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

合集下载

初中教材版本全面对比

初中教材版本全面对比

初中教材版本全面对比在中国的初中教育体系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教材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近几年常见的初中教材版本进行全面对比,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一、人教版人教版是中国最早出版的中学教材之一。

它以"人教"为品牌,推出的初中教材广受学校和教师的欢迎。

人教版的特点是注重考试内容的覆盖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它的教材结构清晰,知识点讲解详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此外,人教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套初中教材。

它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北师大版教材的知识点设置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此外,北师大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苏科版苏科版是由苏州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初中教材。

它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苏科版的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现实和科技前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此外,苏科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外科技项目的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发现精神。

四、鲁教版鲁教版是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初中教材。

它的特点是以地方特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方文化认同感。

鲁教版的教材结合山东地方文化和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方文化意识。

此外,鲁教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素养。

综上所述,不同的初中教材版本在教育理念、知识点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版本,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初中历史教材辅助资料推荐人民版和北师大版的选择指南

初中历史教材辅助资料推荐人民版和北师大版的选择指南

初中历史教材辅助资料推荐人民版和北师大版的选择指南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材辅助资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培养历史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人民版和北师大版作为两种主流的初中历史教材辅助资料,在内容、质量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人民版和北师大版的解析,为大家提供一个选择指南。

一、人民版人民版是国内主流的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初中历史教材辅助资料,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1. 内容丰富全面人民版的辅助资料在内容上非常丰富全面,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同时,人民版教材辅助资料还包括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案例分析和相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历史。

2. 通俗易懂人民版的辅助资料以通俗易懂为特点,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有趣的插图,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此外,人民版还注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背景结合,与学生的实际情境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3. 强调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人民版的辅助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原因、历史影响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院出版社推出的初中历史教材辅助资料,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备受关注。

1. 精心编写的教学资源北师大版的辅助资料是一套精心编写的教学资源,每个知识点都有详细的讲解和丰富的学习材料。

教学资源的编写严格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科学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2. 强调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北师大版的辅助资料不仅注重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还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北师大版的辅助资料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包括图片、图表、文献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版本选择指南初中历史教材推荐

版本选择指南初中历史教材推荐

版本选择指南初中历史教材推荐历史是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培养思考能力和拓宽视野。

在初中阶段,选择适合的历史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历史教材版本,让家长和学生们难以选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值得推荐的初中历史教材版本。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这是国内较为常见的历史教材版本。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内容贴合教育部的要求,涵盖了中国历史的主要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该版本的教材编排严谨、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而闻名。

它注重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多维度思考,对历史事件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历史。

此外,北师大版的教材还在文字上进行了推敲,力求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契合。

这样的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人民出版社“探索历史”版:这是一套相对新的历史教材版本。

该版本教材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历史场景,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获得历史知识。

这种教材风格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4. 人教版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历史人文地理”版:这套教材结合了历史、人文与地理的要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历史知识。

通过对历史地理的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此外,该版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了很好的努力。

在选择历史教材版本时,家长和学生们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学习风格进行选择。

然而,不论选择哪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教材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最后,教材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比较(1)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比较(1)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比较(兰波老师供稿)1.本份材料是依据2017年考试说明要求制作的。

2.本份材料不完善之处,请大家自行补充调整。

3.本份材料仅代表整理者的个人意见,只供交流。

中国古代史单元主题一史前时期【考试说明】1.知道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A)2.了解远古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A)3.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A)【教材比较】1.知道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A)共同点: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生产工具:打制石器社会组织形式:原始社会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了。

人:七上P3北京西南的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的原始社会七上P4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北:七上P3 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他们用砸击、敲打、碰撞的方法,把石块加工成各种形状的石器。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七上P4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生活,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2.了解远古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A)(1)半坡居民的生活共同点: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能制造彩陶。

(结合半地穴式的图片)人:P8在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P9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

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住半地穴式的房子,制造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

会纺线、织布、制衣。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初中教材版本汇总优缺点一览

初中教材版本汇总优缺点一览

初中教材版本汇总优缺点一览在初中阶段,学习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机构和出版社为了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不断推出不同版本的初中教材。

这些教材版本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其进行汇总,以供教师和家长们参考选择和使用。

一、人教版人教版是国家级教材,被广泛使用在全国各地的学校。

人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内容全面覆盖教学大纲要求,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人教版教材有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优点:内容全面、符合大纲要求,高度权威。

缺点:理论偏多,实践性不足。

二、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这个版本突出了教育思想,教材内容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材设计合理,语言简单易懂,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着良好的帮助。

然而,北师大版教材在知识点的拓展和扩展方面略显不足,可能会限制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优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与主动性。

缺点:知识扩展不足。

三、苏教版苏教版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泛使用于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学校。

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内容安排合理,结构清晰,对于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苏教版教材有时过于注重应试教育,题目偏难,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压力。

优点: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缺点:应试教育倾向,题目偏难。

四、鲁教版鲁教版教材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在山东省被广泛使用。

鲁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生活技能和实用知识。

鲁教版教材在知识点的解释和示范方面得当,但有时缺乏足够的案例和拓展内容。

优点: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贴合生活实际。

缺点:案例和拓展内容不足。

五、外研版外研版教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主要应用于英语教学。

初中教材版本汇总逐一比较优缺点

初中教材版本汇总逐一比较优缺点

初中教材版本汇总逐一比较优缺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教材的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不同的版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初中教材版本进行逐一比较,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人教版人教版作为最常见的初中教材版本之一,具有以下优点:1. 与国家课标相契合:人教版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内容贴合国家教育部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思维培养:人教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语言生动简洁:人教版语言表达生动简洁,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然而,人教版也存在一些缺点:1. 内容过于简单:人教版的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显得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

2. 缺乏灵活性:人教版课本的编排比较固定,给教师和学生的选择空间相对较小,有时难以满足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是目前初中教育领域中质量较高的教材之一,其优点包括:1. 内容丰富精彩:北师大版课本的内容覆盖面广,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 强调思维发展: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北师大版课本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北师大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难度偏高:相比其他版本的教材,北师大版的难度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2. 缺乏扩展性:北师大版的教材内容相对独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衔接,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科之间的综合学习。

三、苏教版苏教版作为目前初中教育领域的新秀,具有以下优势:1. 理论与实践结合:苏教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它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其它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其它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简介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实行国家基本要求制度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历史教材多样化,也是教材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有八个版本(含尚未实验的),即“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川教版”、“岳麓版”、“地图版”、“中华版”和“河北版”。

历史新教材各有特色。

如,“华师大版”编排活泼,所选内容突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北师大版”注重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引用;“人教版”文字精炼,叙述流畅,重视探究性活动的设计,等等。

关于“人教版”历史教材,前文已有详细说明与分析。

1这里仅就“华师大版”、“北师大版”、“川教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作简要介绍。

一、历史故事·原汁原味的图片·贴近学生————华师大版历史教材“华师大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由王斯德教授、王家范教授任正、副主编。

全套共分六册,其中前四册是中国历史,后两册是世界历史。

教材以“课”为基本的编写单位,每册约25课,若干课组成一个学习主题(即单元)。

每课正文1000字左右,附图片、照片、地图、图表,并附启发性的问答题、思考题、教学活动建议,以及好书推荐、网址推荐等。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精、字数少。

教材大幅度删减了不适合初中的专业知识点,以学习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叙述精要准确、通畅易懂,并精心设计了一定数量不属于考查范围的“副文”(楷体字印排)。

“副文”以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和贴近现实、饶有生活情趣的历史常识,突出和深化学习主题,寓思想教育于可读性、可接受性的感性历史材料之中,起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作用。

在“减负”的同时,教材也注意内容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适量拓展,增加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积极慎重地吸收国内外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将历史叙述的下限延伸到20世纪90年代末。

2、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华师大版”教材的图片精美是颇值得称道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也为了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欣赏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成就,教材精选了大量典型图片配合教材内容,使知识点更富感性色彩,生动形象。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比较与选用建议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比较与选用建议

初中历史教材版本比较与选用建议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过去文明和事件的认知和理解的关键学科之一。

初中历史教材的版本选择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在市场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初中历史教材版本进行比较,并给出选用建议。

一、人教版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品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是目前最常见的版本之一。

人教版历史教材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教材形式多样,包括课文、图片、地图和活动等,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学习。

优点:1. 版本稳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内容体系相对成熟。

2. 教材设计合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可靠的教师辅助资料和课件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授课。

缺点:1. 部分内容过于详尽,学生学习负担较重。

2. 历史事件解读可能存在主观偏见,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解读。

3. 某些知识点缺乏深入讨论,仅停留在表面层次。

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品的北师大版历史教材是另一种常见的版本。

该版本教材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包括推理、分析和判断等能力的提升。

同时,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其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优点:1. 强调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历史文化素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供跨文化的视野。

3. 知识点设置广泛,涵盖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缺点:1. 内容较为繁杂,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筛选和点拨。

2. 部分内容可能过于深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三、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的综合选用建议基于以上两个版本的特点,以下是初中历史教材的选用建议:1. 教材选择应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2. 人教版历史教材内容全面,适合作为主要教材使用。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则可以作为补充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人教版及地图版初中历史教材比较(二)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资料整理:青绍堂(福州屏东中学)说明: 1.应广大参加初中历史学科会议与会代表的要求,将青绍堂老师发言内容放在网上与初三老师交流。

2。

本份材料仅代表整理者的个人意见,只供交流。

3.本份材料是依据2006年考试说明要求制作的,因供2007届考生使用的考试说明尚未出台,在新考试说明出台后,应依据新的考试说明进行完善。

4.本份材料不完善之处,请大家自行补充调整。

5.除关注三套版本共同点外,还应关注自己使用的教材版本对考试大纲规定考点的表述。

[黑色字体为三套版本教材表述相同(相近)之处,红色字体为北师大版的表述,蓝色字体为人教版的表述,绿色为地图出版社的表述]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内容标准】(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考试说明】A.识记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B.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C.运用评价唐太宗。

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共同点)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吸取隋亡的教训;善用贤能,虚心纳谏(魏征);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画像”。

(北P10)赋役制度;“三省六部”制;《唐律疏仪》。

(人P8)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地P8-9)国家要长治久安,帝王必须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认识到,皇帝与百姓是舟与水的关系,皇帝好比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武则天(共同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注重选拔贤才。

“武则天画像”。

(北P14)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

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人P9)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地P10)统治期间,户口增加,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3、“开元盛世”(共同点)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整顿吏治,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即位后,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人P12)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图治”。

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P15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地P13)唐玄宗登基后,经过君臣努力,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

他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憬等为宰相,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地方官,尤其基层县令的政绩。

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统治前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4、科举制(共同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主要科目有进士和明经两科。

(北P20)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人P17)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地P20)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的优劣。

5、唐与吐蕃的关系(共同点)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多次向唐求婚。

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北P27)吐蕃很早就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小字)。

P28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P29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立“舅甥会盟碑”(小字)。

(人P2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P24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了。

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地P26)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P2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密切汉藏两族联系,推动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上表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了。

6、遣唐使(共同点)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北P32)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P29)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地P33)中日两国隔海向望,一衣带水。

日本派往唐朝学习的使者叫做“遣唐使”。

遣唐使回国后,参照唐朝制度改革日本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许多习俗习惯也仿照唐朝。

7、玄奘西行(共同点)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

“玄奘画像”。

(北P35)“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玄奘口述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小字)。

(人P31)玄奘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地P)“玄奘西行路线图”。

玄奘回国后开始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

他的译文流畅优美,忠于原意。

有些专有名词如“印度”,就是他翻译时确定下来的。

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300多年以来,中印人民都把他视为两国友好的象征。

8、鉴真东渡(共同点)唐玄宗时,接受日本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鉴真雕像”。

(北P33)“东渡示意图”,“日本唐招提寺图”。

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人P30)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地P33-34)“东渡示意图”,“日本唐招提寺图”。

鉴真广泛传播我国的佛学、建筑、医药和艺术等文化成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考试题选]例1: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贤才,虚心纳谏。

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安定局面,国力逐渐强盛。

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指皇帝),水所以比黎庶(指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_。

(2)想一想: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2006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考卷例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你认为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湖南株州市2006年中考历史考卷例3: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地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200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二、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内容标准】(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试说明】A.识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共同点)农业:水稻“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陶瓷业;商业:城镇、“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市舶司。

“交子图”。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

两宋时期,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人P)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地49)唐朝中期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又一次大量南迁。

人口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引进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有利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南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南方农民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统一蒙古和建立元朝(共同点)成吉思汗画像;铁木真统一蒙古。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政权)建立。

忽必烈继承蒙古汉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北P75-76)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蒙古贵族为了争夺财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