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实验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是针对《化学教学》2012年7、8期里面出现的所有关于实验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然后,系统地总结了如今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而对其缺点进行了改进。

关键字:化学实验、弊端、改进一、化学实验的研究概况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化学教学效率的核心问题和教学手段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化学教师的关注,他们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化学实验进行了大量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探究性实验更是体现探究性学习精髓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探究性实验是进行化学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使得探究性实验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优势。

二、化学实验存在的弊端1.仪器药品的缺少,有些学校对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投入少,资金短缺使得化学实验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2.教师观念陈旧,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做或者很少做实验。

学生动手能力差,动手机率低,学生实验操作机率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例如在做一些实验时,许多老师和同学只是循规蹈矩的进行传统的实验,而没有想着去创新,这样就不能激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实验的枯燥实践很可怕的事情。

然而,如果老师能够想到切合实际的有趣的实验,就能充分的带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

3.装置复杂、操作繁琐、污染环境、缺少探究性、现象不够明显、反应条件不易掌握。

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品,改进和设计出一些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直观的化学实验。

例如在教材中的氯水的光解实验中,(1)、盛氯水的烧杯或水槽都是敞口的,氯水中的氯气容易外逸,不仅会降低氯水的浓度,还很容易污染环境,也不适宜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2)、氯水光解反应的速度慢,在课堂上演示氯水光解实验,虽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但难以收集到足够量的氧气加以验证。

试验操作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试验操作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试验操作文献综述范文模板试验操作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试验操作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试验操作的定义、分类、特点、设计原则、常见错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了试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试验操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试验操作;定义;分类;特点;设计原则;常见错误;未来发展方向。

一、引言。

试验操作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方法的不断更新,试验操作的研究和实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试验操作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试验操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试验操作的定义。

试验操作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操作,包括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条件的调节、实验参数的测量和记录等。

试验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试验操作的分类。

根据实验的特点和要求,试验操作可以分为定量试验操作和定性试验操作两种类型。

定量试验操作是指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对象进行数量化的测量和记录;定性试验操作是指通过实验操作,对实验对象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四、试验操作的特点。

试验操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精确性,试验操作需要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可重复性,试验操作需要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以便他人可以重复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3. 稳定性,试验操作需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统一性,试验操作需要具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验证性。

五、试验操作的设计原则。

试验操作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试验操作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合理性,试验操作的设计需要合理,符合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

化学实验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将通过实验改进及实验的再探究,来弥补初高中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深化化学的学习及提高实验的创造设计能力。

关键字:实验探究、实验改进正文: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化学现象、化学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

本文将选取化学教学2011年第11期,第12期来进行汇总。

一、化学实验改进与探究的必要性(1)初高中化学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实验比较复杂,影响教学效果②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有些产生的有毒有害废物由于实验设计的不严谨对实验者尤其是化学教师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产生有毒气体)。

不利于保护环境和对绿色化学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的宣传。

③有些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安全性以及实验效果都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④对于化学药品的具体用量没有很明确地说明或表述模糊,浪费了很多药品(2)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①实验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明确药品用量。

②尽可能的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能有效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③不产生科学性的错误。

④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有限的资源人人动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3)化学实验改进的基本方法①通过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的具体实践,总结实验的成败经验,查找资料,改进实验方案。

②将学生分成几个创新实验小组,每个组分别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探究,提出方案、实践、改进、总结、评价。

③教师选择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做改进,提出方案并实践总结。

二、化学实验改进与探究的具体实例郭超,支维洲,杨嵘,赵越在“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的再改进中,针对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介绍了五则该实验的改进方案,改进的共同特点是,巧妙利用空气,实现白磷在密闭装置内燃烧,取得良好的环保效果。

实验报告中文献参考

实验报告中文献参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领域的研究现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1. 实验领域概述(1)实验领域背景实验领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研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验研究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2)实验领域发展趋势近年来,实验领域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①实验技术不断革新,实验手段日益多样化;②实验研究方法不断优化,实验结果更加可靠;③实验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实验成果转化率提高。

2. 文献综述(1)实验方法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王某某(2019)对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基于实验设计方法的实验研究框架;李某某(2020)针对实验误差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实验误差分析方法。

(2)实验技术研究实验技术研究是实验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例如,张某某(2018)研究了实验设备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实验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赵某某(2019)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分析。

(3)实验应用研究实验应用研究是实验领域的研究热点。

例如,陈某某(2017)针对生物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验平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刘某某(2018)研究了实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实现了实验技术在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的突破。

三、实验方案设计根据文献综述,结合实验目的,本实验拟采用以下方案进行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对象,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2. 实验方法:借鉴文献中提到的实验方法,结合实验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方案。

3. 实验设备:选用性能稳定、精度较高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文献中提到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等。

让导师夸到爆的文献综述模板

让导师夸到爆的文献综述模板

让导师夸到爆的文献综述模板文献综述模板:如何写一篇让导师夸到爆的综述引言:在这篇综述中,我将回顾并分析相关文献中的研究发现,探讨当前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本文的目标是为导师提供全面且准确的综述,同时尽力让导师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1. 研究背景和重要性:首先,我将回顾并介绍研究领域的相关背景和重要性。

通过梳理历史发展和理论研究,我将全面了解该领域的进展、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这样可以在综述中展示我对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广泛视野。

2. 目标和研究问题:接下来,我将明确综述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通过明确目标和问题,我将向导师展示自己在研究综述中的逻辑性和思考深度。

同时,我会对目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我自己的解决方案。

3. 文献检索方法:为了保证综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将详细描述我的文献检索过程。

这将包括关键词的选择、数据库的使用以及筛选标准的制定。

通过透明的方法论,我将向导师展示我对文献检索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性。

4. 文献分析和综述结构:在这一部分,我将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分析,并据此构建综述的结构。

我将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并对其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研究结果和观点的异同,我将展示自己对该领域的全面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5. 创新观点和建议:在综述的最后一部分,我将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建议。

我将基于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方向,并说明其对该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独特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我将向导师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结论:在这篇综述中,我将通过梳理研究背景、分析文献、提出创新观点等环节,展示我对所研究领域的全面和深入理解。

同时,我将通过严谨的方法论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导师提供一篇高质量的综述文章。

希望导师能对我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供指导和支持,使我能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字数:301字。

关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文献的综述

关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文献的综述

关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文献的综述摘要: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要学习化学,首先要掌握化学实验,本文对《化学教学》2011年第9期、第10期的化学实验的文献进行综述,这些文献主要是对中学化学有关的实验设计、改进、探究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文献综述一、改进型实验在这类文献中关于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的实验研究占大多数,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现象不明显、缺少说服力;实验难度过大不易成功、步骤繁琐;用量过多、造成污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就产生了关于实验改进相关的论文。

在《化学教学》2011年第9、第10期中,贾同全,余方喜、殷莉莉、姚立新,王美志,刘永霜等学者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了改进。

如刘永霜学者对几个初三化学实验进行了改进,在蜡烛燃烧实验中通过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的方式解决了蜡烛燃烧生成的CO2气体鉴定受Ca(OH)2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影响的问题,并通过用酒精灯帽盖灭蜡烛的方式聚集白烟解决了点燃“白烟”的问题;在硫燃烧的实验中通过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还有对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微量化设计进行改进,如贾同全在对溴苯制取装置的新设计中采用了了微量化设计,不仅节约了试剂,而且现象明显;另外,刘永霜学者在氨分子的扩散实验中,通过在密闭空间内运用少量的试剂完成了微量化实验。

实验都是全封闭式设计,避免有毒物质泄漏,体现“低碳、环保、绿色”的实验设计理念。

余方喜、殷莉莉、姚立新等学者在合成氨演示实验的改进中充分考虑了催化剂、H2和N2的比例、以及微量NH3的检验确保实验的成功,为了确保实验安全,点燃H2之前检查H2的纯度;通过调节齐普发生器控制H2和N2的比例;通过干燥防止少量的氨气被溶解等都使反应更易成功,现象更加明显。

另外,王美志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乙醛的判断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不直观进行了实验改进,通过空白、大小试管的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并以 K2MnO4碱性溶液检验乙醛褪色和无水 CuSO4白色粉末检验水变蓝的现象充分证明了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是乙醛和水,现象明显,说服力更强,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更严密的思维品质。

文献综述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引言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归纳和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文献综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探讨其在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文献综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文献综述的定义文献综述是指对已有文献进行选择、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旨在总结和评价已有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的步骤文献综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综述的范围和目的:明确综述所要涉及的相关领域和研究目的,并设定合理的研究问题。

2. 搜集文献资料: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阅读学术期刊和参考书籍等渠道,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3. 筛选和归纳文献: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挑选出与研究课题最相关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整理。

4. 分析文献内容:对已归纳和整理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对象、方法、发现和不足等方面的信息。

5. 撰写文献综述:根据分析的结果,撰写文献综述,包括引言、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综述方法在课题研究中的应用理论依据文献综述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重点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方法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方法。

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学习和借鉴已有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避免重复劳动和低效研究。

数据分析文献综述方法为课题研究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支持。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而提供了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解释方式。

结果讨论文献综述方法为课题研究的结果讨论提供了依据。

根据对已有研究的综合总结和分析,研究者可以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解释。

这样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解释力度和可信度。

文献综述实验报告(1)

文献综述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维普及各种电子图书馆的资源。

(2) 熟练掌握中文数据库及电子图书的检索方法及技巧。

(3) 掌握并实践课题检索策略的制定、修改及完善,追求最佳检索效果;(4) 掌握通过ZADL、CALIS、CASHL、NSTL及学术搜索引擎通过文献传递等途径获取所需的文献资源。

(5) 掌握导出论文题录信息并进行著录的方法、会下载论文及电子书,阅读相关的论文及电子书。

二、实验内容、步骤及数据记录检索课题:房地产上市公司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分析:检索与该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以查准率为主。

该课题分词后的主要检索词为:房地产, 上市公司,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

1、CNKI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篇名=房地产*上市公司*后续计量模式按此策略检索,命中结果为0。

调整检索策略,篇名=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命中32篇文献,进一步调整检索策略,对发表时间进行限制,限制发表时间2012年以后,命中密切相关文献7篇如下图:按此策略检索,命中文献7篇命中文献的题录如下:[1]王小力.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偏好分析[J]. 财会月刊,2012,02:9-12.[2]谢获宝,张亮子.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 财务与会计,2012,01:41-42.[3]税雪.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 商业会计,2013,10:38-40.[4]步瑞.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涉税问题及财务影响[J]. 现代企业,2014,07:70-71.[5]李淑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14,08:139-140+155.[6]何蕊.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讨[J]. 商,2014,24:126.[7]廖建英. 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之比较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3:274+276.2、维普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题名:("投资性房地产 ") * 题名:("后续计量模式") ,限制发表时间2010年以后,命中密切相关文献5篇命中文献5篇,其题录如下:[1]李淑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4,0(8):139-140.[2]何蕊.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讨[J].商,2014,(24):126-126.[3]税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10):38-40.[4]谢获宝.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2,(1):41-42.[5]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15):222-223.3、万方数据库制定检索策略:题名:("投资性房地产 ") *题名:("后续计量模式") *题名:("研究")检索结果数:6篇[1]谢获宝,张亮子.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 财务与会计,2012,01:41-42.[2]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15).[3]税雪.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 商业会计,2013,10:38-40.[4]王靖,王晋.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5]张渤雯.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14).4超星数字图书馆制定检索策略::题名:(" 投资性房地产") * 题名:("后续计量模式") * 主题:("研究")检索结果;5本5读秀学术搜索制定检索策略:题名:("投资性房地产 ") *题名:("后续计量模式") *题名:("研究") 检索结果数:6本命中文献6篇,其题录如下:[1]税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10).[2]张渤雯.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14).[3]谢获宝,张亮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2(1).[4]王靖,王晋.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5]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15).[6]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6 ZADL、CALIS、CASHL、NSTL等文献共享系统:命中文献6篇,其题录如下:[1]税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10).[2]张渤雯.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14).[3]谢获宝,张亮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2(1).[4]王靖,王晋.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5]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15).[6]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三、实验结论及体会实验结论:1、经检索并整理,与房地产上市公司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在上述数据库有11篇,命中文献的题录信息著录如下:(按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进行著录)[1]税雪.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10).[2]张渤雯.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14).[3]谢获宝,张亮子.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盈余管理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2(1).[4]王靖,王晋.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5]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15).[6]徐菲.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7]王小力.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偏好分析[J]. 财会月刊,2012,02:9-12.[8]步瑞.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转换涉税问题及财务影响[J]. 现代企业,2014,07:70-71.[9]李淑琴.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14,08:139-140+155.[10]何蕊.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探讨[J]. 商,2014,24:126.[11]廖建英. 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择之比较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4,23:274+276.2、经检索并整理,与房地产上市公司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课题相关的电子图书有xx 种,命中文献的题录信息著录如下:(按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进行著录)搜索的结果相关性很低,不具有参考价值,故不采用,电子图书参考文献0四、实验体会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门很有现实用途意义的一门课程,它的用途关乎我们今后很多课程的,认真学习好这门课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蔗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研究姓名:唐永娇班级:应化0808学号:200861217[摘要]:采用30%的乙醇溶液从甘蔗叶中提取出黄酮类成分,以芦丁为标准物质,测定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分别研究了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及防止亚油酸氧化的能力。

结果显示: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2.5%,抗氧化效果显著。

[关键词]:甘蔗叶;黄酮;抗氧化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一)前言过量自由基是导致衰老、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的重要因素。

通过适当补充外源性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清除过量自由基,阻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生物膜的损伤,有效预防由过量自由基所引发的疾病。

甘蔗是一种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江西等省区大量栽培的经济作物,其中甘蔗叶年产量超过400万吨,资源非常丰富。

有研究证明:甘蔗叶中含有大量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物质,是一种潜在的外源性抗氧化剂原料。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多酚类物质,具有特殊的保健和药用功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已经发现黄酮不少新的应用,并且正在探索其更多的用途。

目前已有部分甘蔗叶长期作为牲畜饲料,未见不良反应,可见其食用安全性很高,因此利用甘蔗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生产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2]。

(二)实验方法及应用前景Ⅰ、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机理①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系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

生物体自由基的生成途径主要有:(1)分子氧的单电子还原途径。

这一过程产生氧的自由基.OH和H2O< sub>2。

(2)酶促催化产生自由基。

机体细胞液中的一些可溶性酶,如黄嘌呤氧化酶、醛氧化酶、脂氧化酶等都是常见的可产生自由基的酶。

(3)某些生物物质自动氧化生成自由基。

一些蛋白质,脂类,低分子化合物的自动氧化,过氧化物与某些金属离子的氧化均可产生自由基。

在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会造成疾病及组织伤害,激发态氧。

水和不饱和脂质在人体会造成伤害,过多的羟自由基(-OH)会影响细胞膜而产生过氧化氢和活性氧,进而导诸如动脉硬化,老化,突变及致癌等发生。

②自由基的清除:目前抗氧化剂有两大类:第一类为预防性抗氧化剂。

这一类抗氧化剂可以清除链引发阶段的自由基,如SOD,CAT等酶以及金属离子络合剂;第二类抗氧化剂是断链型抗氧化剂,可以捕捉自由基反应的进行。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反应中不仅能清除链中的自由基,而且可以直接捕获自由基反应链中的自由基,阻断自由基链反应,起到预防和断链的双层作用。

因此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其自身的抗氧化特点。

它可作为(1)金属整合剂和还原剂;(2)活性氧的消除剂:(3)终止自由基连锁反应;(4)终止单线态氧的形成。

在治疗疾病方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酮类化合物氧化作用机制与酮类物质抗氧化机制一致,它们均将氢供给脂类化合物自由基,自身转变成酚基自由基。

酚基自由基的稳定性降低了自动氧化链反应的传递速度,从而引起了抑制脂类进一步被氧化的作用,简言之,就是作为自由基吸收剂而起到抗氧化作用。

其作用机制如下:AH+ROO→ROOH+AAH+RO→ROH+A自由基RO.ROO属亲电自由基,故而芳环上的给电子取代基能提高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性。

吸电子取代基则降低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性。

抗氧化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性,二是酚基自由基的位阻,位阻大,酚基自由基自动氧化链反应的传递速度减慢,使链反应中断而提高抗氧化性。

Ⅱ、实验方法㈠抗氧化性的测定①甘蔗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甘蔗叶干燥、粉碎后,在30%的乙醇一水溶液中加热回流2h,采用布氏漏斗抽滤,得甘蔗叶乙醇提取液。

回收溶剂,浓缩至浓缩液体积为料液体积的十分之一,加入正丁醇萃取,分出有机相,减压回收正丁醇,得到抗氧化剂浸膏,将浸膏分散于20倍重量的水中,低温冷冻干燥,得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3·61】②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测定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4】③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能力测定[5-8]在一系列的试管中加不同浓度甘蔗叶黄酮溶液及3 mL DPPH溶液,摇匀,静置10 min,用无水乙醇作参比,测定其吸光度As,空白组为3 mLDPPH溶液,测定其吸光度A0。

再计算其清除能力。

则抗氧化剂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用公式SA=(A0-AS)/A0×100% 表示。

④防止亚油酸氧化能力的测定[9-10]在5 mL具塞玻璃试管加入1.5 mL 0.15 mol/L(pH=7)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不同浓度抗氧化剂100此,加入100此50 mmol/L亚油酸的乙醇溶液和25此50 mmol/L的FeCl2一EDTA 溶液,采用漩涡分散器振荡后,盖上玻盖,于50℃暗处水浴保温6h。

另取一支普通试管,加入3 mL 75%乙醇,100 mL上述混合液,100曲l mol/L的FeCl2溶液,100皿30%KSCN,采用漩涡分散器振荡后,立即计时,三分钟后用蒸馏水作参比,在480 nlTI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A。

㈡结果与分析①黄酮类提取物清除DPPH的能力采用DPPH方法,以茶多酚、TBHQ做对照,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DPPH是一种很稳定的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在乙醇溶液中呈现紫色,在517nm 波长处存在强吸收,通过检测待测物质和DPPH反应后的吸光度,能够了解反应前后DPPH的浓度变化,从而推断待测物质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茶多酚、TBHQ、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均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各种抗氧化剂对DPPH的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量效关系非常明显。

其中相同质量的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TBHQ,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为茶多酚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鉴于茶多酚、TSHQ都是商品化的高效抗氧化剂,通过分析图2的数据,仍然可以看出蔗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 能力。

②蔗叶黄酮类提取物抗氧化性检测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两种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溶液的抗氧化能力,换算成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质量,则0.02mg、0.04mg、O.08mg、0.10mg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的抗亚油酸氧化的能力。

亚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60℃的油水混合液中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脂质能够将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进一步生成红色的硫氰酸铁。

如果在油水混合液中添加抗氧化物质,则减少过氧化脂质的产生、最终产物的颜色较浅,通过测定溶液在480nm 波长处吸光度,能够反映所添加物质抗氧化性强弱。

图3显示,茶多酚、TaHQ、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均有防止亚油酸氧化的作用,抗氧化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同质量的茶多酚、TBHQ、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的抗亚油酸氧化的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茶多酚、甘蔗叶黄酮类提取物、TaHQ。

㈢影响黄酮类物质抗氧性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羟基化的程度和羟基的位置。

一般来说,B环中的邻二羟基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性起主要作用。

黄酮类与O22-和OH的反应相当于一个连锁反应在终结段的反应,在清除O22-和OH的反应中起着氢供体的作用,使具有高度氧化的自由基还原,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

讨论甘蔗叶中的黄酮物质主要是花青素、花黄素,它们都含有C6.C3.C6的碳骨架,在4位碳都连接一个羰基,在苯环上都具有两个以上的羟基。

这类黄酮类化合物可引入供电子基团,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可阻止自由基链式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

天然抗氧化剂的原料受到地域限制,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必须根据本国的特点进行,我国甘蔗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食用安全性高,是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原料来源,对蔗叶黄酮的开发利用,能够变废为宝,提高甘蔗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广大甘蔗糖产区的经济发展。

Ⅲ、应用前景㈠在饲料中的抗氧化性应用前景现在饲料中使用的大部分合成的抗氧化剂对动物和人会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毒副作用,而天然黄酮类物质作为饲料抗氧化剂则可避免这些,并且有多种合成制剂不具备的优点,如黄酮类化合物来源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绿色植物中;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不同结构的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效果不同,有些黄酮类物质之间还有协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还有抗微生物作用,它能降低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微生物对饲料的污染;它在生物体内也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及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虽然黄酮类物质用于饲料行业的并不多见,并且其提取以及商业化生产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黄酮类化物质已被研究证明无毒无害,副作用小,是一类安全可靠、成本低、来源广、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抗氧化剂,随着现代提取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实践的发展,黄酮类物质必将逐步取代合成的抗氧化剂,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

㈡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在食品行业中,黄酮类物质作为具有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其在抗氧化性、提高机体内分泌、提高学习记忆、清除自由基活性以及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分子机制也在不断的研究中,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黄酮在抗癌、心血管保护等方面作为功能保健食品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外,在医药界,由于黄酮的急性、亚急性毒性远远低于雌二醇,这就决定了其在医药中的发展潜力。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黄酮类物质必将在食品等行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㈢天然抗氧化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使其可以代替合成抗氧化剂,用于油脂的抗氧化中。

它能通过血脑屏障,防止中区神经系统的疾病。

另外,黄酮的天然抗氧化特性能改善谷类、蛋糕和饼干以及传统的健康食品和膳食添加剂的市场潜能。

可用于奶制品、方便面、糖果、冰淇淋及油炸小吃以吸引消费者。

(三)展望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对黄酮类物质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对黄酮类物质生理活性作用机理及成果转化等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转运、代谢、分布及排泄等方面。

黄酮类物质具有的丰富生物活性功能的应用,在食品和药品行业的开发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也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它可以改善谷类、蛋糕和饼干以及传统的健康食品和膳食添加剂的市场潜能。

但是这与黄酮类物质所具有的种类和丰富生物功能是不相配的,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参考文献[1]保国裕.从甘蔗中提制若干保健品的探讨(下)叨.甘蔗糖业,2003,2:4l-45.[2]尹起范,魏科霞,杨艳玲,等.从紫色甘蔗皮中提取天然色素的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20·222.[3]许刚,张虹,胡剑.竹叶中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2,28(7):857.859.[4]毛根年,许牡丹主编.功能食品生理特性与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57-559.[5]郑德勇,安鑫南.竹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1):60一63.[6]严建刚,张名位,杨公明,等.芹菜提取物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8):39-42.[7]彭长连,陈少薇,林植芳,等.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植物抗氧化能力[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6):658·661.[8] 夏其乐,陈健初,吴丹.杨梅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8):80—83.[9]Chen H,Muramoto K Yarnauchi 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nti—oxidative peptides fi'om soybean pconglycinin[J].J Agric Food Chem,1995,43:574-578.[10]宋怀恩,闻韧.抗氧化剂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13(2):l 19.124.ACS Full Text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