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关系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关系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关系作者:陈熙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4期【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这一问题,在语言学界争议已久。

本文分别阐述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认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任意性强调的是语言单个符号是任意的,而象似性指的是符号组合,两者同时都属于科学的观点,且都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66-02语言是一种语音结合的符号系统,所谓的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是概念和声象的结合。

索绪尔在20世纪初最早提出了语言符号最本质的特征是任意性,这也是语言学进一步研究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符号的象似性这一原则也出现了,二十多年来,对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争议不断,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理论也受到质疑,以下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以及两者关系进行的阐述说明。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最早是索绪尔提出来的,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一著作中,他用能指和所指代替概念和声象,指出所指与能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不存在自然的必然的联系。

他举例说,表示“姐妹”这一词,在法语中的符号,能指是“s-o-r”,这一串声音和它的所指之间没有任何内在联系,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又如所指同样是“牛(ox)”,法语用“b-o-f”,英语用“o-k-s”,由此可见,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符号指代同一个人或者物,这一理论被看作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特征。

但同时索绪尔也指出了例外情况,如声象词和叹词,他承认“符号的特征之一是非完全任意性”“符号不是空的,因为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一点自然联系的残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68页)。

他还指出:“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

你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互动关系摘要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 ,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 ,一些学者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排斥符号的这种特性。

任意性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性的本体论问题,更是人类文化的本体论问题。

可见,这一论题不但是从古至今人们不断探索的话题,而且在当代语言学、哲学和人类学理论界都是公认的具有极其重要基础性作用的课题。

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内涵的界定,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初步探索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 :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索绪尔认为任意性是一切符号系统的基本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系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①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他那里得到启发,无不折射出他的影子,但后来的诸多学者对这一原则提出了质疑,象似性便成为争论的焦点。

大部分的学者对语言任意性的理解是基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阐述,而对象似性的理解是基于皮尔斯符号理论中关于象似符(icon)的论述。

索绪尔是符号学(semiology)的创始人,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虽没有详细阐述符号学以及它的研究方法,但把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来确立的思想已初见端倪,“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我管它叫做符号学”,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符号的现象”,“依我看来,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的问题”。

1.任意性任意性(Arbitrariness)。

任意性原则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惯例派(代表人亚里士多德),但近代对此作出最明确阐述的是索绪尔。

他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或者,说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1-102.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各种语言间的差异和不同语言的存在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证明。

这就是说,在各种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概念。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如, 在很多派生词 、 复合词 中都可 以找到一定 的造词规
现代符号学发轫于索绪尔和 P i e r c e 。 索绪尔认为 ,
语 言符号 连接 的不是事物和名称 ,而是概念和音响形
律,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就是 由 i n t e r - n a t i o n - a 1 三个词 素构成
索绪尔 的任意性原则 ; 倾 向于支持语言符号 的象似性原则 ; 持一种折 中的观点 , 认 为语 言符号既是任意 的、 又是非 任意 的。实际上 , 任意性 和象似性是对立统一 的, 任意性是象似性 的基础 , 象似性是语 言发展 的方式和动 因, 由于

方 的存在而完全否定 另一方 是不可取 的 , 应该将二者辩 证地统一在语 言研究 和教学 实践 中。
程。 具体而言 , 象似性又包括距离象似性 、 顺序象似性 、 数量象似性 等原则 。
来说 明语言符号象似性还显得证据不足。虽然也有学
者并不否认理据现象 的存在 , 但“ 任意性与理据性 的关 系表现为 : 首先 , 语 言符号 与客体 的联系是任 意 的 ; 其
次, 语言发展 中语 言单位 之间往往具 有理据 性 ; 再次 , 理据本身也是任意 的 ,因而语言符号及其理据 与客体 都没有必然的 、 本 质的联 系” 。
是 以象似性为基 础 。一直是普通语言学研究 中的一个 难题 。早在 1 9世纪 , 普 通语 言学 的奠基人索绪尔就在
象。 这里的“ 概念 ” , 索绪 尔称之 为“ 所指” , 而将 “ 音响形
象” 称之为 “ 能指 ” : 二者组合在一起就是 “ 符号 ” 。索绪 尔在研究符号 的能指与所指时 ,将两者的关系归于任 意性 、 不可论证性 。 例如 , 汉语 中的 与它所指的对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及其辩证关系作者:白宝焱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6期摘要:随着近几十年来学者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特征受到了认知语言学象似性观点的挑战。

可以说,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时有争论,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及二者的关系是语言学界近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

本文综述有关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争辩和讨论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辩证关系一、引言自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观点以来,许多语言学家都从中受到了有益启发,但后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象似性的观点登上历史舞台,许多学者如许国璋、王寅等对任意性的观点提出了不同见解,有关二者的争论便成为焦点。

二、有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争辩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重要概念。

他把任意性称作语言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即任意性原则,具体来说,语言符号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完全任意的。

所谓任意,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与语言符号的意义之间不存在相互对应的理据。

后来他又将任意性分为绝对任意和相对任意两类用以区分简单语言符号内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和复杂语言符号内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这一原则自问世后就受到了语言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此外,索绪尔还认识到这项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他认为“在事实上来说的话,一个社会它所能够接受的任何的一种表达手段,其实原则上都是,以集体的习惯又或者还可以这样说,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1]。

为了更好地解释任意性,索绪尔以法语为例,“姊妹”的观念在法语里同用来做它的能指的S一6一r(soeur)这一串声音之间没有任何内在关系,因为它也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表示。

语言间的差别和不同语言种类的存在都是最好的证明。

正是在任意性这一点上,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与象征不同,因为后者永远也不会是完全任意的。

但是,索绪尔认为,尽管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能由个人随心所欲自行决定,他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得到时间的检验因而得到固定。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意 的 。”1 14 索 绪 尔 的 任意 性 是 指 一 个 符 号 [: 0 1: p 内部 能 指 和所 指之 间的 关 系 的 。他 举 证 说 , 语 法
把符 号分为 三类 : 似符( o ) 标志符 ( dx 象 i n, c i e) n 和象征符(y b1。 sm o) 象似符主要通过表征物和对 象的相 似之处来代 表一个 事物 ,比如在 纸上用 铅笔 画一条线来代表一 条几何直线 ;标 志符 是 通过 表 征物 与对 象之 间 的存 在关 系来代 表 事 物 , 中表 征物要受到对象 的某种影响 , 其 比如土 块上有一个 弹孑 , L 这是开过枪 的标 志 , 一个人 走 路的 时候一 瘸一拐 是他腿脚 有缺 陷的标 志 ; 象 征符 是通过一 个法则或者规约 的作用表示对 象 的符号 ,比如龙象征着 中华 民族 ,红灯代表 停
化教育
C Th2s — t) 幽 I : caw cl ̄dO" 一 丘t 圈 I h n1aP, 回团 N e o)N1I i e O u■ n 0 nr c .t X os e d -: _
试论语 言符 号 的任 意性 和 象似性 的关 系
刘 桂英
( 东财政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济 南 20 0 ) 山 山 5 0 0
, “
OX ”
式不 同表示意义不 同。博林格 指出 , 语言 的 自然 状态 是一个意 义对 应一个形式 。形式 不同总伴 随着意义不 同。 2 - 3国内主要相关学者的象似观 沈 家煊 指出 ,语言 的象 似性 是相对 于任意 性而言 的, 它是指 语言符号 的所指 和能指之间的 种 自然关 系, 两者 的结合是 可以论证 的, 有 是 理有据的! 语言结构 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 映照人的概念结构, 而不是仅仅一般地体 现概念 结构! 王寅给出 的定义是 : 语言符号象 似性是 指 语言符号 在音 、形或结构形 式上与其所指之 间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关系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关系

试论中职项目课程学习目标的整体化设置陈晓芳(江西省赣州技师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整体目标的设置,通过整体目标的实践,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把整体化设置学习法内容也加入到了其中,整体化设置项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当今高校所实行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而在我国广大中等职业学校中实用性更高,普及度更高,中职学校数学的多是对某一方面的技术的教学,要想掌握这一技术必须这一技术进行全面的把握,对技术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这就使得整体化设置目标的课程学习在中职教育中普遍流行,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一般都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设计思路等等,设立整体化目标的课程学习法可以使得中职教育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

如:中职教育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可以采用此类学习方法,设立整体化的目标,促进学生对数控技术应用整体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控技术。

【关键词】整体化 中职项目课程 措施【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66-0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我国更加重视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型的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在现如今的中国尤为重要。

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性的人才,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最为主要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一、整体化设置学习目标整体化设置学习目标是对学习的内容、目的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所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在技术应用学习中,学生们以掌握某一门具体的技术为学习的目标,而忽视了对其相关技术的掌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未来不能够有良好的应对某些突发情况,如:学生只学习了对设备的使用,并没有学习对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因为设备出现问题,而无法进行修理,导致工作进度缓慢问题的出现。

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_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

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_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

作者简介:顾嘉祖(1941-),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语言符号学;王静(1979-),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符号学收稿日期:2003-12-21(修改稿)2004年第6期总第183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2004,№6Serial №183语言既是任意的 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顾嘉祖 王 静(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排斥符号的这种特性。

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通过对任意性与象似性定义及其历史渊源的再分析,提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任意性语言符号理论的发展,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特征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单个符号之中,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两者不仅不对立,还呈现互为补充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互补性 Abstract :Whether linguistic signs are arbitrary or not has remained a controversial issue am ong linguistic scholars.During the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further acknowledge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semiotic iconicity ,some scholars have challenged the authenticity of semiotic arbitrariness ,and they have gone so far as rejecting the existence of this main characteristic of semiotic signs.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therefore ,hold the view that the above practice is harm ful to further exposing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linguistic signs and advocate ,through expounding the definitions of both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nd their historical connections ,that the theory of arbitrariness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rbitrary theory and that both theories can exist in the same unity :semiotic arbitrariness can be evidenced in individual linguistic signs ,whereas iconicity in the combination of signs ,both ,seeming opposing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K ey words :linguistic signs ,arbitrariness ,iconicity ,complementarity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4)06-0006-05 1.引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联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联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联作者:李昂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0期【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和象似性理论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话题,文章从英语拟声词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其特点和分类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联。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拟声词语言符号与其所表达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给现代语言学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很多语言学家意识到语言符号也存在着象似性。

本文以英语拟声词为例,探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能指指代音响形象,所指指代概念,两者的结合是语言符号(索绪尔,1980)。

语言符号和事物之间没有自然的、固定的必然联系,但却有由于语言的制约而得到的规定(许国璋,1988)。

前者指语言的绝对任意性,即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性的,是不可论证的;后者指语言的相对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形成有一定原因。

二、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理论《现代语言学词典》中对象似性的解释是“符号的物质形式与符号所指实体的特点有密切的对应”。

象似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象似性、字形象似性和数量象似性。

语音象似性体现在词汇的语音层面上,指词汇的发音与所指之间存在相似的关联;字形象似性指字形与所指之间的相似关系,虽然英文字母的象似性程度明显低于汉语的方块字,然而英语也起源于象形文字;数量象似性指要表达概念的数量与语言单位的数量相关,成正比。

三、英语拟声词作为模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类词汇,拟声词能形象地描摹人物的情绪和感情,使描写生动逼真。

每种语言都有大量丰富的拟声词,英语也不例外。

(一)英语拟声词的特点。

第一,语言形象、生动逼真。

拟声词是对外界事物、动作或声音的模仿,能让人在听觉上引起共鸣,犹如身临其境,如chirp(虫叫鸟鸣),roar(咆哮)。

第二,语言精炼、言简意赅。

拟声词简洁有力,能准确表达客观事物,如rustle(树叶沙沙作响声),babble(溪水流动的潺潺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9月号中旬刊 ○ 文学语符号中却有一种现 象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 却有程度的差别: 符 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 证的。”从他所举例子表明 , 词 根显然是任意的, 而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词或一个 词根加一个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则并非完全任意的, 而 是有一定理据的。
28
代 同 一 概 念 , 如 : 汉 语 中 的 “天 ”, 在 英 语 中 叫 “sky”, 在 法 语 中 叫 “ciel”, 在 德 语 中 叫 “Himmel”, 在 西 班 牙 语 中 叫“cielo”。这种不 同 的 符 号 形 式 对 应 于 同 一 内 容 的 现 象是无法解释的, 这些最初的符号能指一经产生便经 久不衰, 保持了永远的不可论证性。因此语言中大部分 词是无法论证的, 是没有理据的。所指的任意性表现在 语言中概念不是一一对应这一现象上, 不同的语言对 概念的划分不尽相同, 这种划分是没有理据的, 任意 的。如: 英语可以用uncle表示汉语中的“叔叔”、“舅舅” 等概念, 汉语中的 “山”这一概念 英语却同 时 可 以 用 mountain和hill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 索绪尔的任意 性是绝对的。
性原则的正确性。 另一种意象象似“语音象征”是指相似的发音 往 往
有相似的意义。即某些音或音组虽不足以表示明确的 词义, 但却似乎和某种意义发生模糊的联系, 使我们联 想 到 某 种 意 义 。以 这 种 方 法 造 出 的 词 叫 次 拟 声 词 。如 一 般 认 为gl- 组 合 表 示 与 “发 光 ”有 关 的 意 义 , 如glare、 gleam、glitter、glaze、glance、glimmer、glimpse等等, 但这仅 仅是与gl- 有关的一部分词语, 类似词语如glucose、glo- ry、globe 也 与 gl- 有 关 , 但 并 不 表 达 与 “发 光 ”有 关 的 意 义, 故这种说法有窥斑见豹之嫌。这实际上是人们对已 有的声音形式心理的、主观的感受, 显然夸大 了音义之 间的对应关系。因此, 我们也不能以此来否定语言符号 的任意性。
索绪尔( 1916: 69) 在 强 调 任 意 性 的 同 时 , 也 注 意 到 例外情况, 如拟声词和感叹词。他认为这类词不是语言 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且这些词的数量是极其有限 的, 因而不能以此否定任意性原则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2. 任意性原则的相对性 索绪尔虽然强调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但他还是 注意到, 并非所有的符号都是任意的。他 一方面用“绝 对任意性”的概念来界定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 关 系 , 另 一 方 面 又 用 “相 对 任 意 性 ”的 概 念 来 表 征 语 言 符号的系统性 。他 ( 1916: 181) 认 为 任 意 性 具 有 绝 对 性 和相对性。绝对任意是指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没有任何 理据, 相对任意是指符号具有一定的理据。他指出: “符 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 本任意的, 即不能论证的, 同相对任意的区别开来。只
索绪尔( 1916: 68) 强 调 语 言 符 号 任 意 性 原 则 是 “头 等 重 要 的 ”, 指 出 这 一 原 则 “支 配 着 整 个 语 言 的 语 言 学”。他还指出 : “事实上, 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 表达 手段, 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 或者同样可以说, 以约 定俗成为基础的。”这意味着 , 虽然 能指和所指之间的 关系是任意的, 但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是任何个人所 能随心所欲自行决定的, 它需要集体的认可, 并经过时 间的检验而得到固定。如: 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称这为 “书 ”, 称 那 为 “笔 ”, 在 最 初 形 成 这 种 指 称 是 任 意 的 , 但 一旦形成并为某个民族共同体所接受和使用, 便对全 体成员具有规约性, 任何个人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因 此,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受到社会性的制约, 即语言符号 最初形成时具有普遍的任意性, 一旦得以认可和使用 后, 便有了社会制约性, 具有特定的使用规则, 但这些 规则不是由符号本身内在的价值所决定的, 语言符号 从其内在价值和本质上讲是任意的。
3. 吉冯的象似性理论 根据朱永生(2002)的介绍, 吉冯也多次讨论过 语 言 的象似性问题, 他在论述语言象似性时提出了顺序序 列原则, 并认为在句法层面上有两个次原则: 一是线性 顺序语义原则, 二是线性顺序语用原则。其要点是提 出: 比较重要的信息和不容易获得或不容易预测的信 息往往在线性序列中首先出现。由此可见, 他对句法象 似性的研究与索绪尔任意性原则并非同一层面上, 因 而不是对任意性的否定, 而是对其的发展。 4. 认知语言学家的象似性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赵艳芳, 2001: 158- 61)如Lakoff、Lan- gacker等从认知与语言形式的关系出发, 探讨语言结构 与概念结构之间的象似性, 以揭示认知与语言结构的 一般规律。他们在总结皮尔士图像三分法的基础上, 将 象似分为两大类: 一是拟象象似性, 二是隐喻象似性。 前者指句法结构映照认知结构的现象, 即当一语言表 达 式 ( 长 短 、顺 序 及 构 成 成 分 之 间 的 关 系 ) 与 所 表 达 的 概念内容、经验有一致性时, 这一表达式就具有象似 性。拟象象似 性又可分为顺序象似性、接近象似性、数 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非对称象似性。隐喻象似, 指从 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 从一个认知域影射到另 一个认知域的过程。目前对象似性研究的重点在顺序 象 似 性 、距 离 象 似 性 和 数 量 象 似 性 。顺 序 象 似 性 指 语 言 符号单位排列顺序象似于思维顺序。距离象似性指语 言成分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概念间的距离。数量象似性 是指语言符号的数量象似于概念数量。 认知语言学家所研究的语言结构映射概念结构的 象似性与当初索绪尔的绝对任意性是完全不同的层 面, 与其相对任意性也很不相同, 可以看作是任意性的 补充和拓展。 三 、对 任 意 性 和 象 似 性 关 系 的 分 析 通过对任意性原则及象似性理论的内涵可知, 首 先, 就任意性问题, 索绪尔当初下定义时, 指的只是单 个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他所说的 任意性既不包括拟声词和感叹词, 也不包括复合词和 派生词。因而, 他是从单个符号的角度而不是从符号组 合的角度来论述任意性的, 而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恰 恰是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象似性, 并以此对任意性原则 提出质疑甚至加以否定。
二、象似性( iconicity) 理论的建构及内涵 近20年来对象似性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符号 学 家 皮 尔 士 (Peirce)、 功 能 主 义 学 家 海 曼 (Haiman)、 吉 冯 (Givon)及 认 知 语 言 学 家 莱 考 夫 (Lakoff)、兰 盖 克 (Langach- er)等。 1. 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 皮尔士对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 据 他(Clarke, 1991: 63)对 符 号 的 分 类 , 符 号 可 分 为 类 象 符(icon)、指 示 符(index)和 抽 象 符(symbol)三 种 。类 象 符 指符号与其对象有共同性质, 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 性 , 如tick- tick代 表 钟 表 的 声 音 , 因 为 它 在 听 觉 上 类 似 钟 表 的 声 音 。再 如 汉 字 中 的 日 、月 、山 等 象 形 字 。指 示 符 是指可以作为客体标记的符号, 它与其所指之间具有 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如水银柱的升降与温度高低间的 关系。抽象符指的是那些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示比较抽 象的内容的符号, 它与其所指本无关系, 靠习俗约定建 立起来的, 如语言符号。皮尔士( Ibid: 68) 还把类象符按 其复杂程度细分为三个“次图像”: “意象”, 符号与 对象 在 一 些 特 征 上 相 似 , 如 照 片 ; “图 表 ”, 符 号 的 组 成 部 分 与 对 象 各 部 分 之 间 相 似 , 如 地 图 ; “隐 喻 ”, 符 号 与 对 象 之间存在一般的类似关系。 皮尔士的分类表明, 符号与该符号所指的事物之 间是一种指称关系, 之所以具有这种关系就在于: 符号 与 其 所 指 事 物 之 间 具 有 相 似 性(icon)、相 关 性(index)或 约 定性(symbol)。同时, 他看到了句法的象似性, 他说: “每 种语言的句法, 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 都具有合乎逻辑 的象似性。”( 转引自沈家煊, 1993) 2. 海曼的象似性理论 海 曼(1985a) 认 为 , 自 然 语 言 的 图 像 主 要 是 意 象 和 图表, 他将皮尔士的象似性简化为意象象似和图表象 似, 并将“形式相似, 意义相近”的象似原 则从词扩大到 句子结构, 得出了“结构相似, 意 义相近”的结论。他又 将图表象似分为两种: 成分相似和关系相似。成分相似 指语言结构的成分与经验结构成分相对应 , 即所谓“一 个形式对应一个意义”; 关系相似指 语言结构成分之间 的关系与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 意象象似指的是单个符号在某些特征上与其所指 物相似。在语言中就表现为语言符号音义相联时声音 与其所指的事物相似。典型的意象象似是拟声词和感 叹 词 。拟 声 词 是 模 拟 客 观 世 界 的 某 种 声 音 而 形 成 的 词 。 如英语中的 quack( 鸭 的 叫 声 ) 和clink( 叮 当 作 响 声 ) 、汉 语中的“汪汪”。感叹词是模拟人的感叹的声音而形 成 的 词 , 如 英 语 中 的 ouch ( 哎 哟 ) 、hurrah ( 好 哇 ) 、aha ( 啊 哈) 、tut- tut( 啧啧) 等等。 对于拟声词和感叹词, 我们承认它们具有可论证 性, 但是这种可论证性也是相对的, 不能以此否定任意
○ 文学语言学研究 2007年9月号中旬刊
试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周道凤
( 重庆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30)
摘 要: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目前仍然是语 言学界争议的话题。随着对象似性研究的日益关注, 一 些学者以象似性的普遍存在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 至否认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笔者认为, 这样不利于全 面揭示语言符号特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 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和理论发展的分析, 得出的结 论是: 任意性依然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本质特性, 象 似性是对任意性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 共 同作用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上。任意性是对符号内 部二因素能指和所指关系的描述, 主要体现在单个符 号中, 象似性是对符号之间关系或符号与外部世界的 描述, 主要体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