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地因素教案设计

影响价格地因素教案设计
影响价格地因素教案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经济生活》上册第二课的第一框题,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的延伸,又是后一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的铺垫。经过对本框题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

○懂得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

○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容

○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对不同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供求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二)难点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前几天老师上网看到几个很有趣的新词,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同学们请看:

(课件展示新词:豆你玩、蒜你狠、你军、糖高宗、油不得)

同学们认识这些词吗?现在展现同学们见多识广的机会来啦。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些新词是什么意思。----由学生发言说新词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这说明目前怎样的物价形势呢?---物价一片“涨声”!其中菜价的“涨声”最响了,对吧。而与此同时手机、电脑、家电的价格却在下降。为什么有涨有降呢?大家想不想弄明白影响价格的因素啊?那我们本节课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同学们翻开课本11页,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一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

(二)新课讲授(33分钟)

第一目:供求影响价格(12分钟)

(一)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板书)

1.是什么?(板书)

教师:同学们先看看课本中的四个镜头,并讨论一个问题: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前后桌讨论,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来回答啊。

教师:四个镜头中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镜头一:气候;镜头二:时间;镜头三:地域;镜头四:生产,政策)还能举出一些别的例子吗?刚才我们说到的新词,那导致“豆你玩”“蒜你狠”等等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可以借机表扬一下同学们:不仅关注时事,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1、受异常天气影响。春季遭受倒春寒,北方地区蔬菜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上市时间推迟。进入汛期后,南方和东北部分地区反复遭受暴雨、洪水等灾害天气,蔬菜生长受损,采摘困难,运输受阻。2、蔬菜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进入2010年,国农用柴油、农用地膜和农药等农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蔬菜生产、流通环节人工成本也有所增加,其中流通环节工资涨幅约为20%。3、蔬菜消费需求上升。4、一定程度上存在炒作现象。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

近段时间菜价有所回落,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国家出台了“国十六条”来调控物价。物价一直是民生的热点,而菜价又是热点中的热点,有可能也会成为考试的热点哦,同学们课后回去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做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说明例子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同学们刚才讨论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问题中的问题呢?“四个镜头中导致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中老师把两个词着重标注了,有同学注意到吗?是“变动”和“差异”,同学们有注意到变动和差异的区别吗?

“变动”是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差异”是从空间角度来说的,我们拿“苹什么”来说吧,这个月的苹果价格比上个月高,这是变动;而苹果在我们南方比在北方卖得贵。凭什么呀?--变动是凭时间,入冬苹果供给少了,而且准备过年了,自然就会贵啦。差异凭的南方不产苹果,自然比北方贵啦。

2. 怎么样(板书)

刚才我们说了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那这些五花八门的因素是怎样来作用于价格的呢?其实这其中有一个秘密武器,老师在这里偷偷地告诉大家,大家不要告诉别人哦。这个秘密武器就是“供求”。

供什么呀?供供给和需求的合成词。供给是生产者能够并愿意提供的商品。需求指的是人们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

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刚刚我们所列举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因素是间接的,而秘密武器“供给”是才是直接的。比如说“豆你玩”,绿豆的价格为什么涨得那么高,是气候直接改变价格吗?不是的,是干旱的气候使得绿豆供给变小,改变了绿豆的供求关系,进而价格上涨。所以说间接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二)供求影响价格(板书)

1.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那供如何影响价格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课本11页到12页所举的例子,思考一下: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价格的涨跌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发言---然后老师总结

供给: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 ↓

需求:生产扩大←获利增多←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2.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板书)

供求关系不同,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市场。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课本12页解释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有点乱啊?老师也觉得有点乱,我们可以概括出最简单的理解,买方市场就是买者处于有利地位,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买方市场就是卖方占主导地位,卖方说了算。刚才我们分析的供求循环图中,有上下两部分,那部分属于买方市场?那部分属于卖方市场?

点拨:上部分属于买方市场,下部分属于卖方市场。

提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豆你玩、你军等等,请问同学们,它们属于那种市场? ---------学生:(卖方市场)

“豆你玩”中绿豆价格因为供不应求而飙升啊,去年网上显示某地绿豆的最高报价是8元/斤。那绿豆会不会不断上涨然后贵过鲍鱼呢?

是的,不会,如果绿豆价格无限上涨,涨到高过鲍鱼,那还真成了豆我们玩了,对吧!那为什么绿豆在怎么供不应求也不会贵过鲍鱼呢?请同学们前后桌分组讨论,两分钟后老师请同学说说。

两个学生发言,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价值决定价格。

第二目:价值决定价格(15分钟)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要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一课中价格的含义: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格。所以从含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他们的关系如下:

基础

价值价格正比

表现形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价格由价值来决定,那价值由谁来决定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课中价值的含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这里可以看出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人类劳动。所以价值量的大小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然而不同的生产者在生产统一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生产一双鞋子,甲耗费一小

时,乙耗费两小时,丁耗费三小时,那一双鞋的价值怎么决定?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甲乙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都是个别劳动时间,他们都不能决定鞋子的价值,不然就会出现鞋子有各种各样的价值对吧?而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然后一起来分析一下当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等于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亏赚情况。

教师: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利益就要怎么做?----缩短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

教师:劳动生产率的含义就不具体分析了,大家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下面再一起来完成这个表格:

总结关系: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生反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4.价值规律

价值决定价格,由于供求关系到的影响,价格会时涨时落。设问:会不会无限上涨或无限下降?为什么?其中隐含什么规律?同学们思考两分钟。

引导得出价值规律

(1)基本容

同学们先自主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容,然后找出关键词。

首先,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我们在前面已将分析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其次,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如何理解等价交换?

学生:(等价交换就是双方的价值量必须相等,否则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交换就难以进行)

(2)表现形式

根据教材中“变动着的市场价格”图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然后去教材的说法进行对比。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与等价交换是否矛盾?

学生----

(不矛盾,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一致。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八、课堂小结(1分钟)

好了,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容,包括了两大目容,其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四大关系和一大规律。四大关系为供给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一大规律为价值规律。

九、课堂练习(5分钟)

1.商品价格决定于(A)

A.商品的价值,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价格下跌) (一)什么是需求? 1、含义: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和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经济学中所说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它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二,消费者能够购买(有支付能力),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地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它的需求量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分为相互替代的商品和相互补充的商品。在消费过程中,有些商品可以互相替代,例如:牛奶与豆浆、牛肉与羊肉、煤炭与石油等。在互为替代的商之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在消费过程中,有些商品可以互补,例如:羽毛球与羽毛球拍、汽车与汽油等。在互补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3)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收入水平不同,需求的数量和种类就不同。一般而言,增加收入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相反,收入下降则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4)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是否喜好及喜好的程度。消费者在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如何选择商品,他的偏好起着重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消费者的偏好会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影响,而消费时尚受到广告效应的影响,消费者的个人偏好发生了变化,就会影响到对商品的需求。 (5)消费者的预期。包括对自己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的预期。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商品价格水平会上涨,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商品价格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 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价格和收入主要影响购买能力。价格包括商品本身价格,也包括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预期主要影响购买欲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 (二)什么是供给? 1、含义:与需求相对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经济学中的供给,仍然是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 2、影响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及决定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掌握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上的五带。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球的公转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现在是冬天,我们感觉很冷,但由于气候不同,远在我国北方的黑龙江早已经下雪了,而我国南部的海南岛还是风和日丽。这是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候不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气候也不同,比如今天早上很冷,中午温暖了一些,晚上又将会很热。一年中气候不同,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那么是哪些因素引起了气候的不同呢?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过渡: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板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3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的预习教材P78—P82,并完成导学案预习反馈部分。(5分钟) 检查预习情况(2min) 过渡:那么地球的形状与地球运动到底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请同学们看到导学案探究展示部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第一组讨论一,第二组讨论二…第七组讨论七。(8分钟) 展示、质疑、点评(18~20分钟)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板书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地球的形状为不规则球体,使各纬度的太阳高度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公转 a 四季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五带的划分 2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一天天气的变化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重 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难 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前自主预习案: 、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 ,陆地上气温较 ,冬季相反。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 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3、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 、 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一般来说, 坡降水多, 坡降水少。 、我国x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点拨:x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读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小组探究: 、读图4-27,看安第斯山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 东侧: 西侧:

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 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 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2、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后练兵: 、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2、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 )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 D、开发新能源或者减少能源使用量 3、“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教案: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商品的价格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羽绒服冬天和夏天卖的价格一样吗?羽绒服在东北卖的火爆,在海南降价也少有人买这是为什么?前者是因为季节,后者是因为地域,对吧?除了这两者,自然灾害、生产条件亦或是风俗习惯都可能影响商品的价格。但是在仔细深入点,我们会发现这些因素先引起了供求关系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了价格。所以说前面的季节、地域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而供求则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价格上涨,出现了“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竟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降价销售,价格下跌,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2013年重庆文综,近几年我国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选项“价格处于低谷时,生猪处于卖方市场”是否正确?】 【2012北京文综,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断()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试题分析: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故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B正确;商品2价格下降,生产企业利润会下降,C错误;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规模会缩小,价格上涨,生产规模会扩大,故商品2的市场供给少于商品1,D说法错误;从图中不能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A错误 【2013 课标1】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5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七年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热带草原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亚洲是世界上气候,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读图4.19,亚欧大陆40°N—60°N附近气候差异

甲乙 有人去南美洲旅游,在安第斯山A,B两处分别拍下了两张照片。过了些日子,他记不清哪一张是A地,哪一张是B地了,你能帮他辨别清楚吗?

漫画反映了当前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带来的后果是 造成此问题的人为原是

小结: 世界的气候 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候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因素 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互相影响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气候的两 大要素 气 温 和 降 水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科的要求是: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这一要求我做了深入的教材分析及学生学情分析,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纬度、地形和海陆。 2、举例说明三大因素对于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际生活、各类地图、景观图,并要通过读图和实例分析自己得出,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2、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人类活动和气候要让学生以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电子白板与引导、启发,讲解相结合。使学生达到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的基本规范,具体体现在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三维目标要求上。将课标上的这一要求细化为具体的三维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更为明确。三维目标紧紧结合课标要求的“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三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目标展开,突出本课的重点,又指出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一举两得,在实际教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预习】 1.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注意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完成课本79页活动①、②、③,通过这三个活动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阅读课本79页正文部分,说明地球的形状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4.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想一下这一现象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5. 认真阅读课本80页“地球公转示意”(图4-21),结合79-80页的正文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4)春分: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夏至: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秋分: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冬至: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6.总结地球公转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课堂突破】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本节内容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地球运动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运用模拟实验法和演示法、图解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 1.模拟实验法:课本中出现两个模拟实验,一是“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二是“探究海陆温度的差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自主地感悟到其中的奥秘。 2.演示法: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动画等演示。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13-2014学年山东省安丘市东埠中学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湘教版) 安丘市东埠中学个性化主题备课课时教案 课题名称课型讲解讨论型序号 1 授课时间2013年12 月 2 日主备人孙永强共享人初一地理组教学 目标 及重 点难 点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2地球形状决定各处太阳高度不同 3直射: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 斜射: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教学 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化修 改与反思一、 定 向 预 习 明 确 目 标什么是太阳高度? 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还是平面? 地球各处太阳高度是否一样?二、 互 动 共 享, 深 化 认 知 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概念不理解,具体解决的办法是从日常中举例说明。 2.集体共享,完善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大小与气温关系不明,具体解决的办法是用手灯演示。 三、 精 讲 点 拨, 完 善 共 享重点和难点的点拨: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一样: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四、 分

层 达 标, 全 面 提 升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 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 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 不同。) 5、观察居民楼顶上太阳能装置:怎样在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五、 反 馈 评 价, 归 纳 总 结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完美版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运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生产者生产调整各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 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生产效率及开发新产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通过探究、分析这些生活问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二、教学方法 以讨论法、探究式方法为主,具体有:举例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教学重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价格变动对替代品与互补品需求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讲到,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是经常变动的。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是这一节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教师活动: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过渡)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教师活动:视频中说到一个词“打折”,生活中大家应该都有参与一些打折活动,那么请一位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他理解的打折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组织发言。 教师点评:刚才,xx同学为我们讲了他理解的打折。不难看出啊,打折的时候往往人们购买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商品价格变动与消费者需求量之间存在一个什么关系呢?(前后两桌为一组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点评:一般情况,商品价格上涨较高时,人们的购物需求就减少,反之,则增大。因此,

多变的价格 教学设计

《多变的价格》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多种因素。 2.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3.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4.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5.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6.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让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2.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3.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辩证分析能力。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2.通过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2.教学重点/难点 1.供求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猜猜看活动一:猜猜看: 如果你是估价师,你会为下列商品给出多少的价格? 思考:根据你对该商品的了解,你认为该商品的售价应该是多少?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块黑板,将每组认为最合理的价格写在黑板上,看哪个组离售价最接近? 通过让学生竞猜商品的价格,引出本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在这一活动中,全班的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既有个人观点又有小组综合,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为后续内容“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埋下伏笔。 【讲授】请你分析放视频:“鸡蛋的价格” (1)观看完视频后,小组共同讨论影响鸡蛋的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从这些因素中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视频的播放,从学生熟悉的物品中找出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以小见大,进一步归纳,得出结论。 【讲授】比比看比比看 从开始估价的几个物品中随便拿出几个物品,进行价格的比较。 思考: 为什么不管供求关系怎么改变,鸡蛋的价格永远贵不过贵重物品的价格? 通过两个物品的对比,了解到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活动】你能行你能行 将价值量的相关内容,简要的投射到大屏幕上,然后邀请学生自己走上讲台来讲解关于价值量的相关内容。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南半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越往南黑夜时间越长,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 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南半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越往北黑夜时间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越往南白昼时间越长, 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 热带23.5°S——23.5°N 温带: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23.5°N——66.5°N 南温带23.5°S——66.5°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 北寒带66.5°N——90°N 南寒带66.5°S——90°S 2.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海洋(临海地区)冬暖夏凉,温差小,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出现晚。 陆地(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温差大,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出现早。 降水:距离海洋较近且迎风地区降水较多,远离海洋的地区降水少。 3.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向阳坡气温高,背阴坡气温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稀少。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①温室效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②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 ③热岛效应: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 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较多 二、友情提醒 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是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地区除外),使各地获得的热量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主要原因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是66.5度。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 赤道地带和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是由于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分布的不同 C.地形差异 D.洋流的影响不同2.某山顶气温为-2 ℃,山麓气温为22 ℃,则该山顶与山麓的相对高度大约为 A.2400米 B.4000米 C.1440米 D.3333米 3.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北寒带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90°N 66.5°N 23.5°N 0°23.5°S 66.5°N 90°S

七年级地理上册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公开课教案 课题:《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 掌握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五、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 热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 的不同,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利用P67图4-15 、4-16,让学生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7、活动:做教材P67活动第二题: 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小,太阳辐射弱。 9、强调: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 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10、课后活动:指导学生做教材P68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板书)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地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 不同”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做教材P68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 ②完成该题中的第3题。 ③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④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P69“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①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近似圆的椭圆) ②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斜着身子转) ③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观察教材P69图4—20得出结论(66.5°)

2019精品教育多变的价格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内容标准 二、知识纵横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价格波动 (2)各种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供求或者需求变动而进行的 (3)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升上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活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购买。 (2)生活中为什么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3)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

(4)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消费选择的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较少,压缩生产规模,调减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说,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中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它就能获得较大的试产份额,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学法指导 (一)知识篇 1、供求影响价格。这是本课的重点。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它们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这种价格的变动始终以价值为轴心,不能脱离价值无限上升或无限下跌。同时,还应看到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价格逐渐上涨。总之,价格受供求影响,由价值决定。 要掌握好供求对价格的影响,需要搞清几个问题: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点上和某一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数量。经济学上所说的需求称为有效需求,它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愿意购买;第二,消费者能够购买(有支付能力)。 理解需求要注意两点:第一,把需求与需要区分开来。如果消费者只是愿意购买而没有能力购买,只是需要而不是需求。第二,需求是一个量的概念。它表示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所形成的一定的需求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项: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消费者的预期。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就阿哥和收入主要影响购买力。在这里,价格和收入主要影响购买力。 (3)供给 供给与需求相对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如果生产者对某种商品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同样,仅具备提供出售的能力,但生产者不愿意生产,也不能形成有效供给。可见,经济学中的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4)影响供给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生产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即生产者供给的数量取决于他能否获得最大利润。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几项:所供给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其它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2)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中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生产商品的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大。 (3)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如果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上同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能举例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探究、小组合作精神,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活动一:自主学习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完成下列表格) 散热快 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出现在月,最低出现在月,而海洋则分别出现在月和月。由此得出: 海洋的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的_______(早、迟)。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屏障作用:阴坡气温湿度,阳坡气温湿度小。 2、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3、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摄氏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平原气温。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1、影响局部气候:如人工造林、和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可以使当地气候。 2、导致气候反常: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

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危及人类健康。3、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气温,风速比郊区,上 升气流显著,和低云增多。 活动二:合作探究 1、结合图,思考: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近海洋的地方,和远离海洋的 地方,哪里温差大些?为什么? 2、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 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3、看图,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景观差异大。为什 么? 【达标检测】 1、小青从北京到新疆玩,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这是()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 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影响 D.季风的影响 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4、将下列气候现象与其相应的影响因素连起来: 气候现象影响因素 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纬度位置 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海陆位置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地形地势 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人类活动 ●拓展提升 地球变暖的结果是:海平面,热带风暴猖獗,干旱面积,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平衡受到威胁。 【反思与收获】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点,简单的写一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知识与能力: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重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案: 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陆地上气温较,冬季相反。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般来说,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我国x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点拨:x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

升温慢,降温慢 读课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小组探究: 读图4-27,看安第斯山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 东侧:西侧: 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 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 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课后练兵: 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人类活动因素 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c、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D、开发新能源或者减少能源使用量 “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教案 课题: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教案遵化市高级中学---------王海瑛设计思想】 通过汽车价格变动这个生活例子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汽车价格涨跌的等经济现象,来发现、总结、归纳经济的常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做到教学直观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 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浅入深地介绍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的这些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价格变化还对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节知识也是新课标中新增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也要讲得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他们正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1 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能力目标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在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开发新产品是根据什么来考虑的。通过探究、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复习课学案

学科:地理年级:初一编制者:徐红红备课组长签字:主管部门意见: 学习内容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班级组号姓名 学习目标1.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法图文结合法 归纳总结学习法合作讨论学习法 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 (一)太阳高度和地球运动 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的夹角,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 2.地球的运动: 概念:地球绕_______的旋转 方向:自_____ 向_____ 周期:_____天(约_____小时) 地球意义:昼夜_______;太阳_____升_____落。 概念:地球绕_______的运动。 方向:自_____向_____ 周期:_____年 地理意义:太阳____点的移动;正午太阳____、昼夜____的变化及____的划分。(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地球形状 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_____,气温_____; ②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_____,气温_____; ③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纬度升高,太阳高度________,太阳辐射,气温逐渐。 2.地球运动 ①夏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北半球太阳高度______,昼_____夜_____。 ②冬至日,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北半球太阳高度______,昼_____夜_____。 ③五带划分的依据:地表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现象。 3.海陆分布 ①同纬度地区,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 夏季,大陆气温_____,海洋气温_____;冬季,海洋气温_____,陆地气温_____。 ②同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 4.地形地势 ①同纬度陆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 ②阳坡气温_____,阴坡气温_____; ③迎风坡降水_____,背风坡降水_____。 5.人类活动 ①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气候;比如人工造林、____________。 ②城市热岛效应;城区中心气温_____,郊区气温_____。 ③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 自主评价: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和相关图片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统一,培养其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规律、四季更替、极昼和极夜现象、五带的形成,能分析出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 板图、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板书)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早晨、晚上和中午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墙面上光照明暗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 (手电筒照射的角度不同) 5.读太阳光照图,学生自主探索纬度、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篇一:《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新课程《经济生活》(必修)教材的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的第二框,在理 论方面是承接了第一框介绍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之后的一个新的内容。与旧教材相比,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是增加经济学原理最多 的部分,增加了许多新的诸如“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消费品、相 近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等新名词,这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 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处理教材之前,首先是一个教师如何更新自己原有知识体系 的问题。这需要任课教师首先对这块的专业知识先进行学习和领会,然后才是如何备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问题。其次,是任课教师 如何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这部分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价格变动带来的种 种现象进行解释和应用,从而达到“知行”的统 二、学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都是刚上高中的新生,在此之前基本处于传统的学习模 式中,因此,在贯彻新课程的新理念、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时候必 然经历一个过程。同时,通过2周多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学生 在进行本课的学习之前基本具备了以下技能:基本了解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因此,我从本学期的第一单元《神奇的货币》的时候就开始通过网络主题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模

式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引导性改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必需品与高档消费品、相近替代品与互补商品的概念及相互区别。②知道不同类型商品的需求量不同。 ③懂得价格变动对不同类型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④懂得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还与该商品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动有关。 2、能力目标 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评述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②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影响关系。 五.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7 新人教必修1

《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旨在探讨商品价格变化背后的原因,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变化现象,也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懂得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②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③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④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⑤理解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⑥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②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依据:这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同时,只有理解了供求与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价格变化的现象,这也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

基础理论。 难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依据:这一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实际,我想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①情景教学法②合作探究法③讨论式教学法④列表分析的方法 3、学法①自主学习②探究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闻:10元一斤遭抢购,五角西瓜难卖出——“冰激凌西瓜热销省城” 导入设计的依据:通过新闻热点展现经济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探究氛围。 (二)开始新课 一、供求影响价格 根据上述新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后回答: (1)你认为冰激凌西瓜价格较高的原因有哪些什么?影响西瓜价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1、锻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认识影响商品价格的多种因素,并理解各种具体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进一步探究:就瓜农而言,你认为在市场中谁更占优势,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清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两种市场类型,并能够阐述两种市场类型中的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注意问题:本探究活动较为简单,不宜花费太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