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最全面的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及考纲

02204 经济管理 2007-12-07 02207 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2009-06-02 02209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2007-12-07 02211 自动化制造系统 2008-06-05 02213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2008-06-05 02218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2010-05-31 02220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2010-05-31 02222 模具制造工艺学 2010-05-31 02340 线性电子线路 2007-05-24 02344 数字电路 2007-05-24 0235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007-05-24 0235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007-05-24 02394 房屋建筑学 2008-06-05 02446 建筑设备大纲 2007-06-10 02481 物理化学(三) 2010-05-31 02485 化工热力学 2007-05-24 02486 工业化学 2007-05-24 02487 传递与分离 2008-06-05 02524 烹饪学概论 2007-05-24 02525 烹饪原料学 2007-05-24 02526 中国烹饪工艺学 2007-05-24 02527 烹饪化学基础 2007-05-24 02528 烹饪营养学 2008-12-19 02529 烹饪卫生学大纲 2007-06-10 02530 烹饪器械及设备 2007-05-24 02531 面点工艺学大纲 2007-06-10 02532 筵席设计及餐厅服务 2007-05-24 02625 现代企业管理(一) 2007-05-24 02634 生物化学(二) 2009-09-18 02787 兽医药理学 2010-12-03 02793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2008-12-19 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 2007-07-12 02795 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2009-06-02 02796 畜牧业经济管理 2007-12-07 02797 家畜饲养管理学 2007-06-25 02798 畜牧微生物学 2008-12-19 02799 兽医临床医学 2010-12-03 02867 医学统计学 2007-05-24 02911 无机化学(三) 2007-05-24 02930 中医学基础(一) 2009-12-23 02974 中药学(一) 2008-06-17 02975 方剂学(一) 2009-06-01 02976 医古文(一) 2009-12-23 03029 药剂学 2007-05-24 03034 药事管理学 2010-12-03 03035 有机化学(四) 2010-06-03 03037 药用植物学 2008-06-17 03040 中药鉴定学 2007-05-24 03040 中药鉴定学 2007-05-24 03042 中药炮制学 2008-06-17 03044 中药药剂学 2007-05-24 03046 中药药理学 2009-06-01 03047 分析化学(二) 2007-05-24 03049 数理统计 2010-12-03
高纲202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239 计算机控制系统大纲

高纲2024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7239 计算机控制系统苏州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接本)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地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方法和模拟化设计方法,初步掌握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领会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建立其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的整体概念,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开发计算机控制系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七章。
在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概念、组成、分类和信号的刺痒与恢复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Z变换和Z传递函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等。
2、理解并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信号的采样与恢复、Z变换及Z传递函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等。
3、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方法和模拟化设计方法,包括最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实现、模拟控制器的离散化、数字PID控制及其算法改进、数字PID参数的整定等。
4、掌握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距阵与特征值、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可控性与客观性的判断等。
5、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的原则、步骤、输入输出通道和抗干扰技术等(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代码:07724)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系统工程》(课程代码:07724)课程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1章物流系统与系统工程1.1 现代物流及其特征1.2 系统的概念1.3 物流系统的概念1.4 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基础理论1.5 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及主要内容1.6 系统方法在企业配送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第2章物流系统要素及其集成2.1 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2.2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2.3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2.4 物流要素的冲突与集成2.5 中远物流系统集成案例第3章物流系统分析3.1 系统分析概述3.2 物流系统分析的本质及内容3.3 物流系统的目标分析3.4 物流系统的结构分析3.5 物流子系统分析第4章物流系统建模4.1 系统模型概述4.2 物流系统建模方法4.3 常见的物流系统模型第5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5.1 系统预测概述5.2 物流系统需求预测特征5.3 物流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5.4 物流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5.5 基于神经网络的物流系统预测法5.6 H商用车公司区域市场需求预测案例第6章物流系统规划6.1 物流系统规划的层次及内容6.2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6.3 物流网络规划的基本问题6.4 物流设施选址优化6.5 物流运输组织及调度决策6.6 运输车辆路径优化第7章物流系统仿真7.1 物流系统仿真概述7.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基础7.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输出数据分析7.4 物流系统仿真在集装箱港口中的应用第8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8.1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8.2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8.3 物流系统的单项评价方法8.4 评价指标综合法8.5 模糊综合评价8.6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案例第9章物流系统决策9.1 物流系统决策的基本内容9.2 第三方物流决策9.3 风险型物流决策9.4 不确定型物流决策9.5 库存控制与决策9.6 物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现代物流学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认为物流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因而,系统性是现代物流学最基本的特性;尤其是在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效益悖反现象。
自学考试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自学考试设计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设计原理考试旨在测试学生对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能够在实际设计中合理运用设计原理。
二、考试内容1.设计原理基本概念和理论1.1设计原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1.2设计原理的分类和层次结构1.3设计原理与设计思维的关系1.4设计原理的发展和应用趋势2.设计原理的应用2.1设计需求分析与概念设计2.1.1设计目标和需求分析2.1.2概念设计的原理和方法2.2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2.2.1设计方案规划与选择原理2.2.2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原理2.3细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3.1人机交互原理与方法2.3.2材料与结构设计原理2.3.3色彩与样式设计原理2.4设计实现与评价2.4.1设计实施原理与方法2.4.2设计评价与改进原理三、考试形式设计原理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1.选择题(占总分的50%)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设计原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对设计原理应用的掌握能力。
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2.判断题(占总分的20%)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设计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型为判断正误。
3.简答题(占总分的30%)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设计原理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要求学生在规定字数内,回答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并提供相关的设计案例进行说明。
四、考试评分和参考书目1.评分标准根据答卷内容,评判学生对设计原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评分按照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和语言表达进行评定。
2.参考书目-《设计原理导论》鲁多夫·阿恩海特斯著-《设计原理与方法》约瑟夫·达夫特、威廉·福斯特著-《设计原理与工程》保罗·苏格曼著五、考试提示1.考试前应复习并掌握考试大纲所列的所有考试内容。
2.在考试过程中要认真审题,明确问题要求,合理答题。
3.简答题回答时要清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具体实例说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为那些没有机会或时间参加常规大学课程的人提供了学习和取得学位的机会。
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科目都有相应的大纲。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的重要性及其组成部分。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背景与意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由教育部主管的一种考试形式。
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为其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
它不仅能够让工作人员、农民工以及其他有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学历和职业水平,促进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的重要性1. 明确学习目标:大纲对于每个科目都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考试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大纲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提供学习框架:大纲中列出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框架。
学生可以按照大纲的结构有条理地进行学习,避免盲目性和混乱性。
3. 统一标准与评估:大纲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和评估的一致性。
学生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准备,不会因为考试的变异性导致不公平。
4. 激发学习动力:大纲包含了每个学科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考点,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5. 促进学科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存在,也是为了推动学科发展和更新。
大纲中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是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的,可以促进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教学目标和要求:大纲中明确了每个科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知识、技能等。
这些目标和要求是基于学科的发展和对应学习层次的需求而确定的。
2. 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大纲中列出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内容,技能要求则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或思维能力。
这些内容的要求是具体且明确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要求进行学习和准备。
02134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程代码:0213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位课程,它介绍信息系统开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开发思想,系统讲授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合实际案例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运行维护等阶段的工作原则、工作步骤、基本方法及开发文档。
本课程主要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以UML(统一建模语言)为主要的描述语言,同时也介绍其他的描述方法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E-R图等。
本课程强调软件工具的使用,介绍Rational Rose等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建立信息系统的过程,如需求模型、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力求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开发人员能够设计并开发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有较高可修改性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现代通信信息系统、管理决策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是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支持组织目标的战略手段。
这门课程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弄清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等阶段的目标、任务、要求和过程,掌握信息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开发的各种方法,提高学生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水平,锻炼他们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非常注重课程实践,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信息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灵活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种工具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实际的信息系统开发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工作原理以及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内容。
2.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阶段的工作原则、步骤、方法及相应的文档规范,系统测试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及管理内容,以及系统运行管理中的各项管理内容,掌握评价系统的方法。
2018年10月~2016年广东省自考 00724《物流系统工程》考试三年内最新真题及答案

A.层次性
B.相关性
C.整体性
D.集合性
3.按照系统是否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可将系统分为封闭系统和( )。
A.实体系统
B.开放系统
C.概念系统
D.动态系统
4.一般系统论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系统进行科学理论研究而形成的关于适用于一切种类系统
的学说,它强调系统的整体观念、动态观念和( )。
A.开放观念
31.功能层次结构 32.开放系统 33.模型法 34.离散时间系统 35.效益固定法 36.乐观准则
3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7 小题 6 分,第 38、39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0 分)
37.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38.如何理解物流系统的稳定性? 39.风险型决策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20.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大类指标,即( )。
A.政策性指标
B.技术性指标
C.经济性指标
D.社会性指标
E.时间性指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21.客观系统包含着双重联系,系统与其构成元素的联系,系统与其所在环境的联系,表征
后一种联系的范畴称为
能力、设备的技术性能,这是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
指标。
28.把不同系统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即
法。
29.霍尔从以下三个维度解释了系统工程的结构,即时间维、知识维和
。
30.未来环境完全可以预测,人们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可以获得准确、可靠数据情况
下进行的决策即
决策。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02610 信号与线性系统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代号:0261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信号与线性系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课程。
主要研究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工程应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信号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1、掌握信号的基本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掌握阶跃信号和冲激(脉冲)信号的物理意义以及性质;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的分类;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
2、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掌握信号频谱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傅里叶变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逆变换的计算方法。
3、掌握理想采样模型和采样定理;掌握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基本性质;掌握z反变换的计算方法;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傅里叶变换(DTFT)。
4、掌握连续时间系统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掌握系统的冲激响应概念;掌握卷积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方法;掌握系统函数和频率响应的概念;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无失真传输条件;掌握理想滤波器特性;掌握系统的连接方式。
5、掌握离散时间系统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方法;掌握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掌握卷积和的概念及计算;掌握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分析方法;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掌握理想低通数字滤波器特性。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电路、电子技术等,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信号的基本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理解阶跃函数和冲激(脉冲)函数;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信号的概念(次重点)1、信号的定义(理解);2、信号的描述(识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系统工程课程代码:03095 2014年9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项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本课程系统地讲述了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主要内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模型化、评价和决策方法。
本课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我国许多支柱产业和领先行业都引入了系统工程理念和方法,如航空、航天、煤炭、电力、金融、保险及政府部门等。
系统工程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给人们提供了一套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论,即如何以系统的观念及工程的观念处理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系统的观念就是整体最优的观念,工程的观念就是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使得人们能够以工程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解决各种社会系统问题。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方法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系统模型、系统评价方法和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形成对系统科学的总体了解,并且能够按照系统的观点,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做出决策。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充分分析系统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对系统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行动方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建立起系统分析的逻辑框架,能够搭建系统模型,掌握系统评价的多种方法以及系统决策分析方法,掌握系统工程的学习方法及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系统工程》是项目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项目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课程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系统的概念是系统工程学科的基础,系统工程方法论是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系统的概念与特性、管理系统的概念与特点、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系统工程方法论框架,了解系统工程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系统识记:系统概念的形成、系统的定义理解:系统的特性(二)管理系统识记:管理系统与系统管理、管理系统的特点、现代工业企业的系统特征、企业的系统模型(三)系统工程识记:系统工程的发展、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理解: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分析(四)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理解:系统分析过程的逻辑框架结构及其每个环节第二章系统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基础工作。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系统环境的概念、系统环境因素的构成、系统目标的概念、系统目标集的建立、目标冲突的概念,以及系统模型化与最优化。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系统的环境分析识记:系统环境理解:环境因素的分析、系统与环境边界(二)系统的目标分析识记:系统目标及其相关概念理解:系统目标分析的作用、目标和要求;目标集的建立、目标冲突(三)系统模型化与最优化识记:系统模型化的含义、构成模型的要素、模型的优化与优化方法。
第三章系统模型(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系统模型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各种方案的优化需要通过系统模型进行科学的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模型的概念、模型的构建思路、结构模型的概念、结构模型法的解释及其应用,以及预测模型、优化模型、系统仿真模型等。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系统模型概述理解:模型的概念和分类、模型的构建(二)结构模型化技术识记:结构模型的概念、ISM的缺陷理解: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图的基本概念及其矩阵表示法、系统要素可达矩阵的构造、解释结构模型法应用:ISM的应用举例(三)预测模型应用:回归分析、趋势线分析(四)优化模型简介识记:概念、优化技术分类理解:优化模型的建构(五)系统仿真模型理解:系统仿真的概念与步骤、蒙特卡罗法第四章系统评价(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系统评价是系统方案选择与系统决策的基础,系统各种方案的选择需要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系统评价的概念、步骤及内容,掌握费用——效益分析法、关联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的评价原理和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系统评价概述识记:系统评价基本概念理解:系统评价与决策、系统评价的步骤与内容(二)费用——效益分析法理解:费用、效益和有效度、费用与效果的关系、费用分析应用:费用——效益分析(三)关联矩阵法理解:关联矩阵法概述应用:两两比较法、KLEE法(四)层次分析法理解:AHP的基本原理应用:AHP的基本步骤(五)模糊评价法理解:模糊评价法的步骤第五章系统决策(重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系统决策为决策问题提出了一套在进行决策时所必要的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科学手段。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系统决策的概念、确定型问题和不确定型问题的决策方法、风险型问题的决策及决策树方法、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方法和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系统决策简介识记:决策的概念理解:决策分析(二)确定型问题和不确定型问题的决策理解:确定型问题的决策应用:不确定型问题的决策(三)风险型问题的决策理解:风险型问题的决策准则应用:决策树法(四)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理解:定性推理决策法、系统分析决策法识记:可行性研究、规划决策与导向、软科学决策法第六章系统工程应用案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系统工程方法论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如何在实际管理问题中得以应用,掌握应用系统工程处理实际问题的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理解:各应用案例的分析研究过程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上。
其具体含义为: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系统工程导论》,白思俊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2、在了解考试大纲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在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并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同时,在自学各章内容时,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勿死记硬背;同时在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把握时,联系实际问题思考,从而达到深层次的认识水平。
4、为了提高自学效果,应结合自学内容,尽可能地多看一些例题和动手做一些练习,以便更好的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锻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其中助学学时分配如下: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较易、中等难度、较难。
4、本课程命题采用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5、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以下哪个不是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分析的内容?()A. 时间维B. 空间维C. 逻辑维D. 知识维(二)填空题构成模型的要素包括系统目标和________。
(三)简答题建模的基本步骤(四)计算题有一种游戏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参加者若参加,则需先付10元,然后从含45%白球和55%红球的罐子中任摸一球,并决定是否继续第二阶段。
如继续需再付10元,根据第一阶段摸到的球的颜色在相同颜色罐子中再摸一球。
已知白色罐子中含70%蓝球和30%绿球,红色罐子中含10%的蓝球和90%的绿球。
当第二阶段摸到蓝色球时,参加者可获得50元奖励,如摸到的是绿球或不参加第二阶段游戏的均无所得。
试用决策树法确定参加者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