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夜饮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11: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中等生�高考语文专题11: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
(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2.“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3.请结含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鹧鸪天·惜别[宋] 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
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柂(liè 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4.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5.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人物情感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6分)6.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②,五湖烟水③独忘机④。
2019年精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一篇

2019年精选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后辅导练习第七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B、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裳的舞者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
C、《茶馆》采用以人手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这一特定环境,反映了旧中国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生灵涂炭。
D、得知住招待所一夜就花了五元高价,陈奂生的感受和表现前后判若两人;这既表现了农民勤俭的本质,又反映了他们的狭隘、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虞美人》这首宋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B、“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C、“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由反思而逐渐旷达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D、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
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瑞脑(ruì)憔悴(cuì)把酒(bà )乍暖还寒(zhà )B、纱橱(chú )薄雾(bó )东篱(lí)暗香盈袖(yíng )C、悲戚(qī )堆积(duī )将息(jiàng)玉枕纱橱(zhěn)D、梧桐(tóng )灯盏(zhǎn )佳节(jiā)狼狈不堪(kǎn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画图省识春风面(知道)B、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C、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旋)D、艰难苦恨繁霜鬓(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初冬夜饮杜牧]杜牧《初冬夜饮》阅读原文
![[初冬夜饮杜牧]杜牧《初冬夜饮》阅读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5d3161e2bd960590c677f8.png)
[初冬夜饮杜牧]杜牧《初冬夜饮》阅读原文杜牧《初冬夜饮》阅读原文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
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欢:指的是酒。
《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杜牧《初冬夜饮》阅读题目 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客袖侵霜与烛盘”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杜牧《初冬夜饮》阅读答案 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
(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
(2分)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
(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
(2分)3.描绘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思乡的诗人形象。
4.流转无定的困苦之情、思乡之情、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壮志难酬的隐痛之情。
(意对即可)杜牧《初冬夜饮》赏析“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
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
“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
“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
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
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
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17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17 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布满,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消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赤壁赋》中用超群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5.《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
6.《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7.《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易错成语勤温习86.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颜色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
比方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87.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口传心授,口头传授技艺。
不表示读和想。
)88.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
用于人的急迫心情。
这里用于表示某项工作亟待开展,错。
)89.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棒,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竟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愿下来。
(受宠若惊,由于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兴奋,又担忧。
这里表示受了惊吓,错。
)90.在这所山村学校里,他一干就是三十年,全身心地扑在了同学身上。
杜牧《初冬夜饮》

杜牧《初冬夜饮》杜牧《初冬夜饮》杜牧的《初冬夜饮》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格调忧伤凄婉,深沉感人。
初冬夜饮淮阳多病⑴偶求欢⑵,客袖侵霜⑶与⑷烛盘。
砌⑸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⑹凭栏杆?【注释】⑴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
《汉书·汲黯传》: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
后徙为淮阳太守,“黯付谢不受印绶,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⑵求欢:指饮酒。
⑶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
⑷与:对,向。
⑸砌:台阶。
⑹谁此:谁人在此。
【白话译文】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创作背景】杜牧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
会昌二年(842),他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运。
【赏析】“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
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
“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
“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
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
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
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
古诗初冬夜饮翻译赏析

古诗初冬夜饮翻译赏析《初冬夜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前言】他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
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运。
【注释】1、淮阳:指西汉汲黯2、欢:指代酒3、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翻译】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
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
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
【鉴赏】“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
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
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
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
汲黯传》),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
汲黯最后就死于淮阳。
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
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
“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
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
《初冬夜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初冬夜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注]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
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
欢:指代酒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1.该诗结尾句表达诗人的情感。
(2分)2.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5分)参考答案1.流转不定的困苦(四处漂泊的痛苦,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对)。
2.①用典,首句用汲黯事自况,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表达了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
②寓情于景(比喻),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凭栏而立,那阶下积雪就像堆簇着洁白梨花,茫茫夜雪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
③虚实结合,眼前梨花之雪是实写,“明年”之问是虚写。
流露出流转不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满分)二(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答案: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
(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
(2分)(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
(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
(2分)3.“客袖侵霜与烛盘”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答:描绘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思乡的诗人形象。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流转无定的困苦之情、思乡之情、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壮志难酬的隐痛之情。
(意对即可)翻译: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
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
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赏析:“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
初冬浴日漫感阅读理解

初冬浴日漫感阅读理解初冬浴日漫感原文:离开故居一两个月,一旦归来,坐到南窗下的书桌旁时第一感到异样的,是小半书桌的太阳光。
原来夏已去,秋正尽,初冬方到。
窗外的太阳已随分南倾了。
把椅子靠在窗缘上,背着窗坐了看书,太阳光笼罩了我的上半身。
它非但不像一两月前地使我讨厌,反使我觉得暖烘烘地快适。
这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阳似乎正在把一种祛病延年,起死回生的乳汁。
通过了他的光线而流注到我的体中来。
我掩卷瞑想:我吃惊于自己的感觉,为什么忽然这样变了?前日之所恶变成了今日之所欢:前日之所弃变成了今日之所求:前日之仇变成了今日之恩。
张眼望见了弃置在高阁上的扇子,又吃一惊。
前日之所欢变成了今日之所恶;前日之所求变成了今日之所弃;前日之恩变成了今日之仇。
忽又自笑:“夏日可畏,冬日可爱”,以及“团扇弃捐”,乃古之名言,夫人皆知,又何足吃惊?于是我的理智屈服了。
但是我的感觉仍不屈服,觉得当此炎凉递变的交代期上,自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足以使我吃惊。
这仿佛是太阳已经落山而天还没有全黑的傍晚时光:我们还可以感到昼。
同时已可以感到夜。
又好比一脚已跨上船而一脚尚在岸上的登舟时光:我们还可以感到陆,同时已可以感到水。
我们在夜里固皆知道有昼。
在船上固皆知道有陆,但只是“知道”而已,不是“实感”。
我久被初冬的日光笼罩在南窗下,身上发出汗来,渐渐润湿了衬衣。
当此之时,浴日的“实感”与挥扇的“实感”在我身中混成一气,这不是可吃惊的经验么?于是我索性抛书,躺在墙角的藤椅里,用了这种混成的实感而环视室中,觉得有许多东西大变了相。
有的东西变好了:像这个房间,在夏天常嫌其太小,洞开了一切窗门,还不够,几乎想拆去墙壁才好。
但现在忽然大起来,大得很!不久将要用屏帏把它隔小来了。
又如案上这把热水壶,以前曾被茶缸驱逐到碗橱的角里,现在又像纪念碑似地矗立在眼前了。
棉被从前在伏日里晒的时候,大家讨嫌它既笨且厚,现在铺在床里,忽然使人悦目,样子也薄起来了。
沙发椅子曾经想卖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冬夜饮阅读理解答案翻译初冬夜饮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
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22.该诗结尾句表达诗人的情感。
(2分)
23.赏析这首的艺术表现手法。
(5分)
参考答案
22.流转不定的困苦(四处漂泊的痛苦,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对)。
23.①用典,首句用汲黯事自况,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表达了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
②寓情于景(比喻),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凭栏而立,那阶下积雪就像堆簇着洁白梨花,茫茫夜雪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
③虚实结合,眼前梨花之雪是实写,明年之问是虚写。
流露出流转不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
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满分)
阅读练习二
(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诗人被排挤,愁思郁积。
(2分)借酒浇愁,于雪夜地烛光下自斟自饮的场景。
(2分)
(2)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或四处漂泊)的困苦。
(2分)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
(2分)
3.客袖侵霜与烛盘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描绘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思乡的诗人形象。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流转无定的困苦之情、思乡之情、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壮志难酬的隐痛之情。
(意对即可)
翻译:
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
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
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
赏析
淮阳多病偶求欢,在这句诗中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
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浇愁,以求片刻慰藉。
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
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
霜,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所饱含的辛酸。
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
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独具匠心的。
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
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
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
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将身在何处。
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反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
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
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托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感叹更其沉重有力。
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
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
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初冬夜饮阅读理解答案翻译】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