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讲义
《红楼梦》11_15回阅读指导讲义全

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XX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情节梳理填空]
凤早姐在 答应来宁府理事的同时,
心中就盘算清楚了宁府管理不善的五大病症,
因此来到宁府便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 每天卯正二刻点卯要,不对得牌迟支取误货,另物,责任到人
外
.若有违犯,无论
是谁,一概处罚.众家人奴仆无不小心谨慎,认
真办事.荣宁二府的各种事务应酬黛虽玉然之繁父多,却
思考题2: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
参考答案:贾珍儿媳秦可卿死后,贾珍想把 丧事办得体面些,可偏偏此时妻子尤氏犯病,不 能料理事务.这时,贾宝玉向他推荐了王熙凤. 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 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来协理丧事.
思考题3:秦可卿临行前托梦给王熙凤,交待了 些什么?
参考答案:〔1先交待两句俗语,告王熙凤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贾府必定要"树 倒猢狲散".〔2又交待两件事要去办妥:其一, 是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其二,家塾虽 立,无一定的供给.〔3最后临行赠送两句话"三 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思考题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忙得茶饭也没工夫吃得, 坐卧不能清净,心中却十分欢喜.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恐落人褒贬;喜揽事办,好卖弄 才干;好逞强斗胜.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情节梳理填空]
按照贾族旧规,可卿的灵柩需要送
至城外宁、铁荣槛二寺公修造的
中.因此,这一
路浩浩荡荡热闹非常.宝玉不仅随着父兄谒见了
索五十两,又被粪尿泼身.贾瑞回家后即发
重病,久治不愈.
赠
让贾瑞只照反面,贾瑞偏照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简述王熙凤毒设相思局的情节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06-110回

第一○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贾太君祷天消祸患【情节梳理填空】贾政听说母亲危急,急忙进去看视,知道她是一时惊吓太过的原因,给她服了丸药才渐渐好转。
大家正在难过,内廷有信说主上不忍加罪,除了将贾赦的家产入官外,其余都退还。
贾政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贾琏则革去官职,免罪释放。
贾政又痛又气,把贾琏叫过来询问放利一事,贾琏只说不知道。
见到凤姐奄奄一息,抱怨的话便说不出来,自己又委屈又心疼又气愤。
贾母见家中遭受这样的大难,心里难过之极,一天傍晚挣扎起来,在院内焚香祝告天地,为儿孙消灾祈福。
随后,史家派人来问候,并说到湘云过几天就要出嫁,等回来了便来请安。
宝玉听了这话心里未免又不受用。
贾政查贾赦和贾珍之事的告密之人,发现是鲍二传出去的,贾政喝骂奴才没良心。
第一○七回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情节梳理填空】待贾赦、贾珍定案贬往外地时,贾母令贾政给他二人打点盘缠,贾政才告知贾府银库早已亏空的情况,贾母听了,又急得眼泪直淌。
哭毕命人将自己的箱笼都打开,将自己几十年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按各房一一分派完毕,连宝玉、李纨母子都没有漏过。
又单给贾琏五百两银子,作为送黛玉灵柩回南方的费用。
贾政等见贾母深明大义,如此明断,都跪伏在地。
分配完毕,贾母、王夫人又去看望病危的凤姐。
皇上又格外开恩,将荣国公世职让贾政承袭。
但贾府终已是家计萧条、入不敷出。
家人又见贾政忠厚,凤姐抱病不能理家,都乘贾府衰败谋起私利来,如此贾府势败又添一层。
而从甄府过来的包勇却非常忠心,他听说贾雨村在这次案子中落井下石,便找机会把雨村大骂了一顿。
【阅读研讨探究】贾府遭到变故后,贾母有何作为?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贾母是怎样的一个人?答:贾府遭到变故后,一败涂地,老祖宗贾母先是向上天祷告,求皇天保佑,总有合家罪孽,情愿一人承当,只求以自身一死,宽免儿孙之罪。
后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分散给众子孙及家仆,又将家里仆人分派,该遣散的遣散,该配人的配人,安排的一一当当。
贾母的这些作为显示出她是一个会理家,明大义、识大体,经得起风浪,遇事不乱,有主张的女性。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0(教师版46—50回)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46—50回第46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情节梳理填空】邢夫人叫过凤姐,求她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假贾母之口拒绝了。
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
凤姐见邢夫人先赞鸳鸯扎花的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拉鸳鸯手为之道喜;说明原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又到凤姐处。
鸳鸯则一直不说话,对平儿表示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找鸳鸯父金彩,贾琏未去被骂了一顿。
贾赦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金文翔领鸳鸯回家,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她用自己的凛然正气,回答了无耻之徒的胁迫,表现出平民女儿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
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
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思考题1:“三宣牙牌令”、“誓绝鸳鸯偶”、“殉主登太虚”等情节反映了鸳鸯抗争的个性,请选择其一简述。
答: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
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
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
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思考题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简述贾赦想讨鸳鸯做小老婆,鸳鸯得知后是什么态度。
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向凤姐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
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
我想这倒平常有的事,只是怕老太太不给。
《红楼梦》讲义

《红楼梦》
3.叙述语言 (1)多以带有文言成分的白话为基本语 体。但具体运用又有变化 (2)对人物动态的描述多用纯净的白话, 特别注重动词的提炼 (3)景物描写则文白韵散夹杂 (4)叙述语调的多样统一
《红楼梦》
(四)诗化与写实的结合 1.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 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 2.象征手法的运用,引领读者伴随弦 外之音,去参透人生的奥秘,也使作品像 诗一样具有含蓄、朦胧的特点,给读者留 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红楼梦》
(三)语言艺术 1.丰富多彩、浑然一体、雅俗共赏 2.人物语言 (1)许多人物,都有一种滔滔不绝而不使人生厌 的本领 (2)鲜明的性格语言 宝玉:新奇呆话 黛玉:尖酸刻薄 宝钗:稳重含蓄 妙玉:矜持冷漠 晴雯:直率锋利 袭人:柔和委婉 探春:见识精明 薛蟠: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红楼梦》
二、哲理意蕴 思凡、 悟道、 游仙 儒、 佛、 道 世俗、 宗教、 生命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红楼梦》
三、悲剧意蕴 (一)整体悲剧: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彻头彻尾之悲剧
《红楼梦》
(二)悲剧层次: 1. 女儿悲剧(主体)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青春、美、爱的毁灭 2. 家族悲剧(环境)1.rm 2.flv ① 奴隶与主子对抗; ② 内部矛盾; ③ 后继无人; ④ 经济上入不敷出
红楼梦
《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1.作者 :曹雪芹 2.书名 《石头记》、《情僧录》、 《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3.版本 (1)“脂评本”系统(80回抄本): 甲戌本(1754;己卯本(1759; 庚辰本(1760);甲辰本(1784) (2)“程本”系统(120回排印本) “程甲本” “程乙本”
红楼梦阅读讲义1-10

《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1-10回(教师版)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情节梳理填空】1、石头记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
一日,听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便恳求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
二仙师见其可爱,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后由神瑛侍者“携入红尘”走了一遭。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因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而去。
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
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姑阊(chāng) 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
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元宵之夜,甄家仆人霍启在看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
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如州岳丈封肃,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真正走投无路了。
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并为这首歌做了注解,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而他的女儿后来被人称为“呆霸王”的薛蟠强夺去,改名叫香菱。
《红楼梦》1-5回阅读指导讲义解析

绛珠仙草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神瑛侍者 黛玉前身是 西方灵河岸上 的,宝玉的前身是 。神瑛侍者曾 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 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 一生的眼泪 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 木石前盟 随之而去。决定用 偿还甘露之恩。 故有“ ”之说。
3、贾雨村与甄士隐 姑苏阊(chāng) 门外有个 葫芦庙 ,乡 宦 甄士隐 (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 寄居庙内的穷儒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 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 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 娇杏 ,以为 娇杏对其有意。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 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 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 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思考题1: 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的过程?(5分)
参考答案:①贾雨村因贪酷而被革职, 到盐政林如海家教黛玉读书。②京城起复 旧官,贾雨村托东家向荣国府求助。③贾 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④林便 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⑤贾雨村与荣国府 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补授应 天府。
1、本段中,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种描 写方法?这三个人分别是谁? 肖像描写;迎春,探春,惜春。 2、从前两个人物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视她们 具有怎样的特点? 迎春:温柔敦厚,沉默懦弱,心地纯洁善良,少 言,寡语 探春:才华横溢,精明强干,天资聪慧。
思考题4: 分析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的表现? 参考答案:未见黛玉,高呼来迟;见面赞
其标致,如贾母嫡亲孙女;为黛玉年幼失母 拭泪;贾母责备,忙转悲为喜;边安顿黛玉, 边向丫鬟仆妇下令;王夫人找缎子给黛玉做 衣服,她说早已想到,备好。 (一夸、二 哭、三忙、四问……入木三分的描绘了她察 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 因)。
红楼梦讲义

第三章《红楼梦》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
20 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
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
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
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
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 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
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 、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红楼梦阅读讲义

红楼梦阅读讲义51-60(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红楼梦》阅读指导讲义51-60回(教师版)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情节梳理填空】宝琴将自己素日所作的十首怀古诗拿出来,众人品评了一番,独宝钗说后两首怀古诗(蒲东寺,梅花观)史鉴无考,要求另作,黛玉、李纨反对。
袭人的母亲病重,凤姐打发袭人回去,车、服装饰俨然大家气派。
袭人因母亲病故不能回来,凤姐又派人送去铺盖。
袭人去后,由晴雯和麝月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
这天夜里,麝月出去,晴雯跟着出去吓唬她,天寒穿得又少,第二天一早就感冒了。
宝玉派人偷偷地请进大夫来,大夫看到如此精致的房间,竟以为是给绣房里的小姐看病,后来才知是个丫头。
但宝玉看到药方中有枳实、麻黄等虎狼药,便打发了这个庸医出门,又叫茗烟请来相熟的王太医,开了一剂平和的方子。
宝玉一一安排妥当,才来到贾母处吃饭。
凤姐她们正在商量天气冷了,要姐妹们以后在园子里吃饭。
王夫人、贾母皆赞同。
【阅读研讨探究】思考题1:第五十一回哪些细节表现宝玉对晴雯的怜爱答:晴雯懒得起身去放镜套,只待在暖阁,宝玉亲自去放。
不摆主子威风。
贾宝玉担心晴雯受了风寒,大喊告诉屋外麝月晴雯去吓唬她了,让晴雯不得不回屋里。
心思细腻,体贴下人。
晴雯病中他亲自看药方,认为不可,又重新请太医医治,大费周章,只为避免晴雯要出园子冬天她家里不如这里暖和。
思考题2:薛宝琴将自己做得十首怀古绝句拿给众人看,众人对其态度如何分析宝钗和黛玉二人的反应及其性格。
答:众人皆称奇道妙,薛宝钗认为后两首无从考据,应另作两首。
黛玉阻拦,以外传反驳。
李纨举关夫子的坟之例,说明有名望的人,坟就多了。
无考的古迹更多。
赞成留下。
这间接说明薛宝钗被束缚在封建礼教中,坚持学习圣贤之书,不看杂说。
林黛玉则充满反叛心理,思想开阔,不排斥外传。
对封建仕途充满厌恶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红楼梦》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
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
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
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
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
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
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
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
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1、曹雪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
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
据史料记载,他的曾祖曹玺,因“随王师征山右有功”,成为顺治的亲信侍臣。
曹玺的妻子是康熙的乳母,雪芹祖父曹寅则少年时作过康熙的“伴读”。
康熙继位后,就派曹玺为江宁织造。
这是内务府的“肥缺”,它除了为宫廷置办各种御用物品外,还充当皇帝的耳目,访察江南吏治民情。
前后共约六十年。
因此,曹家成为当时江南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曹家。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种“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2、《红楼梦》的版本《红楼梦》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不知何人续写了后四十回,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脂评系统的本子,现存十个版本,其祖本都是曹雪芹生前传抄出来的,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保存了原著的本来面貌;程高系统的本子,基本上只有两种:程甲本和程乙本,它们前八十回依据的也是脂评系统的本子,但已经过了整理者较多的改动,程乙本改动尤甚。
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40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首先,由于有了后40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其次,它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第三,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宣判,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上也较前80回逊色。
二、《红楼梦》的人物塑造《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1、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性格,由于身份的不同、经历的不同,人物会呈现不同的个性,但是还有一些人物,身份、境遇相同相近,却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情。
同是贾府的男主子:贾政正经古板,碌碌无为;贾赦贪图享乐,贪婪成性;贾敬精神空虚,整天炼丹药,想要长生不老;贾珍耽于玩乐,纵欲乱伦;贾琏卑鄙下流,简直是一个无赖。
他们性格上的异同,正折射出了那个阶层的守旧、虚弱、堕落、丑恶的几种表现以及总体腐败的趋势。
同样是贵族小姐,贾元春端庄贤淑,进宫被选为妃子,但是在荣华富贵背后却蕴含着人生的痛苦;迎春性格木讷胆怯、安分守己,是大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物的代表;探春精明强干,表现为她为了摆脱庶出的名分而拼搏、挣扎;惜春孤僻冷漠,对家中的糜烂生活采取回避自保的态度。
他们不同的性情有着各自的社会内涵,具有不同的典型意义。
2、同一个人物性格表现的多面性比如说薛宝钗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按照生活中人物的多面性和矛盾性来塑造,使得这个人物有多种素质。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好坏、忠奸来评判她。
薛宝钗性格中有美好的、健康的因素。
比如她的善意关心、体贴他人。
香菱在她家只是一个仕妾,受到薛蟠的虐待,还受到其他妻妾的陷害,但薛宝钗却待她像亲妹妹一样,把她带进大观园,带她参加诗社,教她作诗。
还有她经常照顾史湘云,史湘云父母双亡,是依靠叔叔婶婶度日,在家中基本没什么空闲的时间,做活经常做到三更天,好不容易来到大观园清闲两天,袭人却让湘云给宝玉做一双鞋,宝钗知道后,就批评袭人,说:“你这么一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就不会体谅人,我近来看着云姑娘的神情,在家里做不的主。
他们家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都是她动手。
”从宝钗的叙述来看,并不是史湘云在她面前诉说了什么,只是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感觉到了湘云的难处,于是,她把活自己揽了下来。
再比如薛宝钗的宽厚豁达,从容大度。
对待长辈,她事事让长辈高兴,能够不动声色的讨得长辈的欢心,比如在她过生日的时候,巧妙的点了老太君喜欢的戏曲以及喜欢的食物。
但是她也不盲从,当长辈们犯糊涂的时候,她要规劝。
薛蟠因为对柳湘莲无礼而遭到了毒打,薛姨妈偏袒儿子执意要报仇,宝钗却劝母亲不要偏心溺爱,不能依靠亲戚的权势欺压他人,化解了一场冲突。
林黛玉把对宝玉的爱情视为生命,因而特别敏感,把宝钗视为了对手,常常旁敲侧击、冷嘲热讽,但是宝钗采取了好似浑然不觉的退避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真诚相待,终于“兰言解疑癖”,化解了敌意。
就是对赵姨娘、贾环这样人品不好的人物,他采取了不冷不热的态度,既不过于亲近,也不排斥歧视,显示出了她的心胸气度。
但是在宝钗的性格中也有陈腐、窒息的因素。
比如她的封建等级观念,金钏挨打投井后,连袭人这个善于趋奉的人都想着以往的情分,不觉留下泪来。
而薛宝钗并没有表现出一丝怜悯,而是急忙跑来安慰王夫人,当王夫人心里感觉过意不去哭了几声的时候,宝钗却安慰说:“这倒奇了……姨娘是慈善人,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在井边坐着或者是在井旁边憨玩,失了脚下去了。
若真是寻死,却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不为可惜。
”宝钗为了讨好王夫人,替王夫人开脱罪责,歪曲了事实真相,颠倒了是非黑白。
态度十分冷漠。
所以《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特别是女性人物,都不能简单的判定是美还是丑,是善还是恶。
薛宝钗我们要如此看待,就是赵姨娘也一样。
赵姨娘是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在家中地位低下,被正经主子歧视、她仇视名分正、地位高的王夫人、王熙凤,不时的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一番,甚至使用卑劣的手段谋害王熙凤、贾宝玉。
探春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却拼力靠向正经主子,不承认赵姨娘是母亲,嫌弃亲生弟弟贾环,特别亲近贾宝玉。
就表面来说,赵姨娘心理阴暗,行为卑劣,令人厌恶,但是作品不是仅仅停留在这里,而是深刻的描摹了造成她这种性格的环境,那种冷酷的嫡庶关系,使她受到歧视、欺负,折射出了那种制度、礼法的荒谬。
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
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红楼梦》对小说传统的写法有了全面的突破与创新,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写实与诗化的融合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他所遵循的创作原则。
他首先批评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违反现实的创作倾向,认为这种创作远不如“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创作的作品“新鲜别致”,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他既不借助于任何历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间创作为基础,而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是“字字看来皆是血”,渗透着作者个人的血泪感情。
作品“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保持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现象的丰富性。
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中,显示出那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败落的趋势。
他所写的人物打破了过去“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使古代小说人物塑造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整部小说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作品借景抒情,移情于景,从而创造出诗画一体的优美意境,把作品所要歌颂的爱情、青春和生命加以诗化。
比如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当他看到山石后面那“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杏树,先是“仰望杏子不舍”,接着又对岫烟择夫之事反复推求,“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在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于是,触景生情,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
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这里的景不过是一柳一杏一雀而已,却挑起了宝玉多少情感活动,把潜伏在心底的意识也给唤醒,从而使宝玉对黛玉的痴情,对一切事物充满怜爱之情的性格特征,得到了诗意的描绘。
当黛玉被无意中关在怡红院外,独自在花荫下哭泣的时候,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