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立项申请报告

合集下载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申请书花桥镇人民政府:我家居住在村组,现有人口人。

由于现居住地地处山区、水源匮乏、交通极不方便、且现有房屋无法居住,家庭人均收入低,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改变恶劣生存条件,尽快脱贫致富,经全家商议(以下5项措施只能选择一项):①自愿申请搬迁到(安置点)新建房屋;②自愿到场镇购房;③自愿在本村组购房;④自愿到县(区)乡镇(街道)亲戚处去投亲靠友等;⑤因本人确实没有自筹能力建房,自愿申请政府修建廉租房、公租房(无所有权)方式解决住房问题。

我户属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愿申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补助,同时自愿拆出旧房退出原宅基地,并自觉遵守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之规定,请予以批准!申请人(签字):年月日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易地搬迁申请书范文(精选篇)

易地搬迁申请书范文(精选篇)

易地搬迁申请书范文(精选篇)易地扶贫搬迁是山庄窝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五件实事”之一,并将这项工程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我办突出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为引领,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运城现场观摩会、左权工作推进会、专项督导、交叉检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点措施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20,继续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0万人口的移民目标。

涉及11个市、73个县。

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责任落实任务要求,当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40%;第二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80%;两年滚动入住6万人。

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是:1、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0811户、64369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60%。

2、2023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9596户、93887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17%。

3、2023年已入住17678户、54673人;已入住3132户、10214人,两年滚动入住20810户、64887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8%。

2023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任务,需总投资亿元。

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5亿元,(人均补助标准5000元,其中:建房补助4200元/人,基础设施补助800元/人);后续产业奖补资金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5亿元,农民自筹22亿元。

二、工作亮点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

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

截至10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

二是资源整合、项目叠加。

大同市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项目;右玉县通过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资金,人均补助近2万元,自筹部分不足30%;长治市有效整合扶贫移民、民政救灾、林业生态移民、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请示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请示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请示报告易地扶贫搬迁请示-请示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地扶贫搬迁请示-请示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请示报告1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竹溪县地处秦巴山腹地,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农业基础薄弱,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新洲乡位于竹溪县城东部堵河上游,距离县城51公里,是全省重点贫困老区乡。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区山大人稀,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就医、上学艰难,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xx年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区人均纯收入2203元,比全乡平均人均纯收入2555元低352元。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抓紧做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区的广大农民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早日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特申报竹溪县新洲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现予以呈报。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年限竹溪县新洲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1、易地扶贫搬迁236户、1000人,建房面积21630平方米;2、新修乡村公路22公里;3、低产田改造26公顷;4、新修灌渠6000米;5、人饮工程:新修过滤池2个、水塔2座、引水管道25000米;6、生态能源建设:栏圈改造200户、3900平方米,农村沼气100户,水土涵养林6公顷。

建设年限为1年(20xx年5月——20xx 年5月)。

二、总投资及资金筹措竹溪县新洲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850万元。

建设资金由申请中央预算内、地方自筹、整合各类投资、搬迁群众承担四部分组成;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地方自筹70万元,整合各类投资80万元,搬迁群众承担1200万元。

三、效益分析该项目实施后,搬迁户居住环境和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交通、饮水更加便利,每年可节约劳务支出50万元;农副产品的'出售年可获利110万元;生产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业,特别是养猪和茶叶种植,使人平达到1头猪,户平1亩茶叶,每年可获利2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

易地搬迁申请书

易地搬迁申请书

附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乡(镇)人民政府:
本人,身份证号,性别,年龄岁,家住市县(市、区)乡(镇)村屯,现有家庭人口人,其中:劳动力人,残疾人,重大疾病人,新一轮精准识别得分分,属于(①建档立卡贫困户,②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

由于我村(组、屯)地处偏远,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受到严重制约,为尽快脱贫致富,本人及全家成员自愿申请易地扶贫搬迁到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自行通过进行分散安置,并遵守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政策规定,愿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请予批准!
申请人(签字、手印):
联系电话:
年月日
附件2
广西壮族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审批表
编号:申请日期:年月日
附:1.申请人家庭全体成员在现有住房前合照相片,2.家庭人口户口簿复印件,
3.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新一轮精准识别得分证明。

易地搬迁申请书范本

易地搬迁申请书范本

尊敬的政府部门:您好!我谨代表我家向您提交易地搬迁申请书,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以下是我家的具体情况:我一家五口人,现居住在湖南省岳阳市某偏远山区。

长期以来,我们过着贫困的生活。

我本人因病失去了劳动力,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全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妻子务农。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较低,家庭收入十分有限。

此外,我们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上学困难,就医条件也较差。

这些因素使得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难以脱贫。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开展扶贫工作,我们深感振奋。

为了摆脱贫困,我们曾尝试过各种扶贫项目,但受限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因素,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认为,易地搬迁是我家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

新的居住地将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使我妻子充分发挥她的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

同时,新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孩子们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新地区的医疗条件优越,有利于家人的身体健康。

我们深知,易地搬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我们诚恳地向您提交申请书,希望能得到您的关注和扶持。

我们将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遵守搬迁政策,确保顺利完成搬迁任务。

在新的居住地,我们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适应新环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得到政府和广大社会人士的关心和帮助,共同度过搬迁过程中的困难,迈向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们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的申请书,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易地搬迁,我们一家一定能走出困境,迈向幸福的生活。

此致敬礼!申请人:某某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XXXX申请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乡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申请立项的报告

乡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申请立项的报告

乡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申请立项的报告县发改委:**乡位于**县城以北38公里处,**河穿乡而过,东与**乡相望,西与往流相接壤,南与**乡相连,北与**乡毗邻,乡域总面积8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445亩,辖23个村(街),人口69558人。

由于受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制约,加之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原因,我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贫富差距仍在拉大。

**年,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59户,3027人。

根据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及我乡实际情况,我乡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57户541人。

该项目涉及18个行政村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搬迁,其中**村6户24人;**村2户7人;**村10户25人;**村17户47人;**村18户44人;**村12户19人;**村3户3人;**村7户8人;**村8户14人;**村5户11人;**村27户37人;**村9户14人;**村16户27人;**村76户155人;**村10户17人;**村4户7人;**村26户75人;**村1户7人;安置区为**乡**村**社区。

搬迁安置方式:根据调查摸底情况,采取集中安置方式进行,依托**镇建设。

按建档立卡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严格执行不超过25平方米/人的标准。

我乡安置点总建筑面积13525㎡。

安置点位于**乡**村**社区。

同时配套水、电、路、网、有线电视、绿化、照明、环卫等基础设施。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24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378.70万元,地方政府债务541.00万元,专项建设基金270.50,专项贷款1893.5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62.30万元。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建设,可安置农村贫困人口257户541人。

不仅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自然环境以及土地复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申请县发改委予以项目立项。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精选13篇)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精选13篇)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精选13篇)易地扶贫搬迁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自x县的一个小山村的学生,现就读于咱们XX中学高三(1)班,综合自身实际情况,特向组织提出“优秀学生贫困补助”的申请,肯请学校可以核对并给予批准。

我家有六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爸爸、妈妈还要照顾80多岁的爷爷奶奶。

父母靠种地为生,并且父亲手有残疾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家庭重活全靠母亲一人操劳。

他们每天辛辛苦苦,可家庭收入微薄,为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还是有困难的。

爷爷奶奶年迈体弱,身体一直不怎么好。

爷爷患有高血压,奶奶患有肺病,一直靠药物维持健康。

弟弟上初中,每年的学费也不低,现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高三学生,使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父母辛辛苦苦劳作,但每年开支那么大,支撑这个家庭确实很困难。

看着父母为了我劳累,为了整个家操心,我却无能为力,心里真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怎么好,只有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每每看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着,我就只有自己把泪往心里流,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帮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一直以来我就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只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下定决心本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信念,积极主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

成绩优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

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踏实是我们的动力。

同时,我非常感谢我们学校和各位领导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服务社会,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

我能获得助学金,就能替家里分担一些感到很高兴,我想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不辜负任何对我有期望的人,将来作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尽自己所能来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回报社会。

再次,真挚的感谢各位领导!此致敬礼!20xx年x月x日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篇2尊敬的宁夏黄河银行助学基金会领导:我是20xx年考入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董固固,汉,男,因家庭经济困难,特申请贫困助学金。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尊敬的领导:我是某某村的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我特此向您申请易地扶贫搬迁。

一、家庭基本情况我家共有五口人,其中父亲、母亲和我三人,父亲年龄已经超过60岁,身体状况不佳,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只能在家务农。

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年龄已经超过30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一直没有结婚。

我们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水稻和玉米,但是由于土地贫瘠,收成不好,加上市场行情不佳,收入十分微薄。

二、生活条件我们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土坯房里,房子年代久远,墙体已经出现了很多裂缝,屋顶也漏雨,冬天很冷,夏天很热,居住条件十分恶劣。

家里没有自来水,只能从远处的水井里打水,水质也不太好。

厕所是一个简陋的茅坑,十分不卫生。

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天都在为温饱发愁。

三、申请理由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我特此向您申请易地扶贫搬迁。

我们希望能够搬到一个新的地方,住进一所新的房子里,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希望新的房子能够有自来水、卫生厕所、电视、冰箱等基本设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我们也希望新的地方能够有更好的土地和更好的气候条件,让我们能够种出更多的粮食,增加家庭收入。

四、承诺如果我们的申请获得批准,我们将会积极配合政府的安排,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搬迁。

我们也会积极参加新的社区建设,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增加家庭收入,不再依赖政府的救济。

五、结语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阅读我的申请书。

如果我的申请能够得到批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此致敬礼申请人:某某日期:xxxx年xx月xx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x市西舍路乡新华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二、项目主管部门:x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项目实施单位:xxx市西舍路乡人民政府四、项目性质:新建五、项目迁出区:xxx市西舍路乡新华村六、项目迁入区:xxx市西舍路乡新华村大光山(羊头山)安置点、大黑箐自然村本村、新华自然村本村七、搬迁原因:由于居住地处哀牢山系麓,山高、坡陡、箐深,地质结构疏松,加之受xxx“11·02”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山体滑坡,房屋淹没、倒塌、损毁,已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八、搬迁方式:整体搬迁108户、461人,部分搬迁47户、191人,累计155户、652人。

九、安置方式:集中安置108户、461人,分散(本自然村)安置47户、191人,累计155户、652人。

十、项目建设目标:通过村委会内集中安置和本自然村村就近分散安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因1102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已丧失最基本生存条件的155户、652人的安居问题。

搬迁群众迁入新的安置点后,通过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和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等产业,可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3-5年后人均产粮将达到450千克以上,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为基本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打下基础。

十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计划:根据xxx市西舍路乡新华村安置点的实际情况,为彻底解决新华大光山羊头山、大黑箐自然村本村及新华自然村本村安置点155户、652人的脱贫致富问题,本项目计划实施安居工程、人畜饮水、通路工程、通电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科技文化室及公厕建设等七项内容。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0年1月一一2010年12月。

十二、投资概算项目概算总投资736.24万元,其中:(一)直接工程费689.34万元1、安居工程投资483.4万元2、人畜饮水工程投资30.1万元3、乡村通路工程投资98.75万元4、通电工程投资32.73万元5、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投资38.75万元6、公厕3.6万元7、村级活动场所(科技文化室)2.04万元(二)项目建设其它费26.9万元1、前期工作费4万元2、建设单位管理费10.5万元3、施工图勘测设计费5.5万元4、工程监理费6.9万元(三)预备费20万元十三、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概算投资736.24万元,由于xxx市地方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特申请中央及省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287.8万元,州、市配套50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料折资)398.4万元(人均自筹6110.4元)。

1.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理由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扶贫工作,一直把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2001年中央召开了扶贫工作会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对少数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迂扶贫,并要求“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具体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进行,千万不能一哄而起”。

2004年5月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我国政府庄重承诺,“用10年时间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力争到2020年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小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提出“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的要求,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对扶贫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开发式扶贫的战略布署和要求。

按照中央提出的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云南省人民政府也作出了《关于实施易地开发扶贫的决定》,指出我省扶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全省还有50多万人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严重缺水的干热河谷区,其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资源匮发,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超过了土地负载能力,使这部分人口基本丧失了就地解决温饱的条件。

因此,实施易地开发,转移部分人口,缓解人地矛盾,恢复和改善生态平衡,是帮助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和全面实现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和奔小康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关系到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人口资源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恢复生态平衡的一大举措,也是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

2006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扶贫工作作出了十分重要的指示,把开展扶贫工作提到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指示精神,下发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前期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要求有关地州和市(市)以国家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国家立项扶持,为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走出一条新的扶贫开发之路。

根据中央及省、州的部署,x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已将西舍路乡新华村易地搬迁安置列入xxx市“十一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1.3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1、中央、省、州、市((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3、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4、云南省人民政府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易地开发扶贫的决定》(云政发[1999]67号)5、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国家西部易地扶贫(2001—2010)规划的通知》6、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制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的通知》7、《云南省易地开发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8、《xxx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xxx彝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10、xxx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11、xxx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一五”规划12、项目迁出区域及项目迁入区域的实地勘查资料13、xxx市发改委、西舍路乡人民政府提供的基础资料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2.1xxx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xxx市地处滇中腹地,地处东经100。

35´一101。

48´,北纬24。

30 ´一25。

15´之间,东距昆明146公里,西距大理164公里,南经墨江思茅到西双版纳832公里,北距四川省攀枝花市265公里,是xxx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及南亚的交通要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

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76万亩。

其中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3.7%。

2、地形地貌xxx市地处滇中高原西部,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南群山纵横,东北丘陵起伏,有“万山簇拥、众水横流、东北促狭、西南辽远”的特点。

市境山脉皆属哀牢山系麓支余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高原特征比较明显,山深切割地貌,谷深坡陡,地表破碎,多数山地脉络难寻。

其地貌大致分为强烈切割高、中山峡谷区、中山区、中山丘陵地区。

境内最高西舍路乡小越坟山海拨2916米,最低海拨礼舍江与彝家拉河、石洋江交汇处,海拨691米,最大相对高差2225米。

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镇海拨1773米。

3、气象条件xxx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交,海拔高差悬殊大,立体气候的特点较为明显,境内四季温差变化小,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随着海拔和相对高差的变化,境内立体气候与小区域气候特点明显,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年均日照2340小时,日照率56%,年均气温15.6℃,降水量864毫米。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行政区划2007年底,全市辖15个乡镇(4乡ll镇)、152个村(居)委会、2851个村(居)民小组,3297个自然村(其中3 O户以上1063个);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等29个民族,常住人口54.8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3.3万人;户籍总人口50.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16万人、农村人口30.38万人、有少数民族人口11.68万人,彝族人口9.96万人,彝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9.7%。

2、经济发展状况2007年,全市实现辖区生产总值10l.41亿元,同比增长13.9 %,其中:一产增加值11.17亿元,二产增加值55.65亿元,三产增加值34.6亿元,分别增长6.5%、13.7%和16.7%;实现财政总收入l O.08亿元,增长4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5.83亿元,增长42.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634元和3068。

元,分别增长1 O.2%和9.6%。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68元,比上年增长1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3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9.6%2.2项目区概况一、基本概况列入项目建设区的西舍路乡位于云南滇中xxx市西南角,哀牢山腹地。

介于北纬24o7´至25o40´、东经100 o04´至101 o24´之间。

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全乡国土面积380.544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哀牢山自然保护区50.4平方公里。

行政区东与中山、新村二镇隔江相望,西与景东县毗邻,南与双柏县接壤,北与南华县相连。

西舍路乡境内山峰林立,河流纵横,溪涧交错,整个地域属于元江水系,有礼舍江由西向东从边境流过。

哀牢山高大的山体阻挡了西南北上暖湿气流,其东坡处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区,是云南东西气候的分界线,整体上属于亚热带山地温凉湿润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立体垂直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从气象资料分析西舍路乡不仅具有气候多样、干旱少雨的特点,而且降雨量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匀,据有关资料记载乡内最高年降雨量1014毫米,最低年降雨量591毫米,悬殊近一倍。

年内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冬春季节干旱少雨,11月至次年4月的降雨量仅占全年雨量的2 O%左右,有的月份降雨量还不到10毫米,干旱缺水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障碍。

5至10月降雨较为集中,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80%,但有的年份单点性暴雨突出,不仅易造成洪涝灾害,而且还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社会经济状况全乡辖西舍路、达诺、清水河、安乐甸、保甸、闸上、岔河、朵苴、德波苴、新华、龙岗11个村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小组,587个自然村。

2007年末,全乡总人口19850人,是一个彝、汉杂居区,其中彝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4.1%;全乡耕地面积19443亩,其中水田3386亩,旱地16057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3964万元,粮食产量794.3万公斤,乡财政自收收入完成173.5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