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历史数据
铃木汽车公司发展史

铃木汽车公司发展史2010年08月24日新闻类别:企业新闻大中小打印铃木轿车标志图案中的“S”是铃木Suzuki的第一个字母,这种设计给人以有力量的感觉,象征着发展中的“铃木”。
“我们是汽车公司里的中小企业。
”这是铃木株式会社会长铃木修的口头禅。
正因为有这样谦逊而谨慎的态度,虽然是日本国内12家汽车厂商中最后加入汽车行业的厂家,但铃木却在微型汽车领域连续三十年始终保持着日本国内销售量冠军的地位。
从纺织机起家和很多汽车制造厂商一样,铃木最初也并非由汽车起家,其前身是铃木纺织机制造所,于1909年10月由铃木道雄先生创建。
1920年改组为铃木纺织机有限公司,进行纺织机械的研制生产。
铃木公司的注册商标也是用铃木道雄姓氏日语中外来语“SUZUKI”和第一个字母“S”设计而成。
1952年铃木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动摩托车,并将这种摩托车命名为“motor free”,它由一个36CC,两冲程,双链轮齿挡位的发动机来驱动。
1954年公司更名为铃木汽车工业公司,陆续投入摩托车、汽车的设计生产。
1955年铃木生产出一辆配置二冲程、125ml排量、三挡变速器发动机的摩托车——“Colleda”号。
同年,作为现代日本汽车革命先驱登场的微型汽车“Suzulight”面世。
在那个时候,前驱、四轮悬挂,还有齿轮齿条转向都算得上是非常尖端的技术,因此它被视为技术领域的奇迹。
到了1968年,在铃木修会长(当时任常务)的号令下,以“制造360cc的轻型吉普”为主题开始开发轻型四驱车,并于1970年春天开始成车销售,这就是著名的“JIMNY”,海外名为“SAMURAI”。
1979年,为了适应日本女性驾驶员增多的形势,铃木的最经典车型——“Alto”面世。
这也是由铃木会长指挥,就任社长后的第一款车,它的推出获得了业内外如潮的好评,而正是由此开始,铃木从摩托车制造商一跃而成为公认的微型汽车厂商。
1钱的节约精神“太阳光是免费的,要用足了太阳光。
超越日本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

J ’ 七 ∞
I 口∞ 墨 ’
/ 丽 m 薹
蓥薰 篙 l:
I' I , ・靳 ‘ J 埘 l ∞ It6 :l D
l 一 一
^ ,5 3 { , I - l tl 21  ̄ 4
51%的增 幅 、0 1 的成绩 , 由上 年 的第 6名 跃 .2 104辆
为第 5 市场份额为 5 8 下降 0 7 厦门金龙 以 , . %, 4 . %; 0
40 70辆 的全新 业绩 超 过 众多 对 手进 入前 6强 , 场 市
份额 为 25 % , 增 22 %。 .7 大 . 9
态势 ,增 幅 由 1 6 . %提 高 到 64%。轻 型客 车 2 0 0 .4 09 年整 车 累计 销量及 同 比增 幅如 图 8所示 。
就 同 比累计 增 幅而 言 , 大 型和 中型 客 车企 业 与 不同 , 在轻型客车 的前 6 中 , 强 每家企业都 出现 了 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 中增幅最大 的是厦 门金龙 , 高 达 8 78% , 次 是 北 汽 福 田 , 5 . ; 西 江 铃 6 .0 其 为 51 江 % 的增 幅也 较大 , 2 .5 主流客 车企 业 20 轻 为 2 %。 4 09年
图 8 轻 型客 车整 车 2 0 0 9年 累计 销量及 同比增幅
对企 业 竞争 格局 的分 析可 以看 出 , 上年 相 比 , 与 在 轻型 客车 市场 2 0 销量前 6甲的排 行榜 上 , 0 9年 竞 争 格局 变 化较 小 , 1 第 一第 4的排 名 依 然 如 故 , 是 只
佳绩 , 然稳 稳地 端坐 在 首席 的位 置上 , 市 场份 额 依 但
2008年汽车产销量情况

来自国家商务部消息,2008年我国生产汽车934.5万辆,同比增长5.2%,超过美国的868.1万辆位居世界第二。
日本生产汽车1156.4万辆,同比减少0.3%,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
紧随其后,德国604.1万辆,同比减少2.5%,位居第4。
根据韩国汽车工业协会10日公布的数据,去年韩国汽车产量为382.7万辆,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5.4%,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五。
本报讯2008年离1000万辆的目标还是有点距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分别比上年回落16.81%和15.14%。
据悉,2008年国产汽车产销增幅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10%。
从乘用车中具体不同的车种来看,SUV的增速仍然高于两成,而MPV实现了12%以上的负增长,成分最大的轿车增速与总量持平。
商用车实现产销260.74万辆和262.49万辆,同比增长4.24%和5.25%,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17.97个百分点和17.00个百分点。
增幅在近几年中首次低于乘用车。
而上半年,由于国Ⅲ排放的实施,出现了购买力提前释放的情况,商用车增速一度超过乘用车。
10年增长率首次在个位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结出了2008年车市9大特点:一是结束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势头;二是全年汽车产销呈现“前高后低”趋势,下半年明显下滑;三是绝大多数车型增速回落,运动型乘用车成为唯一亮点;四是消费税调整政策效应显现,低排量轿车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五是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六是商用车市场需求受宏观形势影响较大,“前高后低”趋势更为明显;七是汽车整车出口下半年直线回落;八是重点企业产销回落较快;九是行业经济效益增速下滑明显,19家重点企业利润出现负增长。
面对2008年并不令人满意的汽车销量成绩,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给出了2009年汽车销量增长的预测目标——5%左右的增长。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80年代后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概述: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
1960—1980年间,日本汽车年进口量最高不超过6万辆,最低的年份只有l万辆。
日本凭借着汽车国内销售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的现实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丰田、日产、富士重工、铃木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厂,丰田公司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
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日本终于成为美国和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80年代至90年代:贸易逆差—由于大量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贸易逆差,从1980年起年年都发生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成为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为了免受影响,纷纷把生产基地搬到美国本土。
资本输出—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国际化扩张阶段。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达到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这一阶段,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增多,国内消费市场的日趋饱和。
面对这样的状况,1981年日本对向欧美各国出口小轿车的数量进行限制,迫使日本各汽车厂家重新谋求全球战略,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直接向欧美以及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
国际化扩张—日本汽车国际化趋势愈演愈烈。
1982年,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本田独资)投产;1983年,美国日产汽车制造公司(日产独资)投产;1984年,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丰田与通用合资)投产;1987年,国际汽车联合公司(马自达与福特合资)投产;1988年,肯塔基丰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丰田独资)投产;同年9月,美国三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三菱独资)投产。
设计趋势——日企开始把汽车产品开发重点转向更加节能,节材,安全,舒适,环保和多功能。
以丰田公司为例:而日本的汽车产业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为跳板,对其进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不依赖于他国。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意义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意义摘要:日本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从持续追赶到最终超越的历史过程。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见证了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奇迹,也造就了世界级的强大工业体系。
同时,它的发展历程还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
本文以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本汽车产业在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总结了其获得巨大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并指出当前日本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探寻其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阶段产业现状发展原因存在问题借鉴意义目录引言·······························································一、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二、日本汽车产业现状·······················································三、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因····················································四、日本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五、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引言以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将内燃机为驱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为起点标志,至今,汽车产业已经历过了120多年的历史。
世界十大汽车集团

世界十大汽车集团1、GM通用下属品牌:通用(GM)、别克(Buick)、凯迪拉克(Cadillic)、雪佛兰(Chevrolet)、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庞蒂克(PONTIAC)、土星(SATURN)、霍顿(Holden)、吉姆西(GMC)、欧宝(Opel)、沃克斯豪尔(Vauxhall)、悍马(Hummer)、萨伯(Saab)、大宇(Daewoo)、五十铃(Isuzu)、铃木(Suzuki)、斯巴鲁(Subaru)、莲花(Lotus)、富士创立时间:1908年8月在华企业:上海通用、金杯通用、上海通用五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1908年,通用成立。
1931年开始成为汽车行业的老大;到今天,通用的汽车市场包括了北美、欧洲、亚太、拉美、非洲和中东。
仅2001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通用占领的全球汽车市场份额超过了15%,因此毫无争议的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Buick、Pontiac、Chevrloet是通用旗下的中端产品品牌,本来是为满足高端市场而设立的oldsmabile因为与Cadillac冲突,2001年已经停产。
Saturn是通用在美国最畅销的品牌,GMC则负责为GM 生产专用车。
作为全球战略的一部分,GM与菲亚特、富士重工、日本铃木、以及日本五十铃等企业成为战略伙伴。
此外,GM还与丰田和本田展开了技术协作。
2、FORD福特下属品牌:林肯(Lincoln)、福特(Ford)、水星(Mercury)、沃尔沃(Volvo)、马自达(Mazda)、捷豹(Jaguar)、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陆虎(Land Rover)。
此外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Hertz。
【其中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被印度塔塔汽车收购)和沃尔沃(被中国吉利汽车收购)已经被卖出,已经不属于福特品牌。
】创立时间:1903年在华企业:长安福特、江铃全顺福特总部设在科隆,马自达总部设在广岛,从一百多年前公司建立起,福特就致力于制造“适合大众,价格低廉的汽车”。
日本汽车市场的PEST分析法

日本汽车市场的PEST分析法近年来,日本汽车行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本国汽车产业在生产总额上约占了日本制造业的10%至15%左右,出口总额占其本国出口总额的将近20%,其进口汽车相对来说比较少。
这样一个据称占据了日本一成比例的产业如此发达,那么其他国家的汽车例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在进入日本市场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呢?本文利用PEST分析法从文化、政治、经济及技术四个方面对日本的汽车市场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政治因素历时约100年的日本汽车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日本汽车制造业长期雄踞世界。
日本汽车产业的成长具有各产业的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发达、产业聚集、劳动生产率高、目内市场大等特点。
日本政府选择了贸易保护政策、较积极的财政政策、现代公司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一)政府直接投资于某些基础设施二次大战后初期,日产、丰田、五十铃等企业都因为战争背上了巨大的债务。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已难以危机。
以通产省委代表的派别认为汽车工业的振兴将带动一一系列经济部门特别是经济、机械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予以重点保护。
政府开始鼓励本国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进口散件组装生产外国品牌,加速掌握技术.但只允许技术合作,不允许外资介入。
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它在最初进入日本市场的时候,就采取了与日本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投资设厂。
(二)政府提请议会制定具体的法规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早期颁布的《汽车制造事业法》规定,“凡是在本国一年间生产汽车3O00辆以上者,都必须事先经过政府许可",“这种汽车公司半数以上的持股人必须是日本国民。
”20世纪50年代,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工业,日本政府实行了高关税保护和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定了《企业合理化促进法》、《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意在促进汽车工业的产业合作。
1963年l1月,日本国内召开了产业结构审议会,最终把轿车工业确立为日本的战略产业,以后再也没有过动摇过。
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厂家背景

日本各大汽车生产生产厂家背景一、三菱三菱汽车工业公司是日本三菱集团成员之一。
1970年在三菱重工业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共同出资下,成立了三菱汽车工业股份有限。
三菱生产的有华丽、扶桑、海市蜃楼、米尼卡、蓝鸟枪骑兵和枪骑兵等轿车。
公司总部设在东京都,目前公司汽车年产量在100万辆以上。
三菱汽车公司注意技术开发和新技术的采用,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如MCA·JET控制喷气稀薄发动机的配气机构,是通过小型喷气阀使极稀薄的混合气体在流向火花塞时产生极强的涡流,促进燃烧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
三菱汽车公司在日本国内有10个生产厂、两个轿车研究中心和一个载货车、客车研究中心,国外有25个生产厂。
曾生产出日本第一辆柴油客车扶桑BD46。
主要产品有微型轿车和载货汽车、小型轿车和载货车、中重型载货车、厢式车、客车、运动车、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等。
2002年6月4日,三菱汽车公司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BJC)签署了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北京吉普公司获准生产三菱Pajero Sport。
这份协议包括该型产品生产的全套技术文件及27项技术专利的使用权。
根据这份协议,北京吉普公司将从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生产Pajero Sport。
Pajero Sport的本地化生产标志着一个新潮流的开始,即联合伙伴及其产品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在不断增强。
2002年11月5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三菱汽车公司与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宣布于今日签署第二份技术许可协议。
此次签署的协议内容涉及生产三菱汽车公司的Outlander,包括了全套的技术及专利。
二、日产日产汽车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蹒跚起步日产汽车的历史从1933年生产DATSUN(达特桑)小型货车的工厂算起,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
但二战之前,日产汽车总体上讲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品种,发展都非常缓慢。
1947年以后,日产汽车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吸收大量的汽车技术开发自己的产品,一方面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断输往海外市场,并不断在海外设厂实现本地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