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仪器的认领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操作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操作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操作方法有机化学作为化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在有机化学领域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整理一些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并介绍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操作方法。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有机化学中,为了方便识别和描述化合物,需要对其进行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命名法(根据化合物结构和功能团进行命名)、常用名称命名法(根据化合物的常用名称进行命名)和简化名称命名法(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命名)等。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包括分子式、结构式和立体结构等。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组成,结构式用化学键表示分子内原子的连接关系,立体结构则描述了化合物中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方式。

3. 有机反应的机理有机反应的机理是指反应的具体步骤和反应物之间的关系。

有机反应可以分为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和重排反应等。

了解有机反应的机理对于预测和控制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操作方法1. 实验室基本操作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需要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如准确称量固体或液体试剂、配制溶液、进行过滤和结晶等。

此外,还要注意实验室安全,并正确使用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和玻璃器皿。

2. 反应体系的选择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选择适当的反应体系非常重要。

不同的反应条件和溶剂选择会影响反应的速度和产率。

合理选择反应条件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 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反应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等。

通过了解这些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反应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4.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薄层色谱、柱层析和气相色谱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色谱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有机化学总实验问题

有机化学总实验问题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仪器的认领1、安装常压操作装置进行加热或反应时,在实验装置上应注意什么答:不能把实验装置接成密闭体系。

2、无论是常压蒸馏还是减压蒸馏,为什么均不能将液体蒸干答:防止局部过热或产生过氧化物而发生爆炸。

3、温度计打碎后,应怎样处理答:一定先把硫磺粉撒在水银球上,然后汇集在一起处理。

4、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哪些各用在什么地方答: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及球形冷凝管等。

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和蒸馏操作中;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可用空气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 。

5、有机化学实验一旦着火,一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首先立即切断电源,移走易燃物。

烧瓶内反应物着火,可用石棉布盖住瓶口;地面或桌面着小火,可用淋湿的抹布或沙子灭火。

火势较大,应采用灭火器灭火,并应遵循从火的中心向周围的扑灭过程。

6、蒸馏前,为什么必须将干燥剂滤除答:干燥剂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当温度升高时,这种可逆反应的平衡向干燥剂脱水方向移动,所以在蒸馏前,必须将干燥剂滤除。

7、利用干燥剂对液体有机物进行干燥时,怎样判断已干燥完全答:观察被干燥液体,溶液由混浊变澄清,表明干燥完全;观察干燥剂,干燥剂加入后,不会粘在器壁上,可随容器旋转,表明干燥完全。

8、安装仪器应遵循的总则是什么答:(1)先下后上,从左到右;(2)正确、整齐、稳妥、端正;其轴线应与实验台边沿平行。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与重结晶1、毛细管装样时,应注意什么答:样品要先研细,并且要装得紧密,样品高度要适中,一般应控制在2 mm。

2、毛细管及温度计各放于什么位置答:毛细管的放置应使管中的样品位于水银球的中部,温度计应处在提勒管的两叉口中部。

3、为什么毛细管中的样品熔融再冷却固化后不可用于第二次测熔点答:因为有些物质在测定熔点时可能发生了部分分解或变成了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

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资料

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资料

课 程 的 学 习
动手操作能力
培 养
分析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为学习和科研 打下良好基础。
良好实验习惯
养 成
求实科学态度 严谨工作作风
5
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包括4个实验单元,共12个
实验,总计30学时。
实验1.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
实验1.2 配塞及简单玻璃加工
实验2.1 温度计校正和熔点的测定
32
实验1.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
保温漏斗:也称热滤漏斗,用于需要保温的过滤。 它是在普通漏斗的外面装上一个铜质外壳,外壳 与漏斗之间装水,用酒精灯加热侧面的支管,以 保持所需要的温度。
长颈漏斗和短颈漏斗:在普通过滤时使用。
布氏漏斗:瓷质多孔板漏斗,在减压过滤时使用。 小型多孔板漏斗用于减压过滤少量物质。
自选设计性
7
讲授方式和考核方式
内容 讲授方式
多媒体讲授


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 70% 实验预习 课堂记录 实验报告
基 本 知 识 实物演示
• 牢记安全知识 • 牢记处理措施
操 作 实 验 操作演示
多媒体讲授
• 课前完成预习报告 • 课堂独立完成实验 • 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30% 平时操作 考核操作
31
实验1.1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本知识
直形冷凝管:蒸馏物质的沸点在140℃以下时,要 在套管内通水冷却;超过140℃时,冷凝管往往会 在内管和套管的接合处炸裂。
空气冷凝管:当蒸馏物质沸点在140℃以上时,常 用它代替通冷却水的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内管的冷却面积较大,对蒸气的冷 凝有较好效果,适用于加热回流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1.1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课正常、有效、安全地进行,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1)进入有机实验室之前,必须认真阅读本章内容,了解进入实验室后应注意的事项及有关规定。

每次做实验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内容及相关的参考资料。

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方可进行实验。

没有达到预习要求者,不得进行实验。

(2)每次实验,先将仪器搭好,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操作前,想好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意义,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及难点,了解所用药品的性质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3)实验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如要改变,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做好记录。

实验完成后,由指导老师登记实验结果,并将产品回收统一保管。

课后,按时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4)在实验过程中,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

不能穿拖鞋、背心等暴露过多的服装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不能吸烟和吃东西。

(5)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公用仪器用完后,放回原处,并保持原样;药品用完后,应及时将盖子盖好。

液体样品一般在通风橱中量取,固体样品一般在称量台上称取。

仪器损坏应如实填写破损单。

废液应倒在废液桶内(易燃液体除外),固体废物(如沸石、棉花等)应倒在垃圾桶内,千万不要倒在水池中,以免堵塞下水道。

(6)实验结束后,将个人实验台面打扫干净,仪器洗、挂、放好,拔掉电源插头。

请指导老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值日生待做完值日后,再请指导老师检查、签字。

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气是否关闭。

1.2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要使用有机试剂和溶剂,这些物质大多数都易燃、易爆,而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伤害,因此,防火、防爆、防中毒已成为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问题。

同时,还应注意安全用电,还要防止割伤和灼伤事故的发生。

1.2.1 防火引起着火的原因很多,如用敞口容器加热低沸点的溶剂,加热方法不正确等,均可引起着火。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2) 抽滤装置
图 3-6 甲基橙的合成实验装置图
电热套
(1) 分馏装置
(2) 抽滤装置
图 3-7 乙酰苯胺的合成实验装置图
进水 出水
出水
电热套 (1) 回流装置(滴加、干燥防水)
(2) 洗涤分液装置
电热套 进水 (3) 蒸馏装置
图 3-8 2-甲基-2-丁醇的合成实验装置图
九、体会与讨论
本次实验基本成功。在进行回流反应操作时,没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强度,导致反应体系的温度过高,使烧瓶中 出现红褐色的副产物,影响了产品的产率。另外,在洗涤分离粗产物时,分液漏斗的操作不当,也损失了部分产品。 同时,实验中有 HBr 气体生成,需要做好防护工作,认真地按老师要求安装好气体吸收装置,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 全。
反应物,0.080 mol(过 量),约 8.3 g ①反应物:0.188 mol(过
量),约 10 mL; ②洗涤萃取剂:3 mL
HBr 气体吸收剂, 约 100 mL 洗涤用萃取剂, 5 mL
干燥剂,约 2 g

137
1.275
-112.4
101.6
产物
四、实验用主要仪器
仪器名称 圆底烧瓶 圆底烧瓶
铁夹和铁架台的朝向一致
固定铁夹的缺口朝上
可动的部分朝上
(正确) (错误) (1) 铁架台
(正确)
(错误)
固定的部分朝下
(正确)
(错误)
(2) 十字夹
(3) 铁夹(烧瓶夹)
附图 铁架台、十字夹和铁夹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名称 正丁基溴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略。
二、实验原理
略(应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不要照抄教材,需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实验一 有机实验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仪器认领、洗涤、使用

实验一 有机实验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仪器认领、洗涤、使用

实验一有机实验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仪器认领、洗涤、使用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规则、安全知识,认识仪器及仪器的使用一实验室应遵守的规则如下:1.上实验课不准迟到、早退、缺课,一次无故缺课扣平时成绩30分,一次迟到扣5分,一次早退扣10分。

2.每次实验课前必须上交本实验的预习报告及上次实验的实验报告。

3.做实验期间,不准乱跑,不准大声说话,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规律及现象,思考相关问题。

4.实验完后,应向老师汇报实验结果,上交相关数据。

5.每位学生应爱护自己的实验仪器及一切公共设施。

对于公共设施应严格按照要求使用。

6.实验期间应讲究实验卫生,不能向水槽中乱倒沸石及破玻璃仪器,不能向地上乱倒药品。

离开实验室前应清洗相关仪器及桌面、地上。

7.每位学生在实验课上应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虚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8.实验期间应注意安全。

实验步骤应按老师要求做,不能私自乱用药品及改变实验操作方法。

药品使用后应及时盖上。

9.仪器的保养应遵守一定的规则。

比如:带活塞的仪器应将活塞包扎纸后存放,否则时间久了,活塞会打不开。

实验二熔点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测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1.熔点的定义:就是在常压下某化合物固-液两态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2.熔程与化合物纯度的关系是:纯净化合物的熔程短(约0.5~1℃),混合物的熔程较长。

3.测熔点的意义:a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的纯度b可以估计化合物质的种类实验步骤:(利用毛细管法测熔点)实验装置图如下:1.安装测熔点的装置:注意事项:a铁夹位置b 酒精灯位置c橡皮圈位置d样品部分紧靠水银球e水银球位置2.填装样品:注意事项:a表面皿干净b研细样品,装样结实c少装多次的方式d样品高度约2mm3.加热测熔点a每种样品测两次,先粗测,后精测(换新的熔点管)。

b控制加热速度。

样品1 样品2始熔末熔实验三蒸馏以及沸点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测沸点的意义2.掌握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1.沸点的定义:一个化合物受热其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加大,当蒸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有大量气泡不断从液体内部逸出,液体开始沸腾,这时液体的温度就是该化合物的沸点。

江南大学《有机化学》笔记-实验复习点

江南大学《有机化学》笔记-实验复习点

江南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仪器的认领1、安装常压操作装置进行加热或反应时,在实验装置上应注意什么?答:不能把实验装置接成密闭体系。

2、无论是常压蒸馏还是减压蒸馏,为什么均不能将液体蒸干?答:防止局部过热或产生过氧化物而发生爆炸。

3、温度计打碎后,应怎样处理?答:一定先把硫磺粉撒在水银球上,然后汇集在一起处理。

4、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哪些?各用在什么地方?答: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及球形冷凝管等。

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和蒸馏操作中;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可用空气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 。

5、有机化学实验一旦着火,一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首先立即切断电源,移走易燃物。

烧瓶内反应物着火,可用石棉布盖住瓶口;地面或桌面着小火,可用淋湿的抹布或沙子灭火。

火势较大,应采用灭火器灭火,并应遵循从火的中心向周围的扑灭过程。

6、蒸馏前,为什么必须将干燥剂滤除?答:干燥剂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当温度升高时,这种可逆反应的平衡向干燥剂脱水方向移动,所以在蒸馏前,必须将干燥剂滤除。

7、利用干燥剂对液体有机物进行干燥时,怎样判断已干燥完全?答:观察被干燥液体,溶液由混浊变澄清,表明干燥完全;观察干燥剂,干燥剂加入后,不会粘在器壁上,可随容器旋转,表明干燥完全。

8、安装仪器应遵循的总则是什么?答:(1)先下后上,从左到右;(2)正确、整齐、稳妥、端正;其轴线应与实验台边沿平行。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与重结晶1、毛细管装样时,应注意什么?答:样品要先研细,并且要装得紧密,样品高度要适中,一般应控制在2 mm。

2、毛细管及温度计各放于什么位置?答:毛细管的放置应使管中的样品位于水银球的中部,温度计应处在提勒管的两叉口中部。

3、为什么毛细管中的样品熔融再冷却固化后不可用于第二次测熔点?答:因为有些物质在测定熔点时可能发生了部分分解或变成了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1.1 有机化学实验目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重要环节。

是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农学、园艺、牧艺、制药工程及冶金、地质、轻工、食品等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技术,有机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实验测定、鉴别,有机物的制备、提取和分离等。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1.使课堂中讲授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得到验证、巩固、充实和提高,并适当地扩大知识面。

有机化学实验不仅能使理论知识形象化,并且能说明这些理论和规律在应用时的条件、范围和方法,较全面地反映化学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能以小规模正确地进行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分离和鉴定制备的产品的能力;了解红外光谱等仪器的使用。

只有正确的操作,才能出准确的数据和结果,而后者又是正确结论的主要依据。

3.培养能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联系课堂讲授的知识,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认真地处理数据并概括现象,从中得出结论。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科学工作态度是指实事求是的作风,忠实于所观察到的客观现象。

如果发现实验现象与理论不符合时,应检查操作是否正确或所应用的理论是否合适等。

科学工作习惯是指设计科学、安排合理、操作正确、观察细致、分析准确及推断合乎逻辑等,这些都是做好实验的必要条件。

1.2 实验学习方法要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达到上述实验目的,除了应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外,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化学实验课一般有以下三个环节:1.重视课前预习:只有经过认真的课前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与要求,理解实验原理,弄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设计好记录数据格式,写出简洁扼要的预习报告(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写出设计方案),然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地进行各项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仪器的认领Experiment 1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organic chemical experimentand the claim of the apparatus计划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1、通过基本实验的严格训练,使学生能够规范地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基本技术、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对典型合成方法和“三基”的综合运用能力。

3、在设计及创新实验中,通过启发性教学,使学生从课题入手,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及结果分析,得4、了解有机实验通常所需查阅的文献5、有机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的写法到解决有机化学问题和科研能力的初步锻炼和培养。

[教学要求]1、基本认识有机实验常用的仪器以及仪器的使用范围方法。

2、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教学方法]讲述[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p1二、了解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p1~4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可以简单地用两个词来描述:一定、禁止一定:一定要熟悉实验室的安全程序;必要时一定要戴上防护眼镜;一定要穿着合理(实验服);离开实验室之前一定要洗手;在实验开始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实验内容;一定要检查仪器是否安装正确;对待所有的药品一定要小心、仔细;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工作环境清洁;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遇到疑问一定要问指导老师。

禁止:实验室里禁止吃东西或喝水;实验室里禁止抽烟;禁止吸入、品尝药品;禁止妨碍或分散别人注意力;禁止在实验室里奔跑或大声喧哗;禁止独自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禁止做一些未经批准的实验。

三、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p4-61、常用的玻璃仪器2、金属用具有机实验中常用的金属用具有:铁架,铁夹,铁圈,三脚架,水浴锅,镊子,剪刀,三角锉刀,圆锉刀,压塞机,打孔器,升降台等。

3、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常用的有电吹风、电加热套、旋转蒸发仪、调压变压器、电动搅拌器、磁力搅拌器、烘箱等。

四、有机实验常用装置1、回流装置(P.6图1.1)注:图(1)是普通加热回流装置;图(2)是防潮加热回流装置;图(3)是带有吸收反应中生成气体的回流装置,适用于回流时有水溶性气体(如:HCl、HBr、SO2等)产生的实验;图(4)为回流时可以同时滴加液体的装置。

2、蒸馏装置(P.35图3-1)蒸馏是分离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和除去有机溶剂的常用方法3、气体吸收装置(P.7图1-2)注:玻璃漏斗应略微倾斜使漏斗口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水面上。

这样,既能防止气体逸出,亦可防止水被倒吸至反应瓶中。

4、搅拌装置(P.7图1-3)当反应在均相溶液中进行时一般可以不要搅拌,因为加热时溶液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流,从而保持液体各部分均匀地受热。

如果是非均相间反应,或反应物之一为逐渐滴加时,为了尽可能使其迅速均匀地混合,以避免因局部过浓过热而导致其它副反应发生或有机物的分解;有时反应产物是固体,如不搅拌将影响反应顺利进行;在这些情况下均需进行搅拌操作。

在许多合成实验中若使用搅拌装置不但可以较好地控制反应温度,同时也能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产率。

常用的搅拌装置见图所示:5、仪器装置方法(在相关实验中介绍)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装置,一般皆用铁夹将仪器依次固定于铁架上。

铁夹的双钳应贴有橡皮、绒布等软性物质,或缠上石棉绳、布条等。

若铁钳直接夹住玻璃仪器,则容易将仪器夹坏。

用铁夹夹玻璃器皿时,先用左手手指将双钳夹紧,再拧紧铁夹螺丝,待夹钳手指感到螺丝触到双钳时,即可停止旋动,做到夹物不松不紧。

安装仪器遵循的总则:(1)先下后上,从左到右;(2)正确、整齐、稳妥、端正;其轴线应与实验台边沿平行。

五、仪器的清洗、干燥和保养(p9-10)1、仪器的清洗2、仪器的干燥3、仪器的保养六、有机化学反应的实施方法1、加热方法有机实验中最常用的是间接加热的方法(如电热套),而直接用火焰加热玻璃器皿很少被采用,因为剧烈的温度变化和不均匀的加热会造成玻璃仪器破损,引起燃烧甚至爆炸事故的发生。

另外由于局部过热,还可能引起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解。

为了避免直接加热带来的问题,加热时可根据液体的沸点、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反应要求选用适当的加热方法冷却(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

空气浴(电热套加热是简便的空气浴加热,能从室温到300℃左右)水浴(当所需加热温度在80℃以下时采用)油浴(加热温度在80~250℃之间时)沙浴加热等等2、冷却的方法p11有机合成反应中,有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反应温度迅速升高,如果控制不当,可能引起副反应或使反应物蒸发,甚至会发生冲料和爆炸事故。

要把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要进行适当的冷却。

有时为了降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加速结晶析出,也要采用冷却的方法。

我们应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

七、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实验预习是做好实验的第一步,应首先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做到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清楚、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牢记实验条件和实验中有关的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简明、扼要地写出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及要求2)实验原理,主、副反应方程式3)所用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及性质4)画出主要反应装置图和实验步骤方框图5)做合成实验时,应写出粗产物纯化的流程图6)理论产量计算7)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要写出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

2、实验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实验记录本可与实验预习本公用,每次实验结束后连同实验产品交老师审查)时间步骤现象及记录备注2、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备两个实验报告本轮流使用)附:[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名称(1)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2) 反应式(3) 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列表)(4) 主要试剂及用量(5) 仪器装置图(6) 实验步骤(预习部分)及现象记录(要与实验步骤一一对应)(7) 粗产物的纯化过程及原理(8) 产量、产率(9) 结果讨论于思考题八、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简介p131、常用的工具书2、原始研究论文1)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应用化学国际版);缩写为Angew. Chem.该刊1888年创刊(德文),由德国化学会主办。

从1962年起出版英文国际版。

主要刊登覆盖整个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和综述性文章。

是目前化学学科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之一。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会志 ), 缩写为 J. Am. Chem. Soc.1879年创刊,由美国化学会主办。

发表所有化学学科领域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和简报,目前每年刊登化学各方面的研究论文2000多篇,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化学期刊之一。

3)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化学会志),缩写为J. Chem. Soc.1848年创刊,由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为综合性化学期刊。

1972年起分6辑出版,其中Perkin Transactions 的Ⅰ和Ⅱ分别刊登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方面的全文。

研究简报则发表在另一辑上,刊名为Chemical Communications(化学通讯),缩写为Chem . Commun.。

4)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杂志),缩写为J. Org. Chem.1936年创刊,由美国化学会主办。

初期为月刊,1971年改为双周刊。

主要刊登涉及整个有机化学学科领域高水平的研究论文的全文、短文和简报。

全文中有比较详细的合成步骤和和实验结果。

5) Tetrahedron (四面体)英国牛津Pergamon出版,1957年创刊,初期不定期出版,1968年改为半月刊。

是迅速发表有机化学方面权威评论与原始研究通讯的国际性杂志,主要刊登有机化学各方面的最新实验与研究论文。

多数以英文发表,也有部分文章以德文或法文刊出。

6) Tetrahedron Letters(四面体快报),简称TL英国牛津Pergamon出版,是迅速发表有机化学领域研究通讯的国际性刊物,1959年创刊,初期不定期出版,1964年改为周刊。

文章主要以英文、德文或法文发表,一般每期仅2~4页篇幅。

主要刊登有机化学家感兴趣的通讯报道,包括新概念、新技术、新结构、新试剂和新方法的简要快报。

7)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合成通讯),缩写为mun.美国Dekker出版的国际有机合成快报刊物,1971年创刊,原名为 Organic Preparations and Procedures,双月刊。

1972年改为现名,每年出版18期。

主要刊登合成有机化学有关的新方法、试剂的制备与使用方面的研究简报。

8) Synthesis(合成)德国斯图加特Thieme出版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方面的国际性刊物,1969年创刊,月刊。

主要刊登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评述文章、通讯和文摘。

9) 《中国科学》化学专辑由中国科学院主办,1950年创刊,最初为季刊,1974年改为双月刊,1979年改为月刊,有中、英文版。

1982年起中、英文版同时分A和B两辑出版,化学在B辑中刊出。

从1997年起,《中国科学》分成6个专辑,化学专辑主要反映我国化学学科各领域重要的基础理论方面的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目前为SCI收录刊物。

10) 《化学学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1933年创刊,原名为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1952年改为现名,编辑部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

主要刊登化学学科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创造性研究论文的全文、研究简报和研究快报。

目前为SCI收录刊物。

1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是教育部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学术性刊物,1964年创刊,两年后停刊,1980年复刊。

有机化学方面的论文由南开大学分编辑部负责审理,其他学科的论文由吉林大学负责审理。

该刊物主要刊登我国高校化学学科各领域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全文、研究简报和研究快报。

目前为SCI收录刊物。

12) 《有机化学》由中国化学会主办,1981年创刊。

编辑部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

主要刊登我国有机化学领域的创造性的研究综述、全文、研究简报和研究快报。

参考文献:1、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篇: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p2-292、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李明、李国强,杨丰科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一篇: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p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