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专题原子结构(基础)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专题原子结构(基础)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专题原子结构(基础)

【巩固练习】

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表示的碳原子()

A.核外有13个电子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2.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和O3B.H2和D2 C.CH4和C3H8D.2He和3He

3.1 mol D2O和1 mol H2O不相同的是()

A.含氧原子的数目B.质量

C.含有质子的数目D.含有电子的数目

4.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 m = b - n

B. a + b = m + n

C. a – m = b + n

D. a + m = b – n

5.235

9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

92

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235

92

U说法正

确的是()

A 235

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

92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235

92U与238

92

U互为同位素 D 235

92

U与238

92

U互为同素异形体

6.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7.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8.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9.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2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 N A个氧原子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元素;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③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④一种元素不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⑤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值就是质量数。

A .②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1.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 .某原子K 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 .某原子M 层上电子数为L 层上电子数的4倍

C .某离子M 层上和L 层上电子数均为K 层上电子数的4倍

D .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12.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A .3和17

B .1和8

C .1和6

D .7和12

13.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

A .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 .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 .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 .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该题中的碳原子,其质量数=13,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6,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选D 。

2.D

【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之间互称同位素。A 项,O 2与O 3互为同素异形体;B 项,是由同位素组成的单质;C 项,互为同系物;D 项,互为同位素。元素是宏观概念,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即原子,是微观概念,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同位素。

3.B

4.C

5.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对于原子X A

Z ,Z 表示的是质子数,A 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A 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 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C 正确,D 错误。

6.D

7.C

8.D

【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的统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称谓,故A 选项是正确的;1H 和2H 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的质子数均为1,因此B 选项正确;14C 的中子数为14-6=8,而14N 的中子数为14-7=7,故C 选项正确;6Li 和7Li 互为同位素,它们的中子数不同分别为3和4,因此D 选项错误。

9.D

【解析】氧元素的两种核素16O 和18O 互为同位素,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所以16O 与18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16O 与18O 间的相互转化中原子核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不属于化学变化;标准状况下,1.12 L 16O 2的物质的量为1.12 L ÷22.4 L ·mol -1=0.05 mol ,所含的氧原子为0.05

mol×2=0.1 mol,1.12 L 18O2的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ol-1=0.05 mol,所含的氧原子为0.05 mol×2=0.1 mol,均含0.1 N A个氧原子。

10.B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透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有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如11H无中子。

11.B

【解析】K层、L层、M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K层上可排1个电子,也可排2个电子,所以A有可能;当M层上排有电子时,L层电子数已经排满,即排了8个电子,而M层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所以B一定错误;符合“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电子数均为K层上电子数的4倍”的离子可以是K+、Ca2+;对选项D来说,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为2或8,符合的为O2-,所以D也有可能。

12.D

【解析】A项中Li与Cl可形成LiCl;B项中H与O可形成H2O2;C项中H与C可形成C2H2,均为原子个数为1∶1的稳定化合物;而D项中N与Mg可形成Mg3N2,原子个数比不是1∶1。故选D项。

13.A

【解析】经分析该非金属元素是硅,硅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正确;SiO2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B项错;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C项错;CH4比SiH4稳定,D项错。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中段试高二化学文科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N 14O16 Na23Cl 35.5Fe 56把所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西气”指的是() A.石油气 B.天然气 C.水煤气 D.煤气2.18 g水的物质的量是( ) A.0.5 mol B.1 mol C.0.1 mol D.6.02×1023mol 3.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 ) A.O和O B.CO和CO 2 3 2 C.H O和H O D.24Mg和26Mg 2 2 2 12 12 4.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有纯净物,又有混合物的是( ) A.硫酸、盐酸B.烧碱、纯碱 C.氨水、氯水D.明矾、胆矾 5.如右图图标所警示的是(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红可用作红色涂料 B.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大的金属元素 D.氧化铝能与酸和强碱反应 7.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Cl B.S C.Na D.Mg 8.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磷的原子结构的是( B ) 9.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Na S B.NaCl C.Na O D.BaCl 2 2 2 10.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2 A.CO 2B.SO 2 C.NH D.H 3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必背知识点

20XX 年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Na 、K 、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Mn :+2,+4,+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 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 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必修

原子结构(必修) 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⑤ 质子数(Z )=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阴离子的电荷数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代原子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间断的、 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 模型 道尔顿(英) 汤姆生(英) 卢瑟福(英) 玻尔(丹麦) 海森伯 年代 1803年 1904年 1911年 1913年 1926年 依据 元素化合时 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ɑ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 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 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布丁式 核式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模型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存在问题 不能解释电子的存在 不能解释ɑ粒 子散射时的现 象 不能解释氢 原子光谱 二、原子的构成 1. 得 电 失 子 阳离子 X n+ (核外电子数= ) 离子 阴离子 X n- (核外电子数= ) 2. 原子、离子中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①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③ 离子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 质子数(Z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的电荷数 ⑥ 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 原子A Z X 中子(A-Z 个,电中性,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质子(Z 个,带正电,决定元素的种类) 核外电子(Z 个,带负点,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 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④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⑤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K层为倒数第三层时不能超过2个)。 (2)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如图乙所示) (3)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如图丙所示) M电子层 微粒符号(原子或离子) L电子层原子核 K电子层核电荷数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 1H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 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电子层能量的关系从低到高 电子层离核远近的关系由近到远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4.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图甲所示) 5.常见等电子粒子 (1)2电子粒子:H—、Li+、Be2+;H2、He (2)10电子粒子:分子Ne、HF、H20、NH3、CH4 ;阳离子Na+、Mg2+、Al3+、NH4+、H30+; 阴离子N3-、O2-、F-、OH-、NH2-。 (3)18电子粒子: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阳离子K、Ca ;阴离子P3—、S2—、Cl—、HS—、O22—。 (4)14电子粒子:Si、N2、CO、C2H2;16电子粒子:S、O2、C2H4、HCH0 。 6.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试卷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科学家目前正在求证一种仅由中个中子组成的微粒,这种微料称为"四中子",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电中性 B.带四个单位负电荷 C.带四个单位正电荷 D.质量数为2 2.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氯化钾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乙烷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O2 B.CO2 C.NH3 D.SO2 4.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B.Fe3+ C.SO42- D.Mg2+ 5.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CO燃烧是放热反应 B.H2SO4与NaOH反应是放热反应 C.CaO与H2O反应是吸热反应 D.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7.下列化学反应中,H2SO4作为氧化剂的是() A.2NaOH+H2SO4=Na2SO4+2H2O B.C+2H2SO4(浓)CO2↑+2SO2↑+2H2O C.BaCl2+H2SO4=BaSO4↓+2HCl D.CuO+H2SO4=CuSO4+H2O 8.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 Na+ OH- B.Na+ NO3- Cl- C.K+ H+ HCO3- D.Ca2+ SO42- CO32- 9.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较多的黑烟 B.分子中含有三个C-C键和三个C=C键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决定 X) (A Z

三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 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 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 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 的乘积之和。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供参考)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不可用化学式来表示 纯净物:仅含有一种物质,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氧(氧化剂)--得(得电子)--降(化合价降低)--还(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还原剂)--失(失电子)-- 升(化合价升高)--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 表示方法: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 ==== Br 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12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土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mol-1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V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nB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V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⑤. 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如:KCl和KNO3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 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 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 Br 80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干馏 C.结晶 D.萃取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玻璃棒 C酒精灯 D容量瓶 3.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A. HI B. NaOH C. H 2 D.NaCl 4.某物质仅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二氧化碳 B银 C硫酸钡 D烧碱溶液 6.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甲烷 B.盐酸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8.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NaCl B.SiO 2 C.C 3 H 8 D.Al 9.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

.乙烯 B.苯C.甲烷 D.乙醇 10.下列有关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纤维素没有甜味 B.糖都能水解 .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11.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不同的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电流由d到c,ac相连c为正极,bd相连b 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序列为() .abcd B.acdb C .cabd D. bdca 12.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H 2(g)+I 2 (g)2HI(g) 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不再变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molI 2 同时生成2molHI 13.下列有关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天然气的燃料 铝粉与二氧化锰的反应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14.锌粒与稀盐酸反应时,下列因素不会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是() 盐酸的浓度 B 用同质量锌粉替换锌粒 C溶液的温度 D 加少量硫酸钠 15.向FeCl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铜,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Cu 2+、Fe3+ B.Fe3+、 Fe2+ C.Cu+、 Cu 2+ D. Fe2+、 Cu 2+ 16.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 ?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有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为实现“绿色奥运”,下列建议不合理... 的是 A .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B .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 .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D .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 .126C 和146C B .氧气和臭氧 C .甲烷和乙烷 D .正丁烷和异丁烷 3、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A Al (OH )3 B Al 2O 3 C Al D NaHCO 3 4、下列各图所示的分子结构模型中,分子式为CH 4的是 A B C D 5、下列反应不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Al (OH)3+3HCl==AlCl 3+3H 2O B .3Fe+4H 2O(g)==Fe 3O 4+4H 2 C .3NO 2+H 2O==2HNO 3+NO D .Cl 2+H 2O==HCl+HClO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u 与浓硝酸的反应:Cu+2H +==Cu2++H 2↑ B .FeCl 2溶液与Cl 2的反应:Fe 2++Cl 2==Fe 3++2Cl — C .H 2SO 4溶液与KOH 溶液的反应:H ++OH —==H 2O D .CuCl 2溶液与NaOH 溶液的反应:CuCl 2+2OH —==Cu(OH)2↓+2Cl — 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B .水变成水蒸气 C .天然气与氧气的反应 D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8、用15mol /L HNO 3溶液配制500mL lmol /L HNO 3溶液时,不需.. 用到的仪器是 A .分液漏斗 B .胶头滴管 C .烧杯 D .500mL 容量瓶 9、X 、Y 、Z 是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XO 4>H 2YO 4>H 3ZO 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 >Y >Z B 、元素的非金属性:X >Y >Z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D 、原子序数:Z >Y >X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金属的单质中,锂的还原性最强 C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 .第ⅠA 族元素比第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第三周期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11、下列元素属于第ⅠA 族的是 A .氟 B .钾 C .磷 D .铁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Cl 的摩尔质量是 B 、在1L 水中溶解,即可配制得L 的NaCl 溶液 C 、标准状况下, H2O 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D 、17g NH3中含有分子数为NA 13、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 .Br 2 B .CO 2 C .KCl D .H 2O 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盐酸 B .Fe(OH)3胶体 C .NaCl 溶液 D .CuSO 4溶液

高中化学练习-原子结构_word版含解析

课练15原子结构 基础练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NH4I的电子式: C.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17Cl 2.131 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 53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131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131 53I的化学性质与127 53I相同 B. 131 53I的原子序数为53 C. 131 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131 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3.已知氢有3种核素(1H、2H、3H),氯有2种核素(35Cl、37Cl)。则H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有() A.1种B.5种 C.6种D.1 000种 4.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可能是() ①两种不同的原子;②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③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④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⑤两种不同分子;⑥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⑦两种不同阳离子;⑧两种不同阴离子;⑨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 A.①③⑤⑥⑦⑧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⑦D.全部都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质量数一定大于质子数 B.电子层多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电子层少的原子半径 C.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若含有离子键,就没有共价键 D.自然界中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6.镨(Pr)、钕(Nd)都属于稀土元素,在军事和国防工业上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镨(Pr)和钕(Nd)可能互为同位素 B.140 59Pr是镨的一种新元素 C.140 59Pr核内有59个质子,核外有81个电子 D.140 59Pr质量数为140,原子序数为59,核内有81个中子 7.据报道,在火星和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态化合物,它的结构式为16O===C===1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与18O为同种核素 B.16O===C===18O与16O===C===16O互为同位素 C.16O===C===18O与16O===C===16O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目前提出的“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向空气中增加CO2,促进碳的平衡 8.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A B C D E 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6种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A、B、C、D、E、F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________种原子、________种阳离子、________种阴离子。 (3)上述微粒中,阴离子与阳离子可构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9.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单质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________。 10.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微粒。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微粒,则A的结构式为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微粒,B和D是10电子的微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