了,他看到了多多,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照片,尽管没有彩色胶卷。

阅读范文:

孤独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但在上海的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一小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车站的入口处逼近。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袋,用恶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忙碌的人们。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的人群一阵扫射,检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不知所措,转眼都倒在了血泊中。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们,有的胆小的,早被吓的大哭起来;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领结式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只见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几颗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最幸运的孩子。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这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当然,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家园。”

当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时,我们会伸开双臂静静地等待。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战争带来的哭声

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南站,炸死2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上海火车站坐火车,遇到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

当天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对夫妇尽管受了伤,但仍然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在被日本侵略者追赶时,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孩子的父亲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母子俩伤心得泪流满脸,儿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去世了,比他的母亲哭得更加大声,哭声犹如闪电雷鸣。就在这时,婴儿的母亲隐隐约约听到了日本侵略者走过来的脚步声,可是母亲已经累得双脚麻木了,加上受了伤,已无法走动。

伟大的母爱给了这位母亲以力量,使她跑动了,由于跑得很慢,日本侵略者一枪打中了这位母亲的脚上。母亲被活活地杀死了。小孩仿佛哭喊着:“爸爸、妈妈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儿子我需要你们,快回来吧!”

儿子的哭喊声,这位母亲好似听到了。她用力睁开眼睛,说:“我的乖孩子,你一定要生存着,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为爸爸、妈妈报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添光彩,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不是那么容易欺负的!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永远祝福你,再见了我的儿子。”

说完,这位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呼吸声了。这件事成了这位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永生的伤害,他已成了孤儿。这个婴儿怒恨那些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杀死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将来我长大成人一定要继承母亲的遗志,战胜日本侵略者,给日本人一些颜色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厉害。

为什么世上有战争,和平之神去了哪儿?为什么会让出生不久的婴儿失去了父母,为什么要让美好的火车站成了“垃圾场”,为什么,为什么???

孤独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但在上海的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一小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正向火车站的入口处逼近。他们手里端着冲锋枪,腰间挂着子弹袋,用恶狼般的眼睛迅速地扫视着四周忙碌的人们。

突然,一名指挥官模样的人举起手中的冲锋枪对着喧闹的人群一阵扫射,检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不知所措,转眼都倒在了血泊中。那些坐在站台前休息、玩耍的孩子们,有的胆小的,早被吓的大哭起来;还有一些胆子大的,都向四处逃散开了。整个火车站被恐惧笼罩着,空气中凝固着阵阵杀气。

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领结式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只见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几颗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最幸运的孩子。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熟睡的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几分钟后,一块钢板不偏不正地落在了这对夫妇的身上……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最爱他的人已经离他而去了,除了哭泣,他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这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当然,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收留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老人不再失去儿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在新的二十一世纪里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类的家园。”

当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近时,我们会伸开双臂静静地等待。当战争的枪炮再次响起时,我们却要用心祈祷,在春风里世界上的人们都能沐浴和平和爱的阳光。

中国娃娃

看完《中国娃娃》这张照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因为我恨日寇,恨他们没有人性地屠杀中国人。

《中国娃娃》是在1937年8月28日下午,日本侵略者在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摄影师拍摄下来的。照片上,一个身上布满血迹的小男孩正坐在一大堆废墟旁边撕心裂肺地哭着,寻找着父母,呼喊着亲人,可是周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对上海火车南站轰炸了两次。第一次炸死了五百多人,第二次又炸死二百多人,即使活下来的人也都纷纷逃跑了,谁还有空来管这个小孩?站台上的桥梁断裂了,房屋倒塌了,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仿佛要把所有东西都吞下去似的,滚滚浓烟把天空都染黑了,盖住了太阳,飞机在空中

盘旋,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原来,这个小男孩是准备跟着爸爸妈妈逃往香港的,因为那里是英国的租界地,日本人不会炸那里。可是就在他们买票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左半边的房子塌了下来。爸爸妈妈拼命抱着小孩奔出了车站,可这时又有一枚炸弹从他们的上方落了下来。他们没有办法,只能趴在废墟上把小男孩紧紧搂在怀里。接着,又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小男孩的父母都被炸弹炸死了。他的衣服被炸烂了,身上也沾满了鲜血。仅仅两岁的中国小男孩孤独地望着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们被炸烂的尸体,号啕大哭起来……

不过,摄影师阿姨是个好心人,看见小男孩这么可怜,就收养了他,还带他去了医院检查。医生仔细地检查后,确信只是一些皮肉伤,阿姨才放下心来。从此,阿姨把他看成自己的亲生孩子,并把他带到了美国居住,因为他不想让小男孩呆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地方,她要给小男孩一个和平快乐的环境。

小男孩长大了,可是永远忘不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那一幕,忘不了他那亲爱的爸爸妈妈……想想在战争中的孩子,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的可怜,我们又是那么的幸福啊!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世界。

想想在战争中的孩子,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的可怜,我们又是那么的幸福啊!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世界。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

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一件真实的事情

在我们课本里P19页有一张非常残酷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在这张照片上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为什么哭呢?也许是他的父母要回老家,但是发生爆炸时,突然火车一响,他的父母就不知了去向,就只剩下小孩一个人在这里嚎啕大哭!

那他的父母在哪里?或许这个小孩的父母已经被日本人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不敢让人们相信的是当时的抗日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但在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在当时父母可能要离开这个地方去坐火车回老家。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危险面临着他们,向他们逼近。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他的父母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再也见不到他的爸爸妈妈啦!

这个孤独的小男孩以后的命运如何?说不定在战争过后小男孩会被好心人收养,也说不定也会被日本人收养,或者他长大以后想为他的父母报仇,为国家报仇,为人民报仇。

这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抗日,不让敌人欺负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维护和平,让和平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之间吧!

照片拍摄者叫王小亭,照片上的孩子小名叫多多,大名叫王家升,他后来被八路军叔叔救起,八路军叔叔告诉了他的身世,他很气愤,决定为父母报仇。八路军见了就让他参加了儿童团,当了团长后来在日本投降之迹,他欢呼雀跃,压制已久的心情终于实现了。

找了些资料参考

1936年,家住上海火车南站附近的王绍华一家添了新丁——王家升。

一年过去了,1937年,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那一年。8月28日,王绍华夫妇决定带着年仅1岁的小家伙家升逃往桂林。

他们来到火车南站,这里已是人满为患,人们携妻带母,扶老携幼,争相上火车逃离上海这个危地。但人人都不知道,危险,正在慢慢的靠近。

下午4时30分,人们听见几架战机呼啸而过,接着,有人用望远镜看到天空上有3粒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啊,有人看清楚了,那是3枚炸弹!

火车站顿时一片混乱,嘈杂中,哭声,说话声,叫喊声,呼救声混成一片。角落里,几名司乘人员正拿着一张纸写遗书。被踩死,踢死的平民不计其数。火车徐徐开动,成千上万名惊魂未定的平民,争相登上火车……

但,一切都晚了。炸弹如闪电般落入火车南站,“轰隆”一声,一颗炸弹在天桥上爆炸了,天桥顷刻间垮了,火车头被砸中,当即起火,滚滚浓烟直冲云霄;一枚炸弹集中了站台,被炸死的人血肉横飞。站台崩塌了,数万名平民被活活压死;另一枚炸弹偏离了方向,击中

了火车站边上的居民区,好几栋楼房被炸塌,有些逃命的人被塌下来的楼房活活压死,把他们永远埋在了地下……

硝烟逐渐散开,日军飞机已经远去,能看到火车南站一片废墟,倒塌的站台下发出阵阵尸体烧焦的臭味,被崩塌的天桥击中的火车头还在燃烧,死神几乎把这里所有的人都吞噬了。可是,烈火燃烧中却隐隐约约传来孩子的哭声……

啊!这是一个1岁左右的婴儿,他浑身都是血,有的伤口被煤烟所覆盖,有的伤口已经化脓了。怪不得他那么哭。原来,他就是小家升,他的父母在上火车时把他忘在了站台边,哦,他多么幸运,是这次轰炸事件中惟一一个奇迹般幸存的人,2天后,昏迷的王家升被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搜救队员救出,他的父母已经被炸死。

当时,搜救队长对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获救的中国人还真不多。”现在,王家升已经70岁了,在俄罗斯生活,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这件事给他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此,我想对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把战争推向万丈深渊吧,把和平拉来与我们同行吧!”

上海市高考概要写作9篇(有答案)

01 - Sales Strategies How can a company improve its sales? One of the keys to more effective selling is for a company to first decide on its “sales strategy”. In other words, what is the role of the salespe the salesperson’s job narrative, suggest ive, or consultive? The “narrative” sales strategy depends on the salesperson moving quickly into a standard sales presentation. His or her pitch highlights the benefit for the customer of a particular product or service. This approach is most effective for customers whose buying motiv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is also well suited to companies who have a large number of prospects on which to call. The “suggestive” approach is tailored more for the individual customer. The salesperson must be in a position to offer alternative recommendations that meet a particular customer’s n key aspect of the suggestive approach is the need for the salesperson to engage the buyer in some sort of discussion. The salesperson can then us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customer to suggest an appropriate product or service. The final strategy demands that a company’s sales staff act as “consultants” for this role, the salesperson must acquire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customer. They do this through market research, surveys, and face-to-face discussions. Using this information, the salesperson makes a detailed presentation tailored specifically to a consumers needs. More and more sales teams are switching from a narrative or a suggestive approach to a more consultative strategy. As a result, corporations are looking more at intangibles (无形资产) such as creativity and analytical skills and less a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echnical skills. Sales strategies are classified as narrative, suggestive and consultive. Salespeople use the narrative strategy to promote products with standard presentations. The suggestive approach requires the salesperson to recommend a suitable product after talking with customers. The consultive strategy demands that salespeople acquire information about customers and act as their “consultants”.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ales teams prefer the consultive approach. (60 words) 02 - When You Hear the Final Whistle One of the hardest things for any sportsperson to do is to know when to retire. But even harder is finding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am I going to do with the rest of my life?

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1937.8.28日本侵略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候车妇孺二百余名,整个车站沦为一片废墟。当时任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在现场目睹: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号啕大哭。他用最后一点电影胶片拍下了这一瞬间,这些胶片,画面放出来只有十几秒,于是他截取其中一个镜头,成为上面这幅照片。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出于扩大侵华战争的需要,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日本军部先后调集了20万大军进攻上海,同时出动100余架飞机反复对上海进行毁灭性轰炸。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机轰炸上海。炸弹落于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及汇中饭店被炸毁。南京路一带尸骸狼藉,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几分钟后,虞洽聊路与爱多亚路交叉点,也遭到轰炸。这一地区也是上海的闹市之一,有不少难民聚集在道路两旁。炸弹落在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停在路边的20多辆汽车全部起火燃烧,电缆被炸断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灾情倍加惨烈。被炸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街面。 这次轰炸,共炸死无辜平民1742人,炸伤1873人,炸毁及烧毁的房屋财产难以计算。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机轰炸南京路闹市区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电线折断,多处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轻的母亲横卧血泊,怀中的孩子只剩下两只血淋淋的脚。此外,还炸死570余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上海原有南北两个车站,"八.一三"以后,北站处于战区,交通完全断绝,南站就成了陆路交通的唯一出口。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机首先向南站投弹炸死难民500多人。不一会,又有八架日机飞抵南站上空投弹,炸死200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月台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上面还压着铅皮和木板。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蔓,哭声四起,满目疮痍,惨不忍睹。上海南站远离交火地区,根本没有军事设施,中军对南站的轰炸,完全是有计划的野蛮屠杀。 9月18日,日机对上海东区杨树浦等地轰炸,投下多枚燃烧弹,致使那一带的工厂和居民区大火遮天,损失惨重。这天上午8时,怡和纱厂厂房中弹,打麻机当即起火。接着东百老汇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弹,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丰路仓库、百老汇路东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厂等工业和居民区大火熊熊,被烧成焦土。 在日机的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下,上海遭到严重破坏。仅遭日机袭击的文教机关和学校(其中部分又遭轰炸又遭炮击)就达92个,其中被全毁的占75%。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亦遭到轰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军先后轰炸高悬巨幅红十字旗的直如东南医学院和南翔红十字会第三救护队。 关于轰炸破坏上海的情况,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评论周报》的报道,即可一目了然:"被毁的商店至少有10万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财产。这些商店或被焚毁,或被炸毁,或被轰毁,或被抢掠一空。我们倘驱车经过虹口、杨树浦、闸北和南市等处,但见两旁街道,尽成废墟,往往延长几里。在1932年'淞沪战争'后,约一里宽二里长的面积内损害颇重。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积内,往往片瓦无存,不足为奇。在许多地方,破坏的情况,简直难以形容。两路管理局附近的无数小店铺以及住宅,均遭不断轰炸,摧毁无遗。"

(完整版)2020上海高考英语一模概要写作指导写作汇编

上海高考英语题型训练: 写作 2020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 IV. Summary Writing (10 分)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and the main point (s)of the passage in no more than 60 words. Use your own words as far as possible. 松江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language spoken by the majority of British people has the same name as the language spoken by most citizens of the U.S.A. Nonetheless, quite apart from well-documented lexical (词汇的)differences - pavement/sidewalk, lift/elevator, etc. - there are still some words and phrases which can cause confus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speakers of the two different forms. That's why sonic people say that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nations separated by a common language. There are practical reasons for this. When the first English settlers arrived in what we now call America, the language they spoke was naturally the same as that spoken by their compatriots (同胞)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tlantic Ocean. However, they immediately saw things which didn't exist in Europe, often items used and made by Native Americans, such as canoes and moccasins and creatures such as buffalo. They also picked up words which they heard being used by other European immigrants. The word "boss”,for example, was used by settlers from Holland in New York in the mid-17th century. It comes from the Dutch word "baas'" which means master. The word "cookie" also comes from the Dutch "koekje”. There are many words, phrases and even grammatical structures which are mistaken for Americanisms (美式英语用语)in Britain when they are nothing of the sort. Very often, they represent not an American import, but an original form of British English which has disappeared in Britain. The verbs "guess” meaning think and “loan” me aning lend and the adjective "mad" meaning angry are frequently criticized as Americanisms, yet they all appeared in British English hundreds of years ago. In the case of “loan”, it was used as long ago as 1,200 years! In fact, English spoken in the UK has changed so thoroughly in the last 500 years that American English now represents the last place where some original British English forms can be found. 参考答案:Although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are the same languag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Two reasons account for the phenomenon. New words were created after the first English settlers in America saw new things and learned words from other Europeans. Additionally, some original expressions have been changed by British people while they are still being used by Americans. 崇明 Giving Thanks This is the season for taking the time to reflect on what we're thankful for in life. Spending that time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to give thanks is what makes the holidays so special. But why should we limit it to just a few weeks in the years? Gratitude is a

上海景点地址汇总表个人整理共享版

上海景点地址汇总表个人整理共享版 上海景点地址汇总表个人整理共享版景点地址景点介 绍票价东方明珠地铁:可乘地铁2号线至“陆家嘴”站下,从 1号口出即到(地铁站位于东方明珠东南约100米处)。东 方明珠游客较多,尤其是节假日排队等电梯的人很多,建议早上就去,可有更多时间游览和游玩。建议提前注意选择天气晴好的日子去,这样观赏城市景观效果更好。东方明珠观光B票:145元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地铁:乘2号线到陆家 嘴站下车,从1号口出来即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上海地志类博物馆筹建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门票信息:门市价:35元上海海洋水族馆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至“陆家嘴”站下,从1号口出站往北步行200米即到。上海海洋 水族馆紧邻东方明珠电视塔,这里不但能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特色淡水生物及海洋生物,还能在喂食表演时间看到动物们有趣的吃相,而馆内的四条海底隧道更是受欢迎,步入其中,看鲨鱼、海龟等动物在头顶游弋,一切海底美景尽收眼底。门票信息:门市价:160元成人票160元;儿童票(身高1.0-1.4米)110元,儿童需由成人陪同才可入馆。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地铁:乘坐地铁二号线至陆家嘴站,从1号口出去步行10分钟左右可达。观光隧道

从浦西外滩可通过外滩观光隧道到达浦东陆家嘴,从出口上来后,往北面丰和路方向步行约三百多米可到。自然野生 昆虫馆坐落于浦东陆家嘴,位于东方明珠塔西侧,是国内首家活体昆虫与宠物展示馆。这里可以观赏到各种活生生的昆虫和昆虫标本,包括你可能从未见过的长相奇特的稀有昆虫,还能看到各种两栖爬行类动物。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成人票:48元外滩地铁:可乘坐地铁2号线、10号线至南京东路站,出站后步行约600米可到外滩。外滩是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西岸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之间的步行观光带,是最具上海城市象征意义的景点之一,万国建筑群、浦江夜景是这里最具魅力的景观。免费黄浦公园地铁:乘坐地铁2、10号线 至南京东路站下。随后步行约10分钟可达。黄浦公园东濒 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苏州河,曾用过外国花园、公家花园、大桥公园、外摆渡公园、黄浦滩公园等多个名字,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免 费外滩情人墙公交至中山东一路,地铁二、十号线至南京 东路站。外滩防汛墙俗称情人墙,全长约1700米,在上个 世纪曾是沪上情侣约会的热门场所。如今的情人墙被以花岗岩、大理石与铸铁雕花栏杆的观光台所取代,建造在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结构防汛墙上,成为海内外游客和市民欣赏黄浦免费城隍庙旅游区地铁:可乘坐地铁10号线至豫园站,出站后沿福佑路往东走约500米即到城隍庙旅游区核心区域。

第4单元作文范例: 战争中的孩子

1、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2、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这天,肯定有许多人难以忘记。因为在这一天,死伤了许多无辜的生命。 从美国记者拍下的照片来看,一个满身是血又不满周岁的幼儿,坐在一堆废墟上在恐惧之中嚎陶大哭。她的身边到处是残垣断壁和堆积如山的尸体,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也许她的父母被可恶的日本人炸死,而被埋到废墟里最深的地方了?也许她的父母和她被躲避炸弹的人流冲散了?也许他的父母正在照顾其他的伤员而无暇照顾她?也许…… 如果她的父母真的死了,这个可怜孩子的命运将会如何?也许那些可恶的“野兽”会来到火车站“扫荡”,发现了孩子,把他带到实验室,对他做一些惨不忍睹的实验,直至把他折磨至死?也许……也许可怜的孩子会被一位过路的好心大叔发现,把她带回家抚养长大。告诉她曾经经历过的悲惨往事,激励她成长为坚强的抗日战士,加入到抗日战争的队伍中,保卫自己曾经受人欺负的祖国。 这个照片让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如果有一次机会让我对世界呼吁,我会说:“为了让孩子不再失去父母,为了世界和平,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我们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尽头式、混合式、通过式)及实例分析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 及实例分析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铁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布局及实例分析 铁路客运站是主要办理售票、行李包裹运送、随身携带品寄存、旅客上下车等客运业务,以及旅客列车终到、始发、技术检查等行车工作和客车整备等作业的车站。办理大量始发、终到旅客列车的客运站,还设置供客车检修、清洗等作业用的客车整备场。主要设在大、中城市,与城市的关系甚为密切,位置要既方便旅客,又不干扰市区,在建筑环境面貌上要具有特色,素有“城市大门”之称。铁路客运站的布局按线路配饰的不同,可分为通过式、尽头式和混合式三类;按站房室内地面与站台面的高差关系,可分为线平式、线上式和线下式三类;按旅客同一时间内在站最高聚集人数可分为特大型站(4000人以上)、大型站(1500~4000人)、中型站(400~1500人)和小型站(400人以下)。下面就以第一种按线路配置的不同进行详细说明并配以实例进行分析。 一、尽头式客运站布局 尽头式客运站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都为尽头式,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中间站台用分配站台相连接,机务段和整备所与客运站纵列布置,尽头式客运站的优点是车站容易深入市区中心,旅客出行乘车方便,可缩短出行时间,与城市道路交叉干扰较少,站坪较短,占地少;旅客出入站可不比跨越路线。它的缺点较多,主要有:车站作业集中在一段咽喉区进行,进路交叉干扰较大,车站通过能力较小;对通过类车的挂换机车和变更运行防线等作业均不方便;列车进站速度低,占用延后时间长;旅客进、出站和行包搬运都要进过靠近站房一端的分配站台,人流与行包互相交叉;了此刻进、出站走形距离长。因此,新建客运站一般不采用尽头式客运站。只有在以始发、终到了旅客列车为主的客运站,当采用通过式客运站将近期巨大工程或当地条件不允许时,方可采用。 北京站是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 局,列车的到达和出发均在一端。北 京站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全国铁路 客运特等站。北京站地处北京市东城 区,二环路内,建国门与东便门以西, 崇文门与东便门之间,原北京内城城 墙以北、东长安街以南。北京站主要 担当京包线、京秦线、京哈线、京沪 线、京承线等铁路的旅客运输任务, 并有北京站发出开往朝鲜平壤、蒙古 乌兰巴托、俄罗斯莫斯科的国际旅客 列车。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站内主要服务设施:大小贵宾室6个,软席候车室1个,普通候车室4个,高架检票厅候车室1个,重点旅客候车区4个。 上海站也是另一典型的尽头式客运站布局代表。上海是中国铁路的枢纽之一,从上海站始发的列车开往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的动车组卧铺列车,到南京、合肥等地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到西安、太原等地的直达特别快车,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车。因为上海站有开往

战火中的孩子们

最难忘的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的真实情景。 有一个小孩,约四五岁,跪在地上,他旁边有很多人在逃难。有的拎包,有的抱着小孩,有的扶着老人。突然,日本侵略者从飞机上投下很多炸弹,把上海火车南站炸得面目全非。有的架子炸烂了,有的蓬炸碎了。那个孩子在哭喊着:“爸爸,你在哪?妈妈,你又去了哪?快来救救我啊!”他的叫声是那样的悲惨,是那样的凄凉。他听到飞机的轰轰声,非常害怕。他爬过去找爸爸妈妈。他找到了!可是,他爸爸妈妈已经被日本侵略者投下的炸弹炸死了。他扯着爸爸妈妈的衣服,说:“爸爸,你快说话啊!妈妈,你快醒来啊!”他哭的是那样的凄惨。从此,他无人照看,多么可怜的战争中的孤儿呀! 所以,我们不容许历史的重演!我们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400字四年级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400字四年级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400字四年级 当我翻开语文课本时,看到了书上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面记录了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真实情景。 当时,一对夫妇带着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去坐火车,准备逃离上海。他们在候车室等车,可是,火车没等来,却等来了鬼子的飞机。只见天空中有几个小黑点,接着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几枚炮弹便落了下来,火车站顿时乱作一团,父母喊着孩子,孩子呼换着亲人,也许就在几秒前,这些孩子还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可是,几秒后,一切都完了,只有哭喊声、尖叫声……拥挤的人流把小男孩一家挤散了。 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火车站在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到处都是尸体。断裂的天桥、扭曲的铁路、残破的房屋、满地的碎砖碎瓦,原本热闹的火车站现在一片死寂,只有一个小孩子的哭声,原来在扭曲的铁路中间坐着一个侥幸活下来的小男孩,这是那对夫妇的孩子!他正在声嘶力竭地哭着,好像在

说:“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我好害怕,快带我走!”这一次,爸爸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来把他抱走。哭声越来越大了,像是在骂侵略者:“你们为什么要破坏我的家,还我的爸爸妈妈。我恨你们!”这个小男孩未来的命运会怎样呢? 他可能会饿死,因为没有人给他食物。也可能会活下来,但是他没有钱,只能去偷,也没有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过我相信,拍这张照片的记者一定会救他的,并把他扶养成一个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人。 战争使无数人失去了生命,使原本平静的家园变得不在安宁,使原本繁华的街道变成一片废墟……愿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上演,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真正的,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 废墟中的孩子作文400字四年级 当我翻开语文课本时,看到了书上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面记录了1937年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真实情景。 当时,一对夫妇带着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

地铁商业案例分析上海南站94094469

地铁商业案例调研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机构 2008年01月 交通枢纽站点:

上海南站地铁商业调研 一、选择标准 站点类型——交通枢纽站点:多种交通方式汇集,人流量大,针对流动换乘客户 该站点为轨道交通、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线等主要陆路交通的汇聚点,拥有便捷的短中长客运运输功能,客流量为上海最多的一个站点之一,交通枢纽功能是其最大的优势。 二、区位环境分析——陆路交通枢纽 1、区位概况 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也是轨道交通1、3号线的汇聚点,区位优势明显。上海南站所在区域商业氛围过去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该区域由于有强大的人流保障,商业潜力巨大。

2、交通环境 区域内交通十分便利,南站规划北起沪闵路、龙华港,南至石龙路、罗城路、老沪闵路,东西分别以龙吴路和桂林南路为界,铁路、轨道交通、高架、长途客运、公交五线聚合,构成高密度、枢纽型、网络化陆上客运换乘体系。 公交南、北广场共计40多条公交线终点站,集中分布在南北出口 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 道路交通沪闵路,沪闵路高架 长途客运日均发送班次700班以上 高架靠近沪闵路高架,到中环线5分钟,到外环线约6分钟 3、区域商业——商业缺乏,新兴商业即将形成。 上海南站火车站的大量客流为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商业发展契机,商业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同时不同于上海火车站的是该区域的商业起点高,初期定位中高端,摆脱了传统火车站商业档次低,环境脏乱差的特点。南站商业区域规划不但针对过往换乘人群,还会将周边居住人群导入该处消费。 除专业市场外,整个商圈现有的商业业态以服饰零售和餐饮为主,其余经营业态各自所占的比例基本在5%以内不规则分布。(以经营面积计算) 区域商业业态分布

上海高考英语各类体裁概要写作技巧-word文档

上海高考英语概要写作技巧 Rubrics for summary writing (2019-9-14) 评分标准: 1. 本题总分为15分, 其中内容10分, 语言5分。(这部分还有待最终确认,可能是5+5) 2. 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方面: 内容要点、信息呈现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3. 词数超过60,酌情扣分。 各档次给分要求: 内容部分 A. 能准确、全面地概括文章主旨大意,并涵盖主要信息。 B. 能准确概括文章主旨大意,但遗漏个别主要信息。 C. 能概括文章主旨大意,但遗漏部分主要信息。 D. 未能准确概括文章主旨大意,遗漏较多主要信息或留有过多细节信息。 E. 几乎不能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未涉及文中有意义的相关信息。 F. 完全未作答或作答与本题无关。 语言部分 A. 能用自己的语言连贯、正确地表述。 B. 能用自己的语言较连贯、正确地表述,但有个别语言错误。 C. 基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连贯、正确地表述,但连贯性较差,且有少量不影响表意的语言错误。 D. 基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但连贯性较差,且严重语言错误较多。 E. 几乎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连贯、正确地表述。 F. 完全未作答或作答与本题无关。 把握文体特点 记叙文: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 议论文:opinion/ idea+ argument (supporting ideas / reasons) 说明文:phenomenon/ problem + reason + solution (cause and effect), introduction of an object (how it is made, how it is used, how it may change, what makes it new or significant) 新闻:a focus on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the first or last sentence of the other paragraphs 样题解读 Dirt Getting rid of dirt, in the opinion of most people, is a good thing. However, there is nothing fixed about attitudes to dirt.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people thought that dirt on the skin was a means to block out disease, as medical opinion had it that washing off dirt with hot water could open up the skin and let ills in. A particular danger was thought to lie in public baths. By 1538, the French king had closed the bath houses in his kingdom. So did the king of England in 1546. Thus began a long time wh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Europe lived with dirt in a friendly way. Henry IV, King of France, was famously dirty. Upon learning that a nobleman had taken a bath, the king ordered that, to avoid the attack of disease, the nobleman should not go out. Though the belief in the merit of dirt was long-lived, dirt has no longer been regarded as a nice neighbor ever since the 18 century. Scientifically speaking, cleaning away dirt is good to health. Clean water supply and hand washing are practical means of preventing disease. Yet, it seems that standards of cleanliness have moved beyond science since World War II. Advertisements repeatedly sell the idea: clothes need to be whiter than white, cloths ever softer, surfaces to shine.

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作文

哭泣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太阳被层层的乌云遮住了。上海火车南站还是热热闹闹的,准备乘火车出发的人们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杀气正笼罩着火车站。 车站里匆忙赶路的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伴随着“嗡嗡”的响声,几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日本战斗机正朝这里飞来,它们像几只凶恶的老鹰盘旋在火车站的上空,丢下了一些炸弹,然后远走高飞了。一小时前还热热闹闹的火车南站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从火车南站的废墟中传来了一阵接一阵的稚嫩的哭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儿正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无助地哭着。他衣衫褴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大大的头,显然又是一个营养不良的穷苦孩子。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当敌机丢下炸弹时,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压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自己的生命为他提供了一个避难的场所。而他的父母,则被炸弹炸死了。 孩子醒来时,他怎么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这个弱小的孩子只能无助地哭泣。 后来,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人收养了,长大后的孩子向全世界人民呼吁:“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为了父母不再失去孩子,全世界的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为战争敲响丧钟,让世界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天黑沉沉的,日本侵略者突然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车站上忙碌的旅客还来不及反应,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转眼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车站里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 这时,从被炸的废墟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街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被日本侵略者毁掉了!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后来,这个可怜的孩子被一位好心人收养了,他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炮火中的孩子 看了这张照片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恨日寇,恨他们没有人性地屠杀中国人。 这张照片是在1937年8月28日下午,日本侵略者在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摄影师拍摄下来的。照片上,一个身上布满血迹的小男孩正坐在废墟旁边撕心裂肺地哭着,寻找着父母,可是周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死伤无数,即使活下来的人也都纷纷逃跑了,谁还有空来管这个小孩?站台上的桥梁断裂了,房屋倒塌了,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仿佛要把所有东西都吞下去似的,滚滚浓烟把天空都染黑了,盖住了太阳,整个火车站就像人间地狱般恐怖。 原来,这个小男孩是准备跟着爸爸妈妈坐火车去投奔外地亲友的。可是就在他们买票的时候,只听“轰”的一声,候车室的半边房子塌了下来。爸爸妈妈拼命抱着小孩奔出了车站,可这时又有一枚炸弹从他们的上方落了下来。小男孩的父母都被炸弹炸死了,可是他的衣服也被炸烂了,身上也沾满了鲜血,仅仅两岁的小男孩孤独地望着一片废墟,号啕大哭起来…… 后来,小男孩被好心人收养了。小男孩长大了,可是永远忘不了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那一幕,忘不了他那亲爱的爸爸妈妈…… 想想在战争中的孩子,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的可怜,我们又是那么的幸福啊!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行动起来,给孩子们一个充满阳光与和平的世界。

废墟中的孩子四年级看图作文500字

废墟中的孩子四年级看图作文500字 废墟中的孩子四年级看图作文500字 今天,我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和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这张照片的原委是这样的——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火车南站,站前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崭新的月台上站满了人,铁道上行驶着绿色铁皮火车,天桥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突然,火车站上方想起了“嗡嗡”的日本战斗机在空中盘旋的声音。这时,只见从天空中飞落几个黑点,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只听“轰”的一声,月台就被炸塌了一半。现场的人们不知所措,四处逃避躲藏。刚才正玩得开心的孩子们被这巨大的响声吓哭了。原本热闹繁荣的火车站在瞬间被炸成一片废墟。断裂的天桥下,坍塌的月台上,扭曲的铁轨间,一具具尸体随处可见,血流成河。这时,火车站上除了几声痛苦的呻吟,显得死一般的沉寂。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嚎啕大哭,张着大嘴呼喊着:“妈妈——,你在——哪里?爸爸——我怕。”原来,这个小男孩轰炸发生的时候正在睡梦之中。父母用自己的身体将他保护,

是他在这次轰炸中幸免于难。等小男孩醒来时,他的爸爸、妈妈已经被压在了废墟中失去了生命。他这才知道,他的亲人已经离他而去,所以大声地痛哭起来。最后,这个小男孩被为他拍摄下这一镜头的记者收留…… 小男孩长大以后,为了现在的孩子不再经受和他一样的遭遇,他在世界各地游走宣传”为了不让儿子失去妈妈,不让爸爸失去儿子,不让妻子失去丈夫,保护和平! 虽然,现在我们中国处在和平年代,但是“和平之花”并没有处处盛开,还有一些国家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我也大声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我们一起保护这朵美丽的“和平之花”吧! 山东济南天桥区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四年级:闫子聪 废墟中的孩子四年级看图作文500字 今天,我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中的人物和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2020上海高考概要写作summary writing510篇

Exercise 1 A father's relationship to his child's current and future academic success and the level of his or her development in academic potential and scholastic achievement are both factors with some rather interesting implications that educators are beginning to study. As a matter of fact, “life with father”has been discov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a child's progress or lack of progress in school. A recent survey of over 16,000 children made by the National Child Development Study in London revealed that children whose fathers came to school conferences and accompanied their children on outings did better in school than those children whose fathers were not involved in those activities. The study, which monitored children born during a week in March, 1992,from the time of their birth through the years of their early schooling,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children of actively involved fathers scored much higher in reading and math than those children whose only involved parent was the mothe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ole played by fathers in the raising of a child. It indicated a much higher level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by the father than had been anticipated. Over 66% of the fathers were said to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The study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greatest level of parenting took place in the families of only child. A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financial expenses increases, the father's apparent interest and involvement with the children decreased. However, no matter what the size or financial condition of the family,a father'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child's development made a definite difference in the child's progress. The study further revealed that while the frequency of overnight absences reflected a corresponding deficiency of the child's level in math and reading, a father's employment on night shifts appeared to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child's academic progress. The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