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四章 电与磁

合集下载

物理课件第讲电与磁PPT优质资料

物理课件第讲电与磁PPT优质资料
4.(2012,天水)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导体AB由静止变为__运动 __,这表明__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__,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向右移动,则导体AB受到的力会__减小__(选填“增大”或“减小 ”),根据该装置可以制成__电动__机。
5.(2013,庆阳)如图所示为条形磁和电磁铁,虚线表示磁 感线,则甲、乙、丙、丁的极性依次是( A )
12.(2014,联考)请在图中小磁针左侧的括号中标出N或 S极,在虚线上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13.(2013,兰州)如图所示,用铁钉和带有绝缘层的导线自制一个电磁铁,要使 铁钉帽那端为N极,画出铁钉上导线的绕法。
解:图略
14.(2012,兰州)探究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实验中,连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3)通过(1)、(2)两步实验,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导体运动方向(或“磁铁 的运动方向”)__有关。
(4)要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你设计的实验做法是__保持线圈的位 置不动,先将磁铁的一端向下插入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然后对调磁极,用 另一端向下插入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方向,比较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方向是否相同
三、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2.电磁铁:内部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_电__磁__铁_____,铁芯只能用__软__磁__铁___制 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的_磁___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磁场大 大增加的原理工作的。 13 . 影 响 电 磁 铁 磁 性 强 弱 的 因 素 : ___电__流__大__小____ 、 ___线__圈__匝__数__多__少_ 、 ________是__否__插__入__铁__芯__________。 14.电磁铁的优点:磁性的有无可以由___电__流__的__通__断_____来控制,磁性的强弱可 以由__电__流__大__小__或__线__圈__匝__数__的__多__少__来控制;磁极的方向可以由___电__流__方__向____来 控制。 15.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___电__磁__铁___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它可以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___高__电__压__、__强__电__流_____,还可实现远距离操纵或自 动控制等。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四章 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课件 第四章 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谢您的观看
三、电流的磁效应的应用——电动机
电 动 机 ( motor ) 是 把 电 能 转 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利 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 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 矩。 1821年法拉第完成了第一项重 大的电发明。 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 了大功率电动机。
第三节
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一、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历程
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当闭合电路的一部 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 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 应现象,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产生 的电动势(电压)称为感应电动势。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有两个(缺一不 可):①闭合电路。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 通量发生变化。 让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 法是让闭合电路中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 磁感线运动;另一种方法是让磁场在导体 内运动。
第二节
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一、电流磁效应的研究历程
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 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 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 磁场,这种现象称为电流 的磁效应。
二、电流的磁效应的判断方法
安培右手定则 ①假设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 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 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的磁 场方向。 ②假设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 ,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那么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通电螺 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第四章 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主讲老师
时间
第一节
磁现象
一、生活中的磁现象
指南针 电磁炉 磁悬浮列车
二、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磁铁(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称为磁性。磁铁两端磁性强的区域称为磁极 ,一端为北极(N极),另一端为南极(S极 )。实验证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 极相互吸引。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 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所以两磁 体不用接触就能发生作用。

《电与磁》课件

《电与磁》课件

电磁波
总结词
电磁波是指振荡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传播形成的波。
详细描述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应用包括无线通信、雷达、卫星导航和电视等。
03
电与磁的应用
电动机与发电机
电动机
利用磁场和电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设备运转。
02
电与磁的物理现象
静电现象
总结词
静电现象是指静止状态的电荷在物体表面或附近形成的电场 现象。
详细描述
静电现象通常发生在干燥的环境中,当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 擦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获得电子而 带负电。静电现象的应用包括静电除尘、静电喷涂和静电植 绒等。
电流的磁效应
总结词
电流的磁效应是指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发电机
利用磁场和机械能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变压器
01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 一种电压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 压的电能的设备。
02
变压器由一个或多个绕组和铁芯 组成,绕组分为一次绕组和二次 绕组,通过改变一次绕组的匝数 ,实现二次绕组电压的改变。
电磁炉与微波炉
电磁炉
利用高频电磁场产生涡流,将电能转换 为热能,用于烹饪和加热食物。
电磁铁实验
探究电流对铁磁材 料的影响,制作简 易电磁铁。
总结词
验证电流周围存在 磁场
通电导线受力实验
观察通电导线在磁 场中的受力情况, 理解电动机原理。
安培环路定律实验
通过测量磁场分布 ,验证安培环路定 律。
电磁感应实验
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四章 电与磁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四章 电与磁

• 174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有一次用导线将摩擦所起 的电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当他后来用手触及铁钉时, 受到猛烈的一击。几个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家穆 欣布罗克也提出了类似的发现。他在一次试图用起电机使 玻璃瓶内的水带电时,也受到了猛烈的电击。并由此得出 结论: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内,可以把电保存下来。但当 时还搞不清楚起保存电作用的究竟是瓶子还是瓶内的水, 人们把这样可以蓄电的瓶子称为“莱顿瓶”,这就是最初 的电容器。后来,莱顿瓶实验被人们重复进行着并逐步完 善,如将瓶内放盐水,瓶内外贴锡箔,以至于发展成为各 种形式的电容器,使之在物理学和电子技术方面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 1766年,富兰克林写信给他的德国朋友普利斯特 利,介绍了他在实验中发现放在金属杯中的软木 球完全不受金属杯电性的影响的现象。他请普利 斯特利给予验证。1766年12月21日,普利斯特利 从一系列实验中证明:当中空的金属容器带电时 ,除了靠近开口的地方外,金属容器内表面上没 有任何电荷,它对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作用力。
• 约在1720年,英国的斯蒂芬·格雷重新发现了电沿 某些物体传播的事实,并引入了导体这一概念。
他还发现不是任何物体都具有传播电的性质。于 是,他把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电性物体(导体) ;另一类是电性物体(非导体)。1729年,格雷还发 现了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的事实。
• 1733年,杜菲发现绝缘的金属也可以通过摩擦的 方法起电,他认为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摩擦起电。 为了对电现象作深入的研究,杜菲对吉尔伯特首 先制作的验电器作了改进,他将金属棒用金箔代 替,用它对摩擦后带电的玻璃棒及琥珀做检验, 发现两者产生的电是不同的。他总结实验结果指 出,有两种实质不同的电:一种电是在玻璃、宝 石、毛皮和其他物质上出现,称为“玻璃电”; 另一种电表现在琥珀、虫漆、丝等物上,称为“ 树脂电”。两种电的特殊标志是同种电互相排斥 ,而异种电互相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可以从另一 带电物体获得电性,两者所带电性是相同的。

四年级科学电和磁的奇妙世界课件

四年级科学电和磁的奇妙世界课件

四年级科学电和磁的奇妙世界课件四年级科学课件:电和磁的奇妙世界本科学课件将带你进入电和磁的奇妙世界,让你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份课件,你将会对电和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部分:电的基本概念1. 电的定义电是一种流动的能量,它可以在导体中自由传递。

电主要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造成了电的流动。

2. 电的导体和绝缘体导体是能够传递电的物质,如金属;绝缘体则是不能传递电的物质,如橡胶。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由于它们内部的电子能否自由运动。

3. 电流和电路当电荷在导体中流动时,我们称之为电流。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电路才能形成闭合回路,才能正常流动。

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导线和负载。

第二部分:磁的基本概念1. 磁的定义磁是指特定物体所具有的吸引和排斥其他物体的能力。

我们常见的磁体有磁铁、冰箱贴等。

2. 磁铁的两极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北极和南极之间会相互吸引,相同极相互排斥。

3. 磁场磁场是磁铁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力场。

磁场可以影响附近的物体,使其受到磁力的作用。

磁力会沿着磁力线的方向产生作用。

第三部分:电和磁的应用1. 电的应用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例如电灯照明、电扇制冷、电脑工作等。

电还能用于通信、能源传输等领域。

2. 磁的应用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磁铁吸引物体、磁卡存储信息、电磁铁等。

磁还在航海、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第四部分:实验演示本课件还包含了一些实验演示,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和磁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实验,你可以亲自观察电和磁的奇妙世界,发现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应用。

通过这份科学课件,我们希望能够激发你对电和磁的兴趣,加深你对它们的理解。

电和磁的奇妙世界等待着你的探索和发现!。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1-4节复习课件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1-4节复习课件

磁化: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 性的过程。 性的过程。 被磁化的物体如果是铁棒, 被磁化的物体如果是铁棒,获得的磁 性会立即消失 被磁化的物体如果是钢棒, 被磁化的物体如果是钢棒,获得的磁性 就会保持较长的时间
二、磁场 1.概念 概念: 概念 2.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 3、方向 、 4、磁感线 、 5、地磁场 、
2.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解释 A.甲:磁场能产生电流 B.乙:闭合开关,小磁针N极向左偏转 C.丙:麦克风应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丁:电流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 磁铁磁性越强
3.如图所示,挂在弹簧测力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计下的磁体甲从右端移到左 端的过程中, 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大,后变小 .先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先变小, 先变小 C.一直变大 . D.一直变小 .
第四章电与磁(1-4节)复习 节 复习 第四章电与磁 一.指南针为什么指南 指南针为什么指南 .电生磁 二.电生磁 三.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铁的应用 四.电动机 电动机 五.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一.指南针为什么指南 指南针为什么指南
一、磁体 1、磁性和磁极 、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3、磁化 、
4、工作过程分解: 、工作过程分解:
Abcd方向电流 方向电流
dcba方向电流 方向电流
五.例题分析 例题分析
1.如图所示,甲、乙两线圈宽松地 .如图所示, 套在光滑的玻璃棒上,可以自由移动, 套在光滑的玻璃棒上,可以自由移动, 当开关S闭合 当开关 闭合时,两个线圈将会 ( )
A.向左右分开 . B.向中间靠拢 . C.甲不动,乙向靠近 D.乙不动,甲向乙靠近 乙不动, .甲不动, 乙不动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磁感线的形状 、 2、安培定则 、 3、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 4、电磁铁的应用 、

电与磁节认识磁澄件ppt

电与磁节认识磁澄件ppt

03
认识磁性
磁性的定义
磁性是指物体能够 吸引铁、钴、镍等 磁性物质的性质。
磁性材料可分为硬 磁性和软磁性材料 。
磁性材料可以产生 磁场,具有吸引铁 磁性物质的特性。
磁性的分类
硬磁性材料
具有高矫顽力和剩磁的磁性材 料,如铁氧体、钕铁硼等。
软磁性材料
矫顽力较低、易于磁化和去磁的 磁性材料,如铁硅合金、坡莫合 金等。
电与磁节认识磁澄件ppt
2023-10-26
目录
• 引言 • 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 认识磁性 • 电磁现象及其应用 • 实验操作与演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
介绍电与磁的关系,特别是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磁场的 实际应用。
背景
磁场是电与磁节的核心内容之一,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于理解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以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 ppt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磁场的相关知识。
半硬磁性材料
具有适中的矫顽力和剩磁的磁性材 料,如铁淦氧等。
磁性的应用
磁场的应用
利用磁场可以实现电机的运转、磁力的悬浮、电磁感应等。
磁性材料的应用
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能源等领域,如硬盘、手机、变压器等。
磁性在医学上的应用
磁性在医学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磁疗等。
04
电磁现象及其应用
应用
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等。
电磁设备及应用
变压器
用于电压变换和电流变换。
磁悬浮列车
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减少摩 擦力提高速度。
电磁炉
利用高频电磁场加热食物的厨房电器。
电动机
用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生磁(PPT课件(初中科学)30张)

电生磁(PPT课件(初中科学)30张)

判断直线电流周围磁场方向与电流方 向的关系的具体做法:右手握住直导 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曲折 的方向即磁场方向。如图所示。
牛刀小试
下列四幅图,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注正确的是(A)
A
B
C
D
三、影响电磁铁磁性 强弱的因素
电磁铁:在螺线管中插入一个铁芯就成为电磁铁, 如图所示。铁芯在磁场中被磁化,能使螺线管的 磁性大大增强。
注意事项 ①实验时要让导线和小磁针均处于南北方向,因为通 电前小磁针静止时南北指向,便于比较通电前后小磁 针的偏转情况。 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时是采用短路的方法获 得瞬间较大的电流的,所以导线通电时间要短。
2.直线电流的磁场
实验 在有机玻璃上穿一个孔,将一条直导线垂直穿过小孔, 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 玻璃板,视察铁屑的散布。
第1章 电与磁
第2节 电生磁
一、直线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电流的磁现象: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 其周围空间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是第一个 揭示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实验,实验说 明电现象与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实验一 触接
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特点
实验过程
(1)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
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
屑。通电后视察小磁针的指向,轻
敲纸板,视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2)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轻敲纸
板,视察铁屑的排列情况和小磁针
的指向。
实验现象 (1)通电后,视察到放在左端的小磁针的N极与通电 螺线管的左端相互吸引,右端的小磁针的S极与通电 螺线管的右端相互吸引,说明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的极 性不同,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可知,通电螺线 管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同时发现,铁屑有规则 地排列,其排列情况与铁屑在磁针的指向产生改变, 铁屑的排列情况仍与条形磁体磁场中的铁屑类似。 实验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约在1720年,英国的斯蒂芬·格雷重新发现了电沿 某些物体传播的事实,并引入了导体这一概念。
他还发现不是任何物体都具有传播电的性质。于 是,他把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电性物体(导体) ;另一类是电性物体(非导体)。1729年,格雷还发 现了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的事实。
• 1733年,杜菲发现绝缘的金属也可以通过摩擦的 方法起电,他认为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摩擦起电。 为了对电现象作深入的研究,杜菲对吉尔伯特首 先制作的验电器作了改进,他将金属棒用金箔代 替,用它对摩擦后带电的玻璃棒及琥珀做检验, 发现两者产生的电是不同的。他总结实验结果指 出,有两种实质不同的电:一种电是在玻璃、宝 石、毛皮和其他物质上出现,称为“玻璃电”; 另一种电表现在琥珀、虫漆、丝等物上,称为“ 树脂电”。两种电的特殊标志是同种电互相排斥 ,而异种电互相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可以从另一 带电物体获得电性,两者所带电性是相同的。
目标透视
• 1.了解两种电荷的吸引和排斥。 • 2.掌握库仑定律、欧姆定律、安培定律。 • 3.熟悉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 4.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 5.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电与磁的现象
• 一、吉尔伯特对磁和电的研究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了一些电现象和磁
现象。有些经过摩擦的物体,如用丝绸摩擦过的
三、“天电”与“地电”的统一
• 18世纪中叶,起电装置的改善和大气电现象的研 究,吸引了许多物理学家的兴趣。
• (一)莱顿瓶的发现

人们在电现象的研究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好不容易获得的电荷,往往会在空气中逐渐地
消失,于是就非常想寻找一种贮电仪器。“莱顿
瓶”就是在人们的这种迫切愿望下发明出来的, 这也是电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莱顿瓶的发现为科学界提供了一种贮电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为进一步研究电现象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对电知
识的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天电”和“地电”

莱顿瓶的发展及其放电现象为研究大气电现
象奠定了基础。1746年,伦敦有一位名叫考林森
的人,通过邮寄向远在美国费城的朋友本杰明·富
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
玻璃棒、用毛皮摩擦过的胶木棒,能吸引轻小物 体(如纸屑、灯草屑等)。当物体具有这种吸引轻小 物体(如纸屑、灯草屑等)的性质时,我们就说它带
了电,或有了电荷。人们对类似的电磁现象虽有
不少的知识记载,但多数属于定性的观察和认识 。真正对这些现象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是到欧
洲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的,第一批系统的科学研 究工作是被称为“磁学之父”的英国人威廉·吉尔 伯特进行的。
使用方法。这样,用莱顿瓶进行电学实验的知识 很快就传盛顿之后的最
著名的人物,他的才华不仅在政治和外交方面,
而且在电的研究中也充分显露出来。富兰克林对
第四章 电与磁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目录
• 第一节电与磁的现象 • 第二节库仑定律 • 第三节欧姆定律和安培定律 • 第四节电磁感应现象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 第五节无线电波
本章导读
•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研究以至利用,经历 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开始人们对电、磁的认识 发展得十分缓慢,在较长的时期内仅仅停留在观 察电作用、磁作用的现象方面。真正对电磁现象 的研究自16世纪开始,然而其研究方法也很原始 ;对电磁的近代科学方法研究直到18世纪才开始 。
• 吉尔伯特在40岁左右时,对磁和电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花费了18年或更长的时间进行了关于磁和 电的研究,于1600年出版了他的巨著《论磁》, 开创了电磁学研究的新纪元。他系统地观察了电 和磁现象,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一些经验性 的结论。他指出:
• (1)只有磁性物体才具有磁的吸引和斥力。
• (2)磁体恒有南北两极;同名极相斥,异名极相吸 ;不能找到单独的磁极。

• 吉尔伯特还制作了第一只实验用的验电器。他用 一根极细的金属棒,中心固定在支座上,可以自 由转动,由于金属棒极轻,因此当摩擦后的带电 物体靠近它时,金属棒会被吸引而向带电体转来 。由此可以以金属棒是否转动探测物体是否带电 。
二、两种电荷的发现
• 1663年,盖利克制造的第一台能产生大量电荷的 摩擦起电机。它是用一只带有转动轴的硫黄球放 在一个支架上制成的,起电时一手使硫黄球转动 ,一手放在硫黄球上与转动的球发生摩擦,结果 人体和硫黄都带上了电。盖利克就是使用他发明 的起电机发现了摩擦产生的电可以通过一根金属 杆传给其他物体。同时还发现带电体能吸引轻小 物体,对轻小物体也有排斥作用,从而纠正了吉 尔伯特的观点。
• (3)铁制物品在磁体的影响下会磁化。
• 这是在英国诞生的第一部重要的物理学著作,它 曾引起了同时代许多科学家的重视。伽利略在他 的《对话》一书中称吉尔伯特的著作“伟大到令 人妒忌”,开普勒也曾在他的《新天文学》中多 次提到并赞扬了吉尔伯特的工作。
• 吉尔伯特把电和磁加以比较,发现它们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深刻差异:

(1)磁性质是磁体本身具备的一种性质,而电
性质是需要通过摩擦来激发的。

(2)磁石只对可以磁化的物质有力的作用,而
带电体可以吸引任何轻小的物体。

(3)磁体之间的作用不受中间的纸片、亚麻布
等物体的影响;当带电体浸在水中时,电力的作
用消失,而磁体浸在水中磁力不会消失。

(4)磁力是一种定向力,而电力是一种移动力
• 174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有一次用导线将摩擦所起 的电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当他后来用手触及铁钉时, 受到猛烈的一击。几个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家穆 欣布罗克也提出了类似的发现。他在一次试图用起电机使 玻璃瓶内的水带电时,也受到了猛烈的电击。并由此得出 结论: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内,可以把电保存下来。但当 时还搞不清楚起保存电作用的究竟是瓶子还是瓶内的水, 人们把这样可以蓄电的瓶子称为“莱顿瓶”,这就是最初 的电容器。后来,莱顿瓶实验被人们重复进行着并逐步完 善,如将瓶内放盐水,瓶内外贴锡箔,以至于发展成为各 种形式的电容器,使之在物理学和电子技术方面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