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教与学)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怀念母亲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对生身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悟爱国情。

3.体会文章的写法上的特点。

4.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并应于与日后学习中。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并应于与日后学习中。

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对生身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同学们打开课文21页,《怀念母亲》的作者是季羡林。

下面我们看关于季羡林先生的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

在6岁那一年,他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叔父把他接到济南上私塾。

一直在外地求学,其中只回过两次家,1935年夏入德国哥廷根大学读书。

1945年秋,季羡林从哥廷根到了瑞士,等候机会回国。

同学们想,季羡林爷爷从六岁开始离开父母,又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求学长达十年之久,他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是多么的想念,多么的思念啊。

(二)初读课文: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想念,这样的思念大声朗读课文3遍之后,完成学习单第一个问题(多音字)第二个问题(易错字写三遍)。

时间为5分钟。

五分钟倒计时3、2、1开始!奔丧咽夹频凄好的,端正的坐姿已经告诉老师你完成了,现在,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个小组3号同学请起立,请把你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其他成员请你们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他改正错误,取长补短,整理出你们小组的统一的答案。

时间为3分钟。

3分钟倒计时3、2、1开始!3分钟时间到,刚才这一个小组讨论,订正的最认真仔细,他们用眼神偷偷告诉我,他们只能管理好答案了,下面有请他们组的小组长上台给大家展示他们组的答案。

首先,请你告诉大家你们组是的名字?恩,真是个响亮的名字,好,老师想跟大家约定,以后不管哪个小组上前面回答问题,我们都先说出跟大家打个招呼,说出自己小组的名字好吗?好,你先试试,(大家好,我们组是什么组,)你是来干什么啊?对了,你是来个大家展示答案的,来回答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说(下面我来展示我们小组的答案,或者下面由我给大家讲解这一题)恩,我们清楚你到前面来的目的了,好,我们大家都想,你说话的时候,你给大家讲题的时候希望大家怎么做呢?(哎对了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先尊重别人,我们可以跟同学们说,请大家认真倾听,仔细思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怀念母亲》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1.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培养对亲人的敬爱之情。

3.2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板书课题《怀念母亲》,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思考: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3.2学生分享生字词的识记方法,互相交流。

4.分析课文结构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4.2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5.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怀念之情?6.感受作者情感6.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组讨论7.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7.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8.课堂小结8.2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巩固知识。

9.作业布置9.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结构分析图4.课后练习题六、教学延伸1.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教案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使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抓住关键词、字、句、段和日记,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作者季羡林的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教学节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两篇课文是谁写的吗?(季羡林)你对季羡林爷爷了解多少呢?(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课件出示作者资料)作者在很多的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在《怀念母亲》一文中又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出示题目)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拼读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自学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里的“母亲”分别指谁?3、作者对这两位“母亲”具有怎样的感情?请你概括说说?四、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写出“我”对两位母亲的崇高敬意和真挚爱慕呢?请在文中画出来,并在句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课文中的“母亲”分别指谁?“我”对两个“母亲”都怀着怎样的感情?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从哪些句段中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感情。

二、小组自学课文: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实行小组学习,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读(出示问题)三、品读思母之情。

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小组学习情况。

先来看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生身母亲“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一)出示句子品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个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怀念母亲》教案及反思

第6课《怀念母亲》一、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二、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

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4.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5.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五、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

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

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

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2024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PPT课件

2024版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PPT课件

重点句子理解与赏析
句子理解
通过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解读,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在异国他 乡对母亲的无尽思念。
句子赏析
赏析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 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魅力。
相关文化背景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补充
作者介绍
了解作者季羡林的基本情况和文学成就,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6《怀念母亲》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思想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引导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启示 •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怀念母亲》创作背景
01
1935年,季羡林留学德国,身处 异国他乡,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 的怀念与日俱增。
情感表达
注重情感的抒发和传递,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 情感打动读者。
语言运用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 规范性。
启发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尝试
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 运用不同的文学手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个性化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体验,鼓励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提供素材
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和背景资 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创作 主题。
06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怀念亲人或重要人物经历
01
02
03
04
分组并指定小组长,确保每个 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怀念的 亲人或重要人物的经历,讲述

2024年《怀念母亲》说课稿部编版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5篇)

2024年《怀念母亲》说课稿部编版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5篇)

2024年《思念母亲》说课稿部编版《思念母亲》教学设计(5篇)《思念母亲》说课稿部编版《思念母亲》教学设计篇一《思念母亲》是人教版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____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____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构造清楚,层次明晰。

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绘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思念,将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一样的爱慕表达的酣畅淋漓。

作者照应作文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构造浑然一体。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泼,求知欲强,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文本的才能,可以根本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思念母亲》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与学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远,学生缺乏深化的现实体验,对情感的领悟可能不够深化。

因此,在新课前,我以“走近季羡林”为题介绍季羡林的成长过程,给学生读他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为深化理解本文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知识与才能:会读8个生字,会写“真挚,防止,朦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从纯真朴实的语言中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情感: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p 】: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季羡林对两个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难点:能抓住【【关键词】:^p 】:、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思。

朗读体验法、小组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会用洽谈(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母亲,多么神圣的呼唤,多么圣洁的字眼,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母亲吗?(得意,美丽,勤劳)”我接着引导“是的,在我们心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就酣畅淋漓地表达着对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及作品《赋得永久的悔》,学生经过默读,接着说“那么,本篇课文作者思念的仅是生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走进《思念母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王迎春一、谈话引入1、(屏幕出示季羡林图片)有这样一个人,他学贯中西,潜心研究东方文化,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美誉,被尊称为“国宝”。

其实,这个人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文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他写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他就是——季羡林2、今天,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请生一起读题。

生:怀念母亲3、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

生:怀念母亲4、母亲,季羡林说:“我的一生有两个母亲。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一个是生我的母亲,还有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师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师(出示第一段):一起读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音,读通文。

想想:主要写了什么?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1)指名试读。

(2)“频”是什么意思?屡次,连续几次。

连续点头叫作?生:频频点头那“频来入梦”就是?生:经常在梦中出现。

生:常常到梦中来。

提示:我们理解了“频”字,就懂得了“频来入梦”,有些词语我们抓住重点字,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词的意思。

(3)“可见一斑”能用“斑”组词吗?生:斑点生:花斑生:斑纹师:(出示斑:花纹或斑点。

)这就是“斑”的意思。

“可见一斑”来自典故。

我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豹子身上的一个花纹就能推测出整个豹子的样子,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也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既是近义词,也常连用(4)我们一起来齐读词语。

初读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离开母亲,季羡林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生:作者离开祖国后非常怀念祖国母亲和身生母亲。

三、思母之悔1、默读课文,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汇报: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

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

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

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

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

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

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

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

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

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

我想到故鄉,故鄉裏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

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

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月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

風裏夾著雨。

天色陰得如黑夜。

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裏,引用了這幾段。

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

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

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 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 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 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 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 力回想母亲的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 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 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 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模模糊糊的,没 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 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 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 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他受尽了苦 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一、对“生身母亲”的感情 二、对“祖国母亲”的感情 三、古今中外的母亲都一样 四、掌握写法,并灵活应用
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 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 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 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 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 如一日。
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 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 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 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 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 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 母亲身边……” 季羡林-《永久的悔》
2、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 的面影。
小学语文课文教与学
【教育教学】 【教学课件】【教育培训】【课文教育】【课知识:
季羡林(1911.8.2~2009.7.11),山东聊城市临 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 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 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 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通英、德、 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 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 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 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 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 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频来入梦” 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 梦中来。作者身居异国他乡,心中无限思 念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 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句子中 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 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 样重要的地位。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 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 糊在心头。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
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 浮现出母亲的样子,在不断的自责和愧疚 中无法正常入眠。
终天之恨:终 而身 感的到遗终恨身。遗文恨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

薄暗:昏暗。文中指黄昏时候,夜幕逐渐降临,天地
间一片朦胧、昏暗。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 《怀念母亲 》
其中写到季羡林的:《小苗与大 树的对话 》
字词读音
zhì 真挚
qǐn
pín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méng lóng
bān

胧 可见一斑
piān 篇目
词语积累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文章指作者对自己的母亲
和祖国母亲都怀着同样的敬意和真诚的爱意。 在作者心目中,两位母亲的地位是一样的。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
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 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 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 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 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 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再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 她。不 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高考复习 高中 考点 试题 高考 2020 复习 教材高考 高考资料 高考复习 高三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生物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 学 初中英语 初中生物 初中地理 初中历史 初中政治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英语 生物 地理 历史 政治 中考,复习,初中,考点,试题,2019,数学,课件 PPT模板 活动策划 工作计划 策划书 工作汇报 教 育教学 教育培训 教学课件 主题教育 班会育人 教学计划 班会 课件 教学研究 模板 家长会 思想教育 小学教学 中学教学 大学教学 幼儿教学 安全教育 小升初,小考,复习,考试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小学英 语
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 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我” 对母亲的深情。
我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誓言:一旦 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营养 母亲。然而没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 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
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 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 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 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 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 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 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 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 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 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
亲和祖国母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
回到他们身边去,不想再国外停留。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2、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 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再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
沮丧:
灰心失望。文章指房东太太一直期待着儿子
的归来,儿子却迟迟未归,心里有种失落感
。从中可见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体现了母亲
的爱。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
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寂寞无依,脑海 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故国的 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 现在脑海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