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导学案

合集下载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导学案一、引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内容,你们对大气受热过程有哪些了解?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吗?举例说明。

二、学习1.温度和热量的区别是什么?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颗粒运动的程度,是热能的度量;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大气受热的方式有哪些?大气受热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3.辐射是如何实现能量传递的?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能通过空间传递到地球上。

4.传导是如何实现能量传递的?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颗粒之间的碰撞和传递进行能量传递的,例如我们手摸到热物体会感觉到热量的传递。

5.对流是如何实现能量传递的?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进行能量传递的,例如空气受热上升形成对流气流。

6.大气受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大气受热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射线的照射强度、地面的反射率、地理位置和海陆分布等。

7.大气受热过程对气候的影响是什么?三、拓展1.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响有哪些?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太阳能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过程中。

2.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关于能量守恒的原理,你能够解释一下吗?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在各种方式之间转换,总能量保持不变。

3.大气受热过程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四、总结1.大气受热过程涉及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和对流。

2.大气受热过程对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3.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关于能量守恒的原理,能够解释各种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课后练习1.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2.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海滨地区一般比内陆地区的温度要低?。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我参与,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

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细化】热力环流的形成,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实际问题。

【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29弄清大气的能量来源以及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我的疑惑】【合作探究1】回顾概念:什么是气压?气压的单位是什么?什么是热力环流?【典型案例1】读图,判断A 、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迁移案例1】读北半球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如图所示,回答: (1)在A 、B 、C 、D 四处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2)B 地的气温比A 地 。

(3)C 处气压比D 处 。

(4)高空的气压高低往往与近地面 。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P30回答(1)---(4)【典型案例2】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3时和15时)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题。

1. 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

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3.度假村建在水库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其主要的气候原因是( )A .库区阴雨天少B .库区昼夜风小C .库区温差较大D .库区湿度较大,空气清新 【迁移案例2】画出山谷和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

描述其形成发生过程。

【我的收获】【牛刀小试】 1.下图中abcd 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a 处气压低于c 处,所以a 处气温比c 处高 B .由于c 处气压高于a 处,所以气流由c 处流向a 处C .由于b 处为高压,d 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b 处流向d 处D .由于c 处为高压,d 处为低压,所以c 处为晴朗天气,d 处为阴雨天气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案】2.2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导学案

【导学案】2.2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预习指导】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3、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使用说明】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点并作适当标注。

2、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入“我的疑问”处。

【重点难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和保温作用的运用;太阳辐射在地面和大气之间的转化,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预习案】【情景导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阅读教材P34“大气的受热过程”标题下的第一段,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2、阅读教材P34说明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到达地面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3、阅读教材P3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之后又发生哪些转化?4、阅读教材P34页书下注解(1)判断太阳、地面、大气的温度关系?温度: > > (2)判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关系:波长: > >太阳辐射为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辐射。

5、为什么说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6、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7、说明大气逆辐射保温的原理。

【预习自测】1.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B.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C.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D.日落后的黄昏,天仍是明亮的2019年12月15日,北京发布当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提醒各相关单位和市民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污染,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2~3题。

2.图中a、b、c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于( )A.a B.B C.c D.d【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情景构建】【合作探究点1】“太阳暖大地”(1)晴天和阴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假如地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的地面温度会有什么不同?(3)你认为大气对地球起了怎样的作用?【合作探究点2】“大地暖大气”(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的同时,会发生怎样的热量传递?(2)地面辐射对大气产生怎样的影响?(3)请解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指太阳的辐射能传递给大气层,使得大气层的温度升高的过程。

二、理论讲解1.太阳的辐射能2.大气的主要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氧气占21%。

3.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太阳的辐射能通过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紫外线)传递到地球的大气层上。

(2)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可见光和紫外线进入大气层后,部分被大气层吸收,部分被散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大气层的上部升温,但不会使地面直接升温。

(3)地面的吸热和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变为热能,地面转化为长波辐射(红外辐射)向大气层散射。

(4)大气层的吸收和透射大气层吸收地面的红外辐射,气体分子会因此而振动增强,温度升高,然后通过气体自身的辐射向四周散射。

(5)温室效应大气层能够吸收并散射地表红外辐射,使得地球温度适宜,形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

三、案例分析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1.太阳的辐射能是如何传递至大气层和地面的?2.大气层是如何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能的?3.地面是如何吸收太阳辐射能的?4.大气层通过什么方式向外散射能量?5.温室效应是怎么形成的?四、讨论与总结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太阳的辐射能通过短波辐射传递至大气层和地面,大气层通过吸收和散射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能,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热能,然后将热能以长波辐射形式散射到大气层。

大气层通过自身的辐射向四周散射能量。

温室效应是大气层吸收和散射地表红外辐射,使得地球温度适宜的结果。

五、拓展延伸1.地球的温度是如何维持动态平衡的?2.温室效应对地球有哪些影响?3.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关系?六、课堂小结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的辐射能传递给大气层,大气层通过吸收和散射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能,地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将热能散射到大气层,大气层通过自身的辐射向四周散射能量。

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导学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5年)必修一

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导学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2025年)必修一

主题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班级姓名学号【知识梳理】一、太阳辐射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太阳辐射是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辐射。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及。

2、平流层中的主要吸收;对流层中的和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3、大气层中的和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4、天空呈现蓝色,这是由于和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三、完成概念图填空1 2 3 4 5四、热力环流1、引起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2、由于不同地区所获得的不同,导致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方向的运动:近地面空气受热会膨胀作运动,近地面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高空气压比同高度周围地区。

3、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差,从而导致大气方向的运动:近地面气流由(受热或遇冷)处流向(受热或遇冷)处;高空气流由(受热或遇冷)处流向(受热或遇冷)处。

4、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完成下列填空。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五、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1、并用箭头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2、并用箭头画出山谷与山顶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3、用箭头画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六、大气水平运动——风(一)气压1、气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受到的。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地表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向运动,形成了。

★★★气象上把的方向确定为风向。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的点所构成的面。

(二)大气水平运动1、风的基本要素(1)方向:由力、力和力三个力共同作用。

(2)风速:受力和力大小的影响。

2、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风受力情况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图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垂直等压线由 压指向 压在高空,一般受 力和 力的影响与等压线 ,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大气的受热过程市优质课导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市优质课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市优质课导学案【学习U 标】1•能独立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写出各过程环节的洛称:(我们自己会画) 能识别变式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別人画的图我们要认识)2. 能够用逻辑清晰的语言描述大气受热过程的几个主要原理(“三过程两作用二气 温递减率,记住递减率理论数值九理解大气对地球温度的两个主要影响(温度升高;日较差减小)3•能够运用原理从大气成分变化、大气厚度变化等方而,解释有关地而和大气温度 现象。

(如青藏髙原;晴天阴天: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等)【课前学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 用 读右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是如何变 化的特别指出:二、辐射原理和大气特性1 •物理小常识:任何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 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波长的辐射,叫可见光;太 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而辐射是长波辐射。

2•大气的特性:对短波辐射基本不吸收,吸收长波辐射。

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成分会作用于热辐射,如臭氧等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 收长波辐射,云层、尘埃对各种波长的辐射都有反射作用,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最易散 対蓝色光。

低层大气组成体秧⑹作用干 空 气 H : 78 翊生物体內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0: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辐动所必需的物质co :0. 033绿色植物邊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対地面起保温作用 01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El 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3 (V)喙2•为什么飞机大多在平流层中飞行本节课所学的大气受热过程所指的大气是 指对流层的大气。

■洸9星【课堂活动】 合作探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如果地球没有大气仔细观察各个箭头间数量关系,请用数据说话!总结大气受热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问题1.大气对穿过的太阳辐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削弱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削弱的大小 主要受那些大气状况彩响问题2.地而从大气获得多少能量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保温作用的大小主要受那些大气 成分影响问题3.大气共获得多少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是哪里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地面吸收地而辐射(二)存在厚厚大气层100没有大*T 的地球大T 和地曲的反豺KU❶射向宇宙空间逾、 射向扌宙空问 伯大壬上界 ....pLi --------------- Y .....❻To6A ❿说揺/ / &向总10114.AXUr是大地暖大气地球燥屋平衡示議太阳暧大地10019W$1疗47 W 大气还大地阳t❷Hit106A 120【绘图理解】在下而独立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并总结受热过程的“三个过程两个坏卩r图中A、E、H所表示的辐射中属短波辐射的有,属长波辐射的有2.从辐射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 3・对地而起保温作用的主要环节是:合作探究二、大气热力作用产生的影响(继续观察数据,得出结论)问题[.据研究:没有大气的地球表而平均温度为-18 r.而现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 J为什么(继续结合图表中数据说明九得到一个什么结论问题2•月球表而白天127r,夜晚-183r,昼夜温差多少而地球表而的昼夜温差大约10 °C,为什么差別那么大(结合数据和教材活动说明)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合作探究三:为什么这样能解释那些现象(-)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教案.doc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教案.doc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的图片和文字,完成下列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能量来源:(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并被地面和。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结果: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

作用: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课堂探究】知识准备:1.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2.大气成分主要有氮、氧、二氧化碳、水汽、尘埃等,对长波辐射大量吸收。

在受热过程示意图中,注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作用、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概括:三种辐射:三个过程:两种作用:两种热源: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材料一: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探究一:作为一位环保工作者,你如何向公众解释,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材料二:天气预报:北京,10月25日,天气:晴,气温:3~18℃;10月27日,天气:多云转阴,气温:8~17℃。

探究二:作为一位气象工作者,你如何向大家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而阴天昼夜温差小这一现象?材料三:秋冬时节出现的霜冻,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农民伯伯在霜冻来临前点燃,能够产生大量烟雾的柴草、牛粪、锯木等物质,烟雾能够阻挡地面热量的散失,一般能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提高1-2℃。

这种防止冻害的方法就是熏烟法(人造烟雾)。

探究三:作为一位成功的果农,你如何向同行解释熏烟法的原理?材料四:在我国华北地区深秋、冬季和初春,在晴天的夜晚,往往会出现霜冻。

探究四: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你如何向小伙伴们解释华北地区冬半年,晴天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巩固练习】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_导学案2《大气受热过程》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系统地分析和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

(综合思维)2.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生产活动的积极意义,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人地协调观)【评价标准】1.能解释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表现,探究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的原理机制。

2.能够在给定的区域图中,归纳大气受热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大气受热状况的特征。

3.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模拟大气保温效应的实验,并进行简单的解释;尝试将实验结果合理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

【学习重点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温故·习新】知识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阅读课本第73-75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具体实例?(填写表格)作用形式作用特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辐射自然现象(示例)__选择性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__选择性空气分子、微波尘埃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红色。

__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线使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故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线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的白天气温不会过高。

2.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具体影响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因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等量的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面积小,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同时,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1导学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1
. 了解大气的热源。

2
. 】
3.
理解大气的两种热力作用,学会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4.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掌握其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1.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应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

<一>、预习思考(各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____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________
#
2.受热过程
(1) A 在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 地面升温后,又以B 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 C 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二>、预习自测(展示并评价:由学生讲解)
1.读辐射转换图,完成下列要求:
$
:

(1)说明图中字母的含义;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

2.【活动】完成P29页活动题(2),分析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提示:月球自转的周期为天)
大气上界
A
B
D C E
F
地面
<三>、疑问存档。


探究问题1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晴天的昼夜温差大还是阴雨天的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探究问题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请解释以下农业生产现象:
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
②利用烟雾防霜冻。

·

第小组姓名成绩组平均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5分
读下图(图中e、f、g 表示不同作用,a、b、c、d 表示不同辐射),回答1--3题。

1.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 箭头a
B 箭头b
C 箭头c D箭头d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箭头a 表示的辐射B箭头b 表示的辐射
C 箭头c 表示的辐射
D 箭头d 表示的辐射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①箭头f 可能增强②箭头e 可能增强③箭头c 可能增强④箭头a 可能增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②⑤⑥
5.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A .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
B .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
C .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
D .沙漠地区的风沙大
^
参考答案
<一>、教材通读 1.太阳辐射能;地面
2.
(1)太阳短波辐射 吸收 (2)地面长波 (3)大气逆辐射 <二>、预习自测 1.(1)
!
(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大气吸收、反射太阳辐射、对太阳辐射产生削弱作用。

2. 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

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
地面大气吸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层层上传,使大气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

更重要的是大气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

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达到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

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探究案:
探究问题1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探究问题2
(1)温室气体(CO2、CH4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 
训练案:
1.A 2。

C 3。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