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腾讯360之争

合集下载

360与腾讯,两个阶层的抗争--详尽分析世纪之战

360与腾讯,两个阶层的抗争--详尽分析世纪之战

360与腾讯,两个阶层的抗争--详尽分析世纪之战(转)一、公司成长解析床前明月光,腾讯坐中央,敢和爷叫板,我爸是李刚!作为中国拥有用户数量最大的IT公司,不得不说腾讯在经营思路上的确非常成功,用笔者的话来个总结就是“三个一”:一条发展主线、一个经营模式、一种营销策略。

具体一点就是,牢牢把握阶级概念这个主线,强力推进扩张的经营理念,始终把握住只免费一只袜子的营销策略。

腾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与其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原则是有很大关系的。

任何一个用户申请QQ号码、玩QQ游戏、开QQ空间等都是免费的,这就为腾讯提供了巨量用户数的保证,这也是腾讯最大的资本,腾讯对此认识极为清醒,(一个反面例子就是263,在新世纪初263的邮件所占有的中国市场份额非常大,带动整个网站也能在网上占据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263在没有任何分级步骤的情况下,贸然对所有邮箱进行收费管理,数年过去,现在还在使用263收费邮箱的网民已经寥寥可数,而263公司本身也流失了大量用户基础,从而丧失了本世纪初互联网乱斗的最好发展时机。

尽管其依然是一个知名邮箱品牌,但仅此而已,再要发展成巨无霸已不可能。

)然而免费只是入门条件,进来以后你会发现你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增值服务都必须掏钱。

当然,不掏钱也可以玩,但你就得受气,就得被踢,从人性角度来说,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受歧视,于是你就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于是就需要开通各种钻,开通会员,购买Q币与游戏币,从而进入“特权阶级”。

阶级概念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情,不管是网络还是现实中,没有国人不想拥有特权。

腾讯能牢牢把握住,就是牢牢抓住了国人上网的手,哪怕他心里一万个对腾讯不满,也不得不在游戏与阶级概念的双重诱惑下一次又一次为马化腾交上人民币。

当然,仅仅只有这两点还是不够的,互联网日新月异,网民的喜好每一天都在变化,不进则退,你必须不惜全力的及时跟上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联众与中国游戏在线在04年左右就占据了网络休闲游戏将近90%的市场份额,但依然被腾讯异军突起,远远甩在身后。

张玉成律师浅析360与腾讯之争

张玉成律师浅析360与腾讯之争

大成律师张玉成:以用户的名义请360和QQ理性和解(发表自搜狐财经)360与腾讯之争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双方商业利益的博弈与法律纠纷的结局当然重要,而市场秩序、商业伦理、消费者权益等公共利益更加值得关注360与腾讯之争,无疑源于商业利益之争。

从最初的技术战,到现在的道德战、舆论战、法律战,逐渐升级,引发了整个互联网市场的混战,涉及到整个互联网市场秩序与网络用户利益。

两部委很快介入纠纷,要求各自让步,拿出和解兼容方案,但目前双方仍然不依不饶,抹眼泪,吐口水,而事实与真相仍然无解。

不管360与腾讯之争的结局如何,这场商战足以引起重视。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新兴的网络市场,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这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很少有人真正能够参透其中真谛。

在乱象丛生的网络市场中,无论是马化腾还是周鸿祎,成功的路上都有无数竞争对手的怨怼、愤恨和控诉。

而事情发展到今天,当出现了所谓“360决战QQ”的时刻,每一个行家都在网上大吐苦水,曾经因计算机软件抄袭的侵权行为带来的伤害、因为不正当竞争而落下的痛苦都在这一瞬间爆发,一个典型的、完全的、纯粹的竞争市场,却是一个让向往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失望的世界,里面充斥着暴力、诡诈和骗局。

结盟与围剿只是表面文章,借机分一杯羹,扩张自己的商业领地才是实际。

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存环境的海盗们,虽然抱怨分赃不均,却依然没忘掉趁火打劫的本色。

QQ深陷窘境,无论盟友还是昔日好友还是其他竞争对手,都趁机纷纷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而360也遭遇了卡巴斯基、金山、瑞星等一批杀毒软件的免费战略。

在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壁垒的完全自由竞争的世界里,出现了企业混战与市场失灵。

行业规则与监管部门缺位,就连这场纠纷中涉及的“外挂软件”、“后门程序”等专业术语都没有一个明确而权威的解释,更不要说IT企业应当遵守哪些起码的商业伦理和商业准则。

法律规定比行业规则更加尴尬。

360与腾讯之争

360与腾讯之争

支持360的理由:1.腾讯扼杀了太多小公司了,扼杀了太多想创新的人,腾讯本身很少有原创,看不惯qq 的各种山寨游戏,山寨软件,收费很贵!什么没有被腾讯山寨过?从道义上我们就应该支持360。

2.我反对的理由很简单,我不希望以后在我们的电脑上只有腾讯的软件。

这样的结果就和川农的网络被网络中心一手控制,任何行业失去了竞争,最开始对用户来说看似很好,可是时间久了就会主仆变化,主次颠倒。

也许反对的不是腾讯,而是反对垄断。

3.即使是那些原本支持腾讯的,但是当腾讯拿阻止QQ的时候,我就对腾讯失望啦!试问?把用户利益置于何处?腾讯发布公告要用360就别用QQ!这明显是在挟持用户!漠视用户软件选择的权利。

这样的企业一旦让它得逞,消费者的利益难以保证!所以支持360,使之与腾讯抗衡,保障消费者的利益!4. 360已经把口口保镖以及银丝查看器的源码交出来了,这招就很绝,让中国网络安全中心来监管,而现在腾讯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他不敢公布源码,因为怕某些见不得光的东西出来。

4.360的过去不代表它的现在和将来!360的前身只能代表以前做的不好,可是我们并不能以别人的过去来否定他的现在。

更何况,360这几年的经营证明其已不在是凭着流氓的行径去获取利益的,而是凭实力说话的!一个人的过去不能说明什么,一个公司的过去也是如此。

6. 选择360是因为能查毒,所以默认它进入系统,就像保姆能进入房间打扫一样;选择QQ是因为它利于交流,就像司机能便利交通一样;那么如此,你一司机凭啥进我房间?我的保姆在我房间关你何事?你进我的房间被保姆发现了,保姆把门锁上了说了你几句,你还发封信说如果我不辞退保姆,就把我的奔驰开走??7. 360杀毒安保功能强大,用起来简单,并且免费!从为社会服务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先支持360再支持你腾讯,因为360保护了我们的电脑正常之外我们才能用你腾讯!否则电脑坏了你腾讯杂用?你腾讯来给我们维护?支持腾讯的理由:1.首先,QQ上面有无数的资源,是360不能比拟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腾讯360之争

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腾讯360之争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I00914177 蔡蒙360和QQ的纷争早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二者之间产生的竞争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以下我想凭我仅了解的一点知识从经济学的角度就去年掀起一片浪潮的腾讯与360之争谈谈我的观点。

一、对腾讯与360事件过程的叙述2010年中秋节前后,腾讯选择在二三线城市推广QQ医生安全软件,市场份额近40%。

360很快意识到了QQ医生的威胁。

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随后360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探隐私软件,发布当时该软件仅支持监控QQ。

腾讯也对此回应,称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腾讯科技还在显著位置发表文章,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推广浏览器,360也对此回应说这是纯属“造谣”,后腾讯向一亿多在线QQ 用户大规模弹窗称“被某公司诬蔑窥视用户隐私”,360接着又回应称QQ涉嫌扫描用户隐私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用户最有权监督。

经过一系列的声明与回应,腾讯与360的“口水战”终于演变为一场官司,腾讯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

2010年11月3日,北京市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40万,360也进行了反诉。

对于360与QQ之间的纠纷,腾讯发布公告,称在纠纷解决之前,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

360随后发出公开信称:保证360软件和QQ同时运行,并称腾讯此举完全不顾及用户权益,要求向全国网友道歉。

随后360扣扣保镖下线,360扣扣保镖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其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的任何入口。

随着事件的愈演愈烈,腾讯公司公布了三项和解条件:(1)360必须在所有客户端完成对扣扣保镖和恶意污蔑腾讯的隐私保护器的卸载;(2)360立即停止拦截腾讯和其他合法程序,并公开承诺今后不拦截腾讯程序,公开承诺今后不发布攻击腾讯产品任何软件,公开承诺今后不盗用任何QQ用户资料;(3)360向腾讯公开道歉,赔偿损失。

奇虎360与腾讯等企业争斗事件的博弈论浅析

奇虎360与腾讯等企业争斗事件的博弈论浅析

奇虎360与腾讯等企业争斗事件的博弈论浅析
奇虎360和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从过去开始就一直有着竞争关系。

尽管奇虎360已经相对较小,但其在互联网安全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对于腾讯这样的综合性企业来说,仍然是一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家企业的博弈演绎也越发的明显。

首先,奇虎360和腾讯之间存在零和博弈的情况,即两家企业的利益是对立的。

奇虎360作为一家互联网安全公司,其主要业务是提供互联网安全服务,而腾讯则是一家综合性企业,旗下的业务覆盖互联网的几乎所有领域,包括社交、游戏、音乐、电商等等。

作为两家企业竞争的焦点——浏览器,各自都在争取用户的使用,用户的数量对于两家野蛮企业的贡献都很大,从而产生了恶性竞争的局面。

其次,双方的博弈演绎也存在非零和博弈的因素。

除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两家企业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合作,比如在游戏领域、社交领域等等,两家企业之间还存在着补充性和互惠性的关系,即两家企业可以在一些领域互相补充优势并形成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局面。

最后,由于两家企业都是市场上的巨头,因此似乎不存在博弈的胜者和失败者这种一定的结局,真正得胜利的是市场的消费者,毕竟在这样的竞争关系中,竞争双方都会进一步增加对消费者的福利以争取更多的用户,这对于整个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奇虎360与腾讯之间的博弈其实并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而是更加复杂、细致和多样化的非零和博弈,只有通过寻找双方的博弈平衡点,从而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方能更好地实现市场和消费者的发展。

解读360与腾讯之争_互联网无隐私

解读360与腾讯之争_互联网无隐私

18从1993年至2000年,《纽约客》重印次数最多的一幅漫画是“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作者彼得·施泰纳据称因此至少获取了5万美元的稿费。

十多年过去了,这幅漫画所称颂的——可以在互联网上不透露个人信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时代即将过去。

今天的互联网,在用户享受着搜索引擎、杀毒软件、社交网络和位置服务等诸多免费服务的同时,个人信息无意中成为用户换取免费服务的代价,“隐私”成为互联网公司充分利用的武器。

是时候,该为这幅著名的漫画出版一幅“续集”了,名字可以叫做“在互联网上,连一条狗都躲不过”。

国内360和腾讯QQ之间的关于“隐私保卫战”的口角即基于此,好事者金山也搭上这场“隐私保卫战”的顺风车。

我从来不认为这些企业是在为了用户的隐私而战,它们发起的这场战争以隐私为题,与隐私无关。

这只是一场企业处心积虑的互联网营销游戏,在掀起口角的同时节省了广告费,弄晕了用户的判断能力,顺利地推广产品。

企业的“聪明”之处在于触动了“隐私”话题,在用户一点一点为免费服务贡献出隐私之后,或许用户要开始为隐私付费了。

谷歌公司提供的GMAIL很受欢迎,但这一容量巨大的免费邮箱服务,是以你默许其在邮箱中进行扫描和关键词搜集为代价的,那些投放广告的中小企业就是背后为你支付邮箱服务费用的人,你付出的就是个人隐私。

在“广告主—网络公司—用户”典型应用之间,广告主向网络公司支付费用,网络公司向用户提供免费服务,并将用户信息的无数排列组合回馈给广告主——这一模式几乎成为现代互联网策划DESIGN「话题」解读360与腾讯之争:互联网无隐私覃 木者分析称。

众所周知,凭借QQ终端的强大用户量,腾讯目前几乎进入了互联网领域的所有主流业务,即时通讯、门户网站、网游、搜索、电子商务、SNS、网络支付等。

如今又是网络安全领域,也许正是因为腾讯涉及了互联网行业的几乎所有领域,因此业内诸多巨头都关注到360与腾讯之争。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其微博中表示:“在没有有效司法约束的中国互联网丛林,需要一种像自然界所存在的制衡力量,来把垄断公司作恶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可以忍受的范围。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

浅析腾讯与360之争

3 Q 大战一、腾讯与360事件背景腾讯与360的竞争由来已久。

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推出QQ医生软件,到5月份升级成QQ电脑管家软件,新版软件涵盖了360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类似。

此举很快引发了360的激烈反应。

9月27日,360发布直接针对QQ 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并曝光QQ的行为,由此引起了网民对于QQ客户端的担忧和恐慌。

当天,腾讯对外发布声明回应,称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

至此,腾讯与360相继发布声明,拉锯战展开。

10月14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关联公司停止侵权。

当天,360声称腾讯起诉360是打击报复,对此360将反诉。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五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抵制360,随后腾讯QQ的在线用户马上接收到了关于此消息的弹窗报道,指引用户进入页面观看声明并参与评论。

当晚,360也终于按捺不住,以强制弹窗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回击声明,使得这场"口水战"升级为"弹窗战"。

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360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

当天,腾讯立即宣称扣扣保镖是违法的,可牛随后宣布称将推出"361特警"。

面对腾讯的"违法指责",360称其完全合法,且还能让QQ更安全。

11月3日:北京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400万。

11月3日18时,腾讯发布《至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

随后,360扣扣保镖下线,其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且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的任何入口。

二、对于腾讯与360之争的浅析(一)、对各方观点的评析总结腾讯QQ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客户端软件,奇虎360则是互联网安全服务客户端软件,作为国内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两家客户端软件,两者之间发生了一场全社会瞩目的技术道德纷争。

360 VS 腾讯 江湖中的一场混战

360 VS 腾讯 江湖中的一场混战

360 VS 腾讯江湖中的一场混战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江湖。

现在哪里最多,不是商场里,不是马路上,而是互联网上。

目前,互联网上的两个老大级的人物正在各自调配人马,进行着一场混战。

我用360,也用QQ。

对他们之间,没有厚此薄彼的关系。

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作为一个学习知识产权并且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提出自己一点点小小的看法。

不作为任何依据或者证据,只博看客一笑。

还是分段叙说吧。

(一)QQ的安全模块到底是做什么的?用QQ的人应该都知道QQ有一个安全模块,要进行安全扫描。

我也用,而且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东西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360指出,QQ的安全模块其实不是扫描病毒和木马,而是根据腾讯自己的黑名单来扫描用户电脑硬盘中的程序,为自己进行不正当竞争之用。

并且,360对QQ安全模块的扫描过程进行了公证和录像。

同日,腾讯对此作出回应,承认了这一行为,但说“该名单为软件下载和软件升级服务列表清单”。

360又紧抓住不放,继续发表自己的质疑。

腾讯表示,自己并没有访问客户的隐私。

双方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目前,到底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大家,尚不知晓,也许以后也不会知晓。

以下,仅从法律层面上进行分析。

如果QQ的安全模块真的是如360所说,腾讯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当然,因为QQ是消费者免费下载和免费使用的,而且安全模块也没有对消费者造成直接的损失。

所以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能够要求QQ赔偿自己的损失,但是可以采取措施来阻止QQ安全模块程序的启动,包括选择360的“扣扣保镖”。

这是360的立足点。

如果这一事实成立,QQ可能无法采取任何措施或者说即使起诉,也只能承受败诉的后果,面临的是客户的不信任和市场的流逝。

所以,腾讯在千方百计的辩解,向公众说明自己这种行为不是如360所说的侵犯客户隐私的行为。

如果QQ的安全模块不是如360所说,360则构成不正当竞争。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腾讯360之争
摘要:由于市场及利益的冲突,腾讯公司与奇虎360公司展开了一场中国互联网界前所未有的大战,双方用尽各种招数,最终在舆论及政府的参与下暂时和解。

本文通过对腾讯公司与360公司之争事件的简单回顾,详细分析这场纷争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将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腾讯 360 纷争互联网
一、引言
最近几天,中国互联网一片硝烟弥漫,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与国内最大的免费杀毒软件公司奇虎360之间激战正酣。

腾讯和360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个客户端软件。

腾讯以QQ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

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

奇虎360是以安全闻名的企业。

其永久免费的策略,使得以很短的时间,占有了绝大多数安全市场份额,也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件。

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战。

前者本质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后者主推互联网安全服务。

虽然360创始人周鸿祎始终强调两者不是竞争对手,但随着360的壮大,长期独霸桌面端的腾讯也不得不将其视作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并开始布局对阵。

二、事件过程回顾
回顾腾讯与360的PK经历,首先出击的是奇虎360。

2010年9月27日,360安全卫士宣布发布隐私保护器,专门曝光窥私软件,箭头直指腾讯QQ;10月14日,腾讯以360诬蔑腾讯和腾讯产品窥视用户隐私为由,正式起诉奇虎360;10月27日,互联网业内大佬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共同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也是在这天晚上,腾讯和360上演了弹窗大战;10月29日,360推出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工具“扣扣保镖”,该软件工具发布72小时,下载量已破千万;也就在“扣扣保镖”发布的同一天,
腾讯发表声明称“扣扣保镖”严重影响QQ软件的安全和完整服务,并将追究其法律责任;年11月3日,腾讯发布公告装有360软件的用户将停止QQ服务,并发布3项和解条件;年11月4日,360宣布召回“扣扣保镖”软件,并发公开信搁置争执。

三、原因分析
利益之争是这场纷争的最主要原因。

显而易见,这其实是一场地盘之争、利益之争,中国网民人数众多,利润空间巨大,中国的互联网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分一块。

以规模和号召力而言,腾讯公司都是中国互联网“一哥”,目前,腾讯公司拥有10亿注册用户,其中6亿为活跃用户。

但其扩展用户数的空间不大,扩张方向只能是进入产业链上更多的领域。

不少分析人士指出,QQ软件将附带的“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意味着将要踏入360公司的经营领域。

在利益的驱动下,这场战争已经从正常的技术之争变成了违反道德的互相攻击,腾讯与360之争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绑架用户做筹码的地步。

相比之下,360公司的软件不仅用户数相差好几倍,而且杀毒软件的替代性比较强,这是双方交恶的导火索。

几年来,腾讯开疆拓土的过程十分顺利,被它盯上的领域内原有企业万分紧张,360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另外,国内互联网法制不健全也是造成这次纷争的一个原因。

在法律没有明显规定利益的归属的情况下,每个公司为了获得最大的市场,最大的经济利益,就会乱枪一气,难免会造成各方之间利益的冲突。

纷争中,各个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站队,有的站在腾讯一方,也有的站在360一方。

除了利益集团之外,广大网民也积极参与,对这场纷争各抒己见。

在纷争发生后,有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场纷争,而是任其发展,所以这场纷争才会持续这么久,来回进行了这么多回合,波及范围这么广。

四、影响分析
这场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界海啸的纷争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将从互联网利益分配以及互联网今后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互联网利益分配方面
这场纷争是利益之争,舆论基本五五开,如此大规模的纷争,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呢?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么谁坐收渔利了呢?
首先是杀毒软件类。

因360与腾讯对决而背后渔利的不仅仅是金山,在腾讯在声明的同时,推荐用户卸载360后选择一些软件产品作为替代。

有部分互联网用户可能使用其它安全、防毒软件,一些杀毒、防毒、安全软件类厂商都因此受益,如可牛、卡巴斯基、金山、江民、NOD32等一系列杀毒软件都在近期推出新版和系列优惠活动。

其次是聊天类软件。

目前QQ在内地的注册用户超过6亿,这次事件将令部分会员转移至其它IM服务商,中国移动旗下的飞信在一些统计中占据即时通信市场第二或第三的地位。

由于可以给移动用户免费发短信,中移动又拥有5亿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腾讯的收费用户尚不到1亿。

MSN除了不时传出收购传闻,几乎已经淡出了媒体视线。

但作为当年与QQ分庭抗礼的聊天软件,MSN也同样拥有庞大的“路径依赖”市场。

一些用户在打算放弃QQ时,首先提起的就是以MSN 代替沟通。

然后是浏览器类软件。

在口水战、弹窗战、诉讼战之后,腾讯扔出QQ核弹,“让用户二选一”,这颗QQ核弹威力巨大。

360的浏览器一夜被卸载一半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360杀毒和安全卫士被卸载的比例只多不少。

傲游、搜狗和火狐TT以及IE已经窥视已久,此次它们受益不小。

2.互联网发展发面
360腾讯之争随着360的“疑似休战”和政府部分的参与似乎即将画上句号,但此次事件将会对互联网的反战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互联网行业一次大思考
无论事态发展如何,此次事件都将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全部行业都应当有所反思。

特殊是正在进行恶性竞争的企业或者说曾经做过恶心竞争的企业更应当进行自我检查。

开放、协作是全球互联网发展潮流,我们要倡导良心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同时,也要反对垄断,流氓软件等行动。

此次事件给了全部行业一次自我检查的机遇,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光内影响互联网行业,太阳城娱乐网。

2)用户位置大大进步,权力意识进步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用户权力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损害用户权益的事件比比皆是,此次事件中,用户再次成为焦点,双方都打着维护用户权利的旗帜,但在事实没有明白之前我们不能妄加评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经过此事件,用户的位置将会大大进步,企业也会更多的站着用户的态度思考。

同时,对于用户的基础权利,例如:
知情权:互联网软件、程序的供给企业,在向用户供给软件产品、服务进程中,软件的各项功效以及在用户电脑中进行的重要义务操作,尤其是涉及用户隐私、电脑数据文档的操作,应如实告诉用户,相干操作以软件日志等情势存档备查。

选择权:软件、程序的下载、安装、捆绑安装,需明白提醒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进行相干下载安装,杜尽未经用户知晓、允许的远程安装和捆绑安装行为,未经用户允许不可进行软件自身服务功效以外的对用户电脑其它程序的扫描和其它信息的窥测行动。

卸载权:软件、程序在电脑中保存或卸载,决议的权利在于用户,太阳城娱乐网,所有软件、程序服务,用户均可无残留完全卸载,未经用户允许任何软件、程序不得卸载其它软件,或阻碍用户下载安装应用其它软件权。

隐私权:用户电脑中与该软件、程序无关的所有程序、信息、文档等,皆为用户不可侵略的隐私,除非用户许可,任何企业、个人包含政府机构均不得以任何手腕获取,
索赔权:任何侵略用户以上权益的行动,用户均有权向其提出索赔,。

3)行业立法将会加速
经过此事事件,相干方面的法律制订是大势所趋,行业竞争如何界定,用户权力如何维护将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律的制订不会贸然,将会非常稳重,同时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注进新颖血液很快的行业,经常会碰到法律的空缺区,假如政府法律“紧箍咒”太紧,将不利于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如何把握“度”,将是从业者和决策层最为关怀的问题。

此事件比如互联网行业的一次地震,企业就像地震中的屋子,震碎了墙壁,但是基础还在,这次事件之后,互联网的格局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很多新的竞争者会加入进来,国家政府的法律也会进一步的完善。

五、结束语
腾讯与360之战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以后会不会再出现类似的大战呢?作为一个网民,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谐、健康、自由的互联网环境,这不仅仅需要各个网络运行商之间的协调合作,同时也需要政府等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