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模型、蚯蚓视频、土壤样本等。

2.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蚯蚓生活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视频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铲子挖出蚯蚓,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蚯蚓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蚯蚓对土壤有哪些改良作用?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蚯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蚯蚓

蚯蚓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蚯蚓有其適應環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結構,能用卞氏圖表比較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地觀察態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對蚯蚓的細緻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

教學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隻淺水碟子。

教學過程一、課前佈置學生捉蚯蚓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裡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麼環境上的特點。

2.關注:學生捉蚯蚓是否傷害蚯蚓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蚯蚓的生活環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二、觀察蚯蚓的身體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

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

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

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

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

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節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1.回顧卞氏圖表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裡,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裡,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關注:學生比較的資訊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資訊。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一)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一)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一)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2. 了解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

3. 掌握观察和描述蚯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2.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3.1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1. 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如身体形状、颜色、大小等。

2. 介绍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性,如栖息地、进食方式、运动方式等。

3.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3.2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和意义,如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等。

2. 通过示例和故事情境,让学生了解蚯蚓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亲自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活动性。

2. 图片和视频展示:使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蚯蚓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3.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有关蚯蚓的图片或引发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带领学生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际活动,引导他们发现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3.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蚯蚓的生活方式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拓展延伸: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探讨蚯蚓在土壤中的重要性和保护蚯蚓的意义。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如何观察和描述蚯蚓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1. 蚯蚓图片和视频素材。

2. 课件和展示工具。

3. 学生书籍或资料。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蚯蚓的记录表。

2. 问题回答:学生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的回答。

3. 讨论参与:学生对于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的参与程度。

八、板书设计- 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和意义- 观察和描述蚯蚓的方法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案——第1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案——第1课时

《蚯蚓》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蚯蚓的身体结构2.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3.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讨论法教学准备放大镜、蚯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谜语导入,“短短一段绳,泥中能穿行;松土又施肥,农民好帮手。

”揭示课题——蚯蚓二、新授1.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1)交流:你们在哪找到了蚯蚓?(2)捉到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生A:我在墙角下挖到过蚯蚓。

生B:我在我们家菜园地里见到过蚯蚓。

生C:我在大树下见到过蚯蚓。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小科学家。

我们在墙角、菜地、树下都能找到到蚯蚓,那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个环境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生合作交流,师总结总结: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2.交流:关于蚯蚓,你们还都了解些什么?它们吃什么?生A:蚯蚓喜温怕冷,它们的食物是腐植质。

生B:蚯蚓喜湿怕浸性,它们白天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主,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师:同学们对蚯蚓的了解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仔细地观察一下蚯蚓,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3.观察蚯蚓的身体(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方法,讨论纪录的方法。

(生组内合作讨论并交流,师总结)(2)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用放大镜有顺序地观察,以画图的方式记录,配简单的文字)(3)教师给每组发放装有蚯蚓的盒子,放大镜让每组准备一张白纸,让学生轻轻地把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

(4)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

要求把看到的蚯蚓的样子在课本的相应的位置画下来,找到蚯蚓的口、环带、肛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提示:口和肛门可以在蚯蚓运动时区别)(5)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口、肛门、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3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

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

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

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活动反思: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

《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三年级蚯蚓教案

三年级蚯蚓教案

三年级蚯蚓教案第一课时:认识蚯蚓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蚯蚓并描述它的特征。

2.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观察蚯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图片资料。

2. 蚯蚓的标本和玻璃罩。

3. 学生的放大镜和放大镜画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把蚯蚓标本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

2. 呈现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动物,它们就是蚯蚓。

我们要观察它的特征和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3. 呈现蚯蚓图片:通过介绍蚯蚓的外形特征,让学生了解蚯蚓是长而瘦的,身体由环节组成,没有眼睛但有感觉器官等。

4. 学生观察蚯蚓标本: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蚯蚓标本,用放大镜画笔指出观察到的特征,老师进行引导和解释,确保学生对蚯蚓的特征有基本了解。

5. 练习与展示:分组进行小实验,每组给学生准备蚯蚓和土样,让学生自己喂养蚯蚓,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内容。

6. 拓展实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蚯蚓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答案,老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7. 总结归纳: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进一步了解蚯蚓的问题。

8.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蚯蚓,了解蚯蚓的更多知识。

五、板书设计:认识蚯蚓-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作用六、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对蚯蚓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描述蚯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小实验和讨论,学生对蚯蚓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多进行实践和观察。

同时,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启发和提示,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

蚯蚓科学教案

蚯蚓科学教案

蚯蚓教案教案主题: 探索蚯蚓的生活和生态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理解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蚯蚓图片或实物2. 土壤样本3. 透明容器4. 观察记录表格5. 学生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1. 向学生展示蚯蚓的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他们对蚯蚓的了解程度。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蚯蚓的观察和想法。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二、蚯蚓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1. 向学生展示蚯蚓的图片或实物并让他们观察和描述蚯蚓的外貌特征。

2. 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如蚯蚓居住在土壤中、喜欢潮湿的环境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的身体结构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介绍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如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等。

2. 讨论蚯蚓对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如何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

四、观察和实验: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蚯蚓、土壤和透明容器。

2. 指导学生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并让他们记录观察结果。

3. 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测试蚯蚓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比如,探究蚯蚓通过将土壤吞噬后排泄物贡献给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

五、总结和评价: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蚯蚓对土壤水分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蚯蚓的作用并认识到蚯蚓在生态中的重要性。

2. 总结蚯蚓的特征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

六、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有关蚯蚓和生态的研究,可以通过图书、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延伸了解。

2. 邀请专家或组织实地考察,了解蚯蚓的生态系统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完整篇

《蚯蚓》教案篇12一、教学背景:蚯蚓是学生比较熟悉又陌生的小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整个身体柔软,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没有眼,但有感光细胞,运动方式为蠕动,主要靠身体内的环肌和纵肌交替收缩及刚毛的配合完成。

二、设计思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际上是一个连续过程,要做好这个实验,关键在于学生饲养好蚯蚓,并做好观察记录,因为教材旨在通过通过学生平时熟悉两种陆生动物(蚯蚓和家兔)为代表的观察和研究,来说明陆生动物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环境的,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教材所蕴藏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教学。

所以,本探究实验应该是从提前安排学生在校外采挖蚯蚓开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蚯蚓的饲养和观察,了解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2、概述环节动物特征;3、通过学生采集和饲养蚯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适应的生物学概念;4、通过饲养蚯蚓,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运动、呼吸)2、难点:蚯蚓运动快慢比较实验、刚毛及粘液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采集蚯蚓(强调学生外出采集蚯蚓时必须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2、并要求给蚯蚓一个舒适安静的家,教师向学生介绍观虫器的制作方法(①取大小矿泉水瓶各一个,用剪刀剪去上半截;②将小矿泉水瓶置于大矿泉水瓶之中;③在矿泉水瓶内加一些土壤,注意土壤湿度)要求学生自制观虫器,写好观察笔记,(学生在家饲养蚯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观察的过程,但学生观察可能无序,作为教师就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顺序,并提醒学生真实填写好观察日记)3、观察内容由老师提示在观察饲养蚯蚓时注意以下问题:①你在什么地方采集到蚯蚓的?②土壤的水分、土质情况如何?③根据采集地点分析蚯蚓生活的环境怎样?④你观察到蚯蚓的活动时间如何?⑤蚯蚓吃的是什么?学生自我完成,回校上课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
4.蚯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分析
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课前布置学生找蚯蚓的粪便,从而认识蚯蚓生活的环境。

学生能够带几条蚯蚓来上课,那是最理想的。

蚯蚓应装在罐子里,里面放一些潮湿的土壤。

课堂中,只要稍作总结
概括,知道蚯蚓生活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即可。

引导学生看第31页右上角的图,问他们,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察蚯蚓的身体
教师要在课前给每一组准备一个装蚯蚓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土壤和几条蚯蚓。

农村里容易找到蚯蚓,城镇中可以到钓鱼商店购买。

等学生开始观察蚯蚓时,教师发下盒子,并提出要求:从饲养盒里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蚯蚓的身体,把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在课本的下方,要求画出蚯蚓的环节。

找找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把这三个名称标注在自己的简图上。

3.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把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它的爬行,把描述蚯蚓爬行的词语写在简图下面,作为观察蚯蚓的补充。

在蚯蚓运动时,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是否缩紧身体。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简图下面。

在这个环节里,要教育学生,用笔尖触碰蚯蚓,可能对蚯蚓产生伤害,希望学生不要反复多次触碰,特别是触碰的力度一定要轻,学会爱护小动物,建立爱护生命的意识。

在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提问: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如果把蚯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反应呢?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要求,学生用饲养盒里的另一条蚯蚓做实
验。

这项实验的时间不能太长,蚯蚓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不然的话,蚯蚓很容易淹死在水中。

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

因此,对于夏天暴雨过后,蚯蚓往往爬出地面也就能够理解了。

4.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比较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和不同,采用维恩图的方式进行。

先把上两节课学过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的圆圈里,再把今天学习研究的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然后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写在交集处,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这样完成找相同点的环节。

最后,要求学生把2-3条蚯蚓放入蜗牛的饲养箱,继续观察它们的生活,把观察到的新内容记录在表格中或者写在科学观察日记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