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布线整理部分
机房综合布线实施方案

机房综合布线实施方案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房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设施,其布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机房综合布线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还能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因此,本文将就机房综合布线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布线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机房综合布线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机房进行全面的勘测和评估,了解机房的结构、面积、布局等情况,同时还需要了解机房所需布线的具体需求,包括网络数据、电力、监控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对布线所需材料和设备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物料短缺的情况。
三、布线方案的制定。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制定机房综合布线的具体方案。
首先需要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确定布线的走向和布线的类型,包括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
同时,还需要根据布线的需求确定布线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布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制定布线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确保布线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四、布线实施的具体步骤。
在制定好布线方案后,接下来就是布线实施的具体步骤。
首先需要对机房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布线施工的顺利进行。
然后按照布线方案进行布线,包括铺设线缆、安装接头、标识线缆等工作。
在布线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布线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布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对布线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收,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五、布线后的维护和管理。
布线实施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布线后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对布线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布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布线管理制度,包括对布线进行记录和标识,确保布线的清晰可见。
在维护和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及时处理布线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
六、总结。
机房综合布线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严格规范的实施,才能保障机房布线的质量和稳定性。
机房布线的方法和内容

机房布线的方法和内容
1、地板布线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布线方式,它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但要注意地板下漏水、鼠害和散热,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
2、吊顶布线
该布线方式特别适合于经常需要布线的机房,目前也非常流行,此方式中吊顶内包含了各种布线电源、弱电布线,在每个机柜上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当然也要注意漏水、鼠害和散热。
具体布线的内容有:电源布线、弱电布线和接地布线,其中电源布线和弱电布线均放在金属布线槽内,具体的金属布线槽尺寸可根据线量的多少并考虑一定的发展余地。
电源线槽和弱电线槽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30厘米以上,互相之间不能穿越,以防止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A、电源布线:在新机房装修进行电源布线时,应根据整个机房的布局和UPS的容量来安排,在规划中的每个机柜和设备附近,安排相应的电源插座,插座的容量应根据接入设备的功率来定,并留有一定的冗余,一般为10A或15A。
电源的线径应根据电源插座的容量并留有一定的容量来选购。
B、弱电布线:弱电布线中主要包括同轴细缆、五、六类网线和电话线等,布线时应注意在每个机柜、设备后面都有相应的线缆,
并应考虑以后的发展需要,各种线缆应分门别类用尼龙编织带捆扎好。
C、接地布线:由于新机房内都是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故对接地有着严格的要求,接地也是消除公共阻抗,防止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机房地板下应布置信号接地用的铜排,以供机房内各种接地需要,铜排再以专线方式接入该处的弱电信号接地系统。
机房布线整改方案

机房布线整改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营的核心设施,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然而,由于长时间运行和不断增加的设备需求,机房布线可能会出现混乱和隐患,对机房运行和设备性能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为了保证机房的稳定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必要进行机房布线的整改。
1. 整改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机房布线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设备布置:了解机房内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
检查是否存在设备过密或聚集现象,以及设备位置是否合理。
1.2 线缆走向:查看机房内各类线缆的走向和连接情况。
了解是否存在纠缠、悬空和交叉等问题。
1.3 线缆类型:检查线缆种类和规格是否与设备需求相匹配。
是否存在老化、破损或过长的线缆。
1.4 电源布局:评估机房内电源插座布置和容量是否满足设备需求。
检查是否存在电源过载或松动接触等问题。
2. 整改方案设计基于对机房布线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整改方案:2.1 设备布置优化:根据设备类型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机房内设备的布置位置。
避免设备之间过于紧密,保证良好的散热和维护空间。
2.2 线缆管理:将机房内的各类线缆归档整理,并采用合适的线槽或走线架进行有序安装。
根据线缆种类和功能,划分不同的区域或通道。
2.3 线缆标示:在整改过程中,为每一条线缆进行标示和编号。
便于后续维护和排查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2.4 线缆替换:对老化、破损或过长的线缆进行替换。
确保线缆质量和连接性能,减少潜在故障风险。
2.5 电源管理:重新规划机房电源插座布置,确保每个设备都能得到稳定和可靠的电源供应。
为插座增加合适的标示,便于管理和维护。
3. 整改实施计划为了确保整改流程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3.1 确定整改时间:根据机房使用情况和工作负荷,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布线整改。
避免对机房正常运行造成过多干扰和停机时间。
3.2 人员调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布线整改工作。
机房线路整理方案

机房线路整理方案摘要:机房线路整理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它对于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通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机房线路整理方案,包括线路标识、布线规划和线缆管理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线路整理,可以提高机房的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1. 引言机房作为承载大量设备和连接网络的关键环节,线路整理是机房管理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线路整理方案可以避免线缆纠缠、故障难排和安全风险等问题,提升机房的整体运行效率。
2. 线路标识为了方便线路的管理和维护,需要采用统一的线路标识方法。
推荐使用颜色标识和编号标识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 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或贴纸标记线缆,例如红色表示电源线,蓝色表示网络线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颜色分类。
- 在每根线缆两端进行编号,可以使用贴纸或标签进行标记,编号需要与线缆实际用途对应。
- 编制线路标识表,记录每根线缆的颜色和编号,以便后续查找和维护。
3. 布线规划布线规划是机房线路整理的核心内容。
合理的布线规划可以避免线路交叉、冗余和混乱等问题,提高线缆的利用率和机房空间的利用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 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和设备布局进行布线规划,合理划分布线区域。
- 高频和低频线缆要分开布线,避免互相干扰。
高频线缆建议采用屏蔽或扭曲布线,低频线缆可以采用普通布线方法。
- 布线过程中要注意线缆的弯曲半径,避免过大的弯曲导致信号衰减。
- 将主要设备的线缆集中布线,降低线缆长度,提高信号传输效果。
4. 线缆管理线缆管理是机房线路整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合理的线缆管理可以减少线路故障、提高维护效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 使用线缆托架和线槽进行线缆的整理和固定,避免线缆纠缠和乱堆。
- 对线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检查接头的松动情况,更换老化的线缆等。
- 使用线缆标签或电线标签对线缆进行标识,以便快速定位和识别。
5. 安全性考虑机房线路整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还需要考虑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安全性考虑方面的建议:- 将线缆密集区域设置为禁止入内区域,避免不必要的触碰和弯曲线缆。
机房综合布线方案

机房综合布线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机房成为了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机房综合布线方案是确保机房内各种设备无缝连接的关键,对于保障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善的机房综合布线方案,以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效网络通信的需求。
二、需求分析1. 网络设备连接需求:机房内部通常会有各种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需要相互连接,因此需要一个布线方案来确保各设备之间的稳定通信。
2. 数据中心需求: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越来越高。
机房综合布线方案需要兼顾数据中心的构建和管理要求,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3. 安全性需求:机房综合布线方案需要考虑对机房内数据的保护,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未授权人员获取。
三、方案设计1. 布线结构设计:根据机房的实际布局和需求,采用合理的布线结构设计,包括主干线、水平线和终端线路。
主干线路负责连接机房内各种设备,水平线路在各个机房内部层次连接各种设备,终端线路负责连接个别设备或用户终端。
2. 线缆选择:选择高质量的线缆,包括铜缆和光缆。
对于较长距离的连接,采用光缆以提供更稳定和快速的传输速度。
3. 机架安装:配置适当规格的机架,并按照机房的布局和实际需求进行安装。
机架应提供良好的通风和散热功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网络设备配置:将网络设备进行合理的组织和配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管理。
采用层次化的网络架构,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5. 网络安全措施: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保护机房内部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对于敏感信息的存储,采用加密和备份措施。
四、实施与管理1. 实施阶段:在确定合适的机房综合布线方案后,需建立实施计划,包括现有设备的升级和更换,线缆的布设和连接,设备的配置和测试等。
2. 管理阶段:建立机房管理团队,负责机房日常运维和维护工作。
机房布线整改方案

机房布线整改方案摘要:机房布线是机房内部最基本的设施之一,对机房内各种设备正常运行和信息传输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机房需求不断增加,现有布线方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机房布线整改方案,以提高机房布线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一、问题的提出1. 布线老化:现有机房布线已经使用了多年,电缆老化严重,容易出现线路短路、断开等问题。
2. 布线混乱:现有的布线方式存在混乱,无法清晰区分各设备的布线路径,影响维护工作效率。
3. 布线不规范:现有的布线标准不规范,部分设备的操作困难,影响工作效率。
二、整改方案1. 更新设备:对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重新布线:根据机房的结构和设备位置,重新规划布线路径,确保布线整齐、清晰。
3. 标准化布线:制定布线标准,规范布线方式,提高操作效率。
三、具体方案1. 设备更新a. 对老化的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和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考虑设备的功耗、散热等因素,选择符合要求的新设备。
2. 布线路径规划a. 评估机房布局,合理安排设备的布放位置。
b. 根据设备的连接需求,规划布线路径,并预留充足的余量。
c. 标注各设备的布线路径,确保布线清晰可见。
3. 布线标准化a. 制定布线标准,明确布线规范。
b. 规定颜色编码标准,用不同颜色的线缆表示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
c. 清晰标注布线图,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工作。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整改计划a. 成立整改小组,明确责任人和具体任务。
b. 制定整改时间表,安排好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
2. 设备更新a. 购买符合要求的新设备。
b. 停机维护时间段内,完成设备的更换工作。
3. 布线路径规划a. 进行机房布局评估,确定设备位置。
b. 制定布线计划,规划布线路径。
4. 布线标准化a. 制定布线标准和颜色编码规范。
b. 清晰标注布线图,贴在机房内显眼位置。
机房综合布线安装规范

一、机房综合布线工程1. 1、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机房采用下走线方式,安装镀锌走线槽,强电主线槽300*200,强电支线槽200*100,弱电主线槽 300*150,弱电支线槽 200*100 。
强电主线槽主要用于从强电井引入交流电源;强电支线槽用于给各机柜里的设备供应电源;弱电线槽用于布放综合配线柜到设备机柜的网线等信号线缆,布放ODF 到设备机柜的光缆。
一边布放列头柜到设备柜的电源线,一边布放网线等信号线缆,上层布放设备柜到ODF柜的光缆。
电源线和信号线交叉时,会对信号线产生干扰。
1、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2、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 2mm;3、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4、线槽截断处及两线槽拼接处应平滑、无刺;5、金属桥架、线槽及金属管各段之间应保持连接良好,安装牢固。
1. 2、综合布线系统整体技术要求A、线缆类(a)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类型:六类 UTP 电缆芯线规格:内部须采用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
芯线对数:4 对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
符合 IEC61034,IEC60754 标准。
标准:符合 TIA/EIA 568B 和 ISO /IEC 11801 及相关国内标准,并符合国际第三方测试实验室。
(如 ETL/3P)带宽:≥250MHz特性阻抗:(1 - 100 MHz)---(100 ± 15) ?(100 - 250 MHz)---(100 ± 20) ??(b)多模光缆规格: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标准:50\125μm,满足 ISO 的 OM2+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最小带宽: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1500\500MHz-Km@红外光源@850\1300nm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光缆 10G 传输应用要求支持距离达 150 米。
机房机柜理线、走线技巧及布线规范

一,打标签工具:理线夹,理线架,桥架固定器,线卡,扎带,胶布,水晶头及线处理设备一套。
尤其重要:标签纸。
基本方法:1、能用理线工具的,不要用手。
2、水晶头跟网线接驳口,必须无缝。
3、能用线卡的,不要用扎带。
4、标签要打好。
5、标签要打好。
6、标签要打好。
二、走线技巧机柜走线,怎么走得好,很大部分都在机柜结构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好了。
一般机柜的走线,有如下技巧:1、使用走线架。
机柜走线架说白了就是有N个齿的1U或者1SU的钣金件,齿的长度有长有短,取决于网络设备的大小和使用线缆的转弯半径。
2、使用线桥。
所谓的线桥就是在机柜中凸出的像个小桥似的半径成型结构,。
可以理解为机柜板子上凸出的可以扎线的地方吧。
一般线桥会出现在如下几个地方:机柜的分舱隔板,立柱,安装设备面板的方孔条等地方。
3、使用绕线盘。
这个和走线架同理,一般用于通讯设备的光纤整理上。
4、灵活运用进(走)线筒。
所谓的进(走)线筒,是指在不同分舱中需要走线时,分舱隔板上的走线的地方。
一般进(走)线筒出现在两个需要相互隔绝的舱,如设备舱与电池舱之间。
5、使用扎带和标签。
这个上面在基本方法里面也提到了,很重要,扎带使用简易灵活,而标签则使得走线后容易辨识,减少维护的难度。
我们来看下机房理线及标签工艺:三、机房内布线规范同一IDC,同一规格机架,布线方式应总体一致,方便日常运维。
核心网络设备,内网接入设备,管理网接入设备等不同角色的网络设备布线都应整齐,光纤和网线不应该挡住网络设备进出风口,不宜预留到机架底部太长,光纤和网线上贴的标签要清晰。
网络设备正面插光纤和网线的方式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对光纤和网线进行摁绑,网络设备背面电源线和网线整齐不杂乱,强弱线缆分开,具有整体感。
1、核心设备布线规范IDC核心网络设备,尤其是内网核心设备,因与TOR互联数量会比较多,因此光纤也会较多。
核心网络设备光纤布放必须整齐,不能横竖乱穿插,机柜内布线美观是网络设备布线规范中重点之一,光纤布放示意图:光纤从设备的左侧或者右侧垂直布放,布放的地方不能挡住网络设备进出风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1、简介: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
它将语音、数据、图像等设备彼此相连,同时能使上述设备与外部通信数据网络相连接。
它的核心就是“综合”,也就是各个弱电系统均可用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信息传输。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适应电话和网络数据传输线缆的管理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别设计的布线方式,它为智能大厦和智能建筑群中的信息设施提供了多厂家产品兼容,模块化扩展与更新,系统灵活重组的可能性。
既为用户创造了现代信息系统环境,强化了控制与管理,又为用户节约了费用,保护了投资。
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布线是总线拓扑结构,而综合布线是星形拓扑结构,在房间的各个位置留有充足的端口可供选择,而且每个房间都有预留线缆,扩展空间大,便于集中控制及统一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清晰,便于管理维护。
✓采取标准化的统一设计、统一材料、统一布线、统一安装施工,做到结构清晰,便于集中管理和维护。
✓材料统一先进,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如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速率在l000Mb/s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发展需要。
✓灵活性强,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一个标准的插座,既可以接人电话,又可用来连接计算器终端,实现语音/数据点互换,可适应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便于扩充,既节约费用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冗余布线和星型结构的布线方式,统一安排线路走向,统一施工,可以减少用科和施工费用,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设备与系统的可靠性,还便于机房今后的发展与扩充。
2、特点(针对满足智能大楼设计大量信息点的机房):✓单位面积信息点数量大。
✓扩展性强。
✓以数据传输为主。
✓光纤信息点数量多。
✓以水平子系统模式为主。
✓线路敷设方式特殊,能适应机房的应用特点和设备特点。
✓能综合规划一些设备间的非常规布线。
3、意义:合理的有效的线缆布局可以节约电能、节能降耗、空间节约、改善空气对流等。
4、机房综合布线的路由设计(针对满足智能大楼设计大量信息点的机房)机房布线的信息点数量多,而且在机房运行过程中,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增加,会随时要求增加信息点。
因此,路由设计应充分考虑扩展性。
在路由选材上,首先应尽量采用金属材料,不宜采用PVC管材。
通过金属管道的良好接地可减少干扰,并提高机房的线路防火等级。
同时,采用金属线槽作为路由材料,可充分利用线槽扩展性好,容易增加线缆的特点。
对于线槽的布置,一般围绕设备进行布置。
在目前机柜使用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和成排的机柜平行布局。
一般每排机柜布置一条线槽,也可以两排相邻机柜中间走道上公用一条线槽,前一种模式更为理想一些。
对于有活动地板的机房,通常的做法都是将线槽安装在活动地板下。
但随着高端机房中地板下送风的精密空调的普遍采用,这种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
由于设备在机房内成排布置,因此每排设备都在地板下配置了线槽,一般线槽的高度在50~l00mm,而活动地板的敷设高度只有300mm左右,从而影响到空调风道的通畅。
线槽越多,送风效果越差(地板下还往往有强电线槽)。
而且线路特别是强电线路在活动地板下布置还增加了火灾隐患,电气故障可能引发火源,同时在地板下的人情不易被迅速发现,即使配置了常规的消防感温感烟探测器,由于地板下的送风,反映并不迅速。
已经有多起火灾事故是从活动地板下发生的。
因此,现在不少机房特别是电信行业,普遍采用上走线的路由模式。
采用上走线需要有设备布局的配合,这种布局主要适用于标准机架式布局的场合,而且机柜的尺寸特别是高度应基本一致,才能保证美观。
上走线采用线槽。
线槽有两种安装模式:支架吊装在顶上、支架支撑在地面上。
支撑在地面上容易发生支架和机柜的打架,在设计时应注意。
上走线线槽形式有两种:敞开梯型桥架式和封闭式。
敞开式梯架是应用的主流。
在设计时,首先仍是根据机房平面中机柜的总体规划,每排机柜设置一路。
敞开式梯架的优点是便于维护。
因为不需要额外的开孔,增减线路很方便;不需要掀地板,只需要梯子即可实施,工作量小。
便于发现故障。
不像地板下的封闭线槽,很容易观察到故障点,特别是火灾危险。
其缺点是对防鼠的要求更高。
敞开式梯架通常和强电一并考虑。
通常考虑上、中、下三层,分别作为强电线路、铜缆线路和光缆线路的通道。
因为光缆特别是机房内的大量光跳线是比较脆弱的,因此其中的光缆线路桥架常采用封闭式的,这样的布局很容易管理。
每层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0mm。
如果机房的层高不够,也可减少层数,采用左右布局。
要注意按规范控制强电和弱电梯架间的距离。
如果距离仍无法达到,可考虑强电采用屏蔽线或者采用封闭式。
5、布线要点:机房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所在,也是所有网线的集中之处。
它的布线绝对是整个布线工程中最复杂的,因为一般的机房中都会有成百上千条各种电缆,其中包括电源线和网线,在大型的网络中,还可能有上万条,甚至几十万条电缆。
作为网管员,在网络出了问题时,不得不经常在这成堆的电缆中寻找答案。
这就要求在布线之初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中包括各种设备摆放整齐,将各种电缆整齐、有序地分类扎好,并做好标识。
机房的重要不仅是因为其中的各种电缆多,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神经中枢”,只要其中一个设备,甚至一个端口工作不正常,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或者一大片用户不能正常进行网络连接或应用。
有关机房布线方面,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机房位置选择要适当机房位置的选取非常重要,这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安全性、周围环境,以及它与各工作区的距离等。
由于机房中的设备通常是大功率的,它所散发的热量非常大,所以要求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但又不宜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还要防止雨淋、潮湿、鼠咬等危害。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各工作区的距离。
如果楼层比较多(5层或以上),则最好选择建筑物的中间楼层的房间来作为机房,这样一来,连接的各楼层距离都可能不超过规定的双绞线100m限制。
如果楼层较少(4层或以下),则建议在底层部署机房,这对机房的布线非常有好处,而且远离工作区,用户就不会经常闻到机房中的设备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不良气味,但要做好适当的防潮工作。
选择适当的布线方式布线方式目前有地板式和吊顶式两种。
很显然地板式就是把各种电缆通过线槽或线管埋在地下,而吊顶式则用线槽或线管和支架将各种电缆吊在天花板上。
至于选择何种布线方式,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机房选择在一楼地下,则建议选择地板方式,一是电缆埋在地下可以使整个机房显得更加整洁;二是一楼地下通常比较凉爽,有利于散热;三是在地下挖线槽也更有可能。
而如果在中间楼层,通常由于楼层的地板不会很厚,所以开挖线槽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新建筑楼如果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并规划好,还是有可能的,就像现在的商住楼中有一个专门的配线间,它的地板就可以向下沉许多,方便安装各种线槽和线管。
机房整理的布线方法:✓地板布线: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布线方式,它充分利用了地板下的空间,但要注意地板下漏水、鼠害和散热,还应保证在每个机柜下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包括地板和线槽)。
如果线槽布置在活动地板下,将对有精密空调的区域造成很大的送风阻力,实践表明这是影响空调效果的主要原因。
✓吊顶布线:该布线方式特别适合于经常需要布线的机房,目前也非常流行,此方式中吊顶内包含了各种布线电源、弱电布线,在每个机柜上方开凿相应的穿线孔,当然也要注意漏水、鼠害和散热。
具体布线的内容:强电布线、弱电布线和接地布线,其中强电布线和弱电布线均放在金属布线槽内,具体的金属布线槽尺寸可根据线量的多少并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为100*50或50*50)。
强电线槽和弱电线槽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5cm以上,互相之间不能穿越,以防止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强电布线:在新机房装修进行强电布线时,应根据整个机房的布局和UPS的容量来安排,在规划中的每个机柜和设备附近,安排相应的电源插座,插座的容量应根据接入设备的功率来定,并留有一定的冗余,一般为10A或15A。
电源的线缆直径应根据电源插座的容量并留有一定的余量来选购。
✓弱电布线:弱电布线中主要包括同轴电缆、超五类等双绞线和电话线等,布线时应注意每个机柜、设备后面都有相应的线缆,并应考虑以后的发展需要,各种线缆应分门别类用扎带扎好。
✓接地布线:由于新机房内都是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故对接地有着严格的要求,接地也是消除公共阻抗,防止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机房地板下应布置信号接地用的铜排,以供机房内各种接地需要,铜排再以专线方式接入该处的弱电信号接地系统。
在弱电布线的时候,为了保证传输的速率和网络的稳定,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如果在2个端点间有多余的线缆,应该按照需要的长度将其剪断,而不应将其卷起并捆绑起来(双绞线的长度越长,传输质量越差,而且过长的线缆会为整理造成一定难度)。
✓线缆的接头处反缠绕开的线段的距离不应超过2cm,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双绞线的缠绕要求是很严格的,缠绕密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传输质量)。
✓在接头处,线缆的外保护层需要压在接头内而不能在接头外。
虽然在线缆收到外界拉力时整个线缆均会受力,但若外保护层压在接头外,则受力的将主要是线缆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
✓由于六类线缆要比一般的五类线粗,为了避免线缆的缠绕(特别是在弯头处),在管线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管径的填充度,一般内径20mm的线管以放2根六类线为宜。
实际案例:要充分考虑日后的维护与管理在机房建设中,许多人只知道要求将各种设备、机柜摆放整齐,根本不会想到如果刻意追求整齐,可能会给日后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有时要检查某一设备的某一端口或者配线架接口,因为各机柜间没有留出空间,所以很难随意出入,给维护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最终只得一个个地挪动机柜,而机柜中安装了许多设备,很重,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虽然这里谈的不是最终的设备摆放,但机房的布线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设备的摆放,因此在布线时就应充分考虑到日后的设备和机柜摆放。
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机柜摆放方式,那就是“田”字形和“井”字形两种,在这两种摆放方式下机柜间都留有充分的空地,管理员可以非常方便地维护任意设备的正、反面端口。
其中“田”字形摆放较适用于环形机房布局,“井”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布局。
千万别按“一”字形并排排列。
电源插座的功率和类型要适宜首先在插座插口类型上应充分考虑,因为计算机电源采用的是比较独特的圆三角形内插式插头,所以在安装电源插座时要注意选择支持相应插头的。
现在一般是双用插座,同时支持普通的扁形三角插头和计算机专用圆形三角插头。
通常采用多功能插座模块,就是在一个插座上同时安装有电源接口、RJ-45网络接口和电话线接口等,另外,最好安装少数其他常见的标准电源插座,以备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