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浇筑注意事项和通病

合集下载

混凝土地坪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混凝土地坪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混凝土地坪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一、前期准备1.1 地面清理施工前,需要对地面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杂物和污垢,以确保施工后地面平整、均匀。

解决方法:使用清洁剂和清洗机械进行清洗,或者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

1.2 地面平整度检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面平整度检测,以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解决方法:使用水平仪或激光水平仪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地面修整。

1.3 基础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地面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基础牢固、平整。

解决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基础处理,如填补坑洼、夯实基础等。

二、混凝土浇筑2.1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解决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2.2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是影响地坪质量的重要因素。

解决方法:在浇筑混凝土前,要进行必要的浇筑计量和振捣,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2.3 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地坪质量。

解决方法: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浇筑时间控制方案,确保混凝土浇筑时间适当。

三、养护3.1 养护时间养护时间是影响地坪质量的重要因素,养护时间过短会导致地坪强度不足,养护时间过长会浪费时间和人力资源。

解决方法: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养护时间方案,确保地坪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2 养护环境养护环境是影响地坪质量的重要因素,养护环境不良会影响地坪强度和耐久性。

解决方法:在养护期间,确保养护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浸泡。

3.3 养护方式养护方式是影响地坪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养护方式对地坪强度和耐久性有不同的影响。

解决方法: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如喷水养护、涂覆保护剂等。

四、验收4.1 验收标准验收标准是判断地坪质量的重要依据,不同的验收标准对地坪质量有不同的要求。

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地面作为承重层和使用层,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等原因,混凝土地面施工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地面施工常见的通病及防治措施。

1.地面裂缝:混凝土地面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可能由于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基础沉降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包括:调整混凝土配方、增加防裂剂、使用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强基础处理等。

2.角部开裂:混凝土地面的角部容易开裂,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受到侧向约束,导致施工时产生应力集中。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钢筋网或纤维增强混凝土等增加混凝土的抗张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可能性。

3.地面起砂:混凝土地面表面容易出现起砂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抗压强度不足或表面养护不到位导致的。

防治措施包括: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保证地面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4.地面空鼓:混凝土地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空鼓声,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未完全填充模板空隙或养护不到位引起的。

防治措施包括: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模板空隙,做好地面的养护工作。

5.地面色差:混凝土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色差问题,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掺杂引起的。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材料,强化原材料的控制和检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均匀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混凝土地面施工的常见问题,如表面开裂、蓝色氧化等。

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考虑到原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改进、质量监控等方面。

总结来说,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监控等方面密不可分。

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地面施工的质量。

地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地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三)木地板
5、木踢脚板安装缺陷地板起鼓
1)现象
木踢脚板出现表面不平、与地 面不垂直,或者接槎高低不平、 不严密的现象。
2)防治措施
(1)墙内应预留木砖,木砖要上下错位设置或者立放, 转角处或端头必须设木砖。 (2)钉木踢脚板前应先在木砖上钉垫木,垫木要平整, 并拉通线找平,然后再钉踢脚板。 (3)木踢脚板靠墙的一面应设两道变形槽,变形槽深度 为3~5 mm,宽度不小于10 mm,以防止木踢脚板发生 翘曲。 (4)踢脚板应在木地板面层刨平磨光后再进行安装。
地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二)板块地面
3、地面空鼓
1)现象
板块与地面结合不牢,人在上 面走动时有空鼓声,严重时还 会出现板块松动或者断裂的现 象。
2)防治措施
(1)基层清理必须认真,并用水充分润湿。 (2)背面贴有塑料的地砖,铺贴前必须将塑料撕掉,并 事先用水湿润,等表面稍晾干后再进行铺设。 (3)试铺后,应用橡皮锤敲击,既要达到铺设的高度, 也要使垫层砂浆平整密实。 (4)板块铺设24 h后,应洒水养护,以补充砂浆在硬化 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保证板块与砂浆黏结牢固,结合层强 度达到5 MPa方可让人走动,养护期间禁止让人走动。
项目
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地面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三)木地板
4、地板起鼓
1)现象
2)防治措施
木地板局部隆起,影响美观。
(1)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湿作业完成至少十日后才可进行木地板 施工。 (2)应严格控制地板条的含水量。 (3)地板条上应该合理设置通气孔。 (4)室内上下水或者暖气片试水应在木地板刷油或烫蜡之后进行。 (5)在使用过程中应多加注意,避免木地板被水浸泡。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止措施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止措施

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防止措施一、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1、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基层应清理干净并湿润,消除积水。

基层处于面干内潮时,应均匀涂刷水泥素浆,随刷随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

2、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应≤30mm。

3、水泥砂浆面层要涂抹均匀,随抹随用短杆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捣或辊子滾压,保证面层强度和密实。

4、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压光次数不少于2遍,分遍压实。

5、地面面层24h后,应进行养护,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用防冻施工措施。

二、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尺寸不一致1、踏步阳角开裂或脱落(1)踏步抹面(或抹底糙)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充分洒水湿润。

(2)抹砂浆前应先刷一度素水泥浆或界面剂,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

(3)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mm左右。

抹面工作应分次进行,每次抹砂浆厚度应控制在10mm之内。

(4)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应将接缝搓压紧密。

(5)抹面(或底糙)完成后应加强养护。

养护天数为7~14d,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

正式验收前,宜用木板或角钢置于踏级阳角处,以防被碰撞损坏。

2、踏步尺寸不一致(1)楼梯结构施工阶段,踏步、模板应用木模板制作,尺寸一致。

(2)计算楼梯平台处结构标高与建标高差值,经此差值控制地面面层厚度。

(3)统一楼梯面层做法,若平台与踏步面层做法不一致,应在梯段结构层施工时调整结构尺寸。

(4)面层抹灰时,调整楼面面层厚度使楼梯踏步尺寸统一。

三、卫生间楼地面渗漏水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上大下小。

2、PVC管道穿过楼面,宜采用预埋接口配件的方法。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水泥地坪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泥地坪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泥地坪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水泥地坪施工已经成为了工业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泥地坪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业建筑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泥地坪施工常见问题1. 水泥地坪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

水泥地坪施工需要对地面进行清理、打磨和处理,如果这些工作做得不充分,在施工过程中将会影响到地坪的质量。

2. 混凝土浇筑不均匀。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不均匀,将会导致地坪表面不平整,从而影响到地坪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3. 砂浆的配合比例不合理。

砂浆的配合比例对地坪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配合比例不合理,会导致地坪的强度不足,从而影响到地坪的使用效果。

4. 地面干燥不均匀。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面干燥不均匀,将会导致地坪表面出现裂缝,影响到地坪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

5. 地面处理不彻底。

在施工前需要对地面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彻底,将会影响到地坪的质量。

二、水泥地坪施工的解决方案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需要对地面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处理,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干燥度。

2. 控制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保证地坪表面的平整度和均匀度。

3. 控制砂浆的配合比例。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比例配合砂浆,保证地坪的强度和坚固度。

4. 控制地面的干燥度。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地面的干燥度,保证地坪表面干燥均匀,避免出现裂缝。

5. 彻底处理地面。

在施工前需要彻底处理地面,保证地坪表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

三、水泥地坪施工的注意事项1. 水泥地坪施工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施工。

2. 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地坪的质量和美观度。

4.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影响地坪的质量。

5.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和清理,保证地坪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地面工程施工通病

地面工程施工通病

地面工程施工通病及预防措施地面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

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和耐久性,还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地面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通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面工程施工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空鼓、裂缝空鼓、裂缝是地面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层处理不干净或者施工工艺做得不够到位造成的。

水泥浆调度要适宜,过干或过稀都会造成基层不均匀。

另外贴瓷砖分类时,一定要按照瓷砖厂家标注的方向来贴,不然不容易找平。

预防措施:1. 施工前应将基层上的灰尘、杂物等清理干净,确保基层处理到位。

2. 控制水泥浆的调度,使其适宜,避免过干或过稀。

3. 贴瓷砖时,要按照瓷砖厂家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找平效果。

二、防漏处理不到位地面防漏处理是地面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如果防漏处理不到位,会导致积水、渗漏等问题。

为提高其防水性能,地面按设计要求采用二布三胶防水层,并做至楼面标高以上200mm处。

预防措施:1.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

2. 确保防水层施工到位,无遗漏。

3. 施工后进行严格的水密性试验,确保无渗漏现象。

三、地面平整度不达标地面平整度不达标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和使用功能。

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对基层标高找平不准确,或者施工工艺不当。

预防措施:1. 施工前进行准确的基层标高找平,确保地面平整度。

2. 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误差。

3. 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材料质量不合格地面工程施工中,材料质量是关键因素。

不合格的材料会影响地面的美观、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预防措施:1. 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

2.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

3.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

五、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管理是地面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施工管理不到位会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最新水泥地面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最新水泥地面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水泥地面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作者xxxx------------------------------------------日期xxxx水泥砂浆地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水泥砂浆地面由于存在设计不周、施工管理不善、违章作业和使用材料不当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水泥砂浆地面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裂缝、空鼓、起砂、起皮等。

一、地面裂缝、空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原因1、地面裂缝多数发生在底层,室内回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夯实或夯实不均匀所造成的,特别是沿基槽边沿新回填土与天然土层接合处容易产生裂缝,另外室内管沟部位回填未按要求分层夯实或管道渗漏造成回填土下沉引起地面裂缝。

预防措施:室内回填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夯实完后现场随机取样试验合格方可进行下层回填施工。

另外管道埋深较大的部位地面垫层中加设加强钢筋网片.原因2、室内表层土系耕土层,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物,在其上回填土层后有机物腐败造成垫层不均匀下沉,使地面下沉开裂。

预防措施:回填土施工前必须对“回填基层”进行清理,尤其是有机物必须清理干净。

另外淤泥、腐殖土、耕植土、膨胀土或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均不得用作地面下的填土,原因3、厨房、卫生间地面裂缝和地面下沉、多数原因是因上、下水管道渗漏影响所致.预防措施:给水管道施工完及时进行打压试验,排水管道施工完后及时进行满、灌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另外回填土施工必须做好成品保护工作,以免破坏施工完的管线。

原因4、现浇砼楼板上敷设管道,管上砂浆层很薄,两侧较厚,由于砂浆收缩不均匀或管槽内填充不密实,沿管线方向产生裂缝。

另外由于管线周边由于填充不密实也容易因穿线、打压、使用等原因造成振动,从而使地面裂缝。

预防措施:现浇楼板砼施工时做好成品保护、预埋管线设专人看护.砼施工过程中损坏的管线尽量预埋在隔墙内。

水泥地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地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地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地面起砂【现象】地面表面粗糙,光洁度差,颜色发白,不坚实。

走动后,表面先有松散的水泥灰,用手摸时象干水泥面。

随着走动次数的增多,砂粒逐步松动或有成片水泥硬壳剥落,露出松散的水泥和砂子。

【预防治理】(1)严格控制水灰比。

用于地面面层的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 35mm (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用混凝土和细石混凝土铺设地面时的坍落度不应大于30mm。

垫层事前要充分湿润,水泥浆要涂刷均匀,冲筋间距不宜太大,最好控制在 1.2m 左右,随铺灰随用短杠刮平。

混凝土面层宜用平板振捣器振实,细石混凝土宜用辊子滚压,或用木抹子拍打,使表面泛浆,以保证面层的强度和密实度。

(2) 掌握好面层的压光时间。

水泥地面的压光一般不应少于三遍。

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随即进行。

先用木抹子均匀搓打一遍,使面层材料均匀、紧密、抹压平整,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

第二遍压光应水泥初凝后、终凝前完成(一般以上人时有轻微印但又不明显下陷为宜),将表面压实、压平整。

第三遍压光主要是消除抹痕和闭塞细毛孔,进一步将表面压实、压光滑(时间应掌握在上人不出现脚印或有不明显的脚印为宜),但切忌在水泥终凝后压光。

(3) 水泥地面压光后,应视气温情况,一般在一昼夜进行洒水养护,或用草帘、锯末覆盖后洒水养护。

有条件的可用黄泥或石灰膏在门口做坎后进行蓄水养护。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地面,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7昼夜;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水泥地面,连续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 10 昼夜。

(4) 合理安排施工,避免上人过早。

水泥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墙面、顶棚的粉刷等装饰工程完成后进行,避免对面层产生污染和损坏。

如必须按排在其他装饰工程之前施工,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铺设芦席、草帘、油毡等,并应确保 7~10 昼夜的养护期。

严禁在已做好的水泥地面上拌制砂浆,或倾倒砂浆于水泥地面上。

(5) 在低温条件下抹水泥地面,应防止早期受冻。

抹地面前,应将门窗玻璃安装好,或增加供暖设备,以保证施工环境温度在﹢5℃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坪开裂、起砂一般知识A一、混凝土表面裂痕导致混凝土收缩或膨胀的原因包括:* 含水量的变化* 温度* 载荷及支承条件引起的变形* 接缝处理所有这些原因主要源于混凝土内部的位移;若不做处理,表面裂缝将会进一步增加。

虽然这裂缝很少会影响到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整体性,但它影响外观,使水易于渗入。

而且,可能还会导致其它问题和麻烦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裂缝的长短、宽窄、位移及变形)。

* 大多数裂缝的产生是由于设计或施工的不适当或不充分,其中包括:* 接缝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 基础的预处理不够* 拌和水过多* 抹面工艺不当* 养护不够或不当二、考虑因素骨料级配的恰当与否,对于混凝土浇筑及抹面所需的用水量影响很大。

骨料的级配应使混合料在不影响和易性时拌和水用量最少。

同样,粘土类材料易于干缩而导致干裂,过量的拌和水也会增加收缩及开裂。

三、常见裂缝类型1.细裂缝(网状、龟裂状)细裂缝发生在表面,呈规则或不规则的网络状。

它是因混凝土(或其他水泥材料)面层的缩引起的。

这种裂缝的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常见于硬结的,金属镘抹表面或潮湿的表面。

典型的裂缝呈六边型,对角线长40mm,通常在早期形成。

虽然细裂缝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整体性,不影响其耐久性和耐磨性,但它十分显眼,影响美观。

造成网状裂缝原因有:a)养护方法不对或不够;b)在高温或多风气候下进行浇筑作业时,未使用缓蒸发剂导致在塑性状混凝土的表面“结壳”,最后产生龟裂;c)过大的坍落度,过度的表面镘抹,或过度压迫(篾式夯压器施工)都会使粗骨料下落,导致水泥浆和细骨料过度集中于表面。

这种表面砂浆过富是产生龟裂的主要原因;d)混凝土抹面时造成的表面渗水,过度镘抹或过早镘抹均会使水灰比增加,造成脆弱面层,使表面易于龟裂和起尘;e)为使过湿表面干燥而加洒水泥灰也会产生龟裂;f)在抹面时为了光整,对干撒表面另外加水,这也是产生龟裂的另一重要原因。

为了防止龟裂,必须做到;a) 严格按照基础处理工艺施工b) 在表面尚未受损时,尽快按养护程序进行养护。

采用全面、适当的养护工艺;c) 采用中等的坍落度;d) 不在表面喷洒水泥灰或水;e) 摸去多余的渗出水,不要迫使它返回混凝土内;f) 当渗出水还留在表面时,不要做且面磨光;2.塑性收缩开裂这类裂缝出现在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作抹面处理时,或抹面处理后不久。

这种裂缝的间距一般大至1m,平行排列(或呈鸡爪状),深12mm,很少扩展至周边。

与龟裂类似,塑性收缩裂纹很少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但影响美观。

多数情况下,这种形式的开裂是由于表面水分的蒸发超过了表面水分的析出,当表面收缩时,内部的混凝土体积仍保持不变。

影响的因素有:a)相对温度下降;b)风速增加;c)环境温度增加,或相对湿度大幅下降;d)混凝土温度大大超过空气温度;为尽可能减少塑性开裂,应:a)对基础和模壳进行湿润以便降低它们的吸水,或者使用防潮层;b)不在太阳下施工。

在棚顶下工作,或给混凝土遮阳;c)搭立临时墙以减弱吹过混凝土的风速;d)安排清晨或黄昏施工;e)适当使用人力和设备对混凝土做快速抹面,磨光;f)当施工延长时,用聚乙烯、湿麻袋或养护纸覆盖混凝土;g)在表面喷洒缓蒸发剂,形成单分子保护膜,以平衡混凝土的干化特性;h)抹面结束立刻开始养护程序。

3.碱—骨料反应水泥中的碱和一些含硅骨料之间的化学反应,有时会导致非正常膨胀,产生大量网状裂纹。

当使用活性骨料时,通过使用低碱水泥。

就可以避免这种膨胀和开裂。

4.钢筋生锈铁的氧化会产生高膨胀量,导致生锈的钢筋上产生裂缝。

这种状况可通过优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钢筋表面足够的混凝土覆盖,及使用防碳化涂层将同样有所帮助。

5.结构沉降裂纹大多是由于桩柱不够或粘土层上的基礅膨胀,或者是混凝土上的负载过大所致。

结构沉降裂缝可通过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及完善的设计来避免。

B一、混凝土面层“起粉” “起砂”的原因分析混凝土面层的“起粉” “起砂”除由于泌水引起外,也有可能养护时间不足或过分失水的原因引起。

规范规定除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外;其他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时,不少于14天;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l4天,如养护时间不够,则在太阳暴晒或干燥空气中造成水分大量蒸发,表面水分的蒸发大于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将导致表层水分大量挥发,水泥会减缓甚至停止水化,表层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面层就无法达到设计强度,建立不起足够的表面强度进而发生起粉或起砂等质量问题。

从众多起案例分析来看,因泌水而导致混凝土表面“起粉”的情况居绝大多数。

新拌混凝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的水泥颗粒、砂、石等多种固体和水等组成的混合料,混凝土浇筑后在凝结以前,新浇混凝土内悬浮的固体粒子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当混凝土保水能力不足时,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会出现一层水,这种现象叫做泌水。

在水泥等的凝结过程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密度小的水往上析出,因而产生了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

即新拌混凝土的泌水和离析一样,是不可避免地的一种趋势。

只可减缓,但不能消除。

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组成材料、施工与养护等几方面。

(一)配制混凝土时水灰比过大路面混凝土规范规定其水灰比应小于0.5,而且要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50--170kg/m3。

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石浆体的强度。

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多余的游离水分的蒸发,在水泥浆面层产生过多毛细孔,降低了密实性,降低了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地面容易起粉起砂。

另外,表面水分过多,混凝土面层抹压修光时间延长,甚至有可能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造成施工地面质量无法保证。

混凝土中的水除了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外,是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有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或施工方便,将混凝土坍落度尽量放大,最好是自动摊平。

甚至擅自加水放大坍落度,结果造成混凝土表面大量泌水。

如某停车场地面工程,因混凝土坍落度大、表面泌水严重,造成地面大面积起砂。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结硬化的时间越长,自由水越多,水与水泥分离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泌水越严重,表层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

(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1、砂石集料含泥量:含泥较多时,会严重影响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土粒会包裹水泥颗粒,延缓及阻碍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结,从而加剧了混凝土的泌水。

2 、不宜使用细砂:砂的细度模数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0.315mm以下及2.5mm 以上的颗粒含量对泌水影响较大。

细颗粒越少、粗颗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

规范要求不宜使用细砂,这不仅是因为细砂的强度低、需水量大、干缩性大,也容易造成地面开裂;也因为细砂引起保水性差,不利于地面修光;与水泥的粘结性能差,降低砂浆的强度。

所以混凝土路面或地面一旦使用细砂,地面起砂的可能性很大。

如某篮球场的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因为砂紧张,使用了细度模数为1.8—2.0的细砂,结果造成了大面积“起粉”“起砂”的质量问题。

3、矿物掺合料的的掺量和品质掺合料颗粒分布同样也影响着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矿物掺合料的细颗粒含量少、粗颗粒含量多,则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

如用细磨矿渣作掺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减少,矿渣的水化速度较慢,且矿渣玻璃体保水性能较差,往往会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粉煤灰过粗,微细集料效应减弱,也会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大。

粉煤灰在道路混凝土中的应用,国内外已有大量工程实例。

试验结果表明:C35道路混凝土中掺入45 kg/m3粉煤灰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佳,此时粉煤灰掺量为胶材量的12.0%。

为此推荐粉煤灰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 20%。

特别是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掺量不能太大,否则早期强度低,如养护不充分,混凝土得不到充分水化,易“起粉”和耐磨性降低。

粉煤灰的品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规范规定III级粉煤灰不能用于钢筋混凝土和C30以上路面混凝土。

但目前国内的粉煤灰除经过处理的I级灰能保证品质外,II级灰质量很难保证,基本上是统灰,其活性指数达不到要求,许多粉煤灰如同砂、石粉的功能一样,仅仅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对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有害而无利。

另外,如直接使用湿排成团粉煤灰或受潮粉煤灰时,因搅拌不开或不均匀,从而引起“起皮”、空鼓等质量问题。

4、水泥的品种和特性水泥作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与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关。

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比表面积与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能。

水泥的凝结时间越长,所配制的混凝土凝结时间越长,且凝结时间的延长幅度比水泥净浆成倍地增长,在混凝土静置、凝结硬化之前,水泥颗粒沉降的时间越长,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细度越粗、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分布中细颗粒(<5u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较少的水化产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细孔,致使内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运动,混凝土泌水越严重。

有些立窑企业使用萤石矿化剂,由于控制不好,致使熟料的凝结时间大幅度延缓;有的由于水泥粉磨时,控制细度较粗,比表面积较小,造成凝结时间过长;水泥的凝结时间过长均易导致混凝土泌水最终引起混凝土面层“起粉” “起砂”。

有些粉磨设备磨制的水泥,尤其是带有高效选粉机的系统磨制的水泥,虽然比表面积较大,细度较细,但由于选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细颗粒中小于3微米的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等问题。

5、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和掺量:掺量过多或者缓凝组分掺量过多,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离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导致严重泌水。

(三)施工原因混凝土工程,不仅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改善了环境,而且提高施工效率。

但由于一些单位在施工中不注重施工与养护,出了质量问题将责任推向水泥生产企业,由此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质量纠纷。

因施工引起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过振混凝土振捣的目的是使其密实,并便于收浆、抹面。

因此不管哪种振捣设备,只要不漏振,以混凝土表面平整、基本不再冒泡、表面出现浮浆即可。

但有的施工人员不按规范施工,振动到一个位置不移动,而且振捣充分也不关闭,造成局部过振,造成过分离析或泌水,引起局部起皮、起砂。

2、非正常的淋水、洒水在浇筑地面混凝土之前,淋湿模板时应避免使地面基础积水,如有积水,会使浇注地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经过振捣,过多地水会泌出表面;有的施工人员为便于收光、抹面,在混凝土面层随意洒很多水,致使混凝土面层水灰比增大,强度严重降低而出现起皮、起砂现象。

3、不适宜的压平修光时间修光过早,混凝土表面会析出水,影响表层砂浆强度;修光过早,有时会由于修光阻断泌水通道,在修光压实层下形成泌水层,造成修光层脱落(即起壳)。

修光时间过迟,则会扰动或损伤水泥凝胶体的凝结结构,影响强度的增长,造成面层强度过低,也会产生起粉或起砂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