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曲轴、摇杆、拉杆、键、销、螺栓、转轴齿轮、齿条、链轮、凸轮、轧辊、曲柄轴齿轮、轴、联轴器、衬套、活塞销、链轮活塞杆、齿轮、不重要的弹簧
齿轮、连杆、扁弹簧、轧辊、偏心轮、轮圈、轮缘
叶片、弹簧
1.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例如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45%
2.序号表示抗拉强度、硬度依次增加,延伸率依次降低
30Mn
40Mn
50Mn
60Mn
螺栓、杠杆、制动板
用于承受疲劳载荷零件:轴、曲轴、万向联轴器
用于高负荷下耐磨的热处理零件:齿轮、凸轮、摩擦片弹簧、发条
含锰量0.7%~1.2%的优质碳素钢
合金结构钢
铬钢
15Cr
20Cr
30Cr
40Cr
45Cr
渗碳齿轮、凸轮、活塞销、离合器较重要的渗碳件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附表18常用钢材(摘自GB/T 700、GB/T 699、GB/T 3077、GB/T 11352、GB/T 5676)
名称
钢号
主要用途
说明
碳素结构钢
Q215-A Q235-A Q235-B Q255-A Q275
受力不大的铆钉、螺钉、轮轴、凸轮、焊件、渗碳件螺栓、螺母、拉杆、钩、连杆、楔、轴、焊件
汽车、拖拉机上强度特高的渗碳齿轮
铸
钢
ZG230-450
ZG310-570
机座、箱体、支架
齿轮、飞轮、机架
ZG表示铸钢,数字表示
屈服点及抗拉强度(MPa)
附表19常用铸铁(摘自GB/T 9439、GB/T 1348、GB/T 9400)
热处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原子结合键:材料在凝聚态(液、固态)下其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键。
结合键的强弱可用键能的大小表示,一次键的键能较二次键大得多。
一次键:通过原子外层电子的转移或共享而形成。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由原子通过相互得失价电子形成正、负离子,正、负离子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一般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如NaCl、MgO等。
(无方向性)共价键:通过相邻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的方式使每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稳定的八个,其形成的键为共价键。
一般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如金刚石、SiC等。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金属键:金属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价电子而形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当许多金属结合时,失去价电子的金属正离子常在空间整齐排列,而自由电子则在正离子之间自由运动,依靠这种方式结合起来的键称金属键。
二次键:通过原子间的偶极而使分子之间结合在一起的键。
(氢键,范德瓦尔斯键)范德瓦尔斯键:1.分子间的作用2.具有普遍性3.键能非常小。
氢键:1.氢键一般表达式:X--H----Y 2.与氢的特殊作用有关,不具普遍性3. 并非所有含氢的分子都存在氢键4.本质上为范德瓦尔斯键,但键能要大得多。
晶体:其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原子团等)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材料。
具有各向异性。
可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四种。
非晶体:其基本粒子的排列处于无序状态,实际为一种过冷液体。
(具有各向同性)结晶:由液体转变为晶体的过程。
有体积的突变。
通过形核和长大两个过程实现。
凝固:由液体转变为非晶体的过程。
无体积的突变。
单晶体:由一个晶核生长而形成的晶体称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许多个晶核同时生长而形成的许多个微小单晶体组成的。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伪各向同性。
第二部分材料中的晶体结构晶格与晶胞:为表达空间点阵排列的几何规律,人为地将点阵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连接形成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

不经热处理可用于中等载荷的零件,如拉杆、轴、套筒、钩子等。经调质处理后适用于强度及韧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如传动轴等。
普通含锰钢
15
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通常在调质或正火后使用。用于制造齿轮,机床主轴,花键轴,联轴器等。由于它淬透性差,因此截面大的零件很少采用。
60
这是一种强度和弹性相当高的钢。用于制造连杆,轧辊。弹簧、轴等。
硬度测定是为了检验材料经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硬度
用于经退火、正火、调质的零件及铸件的硬度检查。
HRC洛氏硬度
用于经淬火、回火及表面化学热处理的零件的硬度检查。
HV维氏硬度
特别适用于薄层硬化零件的硬度检查。
HT200
HT250
163-255
属高强度铸铁。用于较重要铸铁如汽缸、齿轮、凸轮、机座、床身、飞轮、皮带轮、齿轮箱、阀壳、联轴器、衬筒。轴承座等。
HT300
HT350
HT400
170-255
170-269
197-269
属高强度、高耐磨铸件如齿轮、凸轮、床身、高压液压泵和滑阀的壳体、车床卡盘等。
球墨铸铁
冰冷处理
冰冷处理
将淬火钢继续冷却至室温以下的处理方法
进一步提高硬度,耐磨性并使其尺寸趋于稳定
用于滚动轴承的钢球、量规等。
发蓝发黑
发蓝发黑
氧化处理。用加热方法使一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所组成的保护必薄膜。
防腐蚀,美观
用于一般常见的紧固件
硬度
HB布氏硬度
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入零件表面的能力称”硬度”。根据测定方法不同,可以分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A6
A7
延伸率低,拉拉强度高,耐磨性好,焊接性不够好。用于制造不重要的轴、键。弹簧等。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及钢临界点(全)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常用铸铁牌号常用钢材牌号热处理名词解释钢的临界点(1)Ac1 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2)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都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3)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4)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
(5)Arl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
(6)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7)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在冷却时,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8)Arcm 过共析钢高温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9)A1 也写做Ae1,是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
(10)A3 也写做Ae3,是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1)A4 也写做Ae4,是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
(12)Acm 也写做Aecm,是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3)Mb 马氏体爆发形成温度,以Mb表示(Mb≤MS)。
当奥氏体过冷至MS点以下时,瞬间爆发式形成大量马氏体,并伴有响声,同时释放相变潜热,使温度回升。
(14)Md 马氏体机械强化稳定化临界温度。
(15)MF 马氏体相变强化临界温度。
(16)Mf 有的文献以Mf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17)MG 奥氏体发生热稳定化的一个临界温度。
(18)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符号中的“S”是“始”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H和英文书籍中的MS。
(19)MZ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符号中的“Z”是“终”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K和英文书籍中的Mf。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经过一系列精确控制的温度和时间过程,使材料达到特定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要求。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导电性等性能。
通过独特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组织相态和晶粒大小,从而实现更好的性能和特性控制。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热处理名词解释:1. 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是指将材料加热到固溶温度,使其形成均匀固溶体,然后经过迅速冷却固定固溶体结构。
这一过程常用于合金材料中,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增加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
2. 调质处理:调质处理是指将已经固溶处理的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通过适当的冷却速度实现材料的调质。
调质后的材料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腐蚀性能。
3. 淬火: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以快速固定材料的晶体结构。
淬火可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可能会降低材料的韧性。
不同的淬火介质和工艺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水淬、油淬、盐淬等。
4. 回火:回火是指将已经淬火的材料加热到较低的温度,并通过保温一段时间实现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调整。
回火可以减轻淬火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并提高抗脆性。
5. 等温处理:等温处理是将材料在一个特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特定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要求。
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材料,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可形成特定的相变组织,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总结: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以实现目标性能要求的工艺。
通过各种热处理方法,如固溶处理、调质处理、淬火、回火和等温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热处理对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设备等领域。
热处理的参数选择和控制对于最终材料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准确的测试和优化。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名词解释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总2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名词解释沸腾钢:1 只用一定量的弱脱氧剂锰铁对钢液脱氧,因此钢液含氧量较高。
2 在沸腾钢的凝固过程中,钢液中碳和氧发生反应而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钢液沸腾,这种钢由此而得名。
3 沸腾钢钢锭宏观组织的特点是,钢锭内部有大量的气泡,但是没有或很少有缩孔。
钢锭的外层比较纯净,这纯净的外层包住了一个富集着杂质的锭心。
4 沸腾钢钢锭的偏析较严重,低温冲击韧性不好,钢板容易时效,钢的力学性能波动性较大。
镇静钢:1 镇静钢在浇注之前不仅用弱脱氧剂锰铁而且还使用强脱氧剂硅铁和铝对钢液进行脱氧,因而钢液的含氧量很低。
2 强脱氧剂硅和铝的加入,使得在凝固过程中,钢液中的氧优先与强脱氧元素铝和硅结合,从而抑制了碳氧之间的反应,所以镇静钢结晶时没有沸腾现象,由此而得名。
3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镇静钢中没有气泡,但有缩孔和疏松。
与沸腾钢相比,这种钢氧化物系夹杂含量较低,纯净度较高。
镇静钢的偏析不像沸腾钢那样严重,钢材性能也较均匀。
树枝状偏析:(枝晶偏析)1依据相图,钢在结晶时,先结晶的枝干比较纯净,碳浓度较低,而迟结晶的枝间部分碳浓度较高。
2研究指出,在钢锭心部等轴晶带中枝晶偏析的特点是,在枝干部分成分变化很小,这部分占有相当宽的范围,在枝晶或者两个相邻晶粒之间,富集着碳、合金元素和杂质元素,而且达到很高的浓度。
枝干结晶时,在相当宽的范围内造成碳和合金元素、杂质元素的贫化(选择结晶),这种贫化成了枝晶间浓度特高的前提。
3为减少枝晶偏析的程度,可对铸钢和钢锭进行扩散退火。
区域偏析:在整个钢锭范围内发生的偏析因为选择结晶,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被富集在晶枝近旁的液相中。
在凝固速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枝晶近旁液相中杂质元素能够借扩散和液体的流动而被转移到很远的地方。
随着凝固的进展,杂质元素在剩余的钢液中不断富集,各种元素在整个钢锭或铸件的范围内发生了重新分布,即产生了区域偏析。
名词解释热处理

名词解释热处理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来改变材料内部性质的过程,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在热处理过程中,热量被传递到材料表面或内部,从而改变材料原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使材料表面或内部产生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
热处理通常用于改变材料的温度、硬度、韧性、脆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质。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高温保温、低温退火、高温回火、淬火和回火等。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取决于需要改变的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生产用途等因素。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热处理工艺常用于提高汽车发动机零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以及改善零件的强度和韧性。
除了用于工业生产,热处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
在军事领域,热处理技术常用于制造枪支、炮弹、导弹等武器,以及改善士兵的身体条件和战斗能力。
在航空航天领域,热处理技术常用于制造飞机零件、火箭发动机等,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韧性,降低材料成本。
在医学领域,热处理技术常用于制造手术器械、医疗设备等,以提高它们的强度和耐久性。
热处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技术,它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军事、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满足社会对高品质、高性能材料的需求。
工程材料热处理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热处理名词解释热处理(Heat Treatment)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对工程材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变化,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在工程中,热处理常被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韧性等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要求。
下面将对热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
一、回火(Tempering)回火是热处理中的一种常见操作,通过在固溶体形成的基体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快速冷却,以减轻冷加工或淬火造成的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通过退火来改善冷加工或淬火后的材料性能。
二、淬火(Quenching)淬火是指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使材料内部达到亚稳状态,并实现马氏体的转变。
这一过程将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在同时也会引入较大的内部应力。
三、正火(Normalizing)正火是对低碳钢进行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它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达到均匀奥氏体的状态,并通过空冷或风冷的方式使其冷却。
正火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改善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四、时效硬化(Aging)时效硬化是一种重要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某些合金材料,例如铝合金或镍基合金。
材料会被加热至较高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在适当条件下冷却。
这一过程能够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五、固溶处理(Solution Treatment)固溶处理是针对某些固溶体型合金或不锈钢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通过加热到高温,使溶质原子完全溶解在基体中,然后迅速冷却以固定成分。
这一过程能够消除材料中的析出物和相分离,提高强度和耐蚀性。
六、表面处理(Surface Treatment)表面处理是指对材料表面进行一系列工艺措施的过程,以改善其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镀层、涂装、氮化和氧化等。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和结构,增加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七、自由冷却(Air Cooling)自由冷却是一种常见的冷却方式,即将加热后的材料在室温下自然散热至环境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
化
Q59:氰化淬火后, 回火至56~62HRC
在820~860℃炉内通入碳和氮,保温
1~2小时,使钢件的表面同时渗入碳、氮原子,可得到~的氰化层
增加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耐蚀性,用于要求硬度高、耐磨的中、小型及薄片零件和刀具等
时
效
时效处理
低温回火后、精加工之前, 加热到
100~160℃,保持10~40小时,对铸件也可用天然时效(放在露天中一年以上)
说
明
应
用
退
火
Th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一般是
710~7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别合金钢800~900℃)
30~5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用来消除铸、锻、焊零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细化金属晶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正
火
Z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用空气冷却,冷却速度比
退火快
轧钢滑板、辊子、炼焦柱塞等
名称
牌 号
硬度(HB)
主 要 用 途
说明
球墨铸铁
QT400–15 QT400–18
130~180
130~180
韧性高,低温性能好,且有一定的耐蚀性,用于制作汽车、拖拉机中的轮毂、壳体、离合器拔叉等
QT为球墨铸铁代号,其后第一组数字表 示 抗 拉 强 度
(MPa),第二组数字表示延伸率(%)
金属构造物中一般机件、拉杆、轴、焊件
:
重要的螺钉、拉杆、钩、楔、连杆、轴、销、齿轮键、牙嵌离合器、链板、闸带、受大静载荷的齿轮轴
Q表示屈服点,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A、B等表示质量等级
优质碳素结构钢
08F
#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
要求可塑性好的零件:管子、垫片、渗碳件、氰化件渗碳件、紧固件、冲模锻件、化工容器
说明
毛 毡
(FJ/T 314)
用作密封、防漏油、防震、缓冲衬垫等,按需选用细毛、半粗毛、粗毛
厚度为1~30
有机玻璃板
(HG/T 2–343)
适用于耐腐蚀和需要透明的零件,如油标、油杯、透明管道等
耐盐酸、硫酸、草酸、烧碱和纯碱等一般碱性及二氧化碳、臭氧等腐蚀
附表22常用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名词解释
名
词
代号及标注示例
2.序号表示抗拉强度、硬度依次增加,延伸率依次降低
30Mn
40Mn
50Mn
60Mn
螺栓、杠杆、制动板
用于承受疲劳载荷零件:轴、曲轴、万向联轴器
用于高负荷下耐磨的热处理零件:齿轮、凸轮、摩擦片弹簧、发条
含锰量 %~%的优质碳素钢
》
合金结构钢
铬钢
15Cr
20Cr
30Cr
,
40Cr
45Cr
渗碳齿轮、凸轮、活塞销、离合器较重要的渗碳件
耐蚀、耐磨零件,要求气密性高的铸件,高强度、耐磨、耐蚀零件及250℃ 以下工作的管配件
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含铝、锰或铁的平均百分数
17–4–4铅青铜
ZcuPbl7Sn4ZnA
高滑动速度的轴承和一般耐磨件等
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含铅、锡、锌的平均百分数
ZL201
(铝铜合金)
ZL301
(铝铜合金)
ZAlCu5Mn
使工件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形状,用于量具、精密丝杆、床身导轨、床身等
发蓝发黑
发蓝或发黑
将金属零件放在很浓的碱和氧化剂溶液中加热氧化,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所组成的保护性薄膜
防腐蚀、美观,用于一般连接的标准件和其他电子类零件
硬
度
HB(布氏硬度)
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硬度,根据测定的方法不同,可分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KTH、KTZ、KTB
分别为黑心、球光体、白心可锻铸铁代号,其后第一组数字表 示 抗 拉 强 度
(MPa),第二组数
字表示延伸率(%)
附表20常用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摘自GB/T 1176、GB/T 3190)
名称或代号
牌号
主
要
用
途
说
明
普通黄铜
H62
散热器、垫圈、弹簧、各种网、螺钉及其他零件
H表示黄铜,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含铜的平均百分数
(GB/T 5574)
2807
2709
具有耐酸碱性能,用作冲制密封性能较好的垫圈
较高硬度中等硬度
耐油橡胶板
(GB/T 5574)
3707
3709
可在一定温度的油中工作,适用冲制各种形
状的垫圈
较高硬度
耐热橡胶板
(GB/T 5574)
4708
4710
可在热空气、蒸汽(100℃)中工作,用作冲制各种垫圈和隔热垫板
杠杆、轴套、钩、螺钉、渗碳件与氰化件轴、辊子、连接器,紧固件中的螺栓、螺母曲轴、转轴、轴销、连杆、横梁、星轮
曲轴、摇杆、拉杆、键、销、螺栓、转轴齿轮、齿条、链轮、凸轮、轧辊、曲柄轴齿轮、轴、联轴器、衬套、活塞销、链轮活塞杆、齿轮、不重要的弹簧
齿轮、连杆、扁弹簧、轧辊、偏心轮、轮圈、轮缘
叶片、弹簧
1.数字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万分数,例如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
硬度的测定是检验材料经热处理后的
机械性能——硬度
用于退火、正火、调质的零件及铸件的硬度检验
HRC(洛氏硬度)
用于经淬火、回火及表面渗碳、渗氮
等处理的零件硬度检验
HV(维氏硬度)
用于薄层硬化零件的硬度检验
—
重要的调质零件:轮轴、齿轮、摇杆、重要的螺栓、滚子较重要的调质零件:齿轮、进气阀、辊子、轴
强度及耐磨性高的轴、齿轮、螺栓
1.合金结构钢前面两位数字表示钢中含碳量的万分数
2.合金元素以化学符号表示
3.. 合金元素含量小于
%时,仅注出元素符号
铬锰钛钢
20CrMnTi 30CrMnTi
汽车上的重要渗碳件:齿轮
齿轮箱体、床身、油缸、泵体、阀体、皮带轮、轴承盖和架等
HT250
180~269
承受较大弯曲应力,要求体质气密性的铸件,如气缸套、齿轮、机床床身、立柱、齿轮箱体、油缸、泵体、阀体等
HT300
@
207~313
承受高弯曲应力、拉应力、要求高度气密性的铸件,如高压油缸、泵体、阀体、汽轮机隔板等
HT350
238~357
使零件表面获得高硬度,而心部保持一定的韧性,使零件既耐磨又能承受冲击,表面淬火常用来处理齿轮等
高频淬火
G52:高频淬火后,
回火到50~55HRC
渗碳淬火
:渗碳层深
, 淬 火 硬 度
56~62HRC
在渗碳剂中将钢件加热到900~950℃,停留一定时间,将碳渗入钢表面,深度约为~2,再淬火后回火
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抗拉强度和疲劳极限,适用于低碳、中碳
(含量<%)结构钢的中小型零件
氮
化
:氮化层深度, 硬 度 大 于850HV
氮化是在500~600℃通入氮的炉子内加热,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氮化层为~,氮化时间需40~50小时
增加钢件的耐磨性能、表面硬度、疲劳极限和抗蚀能力,适用于合金钢、碳钢、铸铁件,如机床主轴、丝杆以及在潮湿碱水和燃烧气体介质的环境中工作
中或油中冷却下来
用来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提高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
调
质
T
T235:调质处理至220~250HB
淬火后在450~650℃进行高温回火,称为调质
用来使钢获得高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重要的齿轮、轴及丝杆等零件需经调质处理
表面淬火
火焰淬火
H54:火焰淬火后, 回火到50~55HRC
用火焰或高频电流,将零件表面迅速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急速冷却
用来处理低碳和中碳结构钢及渗碳零件,使其组织细化,增加强度与韧性,
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淬
火
C
C48: 淬火回火至
45~50HRC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使其得到高硬度
用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极限,但淬火会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回火
回
火
回
火
回火是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
汽车、拖拉机上强度特高的渗碳齿轮
铸
钢
(
ZG230-450
ZG310-570
机座、箱体、支架
齿轮、飞轮、机架
ZG表示铸钢,数字表示
屈服点及抗拉强度(MPa)
附表19常用铸铁(摘自GB/T 9439、GB/T 1348、GB/T 9400)
名称
牌 号
硬度(HB)
。
主 要 用 途
说明
灰铸铁
HT100
114~173
QT500–7QT450–10QT600–3
170~230
160~210
190~270
具有中等强度和韧性,用于制作内燃机中油泵齿轮、汽轮机的中温气缸隔板、水轮机阀门体等
可锻铸铁
KTH300–06 KTH350–10 KTZ450–06 KTB400–05
≤150
≤150 150~200
≤220
用于承受冲击、振动等零件,如汽车零件、机床附件、各种管接头、低压阀门、曲轴和连杆等
ZAlCuMg10
用于铸造形状较简单的零件,如支臂、挂架梁等
用于铸造小型零件,如海轮配件、
航空配件等
硬
铝
LY12
高强度硬铝,适用于制造高负荷零件及构件,但不包括冲压件和锻压件, 如飞机骨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