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植物养生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桂花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研究

桂花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研究

桂花的免疫调节与抗肿瘤研究桂花,又称为月季花、全月花等,是我国传统的香料和药材之一。

除了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调味之外,桂花在传统中医中也被用作一种药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桂花的研究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实了桂花在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方面的独特作用。

对于肿瘤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并调整免疫应答来防御感染和抑制肿瘤的发展。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免疫系统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而桂花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免疫调节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表明,桂花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黄酮、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一项针对桂花黄酮的研究发现,桂花黄酮具有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和活化的作用,可以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此外,桂花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强免疫功能。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能力。

除了免疫调节作用,桂花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

一项研究发现,桂花提取物抑制了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桂花还能够调节多种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如PI3K/Akt、NF-κB等,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桂花在抗肿瘤方面的潜力,为开发桂花作为抗肿瘤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尽管桂花在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尚未完全鉴定和提取,难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机制中的作用。

其次,桂花的用量和用法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还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桂花在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方面的疗效,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桂花的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进展

桂花的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进展

桂花的传统药用价值与现代研究进展桂花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

它不仅是美食、美酒中的独特调料,还被广泛用于传统药用领域。

桂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它的药用价值在现代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和发展。

首先,桂花在传统药用中被用于调和气味和起到止血的作用。

桂花具有独特的香气,可以调和其他药材的味道,增加药品的风味。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桂花被认为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创伤和出血症状。

这种传统观念也得到了现代研究的支持。

实验证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凝聚,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其次,桂花在传统药用中被用于调理消化系统。

桂花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消化道平衡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此外,桂花还被认为具有舒经活络的作用,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等不适症状。

现代研究表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和抑制消化道炎症的能力,可以对消化道疾病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桂花在传统药用中也被用于治疗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桂花具有解毒、止咳和祛痰的作用,可以缓解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等症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桂花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改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现代研究也证明,桂花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和抑制炎症的能力,可以对呼吸道疾病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进展,桂花的药用价值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桂花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等,这些物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此外,桂花还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和抗衰老等作用,这些发现为桂花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桂花在食品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桂花的香气独特而迷人,被用于调味和香精的添加。

桂花香精常常用于制作糕点、茶叶和酒类等食品,不仅能增加食品的风味,还能改善食欲,起到养胃的作用。

此外,桂花中的黄酮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延缓食品的氧化和腐败过程,提高食品的品质和保质期。

保健植物在老年公园绿化中的应用

保健植物在老年公园绿化中的应用

物 及 其 功 效 见 表 l 由 于 花 的 品 种 不 同 , 散 发 的 香 气 与 。
挥 发 的 物 质 也 不 同 ,对 人 体 会 产 生 不 同 的 影 响 ,因 此 不 能
冒然混 用 。
3 体 疗 类
体 育 锻 炼 能 增 强 体 质 、防 御 疾 病 ,这 是 广 义 的 体 疗 类 养 生 保 健 型 生 态群 落 形 成 的 基 础 。 目前 比较 流 行 的 “ 林 森
表 1 常 见 嗅 觉类 保 健 植 物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吴 佳 (92 ) 18- ,女 ,助教; 长 民政职业技术 沙
学 院 艺 术设 计 系 辅 导 员 。

Hale Waihona Puke 8 — 9 C N E OR CU TU A T CT … ES H Tl L RE BS RA S
人 的 呼 吸 系 统 或 从 皮 肤 毛 孔 进 入 人 体 ,起 到 防 病 、 强 身 、
的娱乐和 休闲 ,只不过在 园林 的设 计上 更多地 考虑到 老年 人的生理 、心理和 行为特 征 ,相 对其他 公 园来 说 ,更多地 为 老 年 人 服 务 , 更适 合 老 年 人 休 闲 和 娱 乐 。这 就 要 求 老 年
公 园园林绿 化 的主要 构成元 素植 物 既能 够满 足 人们观 赏 、 休 憩 ,还 要 能 满 足 老 人 们 的 养 生 保 健 等 各 方 面 的 需 要 。 因 此 保 健 植 物 的 在 老 年 公 园 中 的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关 键 词 :老 年 公 园 ; 园林 绿 化 ;保 健 植 物
随 着 我 国 人 I进 入 老 龄 化 , 我 国 很 多 城 市 公 园现 有 的 E I

杜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杜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杜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杜仲,又称为川刺桐、轴香生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中医药的热门话题,杜仲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对杜仲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内研究动态在国内,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和临床应用领域。

许多研究表明,杜仲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保健功效。

例如,杜仲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减轻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杜仲还可以对抗老化过程,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在杜仲的临床应用研究中,一些研究表明,杜仲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还有研究发现,杜仲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此外,杜仲还被发现对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尽管国内对杜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和药理机制还不够清楚,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和标准也需要更加严谨和规范化。

因此,未来的研究工作应该加强对杜仲的化学组分、药理作用以及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二、国外研究动态与国内相比,国外对杜仲的研究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医学界的日益重视,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开始关注杜仲及其潜在的药理作用。

在国外的一些研究中,发现杜仲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杜仲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

这表明杜仲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或辅助治疗药物。

此外,国外的研究还发现,杜仲可以对抗肌肉损伤和炎症反应,改善运动能力和促进康复。

这些研究结果为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一种自然、安全的辅助健身选择。

尽管国外对杜仲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其对杜仲药理作用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康养园林景观的兴起与发展探析

康养园林景观的兴起与发展探析

康养园林景观的兴起与发展探析作者:林上海杨焰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7期摘要:“康养园林景观的兴起与发展探析”综述了园林景观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探讨了康养园林景观的兴起与康复花园、保健型园林的关系,总结出实现园林景观康养功能的四种方法,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康养园林景观将与中医养生、森林旅游、人居环境建设等业态融合并快速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助力。

关键词:康养园林景观;中医养生;康复花园;森林康养;康养旅游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柳州市居住区康养园林景观评价指标构建研究”(2020KY37012)研究成果。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从康复花园、康复景观、保健型园林发展而来的康养园林景观正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康养园林景观是一种人造的可以用来平衡人的健康状态的绿色保健养生环境,是风景园林学的一部分,与美学、医学、行为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将有助于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实施。

一、园林景观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园林景观是经过改造的自然环境,与人的健康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医师鼓励病人更多地接触庭院或花园以促进康复[1]。

中世纪时期,欧洲修道院通常与回廊式庭院花园结合,提供医疗服务。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医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们注重的是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自然景观对疾病的康复疗养作用。

进入17、18世纪,赞美与崇拜自然的浪漫主义思潮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重视,以及自然对于疾病和精神的康复作用。

到了20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了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

同时,园林城市、田园城市等运动的兴起,推动着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支持自然恢复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相关理论研究、实践项目正在不断趋于成熟[2]。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天爱人的传统,天就是大自然。

中国道教主张“天人合一”,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中外保健型园林的现状及比较

中外保健型园林的现状及比较
行 比较 , 以促 进 中 国保 健 型 园林 的发 展 。
2 中外保 健 型 园林 的理 论研 究
2 1 中 国 保 健 型 园 林 的 理 论研 究 .
中 国保 健 型 园林 的研 究 主 要 是 侧 重 园 林 对 健 康 的维 护 , 围绕 植 物 与植 物 群落 展 开 , 研 究基 本 停 留在 概 念 提 出阶 段 。 其 2 O世 纪 8 年 代 , 绪 珂 提 出 运 用 阴 阳 五 行 建 设 生 态 保 o 程
关 键 词 :保 健 型 园林 ;研 究 ;比较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1 6 2 1 ) 40 5 — 4 0 2 3 8 ( 0 0 0 — 0 10 中 图 分 类 号 :TU 8 . 965
S a u nd Co pa e o e lhc r n s a e e we n t t sa m r f H a t a e La d c p s b t e
Ab ta t Thi r il xpli d t t t he h at c r a s a e r src : s a tce e ane he s a usoft e lh a e lnd c p s fom hr e a p c s, ic u ng t e nig o e lh a e t e s e t n l di he m a n f h at c r
态 、 生 和 保 健 等 多 功 能 兼 顾 , 负 着 改 善 并 维 护 居 民 健 康 养 担
的 重任 。 而 园林 的 养 生 保 健 功 能 无 论 从 广 度 , 是 从 深 度 、 还
高 度来 说 , 优 于 其 他 艺 术 门类 l 。 在 中 国 人 口 众 多 、 疗 都 _ 1 ] 医 措 施 缺 乏 、 金 紧 张 等 特 殊 国情 下 , 健 型 园林 无 疑 是 现 代 资 保 园林 发 展 的一 个 重 要 方 向 。 目前 中 国 对 保 健 型 园 林 的 研 究 还 处 于 起 步 阶段 , 论 研 究 基 本 停 留 在 提 出 概 念 阶 段 , 研 理 且 究 涉 及 的领 域 较 窄 , 相应 的 , 健 型 园林 的 营 造 实 践 也 不 多 , 保 因此 有 必 要 对 国 内外 保 健 型 园 林 的 现 状 进 行 综 合 研 究 并 进

青岛市八大关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康养特性分析

青岛市八大关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康养特性分析

生的概率[3],降低周边居民结肠癌的死亡风险[4],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鼻炎和哮喘的发病率,并且对空气污染和呼吸道疾病死亡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5]。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目前对园林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领域,对园林植物康养特性的研究还较为缺乏。

因此,本研究从植物多样性角度出发,重点调查分析了青岛市八大关园林植物的康养特性,以期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康养特性研究提供借鉴,为促进青岛地区城市绿色空间的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地概况八大关景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东部沿海,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66.6万m 2,公共绿地主要分布在景区的东南及沿海地区。

八大关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

八大关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覆盖率达70%。

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八大关成为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对八大关园林植物进行多样性及康养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内容与方法2.1调查时间与范围通过资料调查与现场实地调研,对青岛八大关风景区公共绿地内的所有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

调研时间为2021年7—9月。

考虑到景区内的路网,以及受场地建筑环境的影响,根据植物群落的性质与特点,以路缘和林缘为标准,将八大关风景区内的公共绿地划分为30块样地,面积共116 354.04 m 2。

2.2调查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对样地内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植物均进行了详细调查。

其中,乔、灌木采用每木调查法,统计30块样地中所有树高大于1.5 m 的乔木种类,以及树高、胸摘要 青岛市八大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

文章以青岛市八大关公共绿地的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八大关植物的多样性及园林植物的康养特性。

研究发现,八大关植物种类丰富,季相特征明显。

八大关156种植物中有34种植物被证实能够释放对人体有益的挥发性有机物。

研究证实,八大关现存园林植物具有良好的康养效果,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摘要从药用植物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和新型园林特色植物出发,分析药用植物对于丰富园林景观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药用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药用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前景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改良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为人们提供食用、衣用、药用、观赏等多方面的价值,其花、叶或果实观赏价值都很高[1-3];如菊花、芍药、百合、丹参、辛夷等药用植物,都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药用植物在园林植物中有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价值,人们可以通过对其适宜栽培条件和繁殖技术的研究,扩大新颖、奇特观赏植物的品种范围;在现代园林绿化中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让药用植物走进人们的生活视野,对普及药用植物的科普知识,保护植物多样性及稳定性,丰富我国园林观赏植物品种具有深远的意义[4-7]。

1 药用植物概述1.1 药用植物的概念药用植物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2个方面进行阐述:广义上是指根、茎、叶、花、果实等含有特殊的成分可供人类使用的植物;狭义上是指具有强身保健、治疗疾病等作用的植物。

6 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药用植物,而对于园林景观,药用植物也与其历史渊源深厚。

因此,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可以在园林景观的营建中引入药用植物。

1.2 药用植物的分类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有11 146种,而在现阶段园林景观中具有较广泛应用的药用植物为200余种,主要为一至二年生草本及多年生宿根药用植物。

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为7类。

一是乔木类。

如银杏、杨梅、辛夷、肉桂、樟树、梅、枇杷等。

二是竹类。

如毛竹、紫竹、阔叶箬竹、苦竹等。

三是灌木类。

如栀子、沙棘、山楂、夹竹桃、杜鹃、无花果、木槿、结香等。

四是藤本类。

如猕猴桃、金银花、薜荔、瓜蒌、常春藤、爬山虎、凌霄等。

五是草本类。

如百合、万寿菊、凤仙花、虞美人、鸡冠花、金线莲、石斛、芍药、射干、石蒜等,大多为一至二年生或多年生陆生或水生草本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植物养生保健功能研究进展作者:谭笑高祥斌来源:《中国城市林业》2017年第01期摘要:当前对园林植物功能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对其养生保健功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从养生保健园林植物入手,详细论述了其在降温增湿、吸收有害物质、滞尘、固碳释氧、杀菌、驱虫、增加空气负离子和减少紫外线伤害等方面的间接保健功能;也对其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食用等方面的直接保健功能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对园林植物养生保健功能研究方向的探索,以期为养生保健型园林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养生保健,功能养生,泛指各类旨在预防疾病、调补身体、修身养颜、延年益寿等的日常身体规划行为和生活方式。

保健,即保护健康。

殷利华等认为养生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持、保护有着明显功效的植物。

国外对保健型园林的研究实践较长,理论较完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人群,专业化程度较高,且多由医疗专家和园林设计者共同设计而成:而我国刚刚起步,多停留于概念阶段,服务对象没有针对特定人群,且仅由园林设计师参照相关保健学理论独自完成设计。

本文将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论述园林植物的保健功能,并且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园林植物间接保健功能1.1降温增湿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空气温度,提高湿度。

此外,植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温室效应。

吴菲等对北京54种常用园林植物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乔木中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Steud,)降温效果显著,比同一时间裸地温度低5.1℃:白皮松、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毛泡桐增湿效果显著,比裸地湿度高14.5%-16.1%:灌木與藤本中珍珠梅[Sorbaria sorbifalia(L)A.Braun]、荆条(Vitex negundo)降温效果显著,比裸地温度低4.9℃-5.4℃,荆条增湿效果显著,比裸地湿度高20.0%。

秦俊等对上海居住区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降温增湿效应最强,日均降温效应大于2.3℃,日均增湿效应大于12.4%。

1.2吸收有害物质植物可以吸收和降解大气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大气环境。

鲁敏等对绿化树种吸滞大气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物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被测的24个树种中,桑树(Morus alba)、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榆树(Ulmus pumila)、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a)、梓树(Catalpa ovata C.Don)吸铅量高,年吸滞铅量>5 kg/(hm2·a);美青杨(Populus nigra vat,italica xp.cathayana)、桑树、旱柳、榆树、梓树、刺槐(Robinia pesudoacacia)吸镉量高,>0.1 kg/(hm2·a)。

大气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一定程度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起到重要作用。

鲁敏等对植物净化修复大气污染物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旱柳、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吸硫量高,>90g/(m2·a);榆树、山桃(Prunus davidiana)、毛白杨、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皂角(Glediuiasinensis)、卫矛(Euonymus alatus)、沙枣(Elaeagnusangustifalia)吸氯量高,>40g/(m2·a);榆树、绒毛白蜡、刺槐、旱柳吸氟量高,>10 g/(m2·a)。

张德强等对园林植物净化和修复大气二氧化硫和氟化物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测试的32种植物在其忍受浓度范围内,对SO2的吸收具有累积性,且吸收量与SO2浓度呈正比;竹节树(CaraUia brachiata)、傅园榕(Ficus microcarpa vat,fuyueusis)、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密花树(Rapanea nerifolia)等植物对氟化物吸收及净化能力较强。

1.3滞尘和固碳释氧韩焕金对城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树种滞尘量差异较大,叶片粗糙程度和叶片上下表皮毛的形状与数量是滞尘能力差异的原因,红皮云杉(Picea koraieusis Nakai)、杜松(JunLperus rigida Sieb,et Zucc)是优良的常绿滞尘树种,银中杨(Populus alba berolinens~)、山桃稠李(Padus maackii Kom)、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 Maxim,)是优良的阔叶滞尘树种:固碳释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夏季低秋季高,测试树种中榆树、糖槭(Acer negundo)、紫丁香(Syringa oblata)固碳释氧量较高。

刘敏敏对公路绿化植物固碳释氧的研究结果显示:美人蕉(Canna-glayca L)、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红叶李(Prunus ceraifera cv,Pissardii)等植物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较高。

此外,我国近几年雾霾现象严重,植物对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4杀菌、驱虫郑林森等对47种园林植物保健型挥发性物质的研究结果显示:常春藤(Hedera nepaleusis)、桃叶珊瑚(AucubachinensisBenth,)、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雪松(Cedrus deodara)、赤桉(Eucalyptuscamaldulensis)杀菌、抑菌物质含量较高,达到45%以上。

火炬树(Rhus Typhina)可抑制空气中的细菌;黄花忍冬(Lonicera chrysantha)叶片和花可抑制真菌和细菌:桂花林和竹林可有效抑制空气中的真菌和放线菌;稠李(Padus racemosa)分泌的杀菌素能杀死白喉、霍乱、肺结核和痢疾病原菌;柠檬(Citrus limon)产生的挥发性油类能杀死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能杀死伤寒、副伤寒A和副伤寒B的病原菌和痢疾杆菌的菌丝;银桦(Grevillea robusta)、椴树(Tilia tuan Szyszyl,)、柞树(Xflosmaracemosa)、冷杉(Abies fabri)产生的杀菌素能杀死霍乱和痢疾的病原菌;石竹(Dianthus chinensis)、铃兰(Convallaria majalis)、紫罗兰(Matthiolaincana)能抑制结核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挥发物中的蒎烯具有光谱抗真菌作用;杨树(Populus)挥发物质可杀灭结核、霍乱、伤寒、赤痢、白喉等病原体;紫茉莉(Mirabilis,jalapa)分泌出的气体能杀死白喉、结核菌、痢疾杆菌。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全株有樟脑香气,可驱蚊;薄荷(Mentha haplocalyx)、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alia)、罗勒(Ocimum basilicum)、茴香(Foeniculum vulgare)、灵香草(Lysimachia foenum-graecum)、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夜香树(Cestrum noctunum)、兰屿肉桂(Cinnamomum kotoense)等植物的挥发物能驱除蚊蝇、昆虫,成为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天然驱虫灵;芸香(Ruta graveolens)和艾菊(Tonacetum vulgare)枝条可驱除蚂蚁;月桂(Laurus nobilis)叶片可驱除象鼻虫;香茅草(Cymbopogon citratus)可驱除茶树害虫。

1,5增加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有关专家研究显示,空气负离子浓度达到700个/m3以上时有益于人体健康,当浓度达到10 000个/m3以上时能治病。

空气中负离子主要来源于地面的放射性岩石,太阳的紫外线,瀑布、溪水、喷泉等激起的水花,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新鲜空气等,由此可见植被与水体对人健康的重要性。

吴楚材等对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秃杉(Taiwania flousian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等植物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达到1500个/m3以上,可以看出该类植物多为松、杉、柏,且研究还显示夏、秋季节同种植物空气负离子含量明显比春、冬季节高。

李印颖等对植物与空气负离子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压刺激下,银星秋海棠(Begoniaargenteo-guttata)、橡皮树(Hcus elastica)、绒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a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产生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较高。

1.6减少紫外线伤害紫外线是指波长10 nm至400 nm的电磁辐射。

紫外线通常用于杀菌消毒,正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杀菌陸,对人体健康也会有很大影响,而且大气的臭氧层不断被破坏,紫外线辐射的强度随之增强。

人们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引起皮肤损伤。

出现光老化。

更严重的甚至出现皮肤癌变和其他皮肤病变。

同时,紫外线对眼睛的危害也很大,可引起角膜炎、白内障、黄斑部病变等病症。

植物叶片表面可以反射和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植物冠幅较大、叶片倾角小、叶面积大的树种对紫外线具有较好的隔离效果。

张艳丽对城市森林类型生态保健功能的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森林紫外线的辐射强度远低于对照地,平均可隔离87%的紫外线辐射量。

有研究表明山桑子(越橘)的萃取物能够改善视网膜细胞的生存能力,抑制活性氧的产生,保护视网膜对抗紫外线的伤害,并且二者同时处理视网膜细胞比单独处理效果好。

具有黄酮类化合物、鞣质类、维生素类、香豆素类、多肽类等物质的植物均能不同程度的减弱紫外线带来的伤害,例如大豆(Glyciae max L.Merr)、南洋杉叶(Aroucaria cunninghamia)、葡萄(Htis L)、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anco)、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人参(Panax ginseng L)、茅瓜(Melothria heterophylla)、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inn)、白蜡(Fraxiaus chinensis Roxb)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