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美学原理
物理学中的美

物理学中的美物理学固然不是美学,但物理学中包含着美。
由于物理学所反映的是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规律性,因而它也就同时展现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
由于科学理论的首要目的是表达人们发现的自然界中存在的和谐。
所以,我们一眼就能看到这些理论具有美学价值。
对于一个科学理论的成功与否的衡量,事实上就是对它的美学价值的衡量,因为这就是衡量它给原本是混乱的东西带来了多少和谐。
自然科学美的主体成分理性美,是自然界的固有结构与人的认识、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在本质上的吻合。
它是通过科学的理想化、抽象化,以概念、定理、公式、理论的方式显示出来的。
由历代物理学家所精心雕琢的物理学大厦,可谓是一座辉煌壮丽的科学殿堂。
它集诸种基本形式美与内容美于一体,不仅向人们提供了对物质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把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奉献给了人类。
只要步入这个“和谐的宇宙”,就一定能使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领略和体味到这种理性美。
物理学所描述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因而它的美也在多方面有所体现。
从浩瀚无边的宇宙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无不是物理学家的研究对象;从星系到夸克,全部都遵循着基本的物理规律。
结合美学的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美的评价和判断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欣赏物理世界的美:物理学中的逻辑简单性;物理定律的内在对称性;物理规律的复杂整体性;物理原理的并协互补性;物理理论的普遍性;物理学中的延伸性。
一个科学理论体系,“首要的是它的前提的简单性”,“唯一事关紧要的是基础的逻辑简单性。
”表达物理规律的语言是数学,而且往往是非常简单的数学。
这也正是一种微妙的美。
2000多年来,“以严格的数学关系来表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简单性与和谐性”一直绵延不断地支配着物理学家的头脑,被后人称为“物理学之父”的阿基米德,从数学上证明了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从而使他的静力学闪烁着数学美的曙光。
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由于提供了用圆周运动和匀速运动解释天体现象的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案,使得天文学上的测算变得更加容易,并且在他巧妙的构思下,“宇宙里有一种奇妙的对称,轨道的大小与运动都有一定的和谐关系。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探讨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探讨引言:美育是指通过艺术和美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一、物理教学与美的结合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
单纯地讲述物理知识,进行实验或者解决物理题目并不能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
物理教学需要将美的元素融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存在。
物理现象和实验中的美。
物理现象是大自然的奥秘,是科学的美。
彩虹的形成、水表面的液态聚焦现象等物理现象都是美的体现。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实物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美丽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物理公式和定律中的美。
物理公式和定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现象的规律。
通过对物理公式和定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精妙美丽。
通过抛物线运动定律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运动的美妙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
物理实验和制作中的美。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美观且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具有美感的物品,如小型发电机、简易望远镜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美的存在。
二、美育与素质教育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独立观察、分析和鉴赏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公式和定律,进行实验和制作等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更加愉悦。
美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物理之美与美的物理教学

------
的 物 理 教 学
蛇 形 线
简谐振动的图象
晶体外形的规则性 高贵气派
③、“声
※※※ ※※※
美 的 物 理 教 学
天坛 的声 现象
2、以美引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 力、鉴赏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就是其中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感受 美的方法。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物理是以实 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可以通过实验这一中介,直接 作用于人的感官,调动人们的生活经验,依赖人们的 科学素养,在观察和想象中让人们去感受它的美的, 借助精心设计的实验,往往会使学生激起强烈的审美 情趣。
◎ ◎ ◎ 物 理 之 美 ◎ ◎ ◎
2.简洁美
以简单、洁净呈现其美感,简洁美是科学 美的特征之一。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 “自然规律的简单性也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 正确的概念体系必须使这种简单性在主观方面 和客观方面保持平衡。”物理美的简洁性并不 是指物理内容本身简单,而是物理理论体系的 结构和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形式简洁。
①展示形式的统一性,就是美的事物在外在形 美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如:
的 物 理 教 学
※※※
※※※
(2) 从物理概念、物理量和物理规律中去体现。
②展示内涵的统一性。
美 的 瞬时作用: F=ma 物 力的作用效果 理 空间的积累:W总=△EK 教 时间的积累:I总=△P 学 由于这三个力学规律存在内在关系的统一 性,则对一道力学题,原则上都可分别通 过这三种思路来解答。
物理学中的美,就是一种科学美。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把物理学之美分为三类:即现 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也有人把物理学之美分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之美,物理 学理论的之美,物理学实验的之美和物理学常数的之美等。 还有人把物理学之美说成它具有明快简洁美,均衡对称 美,奇异相对美和和谐统一美。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探索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美学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美学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美学的学习和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可以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规律和现象的科学,而审美情感是人们感受美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引入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美感和审美情感。
2. 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通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美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美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可以使物理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首先需要明确美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探索和实施。
1.明确美学教育的目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首先需要明确美学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美学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物理现象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中的美学

物理与美学美的内涵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其本质是审美客体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美的存在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表现,我们能够认识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
而物理学是一门揭示物质存在与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人类与科学的艺术魅力。
物理中有自然的美,也有科学和艺术的美:第一,狭义的物理世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部分物理世界具有的美也是自然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人造的物理世界是人类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美的规律创造的物理世界,比如激光、无线电、计算机、超导、航天飞机等以及为了重复和模拟自然现象而创造的实验条件,这一部分是物理学对人类提供的不朽的物质财富,它所产生的美感是自然美所不能包含的;第三,物理学是人类为研究物理世界而创造的一门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
而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这种科学美,历来为科学大师所推崇,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曾说:“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他在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和艺术家一样的印象。
他的乐趣和艺术家的乐趣具有同样的性质,是同样伟大的东西。
”这种科学美在物理学中表现尤为明显,物理学所揭示的真理就是真与美的统一。
物理美学除了具备科学美普遍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性。
物理美是属理性的美。
物理美应包含三部分:(1)自然物理现象的美;(2)物理创造的美;(3)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美—物理学美。
1.物理现象的自然美物理涉及力、声、热、光、电、磁和原子物理等内容,物理现象千姿百态、美妙无穷。
如星移斗转、日夜交替、春秋轮回、物态互变等自然规律,因有序而美;光的反射与倒影、折射与海市蜃楼、色散与彩虹、日食和月食都有奇异的美。
人类在研究和应用物理方面创造的辉煌成果,是美的精品。
蒸汽机、发电机、激光器、电子对撞机的发明,步步促进人类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的发展;众多的航天器和卫星正在全球通讯、气象观测、国防和科研等方面建功立业;电磁技术、激光技术、能源开发技术突飞猛进;核电站、太阳能电站的相继林立充分展示了物理前景无限美好。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探索

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的探索美学教育是一种通过审美经验和美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美好品格和审美素质的教育方式。
美学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引入美学教育。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并观察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美感的物理实验,例如利用色彩、光影等元素来装饰实验装置,使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物理问题的探索来引入美学教育。
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美感的物理问题,例如通过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物理实例的讲解来引入美学教育。
物理学科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性强,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美感和趣味性的物理实例来进行讲解,例如通过讲述飞机的飞行原理来引发学生对空中飞行的想象和兴趣,通过讲述音乐乐器的工作原理来引发学生对声音的美感和艺术性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实例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美感的认识和体验。
可以通过物理文化的传承来引入美学教育。
物理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教师可以在讲授物理知识的适当引入物理学科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科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和作品,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美感和智慧之美。
用美的眼睛看物理(物理美学欣赏)(优选.)

用美的眼睛看物理(物理美学欣赏)有的同学会疑惑:老师搞什么?不是要上物理课吗?怎么扯到美学上面了?物理和美有关系吗?是的,物理与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着你们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关系。
今天我们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带领大家去品一下物理学中的美,提示大家以后要用美的眼睛看物理。
一、什么是美美的定义什么是美?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美本身包括美的本质(什么是美)、美的内容(指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美的形式(引起我们美感的事物的存在形式)。
美与兴趣关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美的本质是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
不同的人心中的审美条件不一样,感觉当然不同。
这一点大家应该是深有体会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例子。
木商、植物学家、画家同时看一棵古松,三个人可以同时知觉到这棵古松的存在,但是三个人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木商脱离不了他的习惯,他知觉到的只是一棵木料,他会很精明地盘算这棵树都适合用来做什么,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该怎样来砍它、运它、卖它;植物学家也脱离不了他的习惯,他眼里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植物;画家只管审美,在他眼里,那就是一棵古松,他只会聚精会神地观察古松苍翠的颜色和矫健的姿态,并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可见,古松并不时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着观察者的性格和情趣的变化而变化。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我们对客观物体的知觉都带有主观成份。
林黛玉美不美?那当然是风华绝代的美人。
但是这样的人娶回家是不能洗衣做饭的。
如果要娶她的不是贾宝玉而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不知道她的夫君还会不会认为她很美。
另外林妹妹体弱多病,那么喜欢健康类型的男士们可能对她也不会有兴趣。
对于山村里某户穷困人家喂狗的破碗,狗对它是有兴趣的,它认为它是美的,因为它可以使狗有饱的美感;农户对它是没有兴趣的,认为就是一个不起眼的破碗而已,想当年因为觉得它太破了,不适合用来吃饭才便宜了狗;当然古董商是有兴趣的,因为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知道这个碗是个宝贝古董,也是美的,这个破碗给他们的感觉可能是欣喜若狂。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简称,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教育。
美感,是人具有的多种情感中的一种,是由于审美活动而产生的情感。
在审美活动中,人是审美主体,审美对象是审美客体。
由于并非所有事物都能成为审美对象,也并非所有审美对象都能引起审美主体的美感。
因此,需要研究物理学如何成为审美对象,怎样才能使它引发学生的美感。
这就需要教师在理解物理美之形成的基础上,抓住并注重展现物理美的特有形式,及积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再创造。
一、物理美的本质与形成一个事物自身必须含有美的本质,才有可能形成为审美对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美的本质乃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这里的目的,乃指人“想在客观世界中通过自己给自己提供客观性和“实现自己的趋向”。
显然,这种“实现自己的趋向”,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时才能成为现实,必须借助一定的具体形式才能实现。
当物理学家运用观察、实验、逻辑的手段研究物质世界时,正是他们在客观世界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给自己提供一种客观性,探求物质运动合于他们自己内在尺度的形式。
所以,所有成功的物理实验都含有充足的美学理论所要求的那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物理科学含有足够的美的本质。
然而,这种美的本质是内在的,它要靠某种人化形式来表现出美。
不同的物理学家,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对同一物理内容产生不同的人化形式。
法拉弟的力线和麦克斯韦的方程组;磁荷观点的磁介质理论与分子电流观点的磁介质理论;薛定锷的波函数和海森伯的矩阵理论?? 都是同一物理对象的不同人化形式。
从美学角度说,这反映了物理学家的审美个性。
但是,尽管不同的物理学家的审美个性有很大差异,他们都认为有序比无序美,都直觉地倾向于演绎的、归纳的、数学的、被验证的、和谐的、对称的、简洁的物理结论才是美的。
这些共同的审美观念构成了物理学家群体的审美意识。
需要强调,物理学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个性在他们的研究全过程中都具有相当的能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物理美学的几个要点:
*大自然是美的,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美的。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 规律,所以她应该是最美的.
*物质世界在原始的层面上是按美学原理构 筑的。
*当实验同样支持几个理论时,人们是通过 美学标准进行筛选的。
*真理的光芒就是美,沿着美的路径就能找 到真理。
4.美学三性
1)数学的抽象:1+1=2 2)音乐的“空筐”:贝多芬的<命运><田 园>, 华彦君的<二泉印月> 3)普朗克黑体公式的诞生 4)开普勒苦苦追求天体运动的普遍规律 5)爱因斯坦-----“统一场”
爱`因斯坦对“普遍性”的追求:
狭
惯性系
义
所有力学规律的等价(伽利略)
相 对
所有物理规律的等价(爱氏) 论
苏东坡(宋)
蔡襄(东汉) 王羲之(晋)
米芾 (北宋 湖北襄阳)
三种美感:
1.稳定感(家园感):对封闭,独立,可控体系的向 往,对绝对客体(权威)的崇拜,皈依和敬畏.
2)延伸感:无穷,无边,无数,无限,无穷,无数,无限-----,人类思维活动本能的惯性,引人进入高远 明志的梦境.
3)节奏感:需要韵律的享受----这也许起于生命 的律动:心跳和呼吸.宇宙的脉搏,天地的吐纳有 其固有的节奏和频率
广 义 相
对统
论一
非惯性系(引力场) :所有物理规律的等价
场
电磁场--------
论?
微观:强弱相互作用--------
对称性
图例:
1)电磁场理论:
2)李杨的演说:
3)爱氏的相对论:
B
诺特尔(德国女数学家)定理证明了对称操作与守恒定 律的联系,对称意味着操作使对象前后状态等价,也 就意味着该操作中一定隐含有某个合作用(量)为零, 也就意味着某个物理量在该过程前后守恒
(3) 对于两个惯性系,所有力学规律经伽利略变换是 对称的,那末同样对于两惯性系,所有物理规律要 经过什么样的变换才也是对称的呢?
(4) 一惯性系的物理规律可以等价于另一惯性系, 那么一个加速系的物理规律又可以等价于一个什么 体系呢?
(5) 两惯性系的物理规律的对称性可通过洛仑兹变 换,那么一个加速系与一个引力场系的物理规律的 等价又应该通过什么变换呢?
(6) 即然广义协变性的操作能使加速系与引力场对 称,那么当然我们如果要了解重力对电磁学的影响, 或是黑洞附近的物理学,只要做个假想实验,回答 已知的物理学在作匀加速运动的观察者看来会是什 么样的就可以了,而不必去黑洞旅行。
“if such asymmety is indeed found, the question could still be raised whe ther there could not exist corresponding elementary particles exhibiting opposite symmetry ,such that in the broader sense there will still be overall right –left symmetry.”
举例,空间旋转对称(各向同性)对应 着角动量守恒:如图:一对粒子O与A,
固势定能O改,变将△AU沿=圆-(弧F△OAS)移.到△AS’,,互相
而按旋转知UOA=UOA, △U=0,则 力的切向分量FOar=0,即O、A(A’)的 作用只能在质心连线上,因而合力矩 为0,角动量守恒。
A F切
Δs
A/
o
关于相对论,爱因斯坦是如何进行对称性思维的呢?
(1) 面对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既然可以 讨论究竟有没有绝对空间(以太),那么也就可以讨论 究竟有没有绝对时间;有没有绝对的空间对时间的 变化率――绝对速度。
(2) 既然对于两惯性系,所有力学规律都是等价的, 那么对于两惯系是否所有物理规律也是等价的?
“如果发现了这种不对称,那么我们又要问, 是否相应地还存在着另一种表象相反不对 称的基本粒子行为,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 仍然保持着总的左右对称.”
_____李,杨
对称,平衡,和谐,流畅. 气韵生动 中国书法
柳公权(唐)
赵孟頶(元)
宋徽宗
王羲之(晋)
黄庭坚 (宋)
文征明(明)
稳定感:(家园感)
1,长期农业文明在人类审美心理上留存的厚厚的积淀.
2,中国的长城,莱茵河畔的古堡,北京的四合院,-----
3,“这位先生给人以安全感-----”
4,从笛卡儿的守恒观-----牛顿的守恒定律-----宇宙的有
限-----电荷,质能的恒定-----.使人深感物质世界的实 在,可知和稳定.
世纪宝鼎:古朴,浑厚,可靠.
新建教堂(法)
5,人类太需要有个绝对的永恒的“岩石”“权威” 供灵魂攀附和皈依.:
那怕是虚的: “上帝”,佛祖“,真主”,“太极”---
--
物理学家喜欢实的: 普朗克常数,光速,引力常数, 电子电荷,-------.
6,当爱因斯坦用绝对光速取代牛顿的绝对时空时, 人们最终还是接受了,因为人们觉得这只不过是以 一个绝对的“最快”替代了原来心目中的绝对 “最大”.而“皈依“尚存,”绝对”依旧.
<欣 赏 物 理 学>.
物理学 与 美学(physics and aesthetics)
1. 何为美?(美是一种感觉,但有其客观存在的功效)
*使人`高尚。 *使人智慧。 *使人快乐。
2. 何为理性美? 1)直接:通过思索探求从疑惑中得到解脱;通过 归纳和积累使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 2)间接:通过联想,将规律或过程与有类同特 点的感性美的体验相联系.
2)光电效应: 截止频率,出功,饱和电流,截止电压, 延迟时间,-----
爱因斯坦公式: mv2/2=h-A
3) “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娇成吉斯大,吴伟,齐白石,林风眠.
朱 耷(da)
普遍性(空筐性)
1) 简洁性:描述同样的经验资料,具有最少量
的定义和模型的那个理论为好。
2) 普遍性:应用经验范围广,适应性强的那个
理论框架为好(亦称“空筐”性)
3) 对称性:如果对一系统,作某种操作后,系
统状态不变,则称系统对该操作对称。他是人类最原 始的审美心态。
简洁性:
1)物理模型: 质点 ,波----尤如灿烂的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