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生物:4.3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案3

人教版必修2生物:4.3 遗传密码的破译  教案3

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设计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沈颜英(E-mail:yanyingshen@ )课时课标解读知识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2.教学难点: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生物学研究史,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时安排 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重要补充。

本节内容属于选学,也是原教材没有的。

但这部分内容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为学生学习探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承接第1节介绍的理论推导,本节进一步探讨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然后介绍克里克的实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严谨和科学讲求实证的特点。

并用类比方法将克里克的实验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设计思路与研究方法。

“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反映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即利用生物化学的手段,建立蛋白质体外合成系统。

学习蛋白质的合成后,了解蛋白质的体外合成系统相对容易,对于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理科基础班学生,他们对生物具有较大的兴趣,但对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不够X科班同学深入。

本设计希望通过《遗传密码的破译》的教学,激发他们的生物学探索兴趣,利用他们理科思维的优势,体验科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的实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本章内容。

三、教学策略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延伸和补充。

学生在第1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示范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4-3《遗传密码的破译》示范教案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从容说课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自从“一基因一酶”学说建立(1941年)以后,人们逐步地认识到基因和蛋白的关系。

“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那DNA 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早在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尚未确定之前,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的《什么是生命》一书中就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分子连续所组成。

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

他认为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他用数学的方法推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但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1957年Brenner.S发表理论文章,他通过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发现不存在氨基酸的邻位限制作用,从而在理论上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

而克里克在1961年第一个用T4噬菌体实验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同一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无细胞系统进行体外重组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后来尼伦伯格和他的小组采用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路,一举破译了全部的密码。

遗传密码的破译是生物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为人类探索和提示生命的本质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为后面分子遗传生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遗传密码的破译,测序方法的建立以及体外重组的实现是基因工程的三大基石。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科学史的介绍,但其实际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习这些科学家的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思维素养。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

《遗传密码的破译》教学设计方案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尼伦伯格和马太的实验:每个试管各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了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学生阅读教材75页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中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的作用是什么?(作为模板mRNA直接控制蛋白质(多肽)的合成)(2)为什么要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原有的mRNA会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干扰实验结果;DNA可能作为mRNA合成的模板,而新合成的mRNA也会干扰实验结果。

)(3)如果你是马太或尼伯格,为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采用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解和问题串探究三方面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层层递进,逐渐突破难点。

从实验中认识到遗传密码是如何被破译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遗传密码的展示密码子表,通过以上学习总结密码子特点:不间断性、不重叠性、简并性、通用性、有起始密码与终止密码课堂小结纵观下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和遗传密码破译的意义。

课外视频:了解下近百年来人类探索生命的历史步伐。

习题巩固(2019,全国Ⅰ卷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C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利用今年高考题,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重视程度,并检测知识的学习程度。

板书设计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生物必修2人教新课标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

生物必修2人教新课标4.3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知识导航]1.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2.伽莫夫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设想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方式: ①_________方式和②____________方式2.写出下列DNA 序列以上述两种方式阅读后的密码子及决定氨基酸的个数GGTTCGCACGCT①密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个数:_____ ②密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个数_____[思考]1.当上图中的DNA 的第三个碱基T 发生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_______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 个氨基酸。

2.①在图中的DNA 的第三个碱基T 后插入一个碱基A,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_______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 个氨基酸。

②在图中的DNA 的第三个碱基T 后插入两个碱基,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_______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 个氨基酸。

③在图中的DNA 的第三个碱基T 后插入三个碱基,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_______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将影响 个氨基酸。

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1.克里克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2.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在相关的碱基序列中增加或删除一个或两个碱基,__________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当增加或删除三个碱基时,却_____________正常功能的蛋白质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1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四章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1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重点: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导入: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就在他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最早提出了遗传密码的设想。

他猜想染色体中的有机单体严格、精确地排列,构成了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

这个大胆的猜想,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去破译遗传密码。

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以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

一、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他设想:假设一种碱基与一个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天然的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假设2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的话,4种碱基共有42=16种,也缺乏以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他认为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

伽莫夫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人们不禁又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呢呈现教材P74图片。

[思考与讨论]1、学生答复:如密码子是非重叠的可能影响1个氨基酸,如是重叠的,可能影响3个氨基酸。

2、学生答复:插入1个A,非重叠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插入2个碱基,非重叠那么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插入3个碱基,非重叠将会在原氨基酸序列中多一个氨基酸;插入1个A,重叠将会影响3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1个氨基酸。

插入2个碱基,重叠那么影响4个氨基酸。

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2个氨基酸。

插入3个碱基,重叠那么影响5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3个氨基酸。

遗传密码真的是以3个碱基为一组吗阅读方式究竟是重叠的还是非重叠的必须拿出实验证据。

二、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学生阅读教材P74相关内容,结合有关句子中插入英语字母对语句产生的变化来理解,进行类比分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4.3【教学设计】《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4.3【教学设计】《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本节内容在课标中属选学部分,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而设计的;面向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选修学生分通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化课程资源,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是对本章第1节的重要补充。

学生在第1节中已经学习了遗传密码,但并不了解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本节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使学生通过这一研究过程学习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推理和猜想“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根据科学资料,运用英语词句类比推理“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借鉴科学家的实验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与体验破译遗传密码的方法和过程。

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使复杂的问题更容易理解;以分析“尼伦伯格和马太实验”的设计思路为突破口,初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2、类比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一结论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重叠阅读方式和非重叠阅读方式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一、课程的导入通过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应左图的莫尔斯密码表将书上给的那一段密码文字翻译出来,然后问学生“如果没有这个密码表,他们能译出来吗?再问那么密码表重要吗?”“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也藏有一个密码表吗?知道它是什么吗?了解它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我们身体里的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二、新课的展开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那么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5: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5: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案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教学目标遗传密码子的破译。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一结论的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重叠阅读方式和非重叠阅读方式。

教学过程一、课程的导入通过给同学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应左图的莫尔斯密码表将书上给的那一段密码文字翻译出来,然后问“学生如果没有这个密码表,他们能译出来吗?再问那么密码表重要吗?”“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也藏有一个密码表吗?知道它是什么吗?了解它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我们身体里的密码子-----遗传密码子”二、新课的展开我们知道了核酸中的碱基序列就是遗传信息,翻译实际上就是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那么碱基序列与氨基酸序列是如何对应的呢?“中心法则”提出后更为明确地指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从DNA→RNA→蛋白质。

那DNA和蛋白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DNA是如何决定蛋白质?这个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引起了一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G.Gamor对破译密码首先提出了挑战。

当年,他在《自然Nature》杂志首次发表了遗传密码的理论研究的文章,指出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一)遗传密码子的阅读方式人们不禁又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和非重叠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发生改变时,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1个氨基酸,如果是重叠的又将影响3个氨基酸。

当图中DNA的第三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如果密码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3个氨基酸,如果密码是重叠的,又将影响3个氨基酸。

(二)遗传密码子的验证(克里克的实验)1961年,克里克对T4噬菌体DNA上的一个基因进行处理,使DNA增加或减少碱基。

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发现加入或减少1个和2个碱基都会引起噬菌体突变,无法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而加入或减少3个碱基时却可以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4.3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尼伦伯格和马太的无细胞体系——蛋白质体外合成的实验
实验原理:以人工合成的RNA作模板合成多肽,确定氨基酸与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当堂训练




年级
高一年级
科目
生物学
课题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
2、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点
1、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
2、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遗传密码是如何入课题
自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后,科学家就围绕遗传密码的破译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
学习目标
1、遗传密码是如何破译的?
2、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明确学法
阅读、思考、小组讨论。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73-74,回答
检测提问
1、几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2、遗传密码如何阅读?是重叠阅读还是非重叠阅读?

生生互动
教师解难
非重叠阅读:密码子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只读一次
重叠阅读:密码子中的每个碱基作为信息重复阅读
克里克通过T4噬菌体的移码突变实验证明遗传密码具有下列的一般性质:
1.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成为三联体,又叫密码子。
2.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
3.编码间没有分隔符。

读书自学
阅读课本P75,回答
检测提问
1、哪几个碱基决定某一种氨基酸?
2、尼伦伯格和马太通过什么实验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张亚军)
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到处都是密码,正确的解读密码有时是非常有用的,如:二战中因图灵发明了密码破译机而有效的获取敌方军情,从而彻底的扭转战争的形势.
研究背景:
1944年,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发表大胆地预言:染色体是由一些同分异构的单体连续所组成。

这种连续体的精确性组成了遗传密码。

同分异构单体可能作为一般民用的莫尔斯电码的两个符号:“·”、“—”,通过排列组合来储存遗传信息。

(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

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
学生:基因位于DNA上)
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信息,即密码和译文。

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密码是全然未知的。

遗传密码的“·”、“—”是什么?怎么方式储存遗传信息?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双螺旋模型,给予科学家们很大的激励。

破译遗传密码成了势在必行的工作。

(1944年,薛定谔在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尚未明确,十年后DNA 双螺旋模型才得以建立的背景下:将遗传信息设想成一种电码式的遗传密码,实在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

)
对于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应是将DNA顺序或mRNA 顺序和蛋白质(多肽链)相比较。

DNA、mRNA — 4种碱基
蛋白质的氨基酸— 20种
四种碱基—20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呢?
此处:加强学生讨论探究
1.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在理论上尝试了遗传密码的解读
伽莫夫是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他设想:若一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的天然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种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若2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4种碱基共有1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他认为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就可以解决问题。

4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就会产生256种排列组合。

相比较而言。

只有三联体较为符合20种氨基酸)
此处:加强学生讨论探究
接下来,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阅读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
学生互动:用四种颜色的磁铁代替4中碱基来替代一段碱基序列(GGTTCGCACGCT)
((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发生改变的时,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
生:一个
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又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
生:三个
1957年布伦纳(Brenner.S)从理论上对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分析:指出不存在氨基酸的邻位限制作用。

否定了遗传密码重叠阅读的可能性。

遗传密码真的是以3个碱基为一组吗?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究竟
是重叠的还是非重叠的?密码之间是否有分隔符?
解答这些问题不能只靠理论推导,必须拿出实验证据
2.遗传密码的验证(克里克实验)
1961年,克里克和他的同事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们用T4噬菌体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通过原黄素处理可以使DNA脱落和插入单个碱基,通过这样的方法他们发现加入或减少一个或两个碱基都会引起噬菌体突变,无法产生正常的蛋白质,而加入或减少三个碱基却可以合成正常的蛋白质,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图中的DNA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非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
生:将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如果插入两个碱基呢?
生:也会影响后面所有的氨基酸
如果插入3个碱基呢?
生:将会在原氨基酸的序列中多一个氨基酸
当图中的DNA的的第3个碱基T后插入一个碱基A的话,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如果插入2个,3个呢?生:如果插入1个碱基,影响3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1个氨基酸
生:如果插入2个碱基,影响4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2个氨基酸
生:如果插入3个碱基,影响5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3
个氨基酸))
类比分析:几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原句中每个单词都有3个字母组成,7个单词连成一句
THE FAT CAT ATE THE BIG RAT
①在原第2个单词中插入一个字母R。

THE FA R/TCA TAT ETH EBI GRA T
②在原第2个单词中插入二个字母R。

THE FAR /RTC ATA TET HEB IGR AT
③在原第2个单词中插入三个字母。

THE FAR /ROT / CAT ATE THE BIG RAT
当插入1、2个碱基时,会对后面所以的氨基酸产生影响。

当插入3个碱基时,则可能对部分的氨基酸有影响,所以有可能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结论:
①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②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非重叠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同年,马太和尼伦伯格和克里克的方法和思路完全不同,他们采用的体外合成蛋白质的技术, 对遗传密码对应的规则发起了挑战
3.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1961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破碎的细胞溶液建立了一种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在试管里合成多肽链的实验系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
码。

如果是你,如何设计实验破译遗传密码?
(1)去(原细胞中)模板:每只试管中加入除去DNA和mRNA细胞提取液。

(在细胞提取液中含有核糖体、ATP及各种成分的完整系统) (2)加(人工合成的)模版:每只试管中加入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代替天然的mRNA
(3)加材料:每只试管中加入一种氨基酸
(发现合成了单一的多肽,既多聚苯丙氨酸。

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无细胞系统的成功,也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
这一结果证实了无细胞系统的成功,同时还表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这是第一个遗传密码子被破译。

在接下来的六七年里,科学家沿着体外合成蛋白质的思路,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破译出了全部的密码子。

结束语:
我们注意到整个破译过程有薛定谔大胆的想象,伽莫夫的睿智的逻辑思维推理,克里克及尼伦伯格敏锐的创新性实验;他们的贡献不仅仅是对遗传密码的破译,更重要的是对生物研究方法上开启了新的思维方式。

归结起来:大胆、睿智、敏锐和创新是科学家的重要素养。

专家点评:
本节课从开始就注重了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课程的进
行中多处体现对学生的思想启发、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及合作探究能力的锻炼;从而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相应知识的获取及理解.
总的来说:是一节很好的示范课.
点评人:刘红秋(教研员,高中特级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