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
2023年认识时分教学反思篇

2023年认识时分教学反思篇相识时分教学反思1教学目的:1.使学生相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相识钟表,驾驭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视察、思索、探讨等活动,初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精确驾驭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运用和支配时间,培育学生遵守、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打算: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日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探讨钟面上的有关学问: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相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究去相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日我们主要相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的?(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探讨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二)相识时、分。
1.相识时。
先让我们细致视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
时针从几走到了几?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2.相识分。
现在我们来视察分针。
走了多少?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知大家分针从几到几是几分?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觉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那你们有没有发觉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探讨一下。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认识时分和秒的换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认识时分和秒的换算方法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认识时分和秒的换算方法时、分和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
在学习数学时,我们需要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归纳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中有关时分秒换算的知识点。
一、认识时分和秒的基本概念时、分和秒是时间的常用单位,其换算关系如下: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
二、将时、分和秒互换1. 将小时换算成分钟:将小时数乘以60,即可得到对应的分钟数。
例如:2小时=2 × 60=120分钟。
2. 将分钟换算成小时:将分钟数除以60,即可得到对应的小时数。
例如:180分钟=180 ÷ 60=3小时。
3. 将分钟换算成秒:将分钟数乘以60,即可得到对应的秒数。
例如:5分钟=5 × 60=300秒。
4. 将秒换算成分钟:将秒数除以60,即可得到对应的分钟数。
例如:240秒=240 ÷ 60=4分钟。
5. 将小时换算成秒:将小时数乘以3600,即可得到对应的秒数。
例如:1小时=1 × 3600=3600秒。
三、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一些实际问题,让我们利用时分秒的换算方法来解决。
问题一:小明在一部电影中看了1小时45分钟,共有多少分钟?解答:将1小时换算成分钟得到1 × 60=60分钟,然后将45分钟加上去,因此小明一共看了60 + 45=105分钟。
问题二:玛丽跑步用了25分钟,共花了多少秒?解答:将25分钟换算成秒得到25 × 60=1500秒,因此玛丽花了1500秒跑步。
问题三:李雷用了7200秒跑完全程,共花了多少分钟?解答:将7200秒换算成分钟得到7200 ÷ 60=120分钟,因此李雷花了120分钟跑完全程。
通过以上实际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分秒的换算方法。
四、练习题1. 将3小时换算成分钟和秒。
认识时分教案培智

认识时分教案培智教学目标:1. 认识时分的基本概念,包括小时和分钟的概念;2. 能够读写时分的表达方式;3. 能够根据具体时间进行简单的时分计算。
教学重点:1. 认识时分的基本概念;2. 时分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 时分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2. 时分的计算。
教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时钟或手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如小时的概念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分是什么意思吗?如何表示时分呢?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时分的概念,即小时和分钟的组合表示时间的方式。
2. 教师示范读写时分的表达方式,如:9:30读作“九点三十分”。
3.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时间的时分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和朗读。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的时钟或手表,让学生根据时钟上的指针读出时分,并写在黑板上。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时分的问题,如:现在是几点几分?还有多久到下午三点?3. 教师出示一些时间问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时分计算,如:现在是上午10点,再过30分钟是几点?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场景,让学生根据时分进行描述和分析,如:早上7点起床,上午10点上课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编写一段对话,描述他们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活动,并用时分进行表达。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内容,强调时分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答以下问题:你对时分的概念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吗?你觉得哪个部分还需要加强?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时钟或手表,记录下不同时间的时分表达方式,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讲解、练习与巩固、拓展与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认识时分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读写时分的表达方式。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认识时分》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
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整时、半时的概念。
我的预设是尽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探索解决问题,分情境创设(小红上学的确切时间为切入口)、探究新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和几分的认读和巩固练习组成,在教学中我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考虑到我班学生年龄小、好玩、爱动、注意力易分散,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
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
比如,在讲解钟面知识的时候,在这个板块是需要花一点力气,认识钟面是个重要的基础,是为认识时分以及今后学习判断钟面上的时刻作铺垫,但是我还没让学生完全吃透就急着赶下一个进度了。
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
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
比如在认识1小时=60分的问题上,其实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进行消化吸收。
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还是比较欠缺。
最后,课堂机智不够。
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经过这堂课,我的收获颇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2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三个部分让学生认识时、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时,第二部分是认识分,第三部分是认识时与分的关系。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知道1时=60分。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魁力。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教学流程:一、复习认识过的钟面,为新知做铺垫二、创境,激发学习兴趣(一)课件出示钟面1、师: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钟)钟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工具,我们已经认识过几个钟面表示的时间了,那你能很快说出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吗?2、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二)出示主题图1、谈话:你们想参加喜洋洋儿童乐园的活动吗?先看看开始的时间吧。
2、你能读出钟面上的时3、他读的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三、互动交流1、学生交流,认识钟面2、师引导学生认识钟面师:(课件出示钟面)孩子们,关于钟面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跟同桌说一说生1、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生2、钟面上有一个一个的小格子,还有大格子,有12个数字(一)认识大格师:刚才有孩子说钟面上有12个数字。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数字是怎样排队的呢?最中间的这个12呢,是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家,从这里出发从右向左(师生一起数数)师:孩子们,像12和1两个数字中间这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就把它叫做一个大格。
你能用手像老师这样指一指钟面上的一个大格吗?师:钟面上有多少个这样的大格呢?从哪里开始数?师:孩子们,钟面上有12个数字也刚好有12个大格,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刚好对应每个大格上的点。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36dd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7f.png)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设计[五篇模版]第一篇:苏教版二年级《认识时分》教学设计《认识时、分》教学设计左菲菲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88——89的内容。
内容分析:《认识时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好后面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时间单位不像其它的单位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所以很难理解;但同时它又与生活紧密相关,是生活的必需。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准确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2、知道钟面的结构,发现时、分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和1时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进率。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感受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将课堂教学结构得以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各种钟表,观察他们的相同点。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什么?(时针、分针、数、大格、小格)2、认识大格和小格(1)介绍:像每两根长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大格。
(课件演示)从12到1就是一个大格。
(2)每两根短的线之间的一段叫一个小格。
(课件演示)思考: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课件演示)3、认识时(1)介绍:我们刚才通过数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和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那你知道时针和分针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拨钟演示)我们把这个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认识时分》评课稿示范(精选10篇)

《认识时分》评课稿示范(精选10篇)《认识时分》评课稿示范(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时分》评课稿示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时分》评课稿示范篇1这堂数学课,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课堂充满民主、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陈一叶教师主讲的《认识钟表》:这堂课以《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富有童趣。
课堂设计,层次从分明,程序清楚,可以说是精心设计,一环套一环。
教学准备十分充分,学具制作也很漂亮,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师的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拨整时,还让学生自己拨自己喜欢的整时给同学和老师看,给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当一年级的小朋友看到自己在钟面上拨的整时跟别人的不一样时,甭提有多高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等,实现了各科教学的横向联系,教学效果好。
在教学生认识钟面时,可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模型钟面观察。
《认识时分》评课稿示范篇2这节课,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新课程标准中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1.认识时、分

1 认识时、分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时、分。
(教材第90页)教学目标1.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 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钟面、认识1时、1分及时、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师:昨天我们的预习作业是小组合作画一个钟面,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在钟面上都画了些什么呀?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钟面。
每个同学也可以走过去看看别的小组画的钟面。
师:同学们的钟面画得都很漂亮。
虽然大家画的钟面形状各不相同,但有几点是一样的,那就是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有时针、分针,还有很多刻度线。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钟表的知识:认识时、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预习引入,通过小组合作画钟面,展示小组所画的钟面,以及欣赏其他组的钟面,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互补、互学,了解钟面的本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欲望】二预习反馈,探索新知1. 认识钟面。
(1)认识大格。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在钟面怎样算是一大格吗?指名回答。
师:每两个数字之间就是一大格,从12到1是1大格,1到2也是1大格。
师:你还能说说从哪到哪也是一大格吗?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不是有12大格呢?我们来数一数。
(出示结语:钟面上有12个大格)(2)认识小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组长拿出学具钟,和组员一起看一看,数一数,再进行讨论。
小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出示放大的钟面,一起数一数)师:其他大格里也有5个小格吗?再找几个大格数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