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增强扫描多呈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 分未见增强。
男性,47岁。
男,39岁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1月余。
左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女性,47岁,右侧面部 麻木伴头晕半月。
肿瘤可沿三叉神经分支生长
• 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鞍旁肿块,位于 硬膜内,病灶相对较小,实,完整包膜。
• 根部肿瘤常可同时向三叉神经延伸,呈哑铃状, 骑跨于中后颅窝之间呈哑铃状是三叉神经鞘瘤 典型的形态特征。
病理
• 按Antoni分类法进行病理分类,根据瘤细胞的排列结 构方式分为2型:一是Antoni A型(致密型):瘤细胞密 集排列,呈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瘤体内尚可见多数 扩张的血管、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二是Antoni B型 (疏松型):瘤细胞稀疏零乱、排列疏松而零乱,细胞内 和细胞间有许多空泡或水样液体,形成微囊或较大的 囊腔。瘤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脂肪变性、间 质中多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
鉴别诊断
• 鞍旁脑膜瘤。 • 垂体瘤。 • 软骨类肿瘤。 • 动脉瘤。 • 海绵状血管瘤。
女,54岁,脑膜瘤。
脑膜 瘤,女, 69岁。
男 47岁海绵窦软骨瘤。
男,54岁,海 绵状血管瘤。
男性,54岁,发现左侧面部抽搐4月余。
小结
• 良性病变(境界清楚,推移压迫周围 结构)。
• 位于三叉神经走行区,可跨区生长。 • 囊变,出血常见。 • 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 上述两型常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存在。一般来说,瘤体 较小的以Antoni A型为主,瘤体较大时常出现退行性 变,则以Anotoni B型为主。
影像表现
• CT平扫呈等密度和低密度病变,囊变出 血则呈混杂密度,CT骨窗周围骨质吸收 或破坏。

神经鞘瘤的病理

神经鞘瘤的病理

神经鞘瘤的病理
肉眼观,神经鞘瘤有完整的包膜,大小不一,质实,呈圆形或结节状,常压迫邻近组织,但不发生浸润,与其所发生的神经粘连在一起。

切面为灰白或灰黄色略透明,切面可见旋涡状结构,有时还有出血和囊性变。

AntoniB型结构区。

瘤组织明显水肿,并见囊性变,小血管如血窦
听神经瘤,示AntoniA型结构,瘤细胞形成束状及编织状结构,核长梭形,呈栅栏状排列。

镜下,肿瘤有二种组织形态。

一型为束状型(Antoni A型),细胞细长,梭形,境界不清,核长椭圆形,互相紧密平行排列呈栅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称Verocay小体。

另一型为网状型(Antoni B型),
细胞稀少,排列成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

以上两型结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肿瘤中,其间有过渡形式,但多数以其中一型为主。

约10%病程较长的肿瘤,表现为细胞少,胶原纤维多,形成纤维瘢痕并发生玻璃样变,只在部分区域可见少量典型的神经鞘瘤的结构。

胃神经鞘瘤诊断治疗

胃神经鞘瘤诊断治疗
1. 3 胃神经鞘瘤术前诊断非常 困 难,手 术 切 除 后 病 理 可 确 诊〔13〕。胃神经鞘瘤大 多 数 为 良 性,其 组 织 学 特 征 为 梭 形 细 胞 呈巢形或成束排列,细胞核轻度异型性,其外可见大量胶原纤 维。胃神经鞘瘤恶性罕见,良恶性比例为( 22 ~ 33) ∶ 1,不同于 其他部位的神经鞘瘤,其恶变率高达 6% ~ 7% 。良恶性胃神经 鞘瘤鉴别主要靠组织学,恶性者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瘤细胞大 小不等、数目多,异型细胞常见,细胞核异形严重,分裂相多见, 染色深,且 常 见 坏 死、出 血。瘤 细 胞 增 殖 力 弱,以 血 行 转 移 为 主,肺脏转移常见,淋巴结转移较少见〔14〕。
通讯作者: 徐 红( 1963-) ,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消化道疾病的微创诊疗研究。
第一作者: 马坦坦( 1984-)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 镜下诊断研究。
起,表面黏膜光整,可与黏膜改变的疾病,如胃炎、溃疡性疾病 相鉴别,但明确病变来源困难。对于黏膜表面的溃疡,取活检 送病理检查,可在 HE 染色下见到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束状〔8〕。 若要明确病变起源,需行消化道超声内镜,其能辨别是否为黏 膜下肿瘤〔9〕。对于神经鞘瘤消化道超声内镜下的表现,文献报 道较少。相关文献报道,超声内镜下该肿瘤表现为圆形或椭圆 形肿块,呈低回声、均质,起源于固有肌层,该回声较相邻肌层 回声低,肿块边缘见低回声晕环,晕环形成可能与肿瘤周围有 淋巴细胞呈袖口样浸润有关〔10〕。相关研究报道,在 MRI 检查 时,胃 神 经 鞘 瘤 在 T1 加 权 像 上 为 低 信 号,T2 加 权 像 为 高 信 号〔11〕。CT 可以对胃神经鞘瘤进行定位及判断周围组织有无 转移及转移位置等。CT 下显示以胃体多见得边界清晰的外生 性肿块,相邻胃黏膜多不受累。病灶小时 CT 下可见小片状囊 变区,有时可见钙化,CT 增强扫描时呈现缓慢均匀轻中度强化 影,周围器官组织受浸润及转移可能性非常小,上述特点有助 于胃神经鞘瘤的诊断〔12〕。

神经鞘瘤演示课件

神经鞘瘤演示课件

检查方法。
血管造影
02
对于血供丰富的肿瘤,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及肿瘤
染色,有助于诊断及手术前的评估。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03
PET可用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但价格昂
贵,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手术治疗策略
3
术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详尽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等,评估手 术耐受性。
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细胞信号通路
肿瘤细胞通过调控RAS、 PI3K/AKT等信号通路,促进细 胞增殖、抑制凋亡,从而推动神
经鞘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微环境
神经鞘瘤细胞与周围基质、免疫 细胞等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复杂 的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的生长
和转移。
新型靶向药物在神经鞘瘤治疗中应用前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MRI在神经鞘瘤诊断中应用
显示肿瘤与脊髓关系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脊髓的界限, 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脊髓。
多方位成像
MRI可进行多平面成像,全面观察肿 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信息。
显示肿瘤信号特点
MRI可根据肿瘤的信号强度,判断肿 瘤的成分及性质。
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
01
对于浅表部位的神经鞘瘤,超声检查可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
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大量患者数据,挖掘潜在 的预后影响因素,并建立生存期预测模型。
定期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
随访时间安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 随访时间、检查项目等。
检查项目选择
针对神经鞘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如MRI、CT等影 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发表时间:2015-03-09T14:10:45.1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底29期供稿作者:左丹[导读] 神经鞘瘤良性肿瘤,来源于神经细胞的变性,学者普遍认为神经鞘瘤是因为神经外胚层的雪旺细胞增生,所以也雪旺瘤。

左丹(中航工业363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意义。

方法我们调查分析了临床病例中颈部神经鞘瘤5例和颈动脉体瘤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

结果神经鞘瘤均为单发的实质性低回声囊肿物,囊肿呈类圆形,有包膜,边界清晰,内部有线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属于高阻型;颈动脉体瘤病例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出现单或双发性肿块,瘤体内血流丰富,颈外动脉被瘤体挤压向前内移位、颈内动脉向后外移位,动脉血流频谱属于低阻型。

结论颈动脉体瘤与神经鞘瘤均有明确的影像学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神经鞘瘤和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实用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207-011 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颈部神经鞘瘤病人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在17-55岁,右侧1例,左侧4例。

患者颈部通常有无痛性肿块,多位于颈上1/3处、边界较为清楚,触诊时可感受到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体瘤病人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8-54岁,右侧3例,左侧3例,早期为上颈部无痛性肿块,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

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中等硬度,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肿瘤大时易发生囊性变,压迫肿物,患者可出现反射性咳嗽。

1.2检查方法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Acusson128XP/10),探头频率5-7MHz,二维超声观察肿块大小、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块供血情况及颈动脉系的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检测肿块内部及周围血流频谱特点。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检查对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16例有完整磁共振检查病例资料确诊为椎管神经鞘瘤的患者,整理该病例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理表现。

结果16例椎管神经鞘瘤的MRI对脊柱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中,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8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5个肿瘤,病理为囊、实性肿瘤。

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MRI对脊柱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椎管神经鞘瘤;磁共振技术;诊断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好发于四肢,也可见于其他少见部位。

当神经鞘瘤发生于脊柱椎管,或表现不典型时,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神经鞘瘤以神经鞘膜细胞成分为主,通常是孤立病灶,不包绕邻近的神经根。

在一般人群中,神经鞘瘤是脊椎内较常见的病灶,占所有脊柱内肿块的16%~30%[1]。

发病部位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颈椎、磁共振影像学及病理表现特点,以进一步认识本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2009年3月~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为椎管神经鞘瘤的16例患者完整磁共振检查资料及病理资料。

男12例,女4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9.5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GE公司的光纤1.5T optima MR360超导MR扫描机检查。

16例均作了常规矢状位T1WI和T2WI、横轴位T1WI、冠状位STIR 压脂扫描。

16例作了Gd-DTPA增强后的矢状、横轴和冠状位T1WI扫描。

2 结果颈段神经鞘瘤6个(图1A、B),胸段7个、腰段2个,骶椎1个。

13个位于髓外硬膜下呈椭圆形或短棒状的肿块(图1C、D、E),3个位于硬膜内外呈哑铃状。

外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外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所有肿 物超声检 出率 位 1 00%,超声诊 断为神经鞘瘤 21例 ,神经鞘瘤超 声诊 断准确率为77.8%(2l/27)。肿物部 位 :22例 位于 四肢 (股神 经1例 、胫神经2例 、腋 神经l例 、正
中神 经4例 、桡神 经4例 、尺 神经8例 、皮下神经2例 ),5例 位 于颈部 (臂丛神 经2例 、颈丛神经3例 )。其 中单发23例 ,多发 4例 ,最大约58r am×47r am×44mm,最小约 12r am×8mm
171一l75.
[4] 崔 凤侠 ,吴成 国 ,李赛颖 ,等 .山楂叶提取物 的指纹 图谱研究 【J】.华西药学杂志,2014,29(i):66一曲 . (收稿 日期 :2017_04-_07)
外周神经 鞘瘤 的超声诊 断及 鉴别诊 达州 635000)
· 438 ·
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
VO1.35 No.5 2017
神经鞘瘤生长缓慢有包膜 ,较大的易发生黏液性变 、囊性 变和 出血 ,极 少恶 。 3.2 临床表现 神经鞘瘤 患者可长期无症状 ,常表现为 无痛性软组织肿块 ,压迫神经时可引起相应 的症状和体征, 以受 累神经 支配区麻痛 、无 力为主要症状 就 医 。神经鞘 瘤发生在距体表较近 的四肢和颈部者 ,可触及肿物并可沿 其长轴向两侧推 动 ,按压或叩击肿物 ,可有疼痛或感觉异 常 (Tind征阳性)吲。 3.3 超声诊断要点 超声检查时发现浅表类圆、椭 圆或梭 形肿物 ,应注意探查肿物长轴的端缘 ,找到与其相连 的尾 状神经干 低回声 ,这是认定肿物来源于神经的极为重要的 证据I 。在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高频超声可了解肿物与 神经 的关系 ,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有重要的实用价 值 ,应作为临床诊 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5J。 3.4 鉴别诊 断 因认识不足 、仪器调节失当 ,当肿物较小 (神经过细 )或位置较深等难 以确定肿物与神经干 的关 系 时 ,神经鞘瘤特征性“鼠尾征 ”超声探 查显示率较低 ,应注 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恶性神经鞘瘤 :瘤体积大 ,活动度 差 ,边界不清 ,内部 回声不均匀 ,血供丰富 ,与周围组 织粘 连 ,可伴有周边淋 巴结肿大嘲。(2)神经纤维瘤 :常多发 ,皮 肤伴有暗棕色斑状 色素沉着 ,瘤体沿神经走行 ,呈弥散性 生长 ,无明显包膜 ,很少囊性变 。(3)淋 巴结 :浅表淋 巴结边 界清楚 ,边缘规则 ,血流沿淋 巴结门呈分枝状分布 ,肿大

护理查房—神经鞘瘤_PPT课件

护理查房—神经鞘瘤_PPT课件
2.嘱患者不可单独外出 3.加强巡视,尽早发现癫痫症状,及时处理 4.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尽早手术,去除病因 护理评价:患者术前未发生癫痫症状
术前(四)有受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患者抽搐病史有关 护理目标: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护理措施:1. 避免单独外出
2.按时按量口服抗癫痫药物,不可自行停药、 3.加强病房巡视,及看护病人 护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未受伤
7.29 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 7.29 肝功能检查:总蛋白 56.7g/L ↓
白蛋白 30.4g/L ↓ 肾功能检查:尿素氮 2.46mmol/L ↓
尿酸 112 umol/L ↓ 7.29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 3.31x1012 /L ↓
血)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 神经鞘瘤可能性大
充足的睡眠。不熬夜,不睡懒觉,按时进餐。 3.合理膳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丰富的维
生素和矿物质,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食物中适当增加粗 纤维的含量,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4.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但应量力而行,避免疲劳。
出院指导
5.不参加有竞争性的活动,以免引起情绪波动。 6.手术切口处,半个月内避免浸湿、搓擦。 7.忌烟、酒、咖啡、浓茶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8.一个月后可回院复查,或遵医嘱复诊。
相关因素:与食欲减退,术后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保持住院期间体重增加或不变 护理措施:1.遵医嘱静脉营养
2.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少食多餐由流质逐渐过 渡,提供可口营养的饮食及就餐环境 护理评价:食欲及进食良好
PART 5
患者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
1.遵医嘱口服抗癫痫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减少剂量。 2.建立起规律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良好的休息和
时心理状态平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鞘瘤鉴别诊断
1.神经鞘瘤是神经鞘膜细胞发生的良性肿瘤。

来自末梢神经主要表现为肿块,来自感觉神经可有持续顽固性疼痛或麻木或辐射样疼痛,来自交感神经可出现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来自迷走神经可伴有声音嘶哑等。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60岁多见,无性别差异。

肿瘤生长缓慢,表面光滑,体积较小,大者可呈分叶状,质地柔软,包膜完整。

肿瘤可沿着神经轴侧向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活动。

肿瘤囊性变,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性液体。

2.皮样及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的囊肿。

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属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

表皮样囊肿也可能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壁中无皮肤附件。

皮样即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即青年。

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未予口底肌群上方的囊肿多向口内生长,当囊肿增大时,将舌体抬高,病人出现语音不清的症状,甚至有吞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多单发呈球形,界限清,表面光滑,挤压肿块是坚韧有弹性,似面团样,与皮肤即粘膜无粘连。

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3.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侵犯周围组织,患者局部麻木、张口受限、出血等不适,常发生转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