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相关推荐《家乡的桥》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桥》教案1课题:家乡的桥和塔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2、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引导阶段说一说: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桥和塔,观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图片与资料,大家完成了没有?(1)你们在哪里见过桥和塔?(2)它们在结构和造型上有哪些特征?(二)发展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

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3、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四、:表扬优秀作业五、课后拓展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

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家乡的桥》教案2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教案

《家乡的桥》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桥梁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桥梁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所知道的家乡桥梁。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桥梁,引起学生对桥梁的兴趣。

2. 让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家乡桥梁,并提问他们对于桥梁的疑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分享内容。

第二章:家乡桥梁的探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探究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家乡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桥梁的特点和结构。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桥梁,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描述桥梁的特点和结构。

2. 让学生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或查阅资料,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评估学生的采访或查阅资料的成果。

第三章:家乡桥梁的设计与建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兴趣和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桥梁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设计和建造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建造一个简单的桥梁模型。

2. 利用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建造桥梁模型,并测试其承重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设计和建造能力。

2.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章:家乡桥梁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2. 帮助学生了解桥梁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桥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家乡桥梁的文化。

教学活动:2.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桥梁保护和传承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宣传活动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范文(精选10篇)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范文(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

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实际: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家乡的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桥多、美的特点。

3、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子“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体会作者殷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读诵古诗《忆江南》一、导入1、师:《忆江南》这首词,总是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有一位作家,叫刘秋思,他的家乡在江南的绍兴,虽然阔别家乡已有几十年,但他仍剪不断思乡的情结,他常常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小镇,故乡的小河。

出示句子:我的故乡在江南。

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师: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1)(小河多)是啊,绍兴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的美誉(2)(故乡情)一个“血脉”一声“母亲”道出了作者连着心,牵着情,一辈子割舍不了的故乡情(3)再读这段文字2、师:故乡的小河长,小桥多,桥是水的眼睛,桥是水的灵魂,江南的美景是自然少不得桥的。

出示句子:小河长,小桥多。

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如果提着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师:家乡的桥连街接巷,五步一蹬十步一跨,可谓“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它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桥,构成了家乡一道特殊的风景,所以作者每每回忆家乡,都会想起家乡的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随着作者浸润了乡情的笔墨去看看那一座座家乡的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家乡的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3、根据回答板书:造型名称乐园4、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几个特点吗?3、4、5小节段首的句子是总起句,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绘,让记忆中的桥鲜活在我们眼前。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6篇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6篇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家乡的桥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描绘家乡的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 通过绘画,表达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学生观察家乡的桥,了解桥的形状、特点等。

2. 学生绘制家乡的桥,通过绘画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

教学准备:1. 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桥。

2. 绘画纸、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家乡的桥的图片、实物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桥的形状、特点等。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桥的认识和感受。

2. 示范:教师现场绘制家乡的桥,并解释自己在绘图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在绘画纸上绘制自己家乡的桥。

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指导,比如如何画直线、圆弧等。

4. 分享与欣赏:让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互相欣赏并分享自己绘制的心得和感受。

5. 作品整理: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展览,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走廊上,让更多人欣赏。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家乡的其他地方或事物的情感和热爱,比如家乡的山、河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绘画技巧,尝试画出更真实、精细的家乡景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和作品,评价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家乡的表达和情感的真实性。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热爱,让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家乡的桥》精选6篇(二)教学内容:小猫绕毛线适用班级:小班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创意表达能力;2.发展幼儿手脑协调能力;3.通过绘画作品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准备:1.《小猫绕毛线》绘本;2.彩色纸、颜料、毛笔、剪刀、胶水;3.幼儿绘画用品。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桥梁,通过学习课文《家乡的桥》,使学生了解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家乡的桥》的内容简介:本课文以作者的家乡桥梁为线索,介绍了我国桥梁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不同桥梁的描写,展现了桥梁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

难点:理解桥梁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桥梁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桥梁的直观认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桥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2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家乡的桥》,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4.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桥梁的特点和建造技术,让学生了解桥梁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桥梁对家乡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4.5 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深刻理解桥梁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五章:作业布置和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桥梁的短文,描述桥梁的特点和历史。

5.2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家乡桥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桥梁,让学生亲身感受桥梁的魅力和重要性。

6.2 活动准备:联系相关部门,安排桥梁实地考察活动,准备安全帽、指南针等必要的考察用品。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家乡的桥》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通过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学生表达家乡桥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家乡的桥》的PPT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家乡的桥》。

(2)收集有关家乡桥梁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相关家乡桥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家乡桥梁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桥梁资料,增加学生对桥梁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家乡的桥》。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通过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家乡的桥梁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背诵课文《家乡的桥》。

(2)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桥梁的短文。

(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完成课文内容的相关问题思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短文写作等方面。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家乡的桥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家乡的桥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家乡的桥•相关推荐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家乡的桥(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家乡的桥,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家乡的桥篇1活动目标:1、观察家乡桥的外形特征,了解桥的种类(按外观区分)和用途。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建筑物的情感,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喜爱。

活动准备:阅读区:家乡桥的图片。

绘画区:积木、绘画纸、蜡笔。

动手区:橡皮泥。

数学区:各种桥分类,计数。

活动过程:一、桥的用处1、教师:小朋友看,图上的叔叔在干嘛?(溜绳索)为什么他要溜绳索?(因为河的两边没有供人行走的路)那怎样才能让两岸的人们顺利地行走又不危险呢?(可以架桥)你都知道什么桥?2、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江西,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吗?老师这里有一些桥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大桥。

教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大桥是哪一个,并说明原因。

教师小结:这些桥的外观看起来特别的漂亮、美观。

二、引导幼儿从桥梁的外观来分类:斜拉桥、悬索桥、梁桥、拱桥1、引导幼儿发现图片四种桥不同的外形结构特点。

教师:这四种桥有什么不同不一样的地方呢?教师:带着幼儿边观察边作相应的引导主要从外形特征分出各类桥。

2、引导幼儿逐一看图了解四种桥的名称和主要的形状特征。

教师:这是现在的八一桥,他是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这样就可以拉住桥面,像这样的桥我们叫它“斜拉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家乡还有哪些斜拉桥吗?教师:你知道这些又是什么桥吗?(指向其他的桥)桥身呈半圆形的是拱桥,用许多钢索拉紧固定悬塔的是悬索桥。

三、介绍材料、交待各区幼儿活动要求1、出示橡皮泥。

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都认识了我们家乡的桥,现在请小朋友你们来制作家乡的桥吧!我们除了用橡皮泥来制作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用画画的形式)出示积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桥》
教案设计
第二阶段:动手操作
制作相关相册、桥梁模型、手抄报、绘制未来的桥。

第二课时
第一阶段:研究家乡的桥
1、顺德古桥
(1)调查顺德古桥小组的同学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阅读各种书刊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梁家俊同学的爸爸妈妈还专门带着几个同学到了杏坛寻找古桥,让我们认识了顺德的古桥世界。

从而更加了解究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同学们在电脑室查找资料小组成员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百度搜索】顺德古桥/bbs/showb6t107600p1.html
【百度搜索】顺德水乡
/gmac_man/blog/static/31382762010517102759629/
(2)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桥的认识,该组的学生商量设计了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其实顺德还有很多的古桥,大家都应该为保护古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出一份力。

2、现代桥
(1)调查顺德现代桥小组的同学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让我们认识了顺德的现代桥,深切地感受到顺德的飞速发展。

广东顺德马岗大桥
【百度搜索】广东顺德马岗大桥/Project/Detail.asp?ID=86
顺德立交桥
【百度搜索】顺德立交桥/thread-839363-1-1.html
(2)现代桥的施工
【百度视频】现代桥的施工/programs/view/d2uAgZ-XqYY/
【百度视频】斜拉索挂梁工艺演示动画
/v/b/11481206-1340652933.html
【百度视频】桥梁施工动画/programs/view/NpjpYE9SDkE
3、桥的历史传说
桥的历史传说调查组的成员走访了许多位有经验的老人,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桥的历史传说,下面是他们的调查所得:(内容略)
【百度搜索】顺德古桥的历史传说
/History/mingsheng/qiao/200911/History_106.html
/History/mingsheng/qiao/201105/History_55884.html
/History/mingsheng/qiao/201108/History_57760.html
【百度搜索】顺德古桥史话/data/main.php?id=7746-50049
第三课时
第二阶段:动手操作
师:经过3周的调查研究,同学们对家乡的桥、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请同学们自由分组合作,设计一座新颖的桥梁。

可以做纸桥模型,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可以设计未来的桥,形式不限,老师期待着你们设计成果,希望有一天,你亲手设计的桥能横跨在顺德的河面上。

1、同学们制作桥梁的过程:
制作模型参考网址【百度图片】桥的模型图片
/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43645
第四课时
●活动四: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
经过近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等活动,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成果,包括手抄报、桥的模型、美术作品、相片、调查问卷等。

梁卓恒同学在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2、同学们所制作的油画:
●活动五:活动评价阶段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评价的作用不在于学生活动结果,而重在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

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老师就应给学生积极的评价。

通过积极评价,营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情境。

综合学生自评、同伴评、教师评、家长评,最后评选出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最佳表现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奖项。

学生活动评价表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