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南京深圳城市肌理分析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三 门 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市规 划 , 我们不难看出 。 其 共 同点 是非 常显 而 易 见
的。 首先, 将 国家 的重要 立法 机构— — 国会 大厦 , 布 建起 了一 个绿 化试 验 园地 . 这 是 当时 澳洲 政 府 自然
保护 思想 的很 好体 现 。其 后 . 温斯 顿 先后 被任 命 为 森林 部部 长 , 城市 规划 师 以及 国 家 园林 总 监 温 斯
节” 庆 典时 。 “ 堪培 拉 ” 这一名 称才 被确 定 了下来 。最 终. 堪 培拉被 选作 这个 国家 的首都 。
1 9 1 2年 . 出生 于美 国芝加 哥 的建筑 师格 里芬 在
“ 莫 里 贝治 ” 的河流 . 他们于 1 8 2 0年 1 2月抵 达 了 这
一
1 3 0多位 来 自澳洲各 地 、北美 和 欧洲 的建筑 师及 城 市规 划 师 参 加 的堪 培 拉 规 划设 计 国 际 比赛 中成 为
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詹 亦 功
( 陕西师范大学 历 史文化 学院 , 西安 7 1 0 0 6 2 )
摘
要: 在 实地考 察的基础 上, 对 澳大利 亚首都 堪培拉的城 市规 划理念及城 市规划和设计 的意义进行 了较为深
入的分析和研 究。认为堪培拉城市规划 中的民主理念和城市规划 中的借 助地形和绿化营造的景观 多样性 , 是值得我
优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 . 其后 . 便 和 他 同为 建 筑 师 的 妻 子 马利 安 一
地区. 尽管“ 莫里 贝治 ” 河 在他 们抵 达 一年 以后 才
被 发现 首批 欧洲 的定 居者选 择 了这 片石灰 岩平 原
香港九龙城市肌理研究

KING’S PARKTIN HAU TEMPLET E M P L E S TR E E TYAU MA TEI MARKETCHINA HONG KONG CITYOCEAN CENTREHARBOUR CITYSTAR FERRYHK CULTURAL CENTREHK MUSEUM OF ARTHK SPACE MUSEUM F E R Y S T R E E TJ O R DA NR O ADA U S T IN R O ADW A T ERL O O R O A DK O W L O O N P A R KC A N TO N R O A DFEATURE LANDMARKS CAN POTENTIAL LINK TO FUTURE NETWORK AS REFERENCEVISUAL CORRIDORS / BREEZEWAY TO BE RETAINED AND EXTENDED IN THE RECLAMATIONS A L IS B U R YR O A DA U S T IN R OA DW A T E RL OO R O A DPU BL I C S Q U A R E S T R E E TJ O R DA N R OA DK A N S US T R EETN A T H A N R O A DCA N T O N R O A DDISTRICT/ LOCAL/HINTERLAND OPEN SPACE MAJOR VEHICULAR TRAFFIC POTENTIAL EXTENSION OF OPEN SPACEPEDESTRIAN MOVEMENT/ ROUTES LINKING TO THE WATERFRONTACTIVITY NODE/INTENSE HUMAN ACTIVITIESMTR STATIONEXISTING PEDESTRIAN FOOTBRIDGE/ SUBWAY POTENTIAL PEDESTRIAN FOOTBRIDGE/ SUBWAYJORDAN ROADJORDAN ROAD LINKS THE IRONGRID FABRIC AND THE OPENSPACE AT FERRY STREET TO THE RECLAMATION AREAAUSTIN ROAD• AUSTIN ROAD IS ONE OF THEMAJOR VIEW CORRIDOR ANDPEDESTRIAN ACCESS• LINK UP THE EASTERN PARTOF JORDAN AND KOWLOONPARK TO THE RECLAMATIONAREANATHAN ROAD• AT THE END OF THE NATHAN ROAD IS THE HK CULTURECENTRE• USING LANDMARK AS BETTER TERMINAL OF THE URBANFABRIC NATHAN ROAD• NATHAN ROAD IS THE MAJORVEHICULAR AND PEDESTRIANACCESS INTEGRATED WITHTHE IRON GRID• INTENSIV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MAJOR HUMANACTIVITY AREAWATERLOO ROADWATERLOO ROAD LINKS THEKING’S PARK AND YAU MA TEIFRUIT MARKET TO THE RECLAMA-TION AREAT A I K O K T S U I F E R R Y P I ET A I K O K T S U I M A R K E TH O N G L O K S T R E E T (B I R DM A R KE T )A R G YL E R O A DT A I K O K T S U I R O A DC H E R R Y S T R E TS H A M M ON G R O A DE X I S T I N G V I S U A L E D G EP O T E N T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R E AF E A T U R E L A N D M A R K S C A N P O T E N T I A L L I N K T O F U T U R E N E T W O R K A S R E F E R E N C EV I S U A L C O R R I D O R S / B R E E Z E W A Y T O B E R E T A I N E D A N D E X T E N D E D I N T H E R E C L A M A T I O NS H A N TU N G S T R E E T N A T HA N R OA DT A I K O K T S U I R O A DF E R RY S T REE TI V Y S T R E E TA N C H O R S T R E E TM O K KO K R O A DL AI C H I K O K R O A D T U N GC HA U S T R E E TC HE RR Y S T R E E TC T / L O C A L / L A ND O PE N S P A C EV E H I C U L A R T R A F F I CT I A L E X T E N S I O N O F P A C ET R I A N M O V E M E N T / S L I N K I N G T O T H E F R O N TT Y N O D E /I N T E N S E H U -C T I V I T I E SN G P E D E S T R I A N R I D G E / S U B W A YT I A L P E D E S T R I A N R I D G E / S U B W A YHINTERLAND URBAN DESIGN AND LANDSCAPE CONTEXTMOVEMENT, ACTIVITY AND OPEN SPACE - MONKOK AND TAI KOK TSUIN A T H A N R O A D A N D L A I C H I K O K R O A D J U N C T I O NL O O S E D E F I N I T I O N D U E T O T H E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O F N A T H A N R O A D A N D L A I C H I K O K R O A D (T R A N S I T I O N G R I D W I T H 2 D I F F E R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G R O U N D L E V E L R E T A I L A C T I V I T Y•O L D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 W I T H S T R E E T W I T H R E -T A I L O N T H E G R O U N D L E V E L •H O N G L O K S T R E E T (B I R D M A R K E T )O L D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R E A• I R O N G R I D S Y S T E M F A B R I C •M A I N L Y L O W R I S E T E N E M E N T H O U S EN A T H A N R O A D•N A T H A N R O A D I S T H E M A J O R V E H I C U L A R A N D P E D E S T R I A N A C C E S S I N T E G R A T E D W I T H T H E I R O N G R I D •I N T E N S I V E C O M M E R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J O R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Y A R E AHINTERLAND URBAN DESIGN AND LANDSCAPE CONTEXT URBAN DESIGN CONTEXT - SHAM SHUI POT O K I N S T R E ETF A TTS EU NGS T R E ETH ING W AH S TR E E TNA MCH E ONG S T R E ETT U N G C H A US T R E E T P A RKN A M C H E O N G E S T A T EP O L I C E S T A T I O NS H A M S H U I P O P A R KE X I S T I N G W H O L E S A L E M A R K E T A N DF E R R Y T E R M I N U SE X I S T I N G O P E N S T O R A G E A N D P A R K I N GA R E ASS H A M S H U I P O S P O R T S G R O U N DT U N G C H A U S T R E E TV I E W C O R R I D O RSW E S T E R N W A T E R F R O N T K O W L O O N H I L L SP A K T A I T E M P L ES I T E B O U N D A R YL E I C H E N G U K T U MBM O T A I T E M P LEP O S S I B L E T R A N S I T I O N L I N K A G E F R O M T H E H I N T E R L A N D T O T H E W A T E R F R O N TP O T E N T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R E A SE X I S T I N G V I S U A L E D G EF E A T U R E S T H A T C A N P O T E N T I A L L Y L I N K I N T O F U T U R E N E T W O R K O F R E F E R E N C EV I E W C O R R I D O R S /B R E E Z E W A Y T O B E R E T A I N E D A N D E X T E N D E D I N T H E R E C L A M A T I O NF A TT S EUN GS TR E E TT OK I N ST R E E TY E NC H OWSTR E ETN A MC H EON GS TR E ETW E S T E R N W A T E R F R O N TK O W L O O N H I L L SN A M C H E O N G S T A T I O NS H A M S H U I P OS T A T I O NC H E U N G S H A W A N S T A T I O NS I T E B O U N D A R YH I N GWA HS T R E E TW E S TK O WL O O NC O R RI DO RL A IC HI KO KR O A DC H E UN G S H AW A N R O A DD I S T R I C T / L O C A L / H I N TE R L A N D O P E N S P A C EM A J O R V E H I C U L A R T R A F F I CP O T E N T I A L E X T E N S I O N O F O P E N S P A C EP E D E S T R I A N M O V E M E N T / R O U T E S L I N K I N G T O T H E W A T E R F R O N TA C T I V I T Y N O D E /I N T E N S E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M T R S T A T I O NE X I S T I N G P E D E S T R I A NF O O T B R I DG E / S U B W A YP O T E N T I A L P E D E S T R I A N F O O T B R I D G E / S U B W A YHINTERLAND URBAN DESIGN AND LANDSCAPE CONTEXTURBAN DESIGN CONTEXT - CHEUNG SHA WAN AND LAI CHI KOKV I E W C O R R I D O R SK O W L O O N H I L LSB U TT ER F LYV A L L E YT AI N A N W E S TST R E E T M E I F O O S U N C H U E N W A T E R -F R O N T E D G EE X I S T I N G S H I P Y A R D S A N D T E M P O R A R Y M A R K E TSL A I C H I K O K A M U S E M E N T P A R KM E I F O O S T A T I O N B U S T E R M I N U SW E S T E R N W A T E R F R O NTS I T EB O U ND A R YC O N T A I N E R T E R M I N A L N O .8 A ND C O N T A I NE R B A C K U P A R EAF A TTS E UN GS T R EETP O L U N S T R EE TP O S S I B L E T R A N S I T I O N L I N K A G E F R O M T H E H I N T E R L A N D T O T H E W A T E R F R O N TP O T E N T I A L D E V E L O P E M N T /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R E A SE X I S T I N G V I S U A L E D G EF E A T U R E S T H A T C A N P O T E N T I A L L Y L I N K I N T O F U T U R E N E T W O R K O F R E F E R E N C EV I E W C O R R I D O R S /B R E E Z E W A Y T O B E R E T A I N E D A N D E X T E N D E D I N T H E R E C L A M A T I O NB O L U N S TR E E T B R O A D W A Y S TR E E TL A I W A N R OA D T A I N A N W E S T S T R E E TL A I C H I K O K S T A T I O NM E I F O O S T A T I O NS IT EB OU ND AR YL A IW AN R OA DM O U N T S T E R L I N G M A L LC H EU N GS H A W A N R O A DW E ST K OW L O O NC O R RI DO RL AI C HI KO K R OA DC H E U NGSH A W A NROA DC H E U N G L A I S T R E E TD I S T R I C T / L O C A L / H I N TE R L A N D O P E N S P A C EM A J O R V E H I C U L A R T R A F F I CP O T E N T I A L E X T E N S I O N O F O P E N S P A C EP E D E S T R I A N M O V E M E N T / R O U T E S L I N K I N G T O T H E W A T E R F R O N TA C T I V I T Y N O D E /I N T E N S E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M T R S T A T I O NE X I S T I N G P E D E S T R I A NF O O T B R I DG E / S U B W A YP O T E N T I A L P E D E S T R I A N F O O T B R I D G E / S U B W A YHINTERLAND URBAN DESIGN AND LANDSCAPE CONTEXTMOVEMENT, ACTIVITY AND OPEN SPACE - CHEUNG SHA WAN AND LAI CHI KOKH I G H L E V E L O F P E D E S T R I A N A C C E S S A C R O S S T H E N E I G H B O U R H O O DA L O T O F L A N D S C A P E O P E N S P A C ER E T A I L S O N G R O U N D F L O O RG R O U N D L E V E L A N D P O D I U M L E V E L A C C E S SI N D U S T R I A L B U I L D I N G S D O M I N E N TC H E U NG Y E ES T R E E TC A STL E P E A K R O A DCH E U N G S H A W A N ROA DM O UN T ST ER L I N GMA L LB R O A D W A Y S T R EETN AS SA U S TR E E TYU C H A U S T RE ETF U K W A S T R E E TA P LI U STR E ETC H E U N G S H A W A ND I S T R I C TM E I F O O D I S T R I C TS H A M S H U I P O D I S T R I C TA F E W H I G H R I S E C O M M E R C I A LB U I L D I N GL O W P E D E S T R I A N A C C E S SN O O R L I T T L E O P E N S P A C EL I M I T E D R E T A I L S O N G R O U N D L E V E LH I G H L E V E L O F P E D E S T R I A N A C C E S S A C R O S S T H E I R O N G R I DH I G H L E V E L O F H U M A N I N T E R A C T I O NM A R K E T S A N D R E T A I L S A R E L O C A T E D O N G R O U N D L E V E LL O W R I S E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B O V EL I T T L E O P E N S P A C ECHEUNG SHA WAN DISTRICTA ’A ’’A ’A ’’B ’B ’’B ’B ’’C ’C ’’C’C ’’D ’D ’’F ’F ’’F ’F ’’E ’E’’E ’E ’’D ’D ’’MEI FOO DISTRICTSHAM SHUI PO DISTRICTMONG KOK/ TAI KOK TSUI DISTRICTMONG KOK/ YAU MA TEI DISTRICTTSIM SHA TSUI DISTRICTCHEUNG SHA WAN DISTRICT MEI FOO DISTRICTSHAM SHUI PO DISTRICTMONG KOK/ TAI KOK TSUI DISTRICTMONG KOK/ YAU MA TEI DISTRICTTSIM SHA TSUI DISTRICTSTRONG PROFILE OF RESIDENTIAL SKYLINE CONTRASTING WALLS OF INDUSTRIAL BLOCKS ON LOWER LEVELHOMOGENEOUS DENSE SPACE CONTRASTING OPENSPACEHOMOGENEOUS BUILDING PROFILE AND EVENLY DISTRIBUTED USE OF SPACEEXCITING SKYLINE EVENLY DISTRIBUTED FLAT SKYLINE VS EXCITING SKYLINEPODIUM DOMINATION AND HIGH RISE LANDMARKSDISCOVER BUILDING TYPOLOG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NTER-LAND AND WKR THROUGH DIAGRAMATIC SECTIONS484M140M113M255M255M 28.5M65M162M30.5M147M102M44.5M38M38M129M139MNOTE: ENCOURAGE OPENSPACE AND BETTER PEDESTRIAN ACCESS WITH A MIXTURE OF BUILDING PROTOTYPEW KWLN HIGHWAYSHAM MONG RDLAI CHI KOK RDKWAI CHUNG RDW KWLN HIGHWAY W KWLN HIGHWAY W KWLN HIGHWAY W KWLN HIGHWAYW KWLN HIGHWAY W KWLN CORRIDOR W KWLN CORRIDOR CANTON RDCANTON RDCANTON RD KWLN PARK DRW KWLN CORRIDOR NATHAN RD NATHAN RD NATHAN RDSAI YEE ST.SAI YEE ST.W KWLN CORRIDOR LAI CHI KOK RD CHEUNG SHA WAN RD TAI PO RDCHEUNG SHA WAN RDNOTE: ENCOURAGE PEDESTRIAN LINKAGE BY MAKING USE OF AVAILABLE OPENSPACENOTE: ENCOURAGE TO RETAIN HINTERLAND BUILDING PROFILE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LINKAGE TO WKRNOTE: ENCOURAGE DEVELOPMENT OF OPENSPACE AND NEW NODES OF ATTRACTIONNOTE: ENCOURAGE DEVELOPMENT OF OPENSPACE AND REDEVELOP/ PRESERVE TYPOON SHELTERNOTE: DISCOURAGE PODIUM PROTOTYPE OF BUILDINGS AND EXPANSION OF CULTURAL ARCHITECTURE1. SEND DEPOT2. LCK INCINERSTOR & BARGING POINT3. WATER BOAT DOCK4. MTR PUMPHOUSE5. CSW SHIPYARDS6. CSW VEGETABLE MARKET7. LAI CHI KOK ROAD THA8. CARGO HANDLING WATERFRONT9. PAULTRY MARKET10. CARGO HANDLING WATERFRONTS11. TEMP. CAR PARK AND OPEN STORAGE AREA12. CRC PIER AND GODAWN13. TEMP. AFD ANIMAL LANDING PIER14. FMO MARKET15. FAT TSAUNG STREET THA16. FAT TSAUNG STREET TEMP. STORAGE AREAS17. CSW ABETTAIS, TEMP. CONTRACTOR’S DEPOT,TEMP. WORK AREAS18. FRESHWATER FISH MARKET19. S.S.P. PASSENGER FERRY PIER20. S.S.P. PCWA21. HONG KONG FERRY SHIPYARD22. CHUI YUI ROAD RESIDENTIAL23. KOK CHEUNG STREET RESIDENTIAL24. T.K.T FERRY PIER25. POK MAN STREET RESIDENTIAL26. OAK STREET RESIDENTIAL27. TONG MI ROAD28. MONGKOK EGG MARKET29. Y.M.T. TYPHOON30. FERRY STREET RESIDENTIAL31. Y.M.T. PCWA32. Y.M.T. FRUIT MARKET33. FERRY STREET RESIDENTIAL34. D.G.F., .Y.M.T. VEHICULAR FERRY PIER35. JORDAN ROAD PASSENGER AND CEHICULARFERRY PIER36. GOVERNMENT DOCKYARD, SHELTER AND BUOYYARDL O C AL OP ENS PA CEF ORT A R GE TP OP UL AT I OND IS TR IC TO PE NS PA CEF ORT AR GE TP OP UL AT I ONL OC AL OP ENS PA CEF ORA ME LI OR AT ET HEH IN TE R-L AN DS HO RT FA LLD IS TR IC TO PE NS PA CEF ORA ME LI OR AT ET HEH IN TE RL AN DS HO RT FA LLO PE NS PA CEF ORI ND US TR IA LA RE AR EG IO NA LP AR KWA TE RF RO NTP RO ME NA DEOPEN SPACE PROVISION REQUIRED TOAMELIORATE THE HINTERLAND SHORTFALLACTIVE RECRETATIONAL FACILITES OF YAU TSIMACTIVE RECRETATIONAL FACILITES OF MONGKOK ACTIVE RECRETATIONAL FACILITES OF SHAM SHUI POAREA REQUIRED (ha)NO. OF FACILITIESREQUIREDNO. OF FACILITIESREQUIREDNO. OF FACILITIESREQUIREDAREA PROVIDED (ha)NO. OF FACILITIESPROVIDEDNO. OF FACILITIESPROVIDEDNO. OF FACILITIESPROVIDED。
城市肌理与可步行性_城市步行空间基本特征的形态学解读_邓浩

ARCHITECTURAL JOURNAL 009
地块序列 街道地块序列 Nhomakorabea地块序列
穆拉托瑞不仅直接从生物学中借用词 汇,而且也的确将城市形态与生物学意义 上的“形态”并置在一起,认为城市是一个 由有机体部分构成的有机体整体,而有机 体部分本身又是由次一等级的有机体要素 构成。他特别强调了人工建造物依据不同 层级的前后序列存在着内在的相互关联,并 用“尺度”(scale) 一词指代这些不同的层 级 [16]。因此,意大利的城市形态研究自穆 拉托瑞伊始,就呈现出了一种非比寻常的 特点——它关注了人工建造物的所有尺度, 从一个房间到整个城市区域 [17],他的结构 主义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意大利建筑师阿莫 尼诺 (Carlo Aymonino)、罗西 (Aldo Rossi)、 阿尔甘 (Giulio Carlo Argan) 等人。如阿尔 甘就认为类型学通常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如 下等级 :首先,城市的规模,建筑物的布 局 ;其次,建筑的规模,以及其中大量的 构造元素 ;第三,细部的尺寸和它的装饰 性部件 。 [18] 卡尼吉亚继承了穆拉托瑞的有 机体理论,进一步强调了人工建造环境的 组件性和尺度梯级是两个结构性的法则 。 [19] 通过具体度 (level of specificity) 的定义,卡 尼吉亚更加清楚地阐释了城市形态分析在 尺度上的层层递进,架构了尺度跨度更大 的研究框架——从建筑材料 (material) 一直 到领域 (territory),将建筑学的微观尺度与 地理学的宏观尺度有机地链接在一起。沿 着卡尼吉亚的研究路线,并结合康泽恩关
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空间肌理特征解析

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空间肌理特征解析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空间肌理特征解析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是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个古老的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该街区的空间肌理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反映出该街区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对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特征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该街区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一、历史背景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位于江宁区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街区。
该街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这里是南京城南的重要商贸中心之一。
随着南京的发展壮大,荷花塘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成为了南京城南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
二、空间肌理特征1.布局特征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的布局是按照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而建的。
这种布局方式非常适合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能够满足家庭成员的各种需求。
同时,这种布局方式也便于户外活动和社交互动。
2.建筑特征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的建筑特征非常显著,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民族特色。
街区内的建筑多数为红墙灰瓦,石板路面,通透明亮的庭院等,这些都体现了传统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
此外,街区内的建筑也反映了当时南京的政治、文化和商业状况,如大型商铺、官府、寺院等,都是南京城南的代表性建筑。
3.文化特征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的文化特征也是非常显著的。
该街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如街区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物,可以反映出当时南京的政治、文化和商业状况。
同时,街区内也有很多传统民居、茶楼、书坊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建筑和场所。
4.社区特征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的社区特征也是非常显著的。
该街区的社区生活非常活跃,居民之间相互认识和交往,形成了紧密的社区网络。
此外,街区内的社区文化也非常丰富,有很多传统的集会活动,如月赛、庙会、祭祀等,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三、总结南京荷花塘历史街区的空间肌理特征是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它包含了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该街区的空间肌理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街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南京城市肌理

中华门
一、自然环境
城市肌理的影响因素
中华门地区有内外秦淮河,这一天然水体成为影响 其空间形态的首要因素。最初的房屋是沿水体而建 的,其肌理形态如图3所示。可见房屋的肌理形态是 由水体生长而来的,所有房屋走向皆以水体为参照 ,加之考虑南北通风采光的需要,形成一种顺应水 体,和水体走向共融的肌理形态。 二、建成环境 南京城墙并非生硬的规划而建成,而是依自然地理 条件以山水为依托修建而成的,中华门这段城墙就 是沿外秦淮河而建。城墙附近的建筑肌理明显和城 墙的走势相吻合,河道影响了城墙,城墙又
南京城市肌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一
王莺锦 建筑141 6001114009
六朝古都
HUMANS ARE CREATIVE BEINGS. IF IT IS NOT REAL TEXT, THEY WILL FOCUS ON THE DESIGN.
1851 太平天国
280 晋
1
420 宋
3
502 梁
新街口
三、生活方式
城市肌理的影响因素
新街口附近有许多大型商业综合体,满足现代生活 的方方面面需求。
四、营造方式 新街口林立的摩天大楼代表了这个城市最先进最高 效的建造房屋的方式。
第三层肌理(建筑单体)
绿地广场· 紫峰大厦(Greenland Square Zifeng Tower) 简称紫峰大厦或紫峰, 是世界第八、中国第四高楼(截止2014年10月9日)。 世界第一座完全中国的超级摩天大楼 ——国人投资、国人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建筑, 一座南京新的方向标,在六朝古都——南京拔地而起。
2
新街口
第三层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
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长三角辐射带动中 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百科区位分析十代名都
城市肌理成果汇报

总结
• 通过城市肌理图底关系的正图的绘制,让我 们对南昌城区的肌理进一步的了解。 • 通过层高分析,对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内在联 系,还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 最后的正图了解到城市用地和规划建设用地 直接从三维 的视角得到更好的空间体验。
南昌城区肌理采集及分析
----城市肌理成果汇报 组员:胡序丰 万海洋 邓志翔 方恩
正图展示
城市肌理模型展示
城市肌理分析
南昌老城区的肌 理是典型的方格 网状,体育场, 公园,成排的居 住地,还有很多 的商场,被安排 在一个个的方格 中,在现代化的 进程中,保留不 少原有的肌理, 加上一条玉带河 串流而过,使得 我们选的12平方 公里不会显得很 单调。
建筑层高分析
成排的小区,成片 的居住地都积聚在 一块块的方格中, 建筑的层高基本差 距不大,层数会比 其他类型建筑会大 一些,也适当减轻 了人口压力。
建筑用地
• 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 的土地用途,其实在绘 制图的过程中,我们会 发现商场和绿化总会包 围着居住地,遵循着以 人为本的道理,只有这 些不同功能的建筑加上 人的参与而显得温暖, 对不对?
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说明

THE END !
谢谢观看! 2020
2.规划选址
格里芬的规划方案将城选址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北部有较平缓的 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
高山→剧场的顶层楼座, 山坡→观众席, 水面→竞技场, 山脉→城市背景。
堪培拉1913年规划基本构想
3.结构规划
不足:密度过低、首都核心过于空旷等。
6.城市发展建设
6.城市发展建设
• 3 城市交通
交通堪称世界一流,道路以放射状和方格网 为主,轴线突出,林荫大道清晰可见。但难以 实现高效率的公共交通。
• 4法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城市的规划征集制定到具体实施建设历史 近百年。国家首都规划署针对于城市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的地区三类特定区域,由联邦国会和 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并提出了极为严格和详 尽的规划原则、政策导向和具体设计条件,以 确保堪培拉首都的特性,并延续优秀的城市设 计理念和成就
浅析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
1.规划背景
• 1.1 政治因素 Canberra 成为首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
果。 • 1.2 社会因素
1890-1914年间澳处于经济低谷和城市失业危机之中。 在改革浪潮中,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被介绍进来。而
格里芬的Canberra正是“田园城市”思想的
间包括格里芬 湖及沿岸滨水 地带、城内丘 陵及马兰比吉 河流域
格里芬湖及滨水地带
6.城市发展建设
• 1 城市景观
有“大洋洲的花园”的美称 没有围墙的首都(代替围墙的是花草树木的相结合
的绿篱)
• 2 建筑
优点:布局严谨,90%以上的都是底层住宅; 居民的庭院绿化融入城市绿化一体
国内外城市轴线的建设经验与作用分析

较 完整地保持 了老城 区的历史风貌 ,又为 经济发展提 供了组织 有序的增长空间 ,但
是郊区各县 之间 ,新城 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现 象仍 然相 当突出。 2 . 堪 培拉。澳大利亚堪培拉 的规划者 是美国的格 呈芬 ,他 尊重并利用原有的 自
验 。最后 提 出城 市轴 线 的作 用 ,为城 市 建设 和 发 展 提 供 思 路 。 关 键词 : 国 内外
峰 高处 可 以看 到其 全 貌 ,又是 人们 在 实
际生 活 中可 以感 受到 的 ,是城 市所 固有 的一种特 性。 广 义的城 市轴线 :与城市 形态 有关 ,
实 轴—— 轴线是 客观 存在 的 , 给人 以 强烈的 空间形 象 , 构 成城市 的肌理 , 每根
轴线都 可 以得 出建 造 建筑 群体 或城 市 发
轴线 以空间延续的方式演绎着巴黎 的文化、
历史和城市建设成就。
第一 ,巴黎城市轴线范围界定 。巴黎 的 中轴线 :凯旋 门——香榭丽舍大街——
协和广场—— 卢浮宫。 第二 ,巴黎城市轴线总体特点 。巴黎 轴线平行于塞那河 ,它充分利用开 阔的水
副教授 ( 北京财 贸职业 学院旅游 系 北京
空间, 是 客观存 在 的 , 能反 映城市 空 间结
构 发展 现 状 。城 市 轴 不仅 在天 空 中或 山
式包括实轴与虚轴 两种 。作 为广义或狭义
的轴线 ,往往 与城市的物质形态相结合。
区,三个角点分别是首都 山国会大厦 、城
市 山首都塔 和政 府大厦。正对国会大厦 以 国会 山和格里芬湖对 岸的伦伯布兰斯 自然 公园 ( 安斯利 山 ) 为端点 的气势恢宏 的景
向空间发展 战略 既保 持 了中心 区 的繁 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格里芬规划方案密切结 合地形,构成水轴、 地轴十字交叉,构成 城市主轴线;由多角 几何形和放射线路 网把城市的园林和 建筑物组成相互协 调的有机整体,使 堪培拉既有首都所 需要的庄严气概, 又有花园城市的优 美风貌。
南京
城市简介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 化名城,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南京汤山猿人头 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聚居之 地。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自公元3世纪以 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 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 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 之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南京已成为新时代的 创业热土,新世纪的创新家园。
城市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 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 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
谢 谢!
堪培拉
Canberra
基本介绍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 阔谷地上,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东经149°07′,南 纬35°17′,面积2395平方公里,人口36.8万,海拔 760米。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原 为牧羊地,1913年按规划始建,1927年联邦政府从 墨尔本迁此。全国政治中心。以银行、饭店和公共服 务业为主要经济部门。有铁路连接各大城市。有澳大 利亚国立大学(连续多年澳大利亚大学排名第1位)、 堪培拉大学和国立图书馆。市区西南有宇宙航行跟踪 站。旅游业甚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 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
2.风格,田园城市
设计充分具备田园城市 元素,核心、放射线、 同心圆、扇区等。整个 城市以国会山为圆心, 1.5公里为半径,从北向 东往南顺时针方向的环 城路为一个半圆弧线, 再以南北两条宽阔的联邦大街、国王大街为边,构成 一个扇形,扇形内有宽而直的市道使扇形区分成若干 块几何图案,这每块图案便是整齐的街区,街区内又 有许多的道路纵横交错,最窄的小巷也为双车道,车 辆可以开到每家门口。
城市规划特点
1.选址,回归自然
将城址选择在澳大利亚东南部跨 莫朗格洛河两岸的丘陵和平地上。 北面有较平缓的山丘;东、南、西三面有森林茂密的 高耸山脊。 格里芬把这个地形比喻为一个不规则的露天剧场,高 山好比是剧场的顶层楼座,倾斜向水边的山坡好比是 宽广的观众席,下面的水面如同中心竞技场。 堪培拉地区边缘的山脉作为城市的背景,市区内的山 丘作为重要建筑物的场地或城市中各个对景的焦点。
1912 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 国会从送来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 尔特·伯里·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的方案。这位设计师描绘的 堪培拉街道图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建筑师)共同画在一块棉布上的, 这份珍贵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建设中间,经过了因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停顿,共用了 14年,于 1927 年建成,并迁都于此。后来,又 为确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讨了好长时间,最终选择了当地居民的传统名称 --堪 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成为"深圳生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 1984年2月24日至26日,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为深圳题 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 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视察深圳,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 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特区姓“社”不姓“资”。 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
城市历史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 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 ,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 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 有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 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开拓史,深圳的城市史 已有1673年。
夏、商、周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 自秦帝国,即为广东地。秦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 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秦国人50万人开发。时 属南海郡(郡治广州)的深圳,便融入了秦代的中原文化,后 为南越国地。大汉帝国、东汉属于交州(管辖广东、广西、越 南大部)南海郡。西汉设郡前属越地、南粤地(南越地)。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广州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 年(东晋咸和六年)。 元代隶属广州路,明代隶属广州府,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 安县。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 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 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清代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 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 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 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 地区一级的省辖市。
城市历史
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阿尔卑斯山 麓的一片不毛之地, 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 1840年发展 成一个小镇。 1901 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为定都问题,悉尼和墨 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一直争了八九年,直到 1911年,联邦政府通过决议, 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于是选了 这块距悉尼238公里,距墨尔本507公里的空地。这就是堪培拉的雏形。
3.水轴,城市活力
格里芬提出在莫朗格洛河上 筑水坝,以形成广阔的湖面 为城市的“水轴”。
水轴从黑山(Black Mount) 开始,朝东南方向延伸,使 城市与水光山色相互映衬。
4.地轴,多中心分布
在格里芬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平面通过与地形相关 的两条巨大轴线联系起来。 “地轴”位于东北部安斯利山(Mount Ainslie)和 西南部宾贝里山(MountBimberi)之间,轴线上 的这两处突出地形后来分别成为国会山和议会山。 国会山轴线 议会山轴线
卫星地图城市历史Fra bibliotek东 晋
南 唐
元 代
清 代
民 国
现 在
城市肌理
南京城各个地块根据其 更新模式,原有街巷等 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形象, 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 保护与更新措施,利用 其独特的院落空间肌理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 上进行院落式低层高密 住宅建设。
深圳
城市简介
深圳市位于祖国 的南疆,广东省 南部,毗邻香港。 陆域位置是东经 113°46'~114° 37',北纬22°27'~22°52'。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 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 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