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13所教会大学和其它教会大学
中国教会学校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一、大学01.上海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圣约翰大学-St. 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震旦大学-Universitè 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02.苏州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美国卫理公会-苏州天赐庄03.南京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卫理公会、长老会、基督会等-鼓楼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等-宁海路04.杭州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美南长老会、美北长老会-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05.北京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卫理公会、美国公理会等-海淀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美国本笃会(天主教)-定阜大街06.广州广州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河南康乐村07.长沙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美国雅礼会-麻园岭08.武昌华中大学-Central China University-美国圣公会、雅礼会、复初会,英国循道会、伦敦会-昙华林09.济南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英国浸礼会等-南关10.福州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归正会,英国圣公会-鼓山麓闽江畔魁岐村华南女子大学-Hwa Nan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11.成都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五教会-华西坝12.天津天津工商学院(预科学校)-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天津英租界马场道二、中学01.上海中西女中-Methodist Girls' High School(Shanghai)-美国卫理公会-忆定盘路11号圣玛利亚女中-St. Mary Girl's School-美国圣公会-白利南路65号晏摩氏女中-Eliza Yates Academy for Girls-美南浸信会-闸北西宝兴路底浸会庄沪江大学附中-美南浸信会-闸北西宝兴路底浸会庄崇德女中-Tsung The Girls' Middle School-美南浸信会-西摩路清心中学-Mary Farnham Middle School-美北长老会-大南门清心女中-Mary Farnham Girl's Middle School-美北长老会-大南门裨文女中-The Bridgman Memorial School of the Grils-美国女公会-老西门方斜路麦伦中学-Medurst College-英国伦敦会-虹口兆丰路690号惠中中学-Grace School-安息浸礼会-徐家汇路徐汇公学-College of St. Ignac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徐家汇圣芳济中学-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虹口金科中学(后更名公撒格书院(Conzaga College))-美国耶稣会(天主教)-胶州路启明女中-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徐家汇善导女中达义初中02.苏州东吴大学附中-美国卫理公会-天赐庄景海女师-Laura Haygood Memorial School for women-美国卫理公会-天赐庄晏成中学-Yates Academy-美南浸信会-谢衙前惠灵女中-Weiling Girl's School-美南浸信会-谢衙前桃坞中学-美国圣公会-桃花坞萃英中学-Vincent Miller Academy-美北长老会-阊门外义慈巷有原中学-法国耶稣会(天主教)-东北街03.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Nanking University Middle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美北长老会、基督会-干河沿基督中学(后更名育群中学)-美国基督会-中华路汇文女中-Wei Wen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中山路明德女中-Mindeh Girls' School-美北长老会-莫愁路弘光中学-美国耶稣会(天主教)04.镇江崇实女中-Olivet Memorial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风车山05.扬州美汉中学-美国圣公会-便宜门震旦中学-法国耶稣会(天主教)06.无锡辅仁中学-美国圣公会07.徐州培义中学-美南长老会08.杭州之江大学附中弘道女中-Hangchow Union Girls' School-美北长老会、美南长老会-学士路冯氏女中-英国圣公会蕙兰中学-Hangchow Wayland Academy-美北浸礼会-东街路惠中中学庭筠中学09.宁波浙东中学-Ningpo Middle School for Boys-循道公会、美北长老会、美北浸礼会-江北岸泗洲塘甬江女中-Riverside Girls' Academy-美北长老会、美北浸礼会-舰船街三一中学-Trinity College-英国圣公会-广仁街10.湖州东吴大学吴兴附中湖郡女中11.嘉兴秀州中学-Kashing High School-美南长老会-城内项家漾12.绍兴越光中学13.福州鹤龄英华中学-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华南女大附中-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毓英女子初中-美国卫理公会格致中学-美国公理会文山女中-美国公理会-铺前顶小桥路陶淑女中-Doweuk Girls' School-英国圣公会-仓前山岭后三一中学-Trinity College-英国圣公会-仓前山公园路寻珍女子初中-英国圣公会-仓前山扬光中学-(天主教)14.厦门英华中学-英国长老会怀仁女子初中-Hoaijin Girls' School-英国长老会-鼓浪屿毓德女中-Loktek Girls' School-美国归正会-鼓浪屿东山顶15.莆田哲理中学-美国卫理公会咸益女子初中-美国卫理公会16.南平剑津中学-美国卫理公会17.邵武汉美中学-美国公理会18.泉州培元中学-英国长老会培英女中-Pui Ying Middle School for Girls-英国长老会19.漳州- 寻源中学-Talmadge College-美国归正会-芝山- 进德女中-英国伦敦会- 崇正初中-(天主教)20.福清融美初中-美国卫理公会明义毓贞联合初中-美国卫理公会21.古田中西女中-美国卫理公会史萦伯初中-英国圣公会22.闽清天儒初中-美国卫理公会毓真初中-美国卫理公会23.仙游慕范陶德联合中学-美国卫理公会24.平潭岚华初中-美国卫理公会25.长乐培青初中-公理会26.永泰同仁初中-公理会27.同安启悟初中-归正会28.惠安时代初中-伦敦会29.建瓯培汉初中-英国圣公会30.永春崇贤中学-英国长老会31.龙岩培德女子初中-归正会32.长汀中西初中-伦敦会亚盛顿女子初中-伦敦会33.广州真光女中-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for Girls-美北长老会-白鹤洞培英中学-美北长老会-白鹤洞培正中学-Pui Ching Middle School-美南浸信会-东山培道女中-Pui To Middle School-美南浸信会-东山庙前直街美华中学-美国公理会协和女师-Union Normal School for Women-美国公理会-西村华英中学-Wa Wing Middle School-循道公会35.济南齐鲁中学(济美中学、翰美女中合并)-美北长老会-东关华美街黎明中学36.潍坊广文中学-Hwanghsien Boys' Middle School-美北长老会-东关乐道院37.淄博周村光被中学38.青岛礼贤中学圣功中学39.即墨信义中学40.烟台益文商专-Yih Wen Commercial College-美北长老会-毓璜顶41.天津汇文中学-美国卫理公会-南关超古毓馨联合初中-美国卫理公会新学中学-伦敦会-天津法租界海大道究真中学-公理会法汉中学-(天主教)42.北京贝满女中-Birdgman Girls' School-美国公理会-灯市口佟府夹道育英中学-Yu Ying Boys' Schoo-美国公理会-灯市口汇文中学-Mary Porter Gamewell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崇文门内船板胡同慕贞女中-Muchen Methodist Middle School for Girls-美国卫理公会-崇文门内孝顺胡同崇慈女中-美北长老会-交道口崇实中学-美北长老会-交道口笃志女中-圣公会崇德中学-圣公会-绒线胡同潞河中学-美国公理会-通州辅仁大学附中辅仁大学女中43.芜湖广益中学-St. Lioba's School-美国圣公会-狮子山[男中部]培德女中-美国圣公会-石桥港萃文中学-来复会、基督会-凤凰山内思中学-(天主教)44.安庆圣保罗中学-St. Paul's Middle School-美国圣公会-二郎巷启秀中学-美北长老会46.九江同文中学-William Nast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儒励女中-Rulsion High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庾亮南路15号47.南昌豫章中学-美国卫理公会葆灵女中-Baldwin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阳明路48.武汉文华中学-美国圣公会-武昌博文中学-英国循道会-武昌博学中学-Griffith John Middle School-伦敦会-汉口49.长沙雅礼中学-Yali Middle School-雅礼会,Yale Foreign Missionary Society-北门外福湘女中-Fu Siang Girls' School-北门外长春巷50.成都华美女中-Amen Girls' High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陕西街协合女师-Union Normal School for Women-加拿大美道会、美浸礼会-乾槐树街华英女中-加拿大美道会-方正街51.重庆求精中学-美国卫理公会-曾家岩淑德女中-Methodist Girls' School-美国卫理公会-曾家岩广益中学-英国公谊会-南岸文峰塔下52.山西太谷铭贤中学-Oberlin Shansi Memorial School-美国公理会-城东杨家庄三、小学(初等学堂)上海萨坡赛小学-Ecole Primaire Chapsal-重庆南路喇格纳小学-Ecole Primaire de Lagrené-济南路。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
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义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作用。
一、创办报刊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开始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应首推办报。
早在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就在马六甲编辑出版了一份名为《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期刊,这是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停刊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中文报刊。
如《东西洋每月统纪传》、《天下新闻》、《各国消息》等。
其中,德国传教士郭实猎于1833年7月在广州编辑出版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
在这一时期,传教士还创办了一些以外商、传教士、外交官员为对象的外文报刊,其中以美国传教士俾治文编辑出版的《中国丛报》影响最大。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十九世纪四十到九十年代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他们先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的名义创办的。
”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的目的,是企图用“文字播道”的方法来宣传基督教,以实现“中华归主”和为殖民侵略服务。
因此这些报纸除宣传基督教外,:还起着干涉中国政治,搜集中国情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教士把介绍西学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因而在客观上,这些报刊杂志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沟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历史典故】回看历史: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13所名牌大学

【历史典故】回看历史: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13所名牌大学1949年前,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会大学,这些由传教士建立的大学起点很高,如燕京大学、齐鲁大学等,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复旦大学河南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会民在新浪微博分享了传教士所建的13所基督教会大学,肯定了这些大学的积极作用。
1、东吴大学1900年,著名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担任了东吴大学董事长,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正式诞生,其法学院尤为著名,被誉为“华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学院”,培养了中华民国外长、总理、著名法学家王宠惠,著名法官、法学家吴经熊、李浩培、潘汉典,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
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其主体为苏州大学,法学院和会计系成为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财经大学的基础组成部分。
2、燕京大学燕大由诸多学校整合而成,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后整理校务,面貌焕然一新。
1929年起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近20个系。
著名校友有黄昆(中科院院士、中国半导体创始人)、孙道临、周汝昌(著名红学家)、王钟翰(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王世襄(书名学者和收藏家)、黄宗江、张广达(著名历史学家)、江平、郑念(著名作家)、谢婉莹(冰心)、周南(新华社前社长)、赵兰坤(连战母亲)、中国前外长等。
1952年由燕京大学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学包括今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到的有:清华大学工学院,新闻系及一些社会学科最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
燕京大学校址“燕园”成为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校园。
3、齐鲁大学该校是1904至1952年在山东办学的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及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共同筹款联合整合旧有教会学校基础上开办。
齐鲁大学校长、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刘世传自豪地说:“正如我的另一个母校,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老的大学一样,齐大是中国最老的大学,绝对没有一个中国大学能在这一点上赶上齐大!”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齐鲁大学被解体,相关院系并入不同的大学,如药学系并入今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中的生物、物理和化学三系并入今山东师范大学。
民国时期的二十四所教会大学及其最终结局

民国时期的二十四所教会大学及其最终结局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教会大学是创办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
到了上世纪20年代之后教会大学已具相当规模,分布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各地。
1919年10月,有十四所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上海组建中国教会大学联合会。
它们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华西协和大学。
这十四所大学在当时已分别设有文科课程,多数设有理科或工科。
这些大学通常被称为“在华十四所”。
当时未加入教大联合会,但已开设大学课程(包括部分课程)的教会在华高等教育机构有沈阳文会书院、宁波三一书院、太谷铭贤学堂、岳阳湖滨学堂、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其中岳阳湖滨学堂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当时已开设文科大学的全部课程。
它们通常被称为“会外五所”。
协和医学院(北京)于教大联合会建立的当年才开设医学本科,1920年成为联合会成员;但是该校在课程设置和资金来源方面和上述十四所大学有区别。
华中大学是1920年代后期由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文华书院、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加上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合并重组的教会大学。
天主教教会大学三所:辅仁大学、震旦大学、天津工商学院。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示范与导向作用。
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
这些高校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多被肢解,分散到现有的一些大学里面。
看自己的母校是否在其中,如果不在,多半就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
下面我把这些教会大学简要介绍给大家。
一、上海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创建于1879年的上海,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成立圣约翰书院,是中国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府。
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的地位

教会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建设中的地位作者:靳培培来源:《学园》2013年第18期【摘要】教会大学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历经七十余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会大学在革新中国高等教育理念、扩展高等教育领域、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以及输入现代西方学位制度等方面有深远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教会大学高等教育地位【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16-02一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发展阶段1.教会大学的孕育和产生早在18世纪末期,西方传教士已开始踏入中国传播教义,直到19世纪末,教会从早期忽视教育的传教活动转向在华传教政策的全面调整。
中国晚清封建制度腐朽不堪,西方列强与晚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西方在中国传教及开展教育事业提供了通行证。
中国传统教育的腐朽没落和科举制度革废为西方教会组织在中国办大学创造了契机,也正好迎合了近代中国对西学的需求。
西方传教士对高等教育传教作用的设想与肯定,最终促成教会大学在中国的诞生。
1890年举办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大会指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是一支燃着的蜡烛,别的人就要跟着他的光走。
……使他们能胜过中国的士大夫,因而能取得士大夫阶级所占的统治地位。
”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事业的探索与发展,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传教士。
“对中国教会大学来说,19世纪是一个开端的时代,……学校常常自命为大学,尽管学校里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在攻读大学课程。
学习没有程度之分,在学校里的多数学生、老师和课程既没有大学的气氛,也没有大学的学术标准。
”在此背景下,一批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大学在中国应运而生。
2.教会大学的发展与巩固20世纪前20年是中国教会大学的快速发展期,呈现出合并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特点。
这一时期,教会大学为寻求自身发展和获取各方承认,纷纷在西方政府和大学申请立案,同时努力加强学校师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中国教会大学_震旦大学_石鸥

中国教会大学—震旦大学——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天主教耶稣会于1903年在中国上海创办的大学,地点在上海徐家汇旧天文台原址,初名震旦学院。
由爱国天主教徒马相伯创建并出任院长。
1905年,由于与耶稣会的办学思想产生冲突,马相伯愤然退出,另设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震旦遂由耶稣会全面接管,成为一所天主教耶稣会大学。
耶稣会传教士接管以后,为了扩大学校经费来源而组织了震旦学院董事会,聘请法租界公董局总办、法国主教等为校董。
但由于马相伯的离校,使震旦大学的组织和声誉受到冲击和影响,震旦大学也被迫作出调整,邀请张骞、李平书、姚子让等名士任董事会董事,并推举李问渔司铎任校长。
震旦大学在罗马注册,直接受天主教廷传信部领导,该校毕业生享有与法国毕业生同等地位。
1908年,震旦由徐家汇迁入法租界吕班路,增设医科,并以广慈医院为专门实习医院。
在此基础上,震旦日后成立了法学院、医学院和理工学院。
民国元年,孔明道神父(de Lapparent)任院长,按法国大学体制,改称震旦大学院,同年震旦首届文、理科学生毕业,民国教育部请马相伯代行监考,6月30日举行毕业典礼,授予十二名学生学士学位。
并在当年开始授文学和理学硕士学位,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大学之一。
1914年,南道煌(G.Fournier)任院长,仅一年,死于任,他奠定了震旦大学医、法、理工三学院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1932年震旦作为私立大学向南京国民政府登记注册,胡文耀任校长,设立以马相伯为首的董事会,常务校董才尔孟总揽一切。
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设置法、文、理工、医四个学院。
1938年该校创办震旦女子文理学院。
1949年新中国建立,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脱离震旦大学独立。
1951年2月1日开始,所有传教士退出学校,天主教会停止拨给震旦大学经费。
同年8月,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与震旦大学合并。
1952年l0月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等合并组成上海第二医学院,其他法、文、理工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从此震旦大学撤销。
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

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启示摘要:教会大学是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产物,基督教在华创办学校起初是为了宣扬基督教,但随着教会大学教育功能的日渐凸显,教会大学客观上将西方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先进的办学经验引入中国,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做出一定的历史贡献,并对我们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教会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影响,启示一、教会大学在中国所谓中国教会大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基督教会凭借不平等条约于在华创办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机构。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依仗自己的船坚炮利逐渐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19世纪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开始在华兴办教会大学。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抗日战争前夕,教会大学快速发展并逐步纳入中国正规教育体系。
到20世纪50年代,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调整,中国教会大学与当时的公立、私立大学合并,组成了新的大学,自此教会大学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起初,中国教会大学是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而进入中国,是西方列强打开近代中国国门后想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产物,但在客观上,教会大学的出现将西方先进的办学经验引入中国,拓宽了教育职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成为”西学东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催化剂,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有益参考。
二、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一)、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近代化方面,教会大学起到了先行者的作用,其管理体制完善,院系设置合理,学科特色突出,较当时的国立大学略胜一筹。
教会大学一般由一个或多个差会联合创办,大学管理机构设置表面上看起来隶属层次繁多,关系复杂,但实则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几个部门。
例如,上海圣约翰大学,发挥作用的仅是创办人会、校董事会、校长,而且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也有一些教会大学引入了近代欧洲大学自治的理念,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
教会学校

11.成都
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五教会-华西坝
12.天津
天津工商学院(预科学校)-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天津英租界马场道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26.永泰
同仁初中-公理会
27.同安
启悟初中-归正会
28.惠安
时代初中-伦敦会
29.建瓯
培汉初中-英国圣公会
30.永春
崇贤中学-英国长老会
31.龙岩
培德女子初中-归正会
32.长汀
中西初中-伦敦会
亚盛顿女子初中-伦敦会
33.广州
真光女中-True Light Middle School for Girls-美北长老会-白鹤洞
15.莆田
哲理中学-美国卫理公会
咸益女子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16.南平
剑津中学-美国卫理公会
17.邵武
汉美中学-美国公理会
18.泉州
培元中学-英国长老会
培英女中-Pui Ying Middle School for Girls-英国长老会
19.漳州
-寻源中学-Talmadge College-美国归正会-芝山
41.天津
汇文中学-美国卫理公会-南关
超古毓馨联合初中-美国卫理公会
新学中学-伦敦会-天津法租界海大道
究真中学-公理会
法汉中学-(天主教)
42.北京
贝满女中-Birdgman Girls' School-美国公理会-灯市口佟府夹道
育英中学-Yu Ying Boys' Schoo-美国公理会-灯市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13所教会大学和其它教会大学(如:天主教辅仁大学、天主教耶稣会震旦大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齐鲁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之江大学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金陵女子文理学院Ginling College、、沪江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华中大学Huachung University、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华南女子文理学院Hwa Nan College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等。
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
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中国教会大学还包括南京:金陵神学院,上海: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为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
以及徐汇神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主教辅仁大学,天津:天津工商学院,长沙:湘雅医学院等。
当年(新中国成立前)沪上七大私立名校(大学):圣约翰(教会大学)、震旦(教会大学)、复旦、光华(圣约翰分离的教会大学)、大夏、大同、沪江(教会大学)。
Ⅰ、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
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噪。
在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
中国大陆国民政府迁台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
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国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
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Ⅱ、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联合开办。
鼎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
大陆许多知名学者如老舍先生、历史学家顾颉刚、墨学大师栾调甫、戏剧学家马彦祥等纷纷到此执教。
齐鲁大学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在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中被撤销,原校址今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其各学科分别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Ⅲ、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
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其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
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
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
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Ⅳ、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
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上遥遥领先。
上海圣约翰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
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分拆至上海各大名校后解散,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一代名校就此消弭于历史长河。
该校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
Ⅴ、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
也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在中国高校中有一定历史地位,林汉达、金仲华、朱生豪(翻译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
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
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Ⅵ、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
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
是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教会大学。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
是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
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撤销建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其余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
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大鼓楼校址。
Ⅶ、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前身为格致书院,开创了中国华侨教育的先河,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
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
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Ⅷ、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又称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简称金陵女大。
1913年(民国二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最终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
首任校长为德本康夫人。
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
金女大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1923年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参与。
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
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1952年院系调整中主体并入南京大学。
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Ⅸ、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信会背景的教会大学,校址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鼎盛时期以文理商著称于世,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
沪江大学创办于1906年,原名上海浸会大学,最初的校长为美国人柏高德博士。
另设浸会神学院,由美国人万应远博士任院长。
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中国化”的整顿和改革,使沪江在当时私立大学中以学风纯朴闻名,较少教会气,更多中国化著名。
沪江大学以“信义勤爱”为校训。
持自强不息之志,擎教育兴国之旗,走民族振兴之路,是几代学人不变的追求。
即便饱经沧桑,亦坦然以对,不忘教书育人、教育强国之神圣职责。
1952年秋季,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科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原址上组建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
经历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沪江精神至今依然常青于黄浦江畔。
X、华中大学是20世纪上半叶华中地区几个英美基督教差会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
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了文华书院(Boone Memorial School)。
1885年,英国循道会也在武昌开办博文书院(Bowen College)。
加上英国伦敦会在汉口创办的博学书院,并称为武汉地区的三大教会学校。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会在湖南长沙开办了雅礼大学。
美国复初会在岳阳也开办了湖滨大学。
1924年文华书院改名为华中大学。
19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
1929年岳阳滨湖书院大学部,长沙雅礼书院大学部并入。
1926年上述学校一度被迫关闭。
后来在武昌的文华校园内联合办学,校名为华中大学。
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了教会学校。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原公立华中大学为主体,集中了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海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3年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
XI、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系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清宣统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会推举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会长高绰博士(Dr.John Goucher)来福州,与福建基督教六公会联议创办大学,几经酝酿、筹备,于民国四年(1915)成立董事会,以俾益知(W.L.Beard)为主席,推选庄才伟(Aduin C.Jones)为首任校长,校名定为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学校原址为福建省福州市鼓山东南麓、闽江之畔的马尾区魁岐村福州制药厂(今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
1951年1月,教育部决定接办福建私立协和大学和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将两校建制撤销,成立“福州大学”。
1953年“福州大学”改名为福建师范学院。
1972年,福建师范学院改名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的优良文化现正由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进行传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成立的“协和文化寻根课题组”得到了福建协和大学校友的支持,使福建协和大学的文化能得到延续。
同时,福建协和大学校友会也设立在了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