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合集下载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与地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2024年度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

2024年度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24/3/24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 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 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自转是绕地 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公转 是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 。
4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系统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 圆,长度相等并指示南北方向。
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
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超 载问题。
1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调整,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城市化对策
探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 会保障等。
2024/3/24
15
农业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农业地域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如水稻种植业、畜牧 业、混合农业等。
农业可持续发展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农业策略
地理坐标系统
以经度和纬度为坐标的地理坐标 系统,用于表示地球上任何地点 的位置。
01
02
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是地 理坐标的基础。
03
04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长度不等并指示东西方向 。
2024/3/24
5
地图投影及变形处理
地图投影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一、引言校本课程《美食地理》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地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以及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特点及利用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当地的饮食习俗;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理环境与食材:介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食材,如水稻、小麦、玉米等;2、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例如南方嗜米、北方嗜面;3、地理环境与烹饪技巧:讲解不同地理环境中独特的烹饪技巧,如蒸、炒、炖等;4、地方特色菜肴鉴赏:组织学生品尝并鉴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菜肴,如川菜、鲁菜、粤菜等;5、创造属于自己的地方菜:学生分组创作融合家乡特色的菜肴,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和饮食习俗;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等内容;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餐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食材及饮食习惯;4、厨艺比赛:组织学生厨艺比赛,展示他们对于地方菜的了解和烹饪技巧。

五、总结通过《美食地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新余一中高中英语教研组也积极参与其中,试图通过开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英语学习体验。

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目录

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目录

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运动与地图的制作2. 世界地理坐标与经纬度的测定3. 区位与版图的认识4. 地图与地图的投影方式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 基础的天文知识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 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地貌4. 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与问题2.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3.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4. 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单元:地球的气候1.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2. 气候与生物3. 气候与人类活动4. 气候变化与应对第五单元:地球的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2.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3. 城市与城市化4.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第六单元:地球的资源与环境保护1.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 环境问题与保护4.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第七单元:地球的区域1. 区域的地理概念与划分2. 世界主要区域3. 中国的区划与区域文化4. 区域发展与合作第八单元:国际交往与全球问题1. 国际交往的基础知识2. 中国与世界3. 世界发展与中国机遇4. 全球问题与应对第九单元:地理科学的方法与工具1.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3. 地理调查与设计方法4. 地理科学发展与应用的前景以上是人教高中地理2023新教材的目录内容。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地球与地理领域的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最新版本高中地理目录(2023年人教版)

最新版本高中地理目录(2023年人教版)

最新版本高中地理目录(2023年人教版)第一单元:地球与地理- 第一课:地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第二课:地理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第三课: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大单位- 第四课: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第二单元:陆地与人类活动- 第一课:陆地的形成与变化- 第二课:地壳运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课:大地系统与人类活动- 第四课: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第三单元:海洋与人类活动- 第一课:海洋的基本特征与地理环境- 第二课:海洋的资源与开发利用- 第三课: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四节: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四单元: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一课:灾害与地理环境- 第二课:气象灾害- 第三课:地质灾害- 第四课:人为灾害与防灾减灾第五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课:城市化与城市地理环境- 第二课: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课:城市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课:城市化与人口问题第六单元: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 第二课:全球环境问题与资源利用- 第三课: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第四课:全球可持续发展对策与问题第七单元: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第一课:地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课: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第三课: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第四课:地理技术在地理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八单元:地理学科的发展与实践- 第一课: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学派- 第二课: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课:地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第四课: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与交叉学科以上为最新版本高中地理目录(2023年人教版)的目录内容。

地理校本教材:自然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教材:自然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教材:自然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教材是指根据地方特色和资源条件编写的供当地学生使用的教材。

自然校本课程教材则是指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自然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研究需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教材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气候和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等内容。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秉持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则。

每个单元都提供了适合学生年龄和社会背景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的特色资源,通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地理现象的原因。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本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这本地理校本教材将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资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了解本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机会。

希望通过该教材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地理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1. 新课标下新教材特点
3.增设“发现”“探究与实践”等栏目,创新教材呈现形式
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享有学习的获得感是本次教材修订 的重要理念。教材编委会大胆创新栏目设计,通过在每节开篇增设“发现” 栏目、每章末增设“探究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栏目,突出教材的科学性 、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1.新课标下新教材特点
首先,在“发现”栏目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源自真实情境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有的问题在学生联想前置知 识后,再认真分析,可能迅速得出正确结论;有的问题可能需要学生在完成 整节、甚至整章的学习后,才有所收获。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我们 怎样学地理”的“发现”栏目中,通过设置“你认为玲玲的朋友拿到图1-22 ,能认清校园里的各个景物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绘制 地图时有哪些必不可少的要素,从而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反映时 代性。依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德育教育,体现地理学科本质,反 映现代科技进步,综合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新教学目标 新教学关系

新育人方式 新内容组织
目录
第一部分
《第地二理部新分 教材(2024湘教版)》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4.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实验、调查、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能够 在校内、校外的真实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 动,观察和感悟地 理环境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状态,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 题,增强信息运用、实践操作等行动能力;能够养成在实践活动中乐于 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等品质。
(三)课程内容
(一)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 系的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 程内容蕴含 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 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 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则是学生秉持人地协调观 、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方法,在 分 析和解决地理实践问题时所具备 的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

中学地理教材全套目录最新

中学地理教材全套目录最新

中学地理教材全套目录最新
1. 第一章:自然地理
- 1.1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1.2 大气层和天气现象
- 1.3 陆地和水体
2. 第二章:人文地理
- 2.1 人口与人口分布
- 2.2 农业与农业发展
- 2.3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3.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
- 3.1 GIS的基本原理
- 3.2 GIS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3.3 GIS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
- 4.1 地理实地调查和实验
- 4.2 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
- 4.3 地理模拟和模型构建
5. 第五章:地理知识与技能
- 5.1 地理概念和基本知识
- 5.2 地图阅读和地图制作
- 5.3 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
6. 第六章:区域地理研究
- 6.1 中国地理研究
- 6.2 亚洲地理研究
- 6.3 全球地理研究
7. 第七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7.1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 7.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 7.3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以上是最新的中学地理教材全套目录,共包含七个章节,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知识
与技能、区域地理研究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与地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

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

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

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地理学习面临的历史重任是多元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说,赋予的含义也是不相同的。

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侧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侧重科学的地理学习,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求,地理新课程设置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这些课程均属于国家课程,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融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以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教材-生活与地理-序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的烙印。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

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

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

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

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

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

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

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

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

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野外探险旅游,对气象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

学会看云识天气和观察动物行为,及早做出预防,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护人身安全。

一、野外方向判断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利用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 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

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1、尽量保持水平;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误差;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二)利用太阳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的时间,其一半为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

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三)北极星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

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β向α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四)地物和植物特征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