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配制

肠外营养配制

局限性
➢ 不能达到完美境界 ➢ 应激或器官功能障碍病人需要营养,临床尚难
按要求供给 ➢ 应激病人分解代谢增加,器官功能障碍影响营
养物质吸收利用与合成,出现机体需营养而又 难以补充的矛盾 ➢ 内源性耗损不能完全为外源性补充
肠外营养成分的组成及使用原则
单能源TPN:葡萄糖的毒性作用
必须脂肪酸的缺乏 糖代谢紊乱
肠外营养的配制
肠外营养的定义
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由碳水化 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 微量元素和水7大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组成, 并且按比例混合在袋中,是以外周或中心静 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 用于因疾病经口进食不能或不足以维持机 体所需热量及其它营养要素时进行治疗。
其营养需求最主要受机体运动、残留肠道吸收能力以及某些营养 素在胃肠道的丢失量影响。常患代谢性骨病,钙的摄入量必需高于住 院或短期输液病人 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瘘: 对蛋白质、水与电解质需求增加,并与胃肠 减压量或瘘的丢失量相关,应根据情况调整
PN制剂基本量建议
肾病病人: 水、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必须根据肾功能衰 竭的程度和肾脏替代治疗实施个体化方案。 透析病人的热卡及蛋白质摄入不宜减少,应根据其它临床情况调 整或增加。
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征
弱适应征 1.营养良好的病人于轻度应激或创伤情况下, 消化道功能10天内可恢复 2.肝脏,小肠等脏器移植后功能尚未恢复期 间
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症
无治疗价值而继续盲目治疗者 心血管功能紊乱或严重代谢紊乱期间需要
控制或纠正者 胃肠道功能正常或能肠内营养者 短期肠外营养预计时间小于5天者 原发病需急诊手术者 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于益处者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1)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1)

腹泻的护理指南 8、肠内营养时,采用经专用营养泵持续滴入的方式。 9、进行肠内营养时,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 10、腹泻发生时,及早查找腹泻原因、及早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
推荐级 别 B C C
预防误吸指南
1、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 GCS)评分﹤9分者以及 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能降低误吸发生率。
素的吸收,节约机体蛋白质的消耗,纠正负氨平衡,应用时需要监测 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不推荐使用。
脂肪乳剂注射液
产品名称
英脱利匹特 英脱利匹特 力能
浓度
20% 30% 20%
总能量kcal
2000 3000 1950
pH值
6.0-8.5 6.0-9.0 6.5-8.7
渗透压 mosm/kg.H2O
危重患者宜采用持续泵入的方式,输注速度逐渐递增, 对于反流误吸发生率高的重症患者,宜选择经小肠喂养的方式,和应


用胃肠动力药, 监测胃残余量(Q4h) 肠内营养输注期间保持上胸部抬高(30-45度), 肠内营养开始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在喂养管末端夹加温器,有助于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 人工气道患者,维持适当的气囊内压维持适当的气囊内压25-30cmH2O
ICU 邬莹玉
ICU 邬莹玉
肠外营养 又称胃肠外营养 (PN)
指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适量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
水化合物、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达到营养治疗 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部分胃 肠外营养(PPN)。 TPN:是指从静脉途径供给病人每天所需的所有的营养物质。

生理水平的谷氨酰胺是免疫细胞保持正常免疫功能的前提 补充充足的谷氨酰胺能提高免疫功能, 从而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肠外营养名词解释

肠外营养名词解释

肠外营养名词解释肠外营养(EnteralNutrition)是指将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和低分子肽等,以给肠粘膜提供营养的方式,制成液体,并用吸管通过口腔给肠内机体滴注,从而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

肠外营养也称为“给肠营养”或“滴注营养”,是一种能够有效补充给肠内机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治疗技术。

它的给肠机体的营养量可以通过在口腔或鼻咽区给予滴注营养液的方式,经由消化道的自然路径被给予消化系统,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肠外营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营养投入。

它可以减少消化道分泌物的运输、流失或消耗,从而有效提高消化道治疗营养素的吸收速度,它也可以帮助肠道蛋白质消耗降低,减少消化道病变。

因此,肠外营养是营养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被用作补充性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肠外营养有多种用途,可用于肠粘膜功能障碍,如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和消化道结核等,也可以用于营养不良,如体重明显下降、低能量摄入和营养因素缺乏等。

肠外营养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如重症监护病房的拥挤病人、生命支持病人和放射治疗中的骨髓抑制。

肠外营养的主要原料是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食品原料,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二是助剂,如糖醇、膳食纤维、乳糖、钙、氯化钠、磷酸钙、磷酸氢钠、碳酸钙以及其他添加剂。

肠外营养配制中还添加了必要的抗菌剂,以防止肠道内细菌的繁殖。

此外,肠外营养还可以添加抗敏药物,以降低因肠外营养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除此之外,在需要时,也可以添加一些肠外营养支持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

肠外营养注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它的配比,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以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必须符合生理学上的最佳配比。

此外,肠外营养的剂量、用量以及滴注速度也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肠外营养的给予过程中,还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如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原发病情、血液生化指标和过敏史等,以确保安全且有效地滴注肠外营养液。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分为彻底肠外营养和部份补充场外营养。

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者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强性呕吐>7 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者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彻底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 7-10 天;估计大手术后 5-7 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 48h 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者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

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 Crohn 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者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歇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 7-10 天进行肠外或者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者恢复进食为止。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5 维生素
❖ 在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大营养 成分的正常代谢以及某些生化和生理功能的进展都 需要有各种维生素的参与,处于应激状态〔如手术、 烧伤、败血症等〕的危重病人,维生素的需要量那 么显著增加。人体所需维生素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为了制剂稳定,适宜临床使用,现临床使用 为复合维生素制剂,品种及规格:注射用水溶性维 生素〔水乐维他〕,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维他利 匹特〕。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肠外营养的方法
❖ 不超过2周的肠外营养,可采用周围静脉补给 营养:3%~5%氨基酸和10%葡萄糖或氨基 酸、10%葡萄糖和10%~20%脂肪乳剂。长 期的肠外营养及高渗性营养液〔20%~35% 葡萄糖〕应采用中心静脉插管,24小时连续 滴注。导管可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等途 径放置到上腔静脉。
❖ 水溶性维生素与维生素K1也不能同时参加到TPN中。 因为水溶性维生素中都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 均与维生素K1发生氧化复原反响。
输入途径
❖ 1、外周静脉:短期(1-2周)的TPN可采用外周静脉补充。
❖ 2、中心静脉:脉管径粗,血流快输入的液体可很快被 稀释不引起血管壁的刺激,不受液体浓度及速度的限 制保证机体对热量及营养物质的需要
加其他药物,也不宜在静脉输注营养液的线路中参加其他药物。
配制中本卷须知
❖ 配制TPN时,最好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混合在一起 相对稳定。因不同厂家消费的脂肪乳、氨基酸和葡 萄糖的相容性也不一致。
❖ 维生素C与维生素K1注射剂不能同时参加到TPN中。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复原性,与维生素K1混合 后可消费氧化复原反响,而致维生素K1疗效降低。

肠 外 营 养

肠 外 营 养

TNA的优点:
1.比较佳的热氮比和多种营养素同
时进入体内,增加节氮效果; 2.简化输注过程,节省护理时间; 3.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4.减少污染机会.
2.单瓶输注:
在无条件TNA方式输注时,可以 单瓶输注,但由于各营养素非同步 输入可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浪费.此 外,若单瓶输注葡萄糖和脂肪乳剂, 可因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葡萄糖 和脂肪乳剂量较多而增加代谢负荷, 甚至并发与此相关的代谢性并发症. 故单瓶输注时氨基酸与非蛋白质能 量溶液应合理间隔输注.
另外要注意各营养素的混合: ①安达美 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不得与维生素C、 磷酸氢钾相混合;(AA) ②水乐维他、维 他利匹特(FAT)不得与安达美直接混合; ③钙与磷酸盐可形成沉淀,应将钙剂加 入葡萄糖内,磷酸盐加入氨基酸内,分别 稀释后,再将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肉眼 检查袋内无沉淀产生,然后才能加入脂 肪乳剂,并且要边加边摇动使其充分混 合,以预防微粒的产生。
7.生长激素:基因重组的人生
长激素具有明显的促合成代 谢作用,对于特殊病人(高分 解代谢状态,肠瘘等)同时应 用生长激素能增强肠外营养 的效果.但应严格掌握指征和 疗程.
•输注方法:
•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
方式,即将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无菌 条件下按次序混合如聚合材料制成的 输液袋或玻璃容器后再输注.TNA有称” 全和一”溶液,也就是我们应用于临床 的3L塑料袋内.这样同时进入人体内的 各种营养素各司其职,对合成代谢有利, 从而强调了所供物质的完全性和有效 性.
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
由于全营养混合液的渗透压不 高,故经周围静脉输注并无困难,适 宜用量少,PN支持不超过2周者,对 于需长期PN支持者,则中心静脉导 管输入为宜(如颈内静脉或锁骨下 静脉等等).全营养混合液需12~16 小时内输完,也可以24小时连续输 注.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肠外营养的分类和选择

肠外营养的分类和选择

操 ①尽可能采用手背静脉
作 ②宜选择管径较粗的静脉
时 注 意
③选择静脉分叉处穿刺 ④不宜选择紧靠动脉的静脉
事 ⑤插管不要跨关节
项 ⑥尽量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途径选择
鉴于CPN和PPN的局限性,近年来临 床上开始使用一种新的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即经周围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导管(PICC) 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并发症低滴注 泵输注---危重病人
在肠外营养早期,营 养液的输注多采用多瓶 输液系统(MB),即 使用0.5~1.0L输液瓶 同时或相继输注葡萄糖、 氨基酸、脂肪乳等。工 作量大、易错漏、易污 染。 现普遍应用 “全合一” (AIO)输液系统,就 是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 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节 省费用、吸收好,减少 代谢性并发症(如高血 糖和电解质紊乱)。
制剂选择
葡萄糖是肠外营养主要热能来源, 葡萄糖输入血液后,很快被代谢供能, 同时产生CO2和H2O,剩余的则以糖 原形式储存在肝或肌细胞内。葡萄糖 最符合人体生理的需求,能被所有器 官利用。人体的大脑每天约需120~ 140g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如不能自 外源获得,机体则可通过糖原分解和 糖异生保证能量供应。
途径选择
4. 导管护理 护理内容: ①导管进皮处保持干燥,每隔3~4天更换一次敷料 ②静脉导管与输液器接头应牢固,并用无菌敷料包裹 ③按无菌操作要求,每天更换输液管 ④防止管道扭曲、导管堵塞、输液瓶内气体进入输液管 ⑤输液瓶进气管的前端应装有无菌棉过滤装置,过滤空气 ⑥不可经肠外营养管道输血、抽血 ⑦必要时用肝素抗凝 ⑧拔管时应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
方法选择
方法选择
肠外营养液一般采用持续输注,速度不 宜过快,否则容易刺激血管内壁,并可能 发生代谢紊乱。可由1ml/min开始低浓度、 小量、慢速输注,根据耐受程度逐渐递增。 一般全天营养液在8~12h内输完即可。 如不耐受,可适当延长或减速。但输注时 间越长、应用时间越长,静脉的损伤就越 大,可能导致或加重相应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
【适应证】
凡是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可能,并且无胃肠道功能的患者都是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证。

普通外科临床常见的肠外营养治疗指征有:
1.不能进食或不允许进食的疾病:术后至少有4~5天不能经
口服或经鼻胃管进食、肠瘘(尤其是高位、高排肠瘘)、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长期昏迷者。

2.胃肠吸收功能极差,以致生命难以维持的疾病:短肠综合征、广泛性肠道炎性疾病(Crohn 病、出血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3.高代谢所致的营养不足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多发性内脏损伤、败血症、弥漫性腹膜炎、全身复杂性大手术、器官移植(肝、脾、肾、心)。

【肠外营养制剂】
1.葡萄糖:10%、25%、50%葡萄糖液。

2.脂肪乳剂:长链脂肪乳剂(LCT):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由1620个碳原子构成碳链的三酸甘油脂。

在营养支持中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在代谢过程中需肉毒碱作为辅助因子才能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中。

临床常用制剂为20%、30%Introlipid,每毫升供能分别为8.37、12. 55kj。

中链脂肪乳剂(MCT):碳链由6-12个碳原子构成。

其优点是不需肉毒碱参与而能迅速从血中清除并在肝细胞内氧化而生成酮体,为脑组织和肌组织提供能量。

混合脂肪乳剂:由LCT与McT混合而成。

如Lipfondine(力保肪宁)的混合比例为1:1。

3.氨基酸: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酸制剂:7%凡命注射液(Vamin)、8 .5%、11 .4%乐凡命注射液(Novamin)每1000m1含氮量分别为9.4、14、18g。

4.电解质:10%氯化钾、10%氯化钠、10% 葡萄糖酸钙、20%硫酸镁、5%碳酸氢钠溶液等。

5.维生素:常用制剂有:水乐维他(Soluvit),含9种水溶性维生素;维他利匹特(Vitalipid),含4种脂溶性维生素;各种维生素含量均为日需要量。

6.微量元素:安达美(Addamel含9种微量元素的日需要量。

有机磷制剂甘油磷酸钠
(glycophos) b
7.胰岛素(insulin)。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与输注】
(一)肠外营养治疗参考配方(表1-5-4、1-5-5、1-5-6,其中凡命可用乐凡命替代)。

(二)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
全营养混合液由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甘油磷酸盐、谷氨酞胺和水等营养素组成。

将所有营养素按先后配制顺序灌入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3L“全合一”营养袋中,从而组成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tional admixture,TNA;All in one)。

表1-5-4基本需要(围术期、一般放化疗)
中心静脉输入
20%英脱利匹特
250ml l
25%葡萄糖溶液
1000m1
7%凡命
1000m1
水乐维他
1支
维他利匹特
1支
安达美
1支
格利福斯
1支
胰岛素
42U
液体总量2280m 非蛋白热卡:6276kJ 脂肪:葡萄糖=1:2非蛋白热卡:氮=160 : 1
周围静脉输入
20%英脱利匹特
250m1
10%葡萄糖溶液
1500m1
7%凡命
750m1
水乐维他
1支
维他利匹特
1支
安达美
1支
液体总量2520m1 非蛋白热卡5858kJ 脂肪:葡萄糖=1:1.2 非蛋白热卡:氮=156 : 1
(三)肠外营养液的输注方法
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可经中心静脉输注或经周围静脉输注。

输注方法有持续输注法与循环输注法二种。

表1-5-5中度需要(大手术、强力化疗、感染并发症)
20%英脱利匹特
500m1
25%葡萄糖溶液
1000m1
7%凡命
1500m1
水乐维他
1支
维他利匹特
1支
安达美
1支
格利福斯
1支
胰岛素
42U
液体总量:3030m1 非蛋白热卡:8368kJ 脂肪:葡萄糖=1:1
非蛋白热卡:氮=142 : 1
高度需要(严重并发症、高流量痰等高消耗状态)
中心静脉输入
30%英脱利匹特
504m1
50%葡萄糖溶液
500m1
7%凡命
2000m1
水乐维他
2支
维他利匹特
1支
安达美
1支
格利福斯
1支
胰岛素
42U
液体总量:3030m1 非蛋白热卡:10460kJ 脂肪:葡萄糖=1.5:1 非蛋白热卡:氮=133 : 1
1.持续输注法:将一天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由于各种营养物质同时等量输入,对机体氮源、能源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处于持续均匀状态,胰岛素的分泌较为稳定,血糖值也不会因输入糖时多时少有较大波动,尤其对较长时间胃肠道不能利用,初体需要量增加,有较多额外丢失的病人,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可以保证机体对热量及代谢基质的需要,同时还能减少病人遭受反复穿刺的痛苦。

2.循环输注法:将一天的营养液在12-18小时内输注,其余时间可恢复活动,从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此种方法为临床广泛应用。

在进行循环输注前,要计算热量、蛋白质和液体需要量及输注时间,输注速度应逐渐增加或减少,以防高血糖发生。

如高血糖持续存在,则应延长输注时间,小剂量胰岛素可加入营养液中以控制快速输注所致的高血糖,如以上处理无效,则仍应使用持续输注法。

【肠外营养的护理与监测】
1.行中心静脉输注时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输注时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与局部情况,了解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及时发现及时作出处理。

2.注意有无气栓、静脉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输注过程中应加强巡视,有条件者可使用输液泵。

3.每日应换输液管道1次,更换管道时,静脉导管与输液管连接处用碘酊、乙醇溶液涂擦;换输液管时,静脉导管一定要捏紧,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4.在静脉导管入口处周围应每日用碘酊、乙醇溶液消毒,并更换消毒敷料1次,发现敷料潮湿及时更换,以防导管口感染,对导管入口处皮肤定期作细菌培养。

5.使用周围静脉输注时应每24小时更换输注部位,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刺激,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6.观察输液反应,如有发生,应首先考虑为静脉导管感染,应即刻拔出导管及留残液培养。

7.根据计划应用持续输注或循环输注,按时按量均匀完成每日输液量,切不能过快。

8.定期进行残液培养,定期查血糖、肝肾功能、体重等,有利于掌握输注效果。

【肠外营养治疗的并发症与防治】
(一)与深静脉导管有关的并发症
与深静脉导管有关的并发症包括空气栓塞、导管栓子形成、导管头端异位、气胸、血胸、血气胸、水胸、纵隔积液、静脉炎、血栓形成、栓塞及局部感染和导管败血症。

防治原则为:
1.置管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2.导管留置期间必须严密观察导管的位置是否保持在原始固定位置、输注通畅与否、严防导管滑脱等意外。

严格执行导管穿入处皮肤的灭菌消毒护理常规。

一旦发生并发症,应迅即处理。

3.从严掌握经深静脉输注的适应证,一旦病人情况允许,尽快改由周围静脉途径。

(二)感染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治疗期间出现发热、败血症除与深静脉导管有关的导管败血症外,其原因尚有:①营养制剂的致热原与过敏性反应。

②营养液配制过程中的污染。

脂肪乳剂由于渗透压较糖及氨基酸低,pH接近中性,微生物能在其中迅速生长。

③肠道细菌易位。

④肠外营养治疗以外的原因,如病人原有菌血症,或并存有切口感染、肺炎、尿路感染、静脉炎、腹腔内感染等。

防治原则:
1.营养液应在严格的无菌净化条件下配制。

尽量采用三合一营养液袋输注。

2.严格执行静脉输注的无菌操作常规。

3.积极治疗体内其他感染灶,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4.若考虑有肠道细菌易位所致感染的可能,应联合应用谷氨酞胺,以维持肠道屏障的结构写功能。

(三)代谢性并发症
可能出现的代谢性并发症包括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低血糖
症、血清氨基酸不平衡、高氨血症、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低磷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微量元素如锌、铜、铬、硒等缺乏,维生素A、D缺乏或过多症等以及肝胆功能异常、瘀胆。

防治原则:
1.选用合理的营养液配方。

为防止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应避免单独快速输入高渗葡萄糖液,或按8-12g葡萄糖加1U胰岛素。

输注速度必须保持恒定。

2.严格按常规要求监测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尿糖、肝肾功能等。

3.出现肝功能异常及黄疽时应考虑中止肠外营养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