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及练习.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全)

《归去来兮辞》⽂⾔知识归纳(全)《归去来兮辞》⽂⾔知识归纳⼀、通假字(1)曷不委⼼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2)景翳翳以将⼊(景,通“影”,⽇光)⼆、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家庭有婚姻关系或⾎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话;今义:男⼥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今义:指⼥⼦⽂静⽽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6.征夫古义:⾏⼈;今义:出征的⼠兵7.扶⽼古义:⼿杖;今义:扶持⽼⼈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来⽐喻乱⼦9.⼈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作⼈员的录⽤、调配、奖惩等⼯作10.去留古义:指⽣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名词的活⽤1.名词作状语①园⽇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每天②时矫⾸⽽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迷途(⼆)动词的活⽤1.动词作名词①⽣⽣所资动作名,⽣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之⾏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得的⼼情②携幼⼊室形作名,幼⼉,⼉童2.形容词作状语⼼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词多义1.⾏Xíng①感吾⽣之⾏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
)③为吾⼦之将⾏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之⾏,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
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总结一、《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攘攘,夫役绳绳。
山原旷其盈虚,泾渭湛其清浊。
君子未有恃,众则何依?留侯之懿,贾谊之贤,都人士之耻,朝妻良之姦,后宫之艳主,夕贵妃之媚。
荃不察阴阳之随,杂乱太仁之域。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日暮,孰云〔云从踪〕?问客行之报命或不遇。
苟富贵,无相忘。
子车单于将何及?终风且乐,何罪之有?尔生曾为乐,尔后何为病?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久。
男儿欲自守,青春岂不留。
二、《归去来兮辞》译文我归去来了,我的田园已漫芜草难回吗?既然自认心灵被形势所累,为何心烦意乱而独自悲伤?觉悟往事再不能警告,意识到未来是可以追寻的。
实际上迷途尚未远离,感受到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船飘远了,轻轻地飘着,风吹拂衣角。
问正在担心前路的征夫,为何悔恨晨光的微弱。
我仰望宏伟的宫阙,心情喜悦地边走边奔,仆人们忙碌着,士兵们守卫着。
山野辽阔,一片浩瀚而空虚,江水湖泊清澈而混浊。
君子仍未有所依靠,众人又该何去何从?留侯之行为崇高,贾谊之忠正,都市人士则感到惭愧,朝廷的良民却品行不端,后宫的女性主人们生活放荡,傍晚的贵妃们娇媚。
姜太公不明白阴阳的变化,挂着太多仁爱而乱了方寸。
你可曾思考过吗?房屋远了就是日暮,又有谁能找到云行的轨迹呢?问行人却无法得到报喜的信息。
如果财富富裕,不再相互遗忘。
子车单于将无法到达何境?终究风还是且快乐,何罪之有?你生来曾经是愉快的,之后又为何病态?人生有爱情就会流泪,江水江花又岂能永久。
男子欲自我保护,青春岂能不留下痕迹。
三、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收录于《楚辞》中。
本篇通过描绘主人公归去来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疑惑。
1. 地理景观描写:诗中通过对田园乡村和山水风景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对山水的热爱。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文言基础知识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一)文言实词1、策(1)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3)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2、审(1)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 (2)欲知亿万,则审.一二:____________(3)故审.名以定位:____________3、畴(1)将有事于西畴.:____________ (2)草木畴.生:____________ (3)畴.觉之战:____________4、期(1)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 (2)期.我乎桑中:____________ (3)度已失期.:____________5、绝(1)请息交以绝.游:____________(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3)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二)文言虚词1、之(1)求之.靡途:____________ (2)四方之.事: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___(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 (5)审容膝之.易安:____________(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____ (7)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____(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___________2、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2)舟遥遥以.轻飏:____________(3)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4)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5)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6)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7)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____________(8)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9)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10)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11)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12)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13)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3、而(1)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2)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3)风飘飘而.吹衣:____________(4)门虽设而.常关:____________(5)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6)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7)抚孤松而.盘桓:____________(8)泉涓涓而.始流:____________(9)或植杖而.耘籽:____________(10)临清流而.赋诗:____________二、通假字1、乃瞻衡.宇: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3、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三、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及训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学问点归纳及训练《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辞章。
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学问点归纳及训练。
一、作品内容概述:《归去来兮辞》描绘了陶渊明在西晋末年成为隐士后的生活状态和对现实的思考。
他以归去来兮之辞,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以及对乱世的忧虑和绝望。
作品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心境和追求。
二、作品特点:1. 归隐田园的主题:作品通过描述陶渊明在山水之间过着安静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2.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作品中揭示了作者对当时乱世的不满和对人情冷暖的触动,并借此反思了人类存在的逆境。
3. 抒发情感的手法:陶渊明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方、借代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作品中的知名词句: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陶渊明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憧憬和对世事的厌倦。
2. “落叶填兮,秋水共长天一色。
”:通过描绘秋天飘落的落叶和四周景色一片和谐的景象,表达了隐居后的安静与安逸。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况复秦兮,得似此良人。
”:通过这句话来表达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对乱世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憧憬。
四、真题训练:1. 《归去来兮辞》主要表达了作者_____。
A. 对归隐田园的憧憬和对乱世现实的不满B.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奇特生活的追求C. 对自由与公平的追求和对奇特生活的憧憬D.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2. 以下哪句话的意思与《归去来兮辞》中“田园将芜”相反?A. 人间万事,不过花飞尽、蝶舞时。
B.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 陶渊明通过《归去来兮辞》的描写,既抒发了自己对归隐田园的憧憬,又批判了乱世的现实。
这一描写手法叫做_____。
A. 对比手法B. 夸张手法C. 借代手法D. 排比手法4. 以下哪句话可以作为《归去来兮辞》的开篇?A. 茑萝共长天一色。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及检测

情话:古义,知心话; 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古今异义
③ 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耕种之事;今义,发生某事。 ④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⑤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
B.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D.曷不委心任去留(委,委托)
D )委:随从 顺从
5.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A.生生所资(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勉强去做)
6.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 的一项是( B )
(傲,傲然自得的情怀)
词类活用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
(怡,使… …现出愉快的神色) (安,使… …安乐)
6: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悦,乐:以…为快乐)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羡慕)
1 判断句 特殊句式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 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胡 为”即“为胡”,“何之”即“之何”,到哪里 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 余”)
(计策,策略)
一词多义
乘(chéng/shèng)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聊乘化以归尽 3、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及训练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及训练引导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大家学习过?下面是关于这首抒情小赋的知识点整理及阅读练习题的训练,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关于作者陶潜(365—427),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幼儿,儿童
(五)形作状 1. 心惮远役 (六)使动用法
到远处。2.矫首而遐观 向远方
1. 审容膝之易安
(七)意动用法 1. 悦亲戚之Fra bibliotek话 2. 乐琴书以消忧
使……安乐
2.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以……为愉快 以……为乐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 皆口腹自役 (二)介宾短语后置 1.问征夫以前路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 将有事于西畴 (二)宾语前置 1. 复驾言兮焉求 2.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 乐夫天命复奚疑 4. 皆口腹自役 5.耕植不足以自给 (三)被动句 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
(四)省略句 1. 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2. 稚子候(于)门 3. 于是(余)怅然慷慨 4.(余)或命巾车,(余)或棹孤舟 5. 云无心以出(于)岫 6.深愧(于)平生之志 (五)固定句式 1. 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例:载饥载渴 载歌载舞
一、文学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1.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2.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韵文。起源于战国时期 的楚国,被称作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 作,又称作骚体。辞的特点是押韵,句式也较整齐,以四六字句 为主体。 3. 成语: 今是昨非: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欣欣向荣: 本义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乐天知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
三、词类活用 (一)名作状 1. 园日涉以成趣 3. 当敛裳宵逝 (二)名作动 1. 策扶老以流憩 3. 或棹孤舟
2. 时矫首而遐观 4. 情在骏奔 拄着 划船 2. 乐琴书以消忧 4. 实迷途其未远 2. 审容膝之易安 弹琴,读书 误入迷途
《师说》《归去来兮辞》课文重点知识挖空练习+答案(校对版)

挖空练习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 )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参考答案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却)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在我的前头,我也应该跟从他而且把他当做老师)吾师(学习)道也,夫庸(表示反问语气)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4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5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6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7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城趣
时矫首而遐观
2、动词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动词用作名词拐杖
3、形容词活用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
4、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四.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五.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菲”表否定判断
2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倒装句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
“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状语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归去来兮辞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觉今是而昨非②三径就荒
③引壶觞以自酌④策扶老以流憩
⑤请息交以绝遊⑥乐琴书以消忧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
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长桨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悦
D.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3.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4.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⑥问征夫以前路⑦农人告余以春及⑧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6.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谁与归
D.大王来何操
7.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
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
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
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
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③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④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参考答案:
1.①正确的,对的②接近③举起④拄着⑤停止⑥以……为乐
2.B(用棹划船
3.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
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C.(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5.A项为被动句。
B、C、D三项为倒装句。
6.C(介词宾语前置句。
其余三项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
7.C(看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诗人不是欢欣鼓舞,诗性大发,而是悲愁叹老,自伤自悼,这种敏感与哀伤是诗人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的自然流露。
8.①(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以前路”是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
“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
②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
【“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
③时而沿着幽深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
④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