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合集下载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1. 食用植物油(1)风险隐患因素①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指标、浸出工艺的溶剂残留超标;③污染物:苯并[a]芘等污染物限量超标;④其他污染物:塑化剂、壬基酚污染;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乙基麦芽酚等香料,叶绿素铜钠盐等着色剂,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剂;⑥掺杂掺假:花生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脂、芝麻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添加精炼后的废弃食用油脂;⑦标签: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产品未标注转基因字样,调和油含量标识不清。

(2)原因分析①进货查验、贮运环节控制不严格,花生、玉米等植物油原料霉变;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③压榨过程或烘炒环节控制不当;④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接触了酚醛树脂、可塑性聚酯等;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⑦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⑧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②严格控制精炼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④加强采购管理,应使用不含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食用油脂制品(1)风险隐患因素①污染物:镍等污染物限量超标;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超标。

③微生物: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的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2)原因分析①油脂氢化过程催化剂镍残留;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和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③杀菌温度或时间不当或储运条件不当导致微生物限量超标;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①严格控制精炼、杀菌等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质量控制符合要求;②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023年度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清单(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2023年度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清单(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2、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看是否使用来源不明、循环包装、无标签标识、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3、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看是否涉嫌使用其他低价或来源不明油脂;
4、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其他低价油脂或来源不明油脂;
火炼猪油中丙二醛超标
1、生产过程控制不严。
质量指标不达标
1、检查生产工艺和过程,是否存在加工时间和温度控制不好的情况。
真菌毒素污染
1、检查进货查验记录;
2、检查原料库房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原料是否发生霉变。
4、抽检黄曲霉素B1是否超标。
苯并芘超标
1、压榨过程或烘炒温度过高。
其他污染物超标
1、检查产品工艺流程图、作业指导书,是否合理控制烘炒温度或热榨温度, 并对照检查生产关键控制点记录。
2、抽检苯并芘是否超标。
2、查验塑料材质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的塑化剂检验报告;
3、加强成品食用油出厂检验控制。
加入叶绿素铜钠盐
1、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中加叶绿素铜钠盐冒充橄榄油销。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橄榄油生产企业进货记录;
2、检查橄榄油生产企业生产现场和库房是否有叶绿素铜钠盐。
黄曲霉素B1超标
1、植物油原料水份超标导致霉变。
2、检查进货查验记录,看是否使用来源不明、循环包装、无标签标识、超保质期、进货价格明显偏低的食用油;
3、检查生产过程控制记录,看是否涉嫌使用废弃食用油脂;
4、检查原料及成品库房,看是否堆放有废弃食用油脂;
掺入其他低价油脂(如牛油中掺入起酥油)或来源不明油脂
1、掺假、掺杂、降低成本。
人为掺假造假
1、检查企业供应商资质材料,检查是否从合法渠道供应商采购预包装(非循环包装)食用油;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低温冷压榨→ 倾析离心分鲜果→清理→磨碎→融合余油、水混合物初榨橄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细则5: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 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植物油是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亚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红花籽、米糠、芝麻、棕榈果实、橄榄果实(仁)、椰子果实以及其他小品种植物油料(如:核桃、杏仁、葡萄籽等)制取的原油(毛油),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含食用调和油)。

其申证单元为 1 个,即食用植物油。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

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3 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离心倾析→ 离心分离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 对浆搅油→ 振荡分油→ 芝麻油2. 油脂精炼化学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物理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①干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②溶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 蒸发溶剂→软脂、硬脂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 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 冷冻→ 润湿硬脂晶体→ 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食用油、油脂与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食用油、油脂与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植物油是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亚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红花籽、米糠、芝麻、棕榈果实、橄榄果实(仁)、椰子果实以及其他小品种植物油料(如:核桃、杏仁、葡萄籽等)制取的原油(毛油),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含食用调和油)。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植物油。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

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低温冷压榨→倾析鲜果→清理→磨碎→融合初榨橄榄油离心倾析→离心分离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对浆搅油→振荡分油→芝麻油2. 油脂精炼化学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物理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①干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②溶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冷冻→润湿硬脂晶体→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棕榈(仁)油:分提工艺。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2. 过氧化值超标;3. 溶剂残留量超标;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监督抽检食品合格信息
本次抽检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主要包括食用植物油。

抽检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7102.1)、《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GB10146-2005)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真菌毒素、品质指标等指标。

共抽检8家企业的17批次食品。

抽检食品合格信息见附表。

附表:食品合格信息
食品合格信息
(声明:以下信息仅指本次抽检标称的生产企业相关食品的生产日期/批号和所检项目)
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督抽检产品合格信息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督抽检产品合格信息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监督抽检产品合格信息
本次抽检的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包括玉米油和其他食用植物油。

抽检依据是GB 19111—2003《玉米油》、GB 10464—2003《葵花籽油》、GB 1536—2004《菜籽油》、SB/T 10292—1998《食用调和油》、GB/T 22465—2008《红花籽油》、GB/T 8235—2008《亚麻籽油》、GB 1537—2003《棉籽油》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抽检项目包括酸价等理化指标,砷等污染物,黄曲霉毒素M1等真菌毒素以及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等食品添加剂11个指标。

产品合格信息见附表。

附表
产品合格信息
(声明:以下信息仅指本次抽检标称的生产企业相关产品的生产日期/批号和所检项
目)
1页
2页
3页。

(生产管理知识)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生产管理知识)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细则5: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植物油是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亚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红花籽、米糠、芝麻、棕榈果实、橄榄果实(仁)、椰子果实以及其他小品种植物油料(如:核桃、杏仁、葡萄籽等)制取的原油(毛油),经过加工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含食用调和油)。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植物油。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植物油(半精炼、全精炼)。

食用植物油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1。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制取原油⑴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①以花生仁为例:清理→剥壳→破碎→轧胚→蒸炒→压榨→花生原油。

②以橄榄油为例(冷榨):低温冷压榨→离心分离离心倾析→离心分离⑵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以大豆为例:清理→破碎→软化→轧胚→浸出→蒸发→汽提→大豆原油⑶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以芝麻为例: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对浆搅油→振荡分油→芝麻油2. 油脂精炼化学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水化)→脱酸(碱炼)→脱色→脱臭→成品油物理精炼工艺流程:原油→过滤→脱胶(酸化)→脱色→脱酸(水蒸气蒸馏)→脱臭→成品油3. 油脂的深加工工艺(包括油脂的氢化,酯交换,分提等)⑴棕榈(仁)油分提工艺流程①干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加热→冷却结晶→过滤→软脂、硬脂②溶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溶剂稀释→冷却结晶→分离→蒸发溶剂→软脂、硬脂③表面活性剂法分提工艺:棕榈(仁)油→棕仁软脂稀释棕仁油→冷冻→润湿硬脂晶体→离心分离→洗涤→干燥→软脂、硬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油脂精炼:脱酸,脱臭。

水代法制芝麻油:炒子温度、对浆搅油。

橄榄油:选取原料、低温冷压榨。

棕榈(仁)油:分提工艺。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1. 酸值(酸价)超标;2. 过氧化值超标;3. 溶剂残留量超标;4. 加热试验项目不合格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篇检查手册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篇检查手册

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基本要点——食用油及油脂制品篇目录前言 (4)食用油及油脂制品的基本知识 (5)一、食用植物油来源于油料 (5)二、食用植物油分类及产品标准 (8)食用植物油通用典型生产工艺 (9)一、油脂制备工艺 (11)二、油脂精炼工艺 (16)三、水代法制香油 (18)四、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0)五、食用植物油生产过程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及加工助剂 (20)食用油生产企业主要责任点 (23)一、企业应保持资质的一致性 (23)二、企业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3)三、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制度 (24)四、企业应建立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24)五、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25)六、食品标识标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5)七、企业应建立销售台帐 (25)八、企业标准执行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5)九、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25)十、企业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6)十一、企业接受委托加工食品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6)十二、企业应建立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 (26)十三、企业应主动收集相关的水平安全风险信息 (26)十四、企业应按规定妥善处置食品安全事故 (26)食用油选购常识及消费建议 (27)一、食用油的营养功效 (27)(二)怎样选购食用油 (28)前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

为大力宣传、贯彻这一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开展了“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诚邀食品行业技术专家、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等人员,参与基层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观摩检查工作,以利于增进全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意识和献身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类及其制品监督抽检食品合格信息
本次抽检的豆类及其制品包括腐乳、豆豉、豆腐、腐竹、油皮、豆干及其他豆制品等。

抽检依据是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抽检项目包括豆类及其制品中的铅、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蜜)、合成着色剂(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脱氢乙酸、丙酸、黄曲霉毒素B1、大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指标。

共抽豆类及其制品58批次,抽检食品合格信息见附表。

附表:食品合格信息
附表:食品合格信息
信息
品等。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指标的要求。

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丙酸、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致病菌(金信息见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