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PPT课件部编版3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7、读课文第9段思考:通过作者的分析,得 出了什么结论?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结论:[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 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尾段——
12、、深深强化化调了中…心…中论的心点中论,心点提论(出点盲;…目…的地结反论对;不求甚解 3、的发态出度……同的样号没召有或充希分望的人们理…由…);发出号召: 4、重补要充的论证书了必…须…常(常其反作复用是阅使读论。证更严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 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 《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 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 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 证方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 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 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 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现多谓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 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 不深入。含贬义。
马南邨(1912-1966)原 名邓拓 。笔名马南邨、于遂安 、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 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问题答中题所模提式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首是先什:么通;过…引出…论点(通过…论证方法提出… 论先点说)其了什次么是,结后合说文了章什对么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 然后:第用三…明事确例论(证或中名使言用、了或什某么个论角证度方)法加对以论论点证进, 最行后论:证得的出;…的结论。

《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共39张PPT).ppt

《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共39张PPT).ppt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 甚解”的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 点,而要了解大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 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 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 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四 课堂小结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书籍是我们成 长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要“好读书”,但古 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 也是读不完的,所以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希 望同学们在学了这篇文章后能反思自己的读书 态度和方法,在借鉴别人读书方法的基础上,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 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 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 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 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 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 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不求甚解》PPT精品课件

《不求甚解》PPT精品课件
(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 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 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 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四 课堂小结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书籍是我们成 长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要“好读书”,但古 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 也是读不完的,所以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希 望同学们在学了这篇文章后能反思自己的读书 态度和方法,在借鉴别人读书方法的基础上,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
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
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论证方法
(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 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六 板书设计
谈读书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阐述读书的方法 阐述读书能塑造 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六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摆出批驳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分析“不求甚解”的含义 得出正确观点
二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 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 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 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 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 日报》总编辑。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 准确。
强调“读书”“讨论”“作文”在培养人 的素养中的作用。
品析语言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品析语言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 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 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 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 1、读其部分(选读)——只有部分重要的书 2、大体涉猎(浏览)——不太重要的书 3、全读(精读)—— 课本、重要的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摘要)——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 “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 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根自称“以 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 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 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 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 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合作探究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 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 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不求甚解ppt优秀课件

不求甚解ppt优秀课件

图像和图表的使用
直观明了
适当使用
使用图像和图表能够直观地表达复杂 的概念和数据,增强观众的理解。
图像和图表的使用应适度,避免过多 或过少,以保持PPT的平衡和协调。
设计美观
图像和图表的设计应美观大方,符合 视觉审美,避免过于花哨或杂乱。
04
演示技巧
演讲风格
清晰明了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 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确保
优秀PPT案例三
总结词
内容实用、针对性强
详细描述
该PPT案例内容实用,针对性强,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和目 标受众的特点。通过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步 骤,使得观众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帮助和指导。
总结词
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详细描述
该PPT案例语言规范,表达准确,用词严谨,没有出现错 别字或语法错误。这种准确规范的表达方式能够提高演讲 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重点突出
使用粗体、斜体、下划线等方 式突出重点内容,引导观众注
意力。
简洁明了
避免过多文字和复杂图表,尽 量使用简洁的语言和图表呈现
信息。
信息量适度
每页PPT内容不宜过多,保持 适度信息量,方便观众吸收和
理解。
动画和过渡效果
适度使用
适度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可以 增强PPT的视觉效果,但过度使
用会分散观众注意力。
灵活调整
根据观众的反应和现场情况,灵活调整时间安排 ,适当加快或放慢讲解速度。
与观众的互动
提问与回答
在演讲过程中,适时向观众提问或邀请他们回答问题,增加互动 和参与度。
眼神交流
与观众保持眼神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注和重视,增强彼此之间的 联系。
肢体语言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生词
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一 般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例句: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 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咬文嚼(jiáo)字: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 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 识。
例句: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 得开卷有益。
文体知识
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 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理清反驳思路
本文批驳了什么观点?在批驳过程中作者又树立了自己 怎样的观点?
第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 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 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犯了
什么毛病?
理清反驳思路
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犯了什么毛病? 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 这个词经过长期流传、演化,不仅是缺了这个词的
原意,而且词的感情色彩还带有贬义。
理清反驳思路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理清反驳思路
阅读第3、4段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例句: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学习生词
豁(huò)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例句: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 豁然贯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不求甚解》.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不求甚解》.PPT课件

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段: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
解”的意思。 第三段: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 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 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 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 “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 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 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 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 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敌人走后,邓拓深为乡亲们的高尚节操而感 动。在邓拓为牺牲的老乡题写的碑文中说:“故 乡如醉远,天末且栖迟。从此马兰路,千秋烈 士居。” 正是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邓拓才对马兰情 有独钟,当他执笔为《北京日报》写“燕山夜话 ”时,便用了“马南邨”这个笔名。虽然他常用的 刻印有“邓拓、左海、马兰邨、马兰邨人、邓云 特”等,但他最喜爱的还是“马南邨”,因为其对 马兰怀念、感激之情全寄予这个笔名中。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 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五、内容理解
讨论:
1.“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 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三、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 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 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 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六、归纳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 忽略:“好读书”,但不可断章取 义。我们应该全面地分析问题,把 握实质。
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延伸
名言警句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 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八、布置作业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 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谢谢!
1、忘恩负义,卑鄙的嫉妒,利害关 系,这 一切都 缠扰着 社会上 各阶层 的人。 2、世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有各自 的悲伤 ,他们 大多数 都有着 委屈。 3、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一件好事; 可是, 如果在 别的方 面没有 恒心, 那么爱 情方面 的恒心 也就一 文不值 ,毫无 意义了 。 4、人越是心高志大,就越少不了有 种种的 小弱点 。 5、某种可喜的才能,某种幸运的机 会,可 以形成 某一些 人上升 的梯子 的两侧 ,但是 那梯子 的横级 必然是 用禁得 住磨擦 和牵扯 的东西 做的; 没有东 西可以 替代彻 底、热 情、诚 恳的真 功夫。 6、在地球上,没有一样东西在开始 出现的 时候, 不被一 些人笑 得死去 活来。 7、可以断定,思想和身体一样,稍 有过度 的安逸 ,便会 如染瘟 病。类 别:思 想 8、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 助,孩 子的心 灵将是 一片荒 漠。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 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 意。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 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 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 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 而产生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 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 识、趣味融于一体,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
第四单元
13 短文两篇
一、新课引入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
《 不 求 甚 解
马》
南 邨
学习目 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 确的方法和态度
读书。
二、作者简介
2.既然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那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 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 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 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五、内容理解
讨论:
3.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 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驳论的论证方式
第五部分(9):得出结论,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四、整体把握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 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的观点。
五、内容理解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