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除意外等特殊状态以外,婴儿和儿童的心跳呼吸停止很少突然发生,通常为在原发病及其发展过程中病情恶化,使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加重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最后造成心跳呼吸停止。

因此,要识别婴儿和儿童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恶化,要有效预测心跳呼吸停止,就必须应用心肺功能快速评价的方法去识别潜在的呼吸循环衰竭和心跳呼吸停止。

在初评时并无必要强调实验室检查对判断生理紊乱严重程度,这些评价需在30秒内完成。

(一)呼吸功能的评价临床评价潮气量是否足够,是通过观察胸壁的扩张和肺部听诊了解气体运动的质量来确定。

每分通气量是潮气与呼吸频率的乘积,当每次呼吸浅表或每分钟呼吸次数太少时每分通气量可能不足(低通气量),出现呼吸窘迫或衰竭时,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过缓或呼吸暂停,伴有用力呼吸,导致低氧血症(氧合障碍)、高碳酸血症(通气障碍)和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衰竭患儿通过增加呼吸的次数(呼吸急促)或深度(呼吸深快)来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患儿吸气时胸凹等呼吸窘迫体征和心动过速。

传统的呼吸衰竭定义特别强调动脉血气分析,但在转运患儿和其他危重状态下无法做血气分析,且单次血气分析常常对诊断并无帮助。

因此,强调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识别潜在的呼吸衰竭和呼吸骤停,有呼吸骤停危险性的婴儿和儿童最初可能表现为:①呼吸次数增加,用力呼吸和呼吸音减低;②清醒程度的降低或对家长和疼痛的反应减少;③骨骼肌张力降低;④青紫。

1.呼吸频率呼吸急促经常是婴儿期呼吸窘迫的最初表现。

单纯呼吸急促如没有其他呼吸窘迫的体征(平静的呼吸急促)通常是机体为了维持正常pH而增加的每分通气量,出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往往为非肺部疾病所致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急性脑水肿、代谢性酸中毒伴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先天性代谢病、水杨酸中毒、严重腹泻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在急性危重病状态下,婴儿和儿童出现呼吸次数减慢和不规则现象,则为不祥之兆。

2.呼吸力学(1)鼻翼扇动,肋间、季肋下和胸骨上部吸气的下凹(三凹征)通常是用力呼吸的表现,常见于气道阻塞或肺泡病变严重的小儿。

儿童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儿童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儿童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一、判断病情当发现儿童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首先要迅速判断病情,确认是否真的发生了呼吸心跳骤停。

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来进行判断。

二、呼叫急救一旦确认孩子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或拨打120。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可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三、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的关键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将孩子平放在硬质平面上,解开衣物,暴露胸部。

2. 操作者跪在孩子身体一侧,双手掌根部重叠放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 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4.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自行回弹,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5.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四、准备使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可以准备使用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提高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药物,有助于恢复心跳。

将肾上腺素通过静脉注射或气管插管的方式给予孩子。

五、除颤如果孩子发生了室颤(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除颤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除颤可以通过电击的方式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在除颤前,需要确保孩子的皮肤与电极之间没有金属物品,并将电极板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六、继续心肺复苏在除颤后,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在此过程中,可以密切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

七、转运至医院当孩子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后,应立即将其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

到达医院后,医生将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
各种原因导致心搏骤停后10~20秒内即出现意识丧失和昏迷,面色由苍白迅速呈现发绀,颈动脉搏动立即消失且触扪不到搏动,心音消失和血压测不出;30~40秒后出现四肢抽搐和瞳孔双侧散大;60秒后出现大小便失禁和呼吸骤停,呼吸开始抽泣样逐渐缓慢中断而停止;4~6分钟脑部缺氧就可能出现不可逆性大脑损害;但8分钟以上脑细胞也并非立即全部死亡,在积极抢救的情况下还可能好转而恢复功能,湖南省儿童医院曾多次抢救因溺水心跳呼吸完全停止至少在13~18分钟才开始复苏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人认为在特殊情况下心搏停止20分钟以上脑复苏仍有可能。

1.临床诊断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发绀和颈动脉搏动消失而触扪不到脉搏时应考虑心搏骤停,并立即行CPR以争取抢救时间。

诊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等待听心音有无才开始抢救;②不要等待以上诊断心搏骤停的各项临床依据才开始抢救;③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才开始抢救;④创伤所致更不能等待静脉或动脉输血。

2.心电图诊断
①心室静止呈一水平直线或仅有P波而无QRS波群;②心室纤颤波;③心电机械分离呈现缓慢低幅的不典型心室波,但不能引起心室收缩活动。

3.手术心搏骤停诊断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发现心搏骤停是麻醉师的重要职责,诊断依据为:①手术中已安置心电监护仪,发现示波屏上的心室波群消失代之以室颤动或心室静止或缓慢低幅非典型心室波;②立即观察患儿面部肤色发绀,颈动脉触扪消失;③无心电监护时突然测不到血压和听不到心音;④胸部手术时直观发现心脏突然停搏;⑤腹部手术时发现大血管搏动突然消失。

儿科护理学心跳呼吸骤停

儿科护理学心跳呼吸骤停

儿科护理学心跳呼吸骤停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电图示心动极缓-停搏型或心室纤颤。

此时患儿面临死亡,如及时抢救可起死回生。

(―)病因及发病机制1.窒息是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直接原因,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窒息。

2.突发意外事件严重外伤及大出血、中毒、淹溺和电击等。

3.心脏疾患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4.药物中毒及过敏强心苷中毒、青霉素过敏、血清反应等。

5.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血钾过高或过低、低钙喉痉挛。

6.医源性因素心导管检查或造影、麻醉意外、心脏手术等。

7.婴儿猝死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1.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迅速转为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心音微弱或心动过缓,年长儿心率<30次/分,婴幼儿<8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

2.短暂抽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呼吸停止或严重的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①心脏完全停跳,呈一水平直线或仅有P波;②缓慢而无效的心室波;③心室颤动。

(四)治疗原则现场分秒必争地实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抢救的目的是用人工的方法重建呼吸和循环,尽快恢复患儿肺部气体交换以及全身血液和氧的供应。

抢救措施可归结为C、A、B、D、E、F六点,C(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A(airway)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建立呼吸;D(drugs)应用复苏药物;E(ECG)心电监护;F (defibrillation)消除心室颤动。

抢救过后还需进行脑复苏,并对原发病及并发症进行救治,防治多器官衰竭。

(五)护理措施1.心脏复苏,建立血循环(1)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两侧肋弓交点处的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上方,或婴儿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点下一横指处,或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年长儿用双手掌法,幼儿可用单手掌法;婴儿可用双拇指重叠环抱按压法,新生儿亦可采用环抱法或单手示指、中指按压法。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的识别和心肺复苏方法幻灯片课件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的识别和心肺复苏方法幻灯片课件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的识别和心 肺复苏方法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 【学习指导】 • • 心搏呼吸骤停为儿科危重急症, • 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 • 表现为 • 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突发面色青紫或苍白、或抽搐,脉搏消失,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 【重点知识】 第一节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的识别 心跳、呼吸骤 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 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示心动极缓一停搏型或心 室纤颤。此时患儿面临死亡,如及时抢救可起死回生。 一、小 儿心搏呼吸骤停病因 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如: 1.窒息:是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直接原因,见于各种原 因所致的新生儿窒息。 2.突发意外事件:严重外伤及大出血、 中毒、淹溺和电击等。 3.心脏疾患: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 心脏病等。 4.药物中毒及过敏:强心苷中毒、青霉素过敏、血 清反应等。 5.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血钾过高或过低、 低钙喉痉挛。 6.医源性因素:心导管检查或造影、麻醉意外、 心脏手术等。 7.婴儿猝死综合征。
血压测 • 不出。各种严重疾病、窒息、电击、溺水、严重外伤等突发意外事故均

小儿呼吸心跳骤停

小儿呼吸心跳骤停

小儿呼吸心跳骤停小儿呼吸心跳骤停如何判断心跳骤停呼吸心跳骤停为儿科危重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突发面色青紫或苍白、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

各种严重疾病、窒息、电击、溺水、严重外伤等突发意外事故均为其常见原因。

呼吸心跳骤停说明患儿面临死亡,及时发现,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往往可起死回生。

另外普及院外心肺复苏知识,有利于意外事故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就地积极抢救,增加成功机会。

临床表现1.神志突然丧失,出现昏迷、抽搐。

2.发绀或面色苍白。

3.心跳停止或心动过缓,年长儿心率<30次/分,新生儿小于80次/分。

4.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无有效气体交换。

5.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6.瞳孔散大。

7.心电图等电位线或室颤。

诊断依据1.心跳停止。

2.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心跳呼吸相继停止,何者先停止,由原发损害决定,其间隔可长可短。

4.神志突然丧失,出现昏迷抽搐。

5.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青紫。

6.心电图监护示:心搏徐缓、心室纤颤、心室停搏。

治疗原则1.立即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2.立即人工呼吸。

3.心脏按压:医学教育网收。

集整理胸外心脏按压,胸内心脏按压。

4.应用心肺复苏药物。

5.心电图监护。

6.保护脑、肾功能。

7.低温。

用药原则1.心搏、呼吸停止,紧急复苏时应用肾上腺素、洛贝林进行心肺复苏。

2.心动过缓时应用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增快心率,并加用5%碳酸氢钠、地塞米松等,低钙时静注钙剂,钙正常时可用异搏定。

3.呼吸心跳基本恢复后,可用20%甘露醇、速尿,减轻缺氧引起的脑水肿。

辅助检查1.在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需立即执行心电图和(或)心电监护,以监测复苏。

2.在复苏过程中或成功后,需进行框限“B”检查,以指导进一步处理。

3.复苏后神志持久不恢复或临床疑颅内总是影响恢复,可紧急行“C”项检查。

疗效评价1.治愈:(1)呼吸规则,节律正常。

(2)扪到颈、肱、股动脉搏动。

儿科心博呼吸骤停

儿科心博呼吸骤停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可辅助了解患 儿心肺功能状况及复苏效果。
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酸碱平衡和氧合情况, 指导复苏过程中的治疗。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等指标检查,有助于评估 患儿病情及预后情况。
04 急救处理措施与方案选择
现场初步处理要点
确保安全环境
评估意识和呼吸
将患儿移至安全环境,避免进一步伤害, 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儿科心博呼吸骤停定义与分类
定义
儿科心博呼吸骤停是指儿童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血液循环中断和意识丧失的状态。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和机制不同,儿科心博呼吸骤停可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不明原因三类。其中,心源性心博呼吸 骤停主要由心脏疾病引起;非心源性心博呼吸骤停则与窒息、创伤、中毒等非心脏因素有关;不明原因的心博呼 吸骤停则难以确定具体原因。
律失常和心搏骤停。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
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 避免意外伤害和窒息等危险情
况的发生。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肺 部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儿,应 积极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定期健康检查
对儿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
普及急救知识
对家庭护理计划
指导家长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制定家庭护理计划,确保患儿在家 中得到良好的照顾。
家庭生活指导建议
环境安全
确保家庭环境安全,避免患儿接触危险物品 和场所,预防意外伤害。
饮食营养
指导家长为患儿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营养 摄入充足,促进身体恢复。
规律作息
帮助患儿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 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抢救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抢救
• 2、胸外按压有效指征是可以扪到大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搏动。 基本生命支持有效的最佳依据是扩大的瞳孔缩小并恢复对光反射;口唇、甲 床颜色好转;肌张力增强,有不自主运动;出现自主呼吸。
• (4)药物治疗
• 1)肾上腺素(1mg/支;1ml/支) 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或骨髓内 0.01mg/kg(0.1ml/kg,1:10000溶液),或气管内0.1mg/kg,用法: 每3-5分钟重复1次,或持续静脉用药0.05-2.00ug/(kg.min),无效 者提倡最大剂量0.1-0.2mg/kg.次,最大<1mg/次
• (四)鉴别诊断
• 主要针对原发病鉴别
治疗
• 1、判断意识、开放气道: 使患者仰卧于平地坚实处或身 下垫硬板,轻拍患者的面部或肩部,大声喊叫其名字或其 他称呼,判断有无反应。吸出鼻和口腔内分泌物和异物, 常用仰头举颏法。
• 2、人工呼吸 :根据年龄,用复苏气囊给予12-20次/分的 呼吸,以胸廓抬起为准。(婴儿20次/分,幼儿16次/分, 儿童12次/分)
• 4)葡萄糖:仅在低血糖时应用。剂量:0.5-1g/kg,最大 浓度25%
• 5)钙剂:低钙、高钾(非洋地黄中毒时)、高镁血症是 应用。用法:10%葡萄糖酸钙1-2ml/kg,最大剂量2.0g/次。 首次给钙速度不应超过100mg/min。
• 6)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儿科CPR时室颤多与代谢、酸碱 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关,因此消除诱发室颤的原因是 治疗的关键。指征:室颤以及在数次电除颤失败或电转复 成功后预防室颤复发。胺碘酮:首次5mg/kg,30分钟静 脉注入。利多卡因:负荷量1mg/kg,之后立即给维持量 20-50ug/(kg.min)
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喉痉挛、喉水肿、严重哮喘持续状态 • (2)继发于惊厥或心脏停搏后 • (3)婴儿猝死综合征 • 3、心搏、呼吸骤停的病理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插管指征 :口对口人工呼吸无效 ;需要较长时间人
2 治疗方案
工呼吸者 ;痰液引流不畅 ;病情危急不能立即做气管切开时。
2.1 小儿基础生命支持(初期复苏)
气管内插管的内径(mm)=(岁数 /4)+ 4。
2.1.1 基本原则
③循环支持(C)
尽早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循环,按“ABC”步骤进行
具体操作方法 :见下表。
3 外固定
外固定是通过皮肤置入螺钉,连接骨折断端并形成外固
定支架的一种固定方法 ( 图 33-3)。这些支架置于肢体外部, 距离损伤区一定的距离。在 1853 年 Malgaine 使用了第一个 外固定装置,他当时是用爪状钳来加压和固定骨折的髌骨。 过去外固定至少要跨过一个关节,但是现在一些最新的方 式是把铁丝置入骨折的两端,外固定器不用跨越邻近关节, 这有助于保留关节的活动功能。
3 治愈标准
3.1 心跳恢复,扪及脉搏,心电显示 QRS 图形。呼吸 平稳,节律规则。
3.2 面色正常,瞳孔对光反应良好。 3.3 神志恢复。 3.4 血气检查正常。 参考文献 [1] 刘 婕 . 小 儿 呼 吸 骤 停 与 心 肺 复 苏 的 探 讨 [J]. 中 外 健 康 文 摘,
2010,7(11): 61-62.
股骨正侧位片。X 线片示 :骨折碎片未获良好复位,只有骨 痂通过骨折断端时才会愈合
( 引自 :Poss R,Bucholz RW,Frymoyer JW,et al.Orthopaedic Knowledge Update 3.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1990 :513-527.)
②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 理想的条件是 :在纠正酸中毒、保证通气量情况下,持 续静脉滴注一组肾上腺素后,再加用多巴胺 10 ~ 20μg/ (kg•min)和多巴酚丁胺 2 ~ 4μg/(kg•min),两者之比为 5 :1, 此时多巴酚丁胺起正性心力作用,多巴胺使肾血管扩张, 保障肾血流量。 ③碳酸氢钠 心 跳 呼 吸 停 止, 即 出 现 酸 中 毒( 呼 酸 + 高 AG 代 酸 )。 这种混合性酸中毒用碳酸氢钠难以纠正,主要应靠插管通 气(正压呼吸)及供氧,但为使 pH 值上升,可谨慎应用 5%
外医学研究 ,2013,04: 120-121.
[2] 张国锋 , 王万军 , 沈是铭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
床体会 [J]. 浙江创伤外科 ,2013,18(01): 85-86.
பைடு நூலகம்
(上接第 89 页) 碳酸氢钠,按5ml/kg稀释成等张液快速滴入。
④阿托品 多用于复跳后心动徐缓患儿。剂量每次 0.01 ~ 0.02mg/ kg 静脉注射(最大量 1mg),每 5 ~ 10 分钟 1 次。 ⑤利多卡因 适用于室颤或有室颤可能患儿,因此不是复苏常规药 物。首次量 1mg/kg 加 5% 葡萄糖溶液 10ml 静脉注射,以后 再按 25 ~ 30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 ⑥钙通道阻滞剂 早 期 全 用 效 果 较 好。 钙 阻 滞 剂 有 维 拉 帕 米( 异 博 定 )、 硝 苯 地 平( 硝 苯 吡 啶 )、 尼 莫 地 平( 尼 莫 通 )、 东 莨 菪 碱 及 硫 酸 镁( 镁 为 钙 自 然 拮 抗 剂 )。 硝 苯 地 平 参 考 剂 量 每 次 3 ~ 10μg/kg 缓慢静脉注射,或按 0.1 ~ 0.3mg/(kg•d),分 3 次口服。维拉帕米每次按 0.075 ~ 0.15mg/kg 稀释后静脉 注射(15 分钟以上)或 5μg(/ kg•min)静脉滴注,不能与 β - 阻滞剂及毛地黄同用。对房室传导有较强抑制作用,易致 传导阻滞,必须注意。 ⑦纳洛酮 目前已将纳洛酮列入现代心肺复苏用药常规,剂量每 次 0.01 ~ 0.1mg/kg,静脉注射及滴注,纳洛酮作用时间短, 重复应用才能维持血药浓度并发挥作用。纳洛酮应早使用 [2]。 2.3 持续生命支持(后期复苏) 2.3.1 维持颅外环境稳定 ①改善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 :按 10ml/kg 给予血浆静
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外固定。比如,严重的粉碎 性骨折,通常情况下不能用钢板和螺钉来进行固定,因为 没有牢固的骨骼来固定螺钉。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 性骨折最好使用外固定支架,在外周的软组织和血供恢复 时它可以暂时固定骨折。
外固定也用于肢体延长。在伊立扎诺夫技术中,外固定 器跨过被横切断的骨折部位。通过人为对骨折断端的牵拉 来达到延长肢体的目的,这就是牵引成骨技术。这个方法 也被用来矫正成角畸形。
心脏按压同时须做有效的人工呼吸。每按压胸廓 4 ~ 5 次后做 1 次人工呼吸。1 人操作时,应先做 3 ~ 5 次口对口 呼吸,然后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按 15 :3 比例进行。婴幼 儿不宜用心前区叩击法。
复苏有效的依据为 :瞳孔变小,开始出现对光反应 ;自 主呼吸恢复,面唇转红 ;可扪及股动脉搏动 ;肌张力增强 或有不自主运动。 2.2 进一步生命支持(2 期复苏) 2.2.1 基本原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年第 13 卷第 13 期
89
·临床研究·
浅谈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和治疗
吴景伟
(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515)
摘要 : 目的 分析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小儿
因心律失常、泵衰竭等引起的心脏骤停不常见。由于处理原则基本相同,所以早期不必过分强调病因诊断。小儿心脏
复苏。建立通畅的气道和充分氧合。 2.1.2 具体步骤
复苏的顺序是气道、呼吸和循环。
其主要原因为窒息、严重肺部病变及颅内高压等引起的呼
①开放气道(A)
吸衰竭,其次为中毒、过敏、休克、电击、创伤及严重水、
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或异物,头轻度后仰,但要避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
免过度后伸,以免气管受压。作好气管插管准备。
外固定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需要有与外界相通的钉道, 容易发生感染。最先是钉道的浅表组织感染,逐渐加深到 骨骼,最后形成骨髓炎。因此,一般来说,一旦外固定器 的特殊目的达到,就要换成另一种固定方式。例如,只要 开放骨折的皮肤愈合,外固定器就应该换成髓内钉或者管 型石膏固定。 参考文献 [1] 钱学峰 .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J]. 中
表 循环支持操作方法


外 按




婴儿
幼儿
儿童
按压位置 胸骨下陷 按压频率 按压手法
胸骨下 1/3 1.5 ~ 2cm 100 ~ 120 次 /min 双指按压或双手环抱胸廓, 双拇指重叠按压
同左 2 ~ 3cm 80 ~ 100 次 /min 单手掌根部按压
同左 3 ~ 4cm 60 ~ 80 次 /min 双手掌重叠,以根部按压
对冠状动脉和脑动脉提供氧合血液灌注,维持脑组织氧 合和恢复心脏泵功能。
尽快建立和保护静脉通道,进行血气、血压、心电及呼 吸等监测。 2.2.2 具体步骤
主要是通过药物恢复有效自主心跳。 ①肾上腺素 小儿首次剂量为 10μg/kg 开始,如无效,以后剂量应
增大到 100μg/kg。目前临床应用时以 0.1% 肾上腺素(1 : 1000)稀释成 0.01%(1 :10000),每次 0.1ml/kg 静脉注射。 心跳已停时,可直接用 0.1% 肾上腺素 0.3 ~ 1.0ml 静脉注 射,心脏复跳后,再以 0.1 ~ 1.0μg/(kg•min)静脉滴注。 必须指出 :酸中毒时(pH<7.0 ~ 7.2),肾上腺素因灭活而 无效或药效减弱。
[2] 宋 瑞娟 , 宋瑞华 , 宋婷婷,等 . 小儿心肺复苏 30 例临床分析 [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3,27(01): 48-51.
脉滴注。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 ②保证血气维持在 PaO2:13.3kPa,PaCO2:4.65 ~ 3.32kPa。 ③ 地 塞 米 松 1mg/kg 静 脉 注 射, 每 6 小 时 再 追 加 1 次
(0.2 ~ 0.5mg/k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5mg/kg,以后可 每 6 小时再追加 1 次(1mg/kg)。
(下转第 78 页)
78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年第 13 卷第 13 期
患者,可以通过髓内钉固定以避免发生骨折。髓内钉通过 跨越转移灶,能够承担一定的负重,防止发生骨折 [2]。
图 33-2 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注 :A. 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 ;B. 交锁髓内钉固定后的
④降温、止惊。 ⑤输液,1/2 ~ 1/4 张含钠液,30 ~ 50mg/ (kg•d),同 时补钾。 2.3.2 维持颅内内环环境稳定监护并降低颅内压 ①甘露醇 0.5g/kg 静脉注射,重得使用时,先用全量再 减为半量 ; ②呋塞米每次 0.5 ~ 1.0mg/kg 静脉注射 ; ③地塞 米松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 ④苯巴比妥钠每次 5 ~ 8mg/ kg 肌内注射 ;⑤降温 ;⑥过度换气使 PaCO2 < 2.66kPa。
1 诊断要点
②人工呼吸(B)
1.1 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采取口对口,或口对口鼻(婴儿)吹气,连续人工呼吸
1.2 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5 次,每次持续 1 ~ 1.5 秒。吹入的气量以可见胸廓起伏为
1.3 呼吸停止,明显紫绀。
适度,并尽快以简易呼吸器代替 [1]。
1.4 心音消失或极缓慢微弱(心率 30 次 /min 以下)。
停跳前心电图常呈极缓慢心律,室颤少见,故急救时与成人处理方案是不同的。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6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3.13.053
0 引言
小儿心跳骤停的发生原因与成人不同,成人心跳骤停的 常见原因是心脏病变,而小儿心跳骤停常继发于呼吸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