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

合集下载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

义 来 表 述 语 言 符 号 构 成 的 两 个 方 面 。 对 在 大 多 数 次 都 是 约 定 俗 成 的 任 意 的 符 也 非 全 然 任 意 。 语 言符 号 的 形 式和 意 义 之 间的 关 系 的研 究 号 , 因此 , 在次 和 它 所 表 示 的 意 义之 间没 有 2. 语言 符 号 的任 意性 与非 任 意性 的关 系 4 中 , 言 符 号 的 形 式 和 意 义 关 系 之 间 的 关 基 本 的 关 联( 韵 斐 , 9 7 。 们 可 以 从 三 语 张 l 8 )我 通 过 上 述 分 析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言 符 语 系 的 任 意 性 论 断 很 长 时 间 占据 权 威 地 位 。 个 方 面做 进 一 步 的 说 明 : 一 , 共 时 性 来 号 的 任 意 性 与 非 任 意 性 并 不 矛 盾 , 了 少 第 从 除 自从 索 绪 尔的 Ⅸ 通语 言 学 教程 》 1 1 年 看 , 一 词 在 不 同时 代 有 不 同 的 意 义 。 普 于 96 同 第 数 拟 声 词 和 感 叹 词 的非 任 意 性 以 外 , 他 其 出版 以 来 , 所 提 出 的 语 言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二 , 泛 时 性 来 看 , 同 的 语 言对 同一 概 念 他 从 不 原则对后人的影响级大 。 日本 符 号 学 家 池 有 不 同 的 词 来 表 示 。 上嘉 彦 也认 为 : 符 号 在 本 质上 ‘ “ 任意 的 ’ ” 。 1 2 3句 子 的 任 意性 .. 而 近 2 多 年 来 , 于 语 言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和 0 对 句 子 的 任 意 性 体 现 在 句 子 结 构 尤其 是 的 隐 喻 性 语 言符 号 的非 任 意 性 都是 建立 在 基 本 词 汇 的 任 意 性 的基 础 上 的 。 意 性 是 任 对一种语 言中的基本语 汇起源的任意性 , 而 非 任 意性 是 指 由基 本 语 汇 引 申出来 的 词

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非随意性

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非随意性

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非随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蒲河九年制学校郑娅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是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

它是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在意义的统一体,因其施指形象和受指概念没有必然联系,故而具有较强的任意性,并主要表现为文中所列五个方面。

但作为人类传承历史文明和进行交际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言符号又因具备被约定俗成的社会性全民性、其自身规律法则的系统性和文字表达上的理据性而表现出非任意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关键字:语言符号任意性非任意性符号就是记号,是一种物质的、可感知的对象,它在认识和交际的过程中充当另一个对象的代表,其作用是被用来获知、储存和传达关于它所代表的对象的信息。

语言无疑是一种符号,它靠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表示客观外界、社会生活和精神领域中的事物、现象、性质、关系等。

语言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即符号受指与符号施指的结合。

符号受指是指概念,符号施指则是指印象形象。

两者即彼此分离,又相互对立;即互为条件,有互为依存,共同构成语言符号统一体。

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

从语言的本质来看,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并没有逻辑基础和内在的规律。

在声音和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决定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即概念与音响形象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因果关联。

符号施指的物质形式不取决于符号受指的物质形式,反之亦然。

瑞士“现代语言之父”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这样界定“还需要注意(语言符号)任意性。

不应该让人以为符号施指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者;我们想说:它是无理据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符号受指,即在现实中与它没有任何天然联系的符号受指而言,它是任意的。

”符号的任意性可以通过以下五方面来说明。

第一,语言符号施指与语言符号受指之间不存在任何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就语言符号施指和语言符号受指之间的联系而言,只有任意性的存在。

例如,“有语言,有抽象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一意义内容在汉语中用语言符号“人”表示,然而“人”这个符号和它所表示的意义并无必然联系,可以用“人”这个符号,也同样可以用“大”“六”等符号。

试论语言符号的双重性

试论语言符号的双重性
程振 义
(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6)
摘 要:本文时我国 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文化
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作了简单回顾,时文化教学进行了重新界 定, 出职教EFL应以文化为根本的大文化教学观, 提 探讨了职
教EFL在创设环境和词汇、 语法等具体教 学中如何更好运用文 化因素作用的问题。 关键词 : 职教EFL 文化教 学 定位 环境
起了深人探索创新的兴趣。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价 值感、 荣誉感和喜悦感。 才会不断激发、 巩固和发展兴趣, 兴趣 才会逐步上升为“ 乐趣”志趣” “ 进人一种 自主性研究学习的境
界, 教是为了不教” 即“ 的境界, 我学习、 自 积极创新的境界。
14 9
职 教 EFL 文 化 教 学 初 探
试 论 语 言 符 号 的 双 重 性
王志华
(淮安广播电视学, 江苏 淮安 223005)
摘 要: 本文回顾 了现代语言学鼻祖— Saussure提 出的 语言的任意性,总结了现代语言学家们时语言符号理据性的
探索, 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 又有理据性, 两者对立同一,
并存互动, 推动语言不断发展。
图式,而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世界日 常活动中所产生的简单而
又基本的认知结构。有部分一整体图式 , 连接图式 , 中央一边
缘图式, 起点一路径一目 标图式, 上一下图式, 线性顺序图式,
力图式等等。单词under的意象视图如下 :
LM
水平 轴
垂直轴 * TR 1 TR2
TR3
会, 不仅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思维, 而且表达能
语言是人类现实生活的产物; 我们在建构话语和发展语 言范畴的方式可以直接取之于生活实践的方式,并且可能在 语言交流中运用这一经验。在《 语法的认知基础》 ,Bernd Heine

2_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2_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的探索2·0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征,我国许多普通语言学论著中都有提到。

在西方,saUSSIire((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部分,第一、二章①和Sapir《语言》的引论②都有相当的篇幅论述符号的“任意性”。

Charles Hockett在1960年的一篇《论言语的起源》的论文中,列举人类信息传递的特征16条③,其中第8条是“任意性”,并把它解释为“非象似性”(non —iconicity)。

理性主义语言学家如Chomsky不提“任意性”。

近时文化人类学家Claude Levi —StraUSS则认为,“从先于经验(a priori)的角度看,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从后于经验(a poster ‘iori)的角度看,它不再是任意的。

”④我以为L6vi—straUSS这一概括很有见地,可惜他除了一两个例子以外,没有理论的阐发。

兹就这个问题论证如次。

2·1语言是理性的行为,何以又包含任意性因素?在远古时期,理性的人开始创造语言,经过分化和变易,成为世界上数以千计的语种。

但是,语言学家可以从采集到的语料中,分析出语法规则、语音规则,以及语词的“组合”和“聚合”现象。

这些规则既制约语言,又解释语言。

语言学家据此立说,语言学习者以此为学习语言的门径。

一个完全不懂某种语言的语言学家,凭他对这一语言的接触,不仅可以学会它,还可以分离出它的音位和词素,整理出它的语音和语法体系,编出以这一语言为一方的双语词典。

这样的语言学家已经有过很多很多,他们的研究创立了近代语言学。

这就从实际上说明语言具有1.系统性(systematicity);2.可分离性(discreteness);3.可学会性(1ear。

nability)。

以上三点之中,系统性是最根本的。

如果只有分离性而无系统性,语言将是无数不相关连的单位,不仅学起来有很大困难,作为表达工具也非常笨拙。

语言的系统性是存储于语言内部的规则体系,它的存在是语言学家发现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的思考王海峰渤海大学中文系 04级11班摘要:既然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我们就只能面对今天世界约有五千种语言的现实。

如果把希望放在音与义的结合上,也就是说语言符号并不是都在古代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符号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现在,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电脑、电视、股票”这些都是在古代没有的!关键词:语言符号,社会认同,形式,内容,语音,语义,无理据性。

一、引言语言符号,是在某一人类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一种公认的、相互承认的交流符号。

人类在交流的过程通过各种符号的组合,把无限的内容通过链条式或放射式传播开来①。

那么,既然是在群体活动中被公认。

因此,我认为语言来源与人类的生活活动,具有任意性的特征。

由于在人类活动的想象,古代当人们发现一棵树上有野果,他会发出一种声音,当然这时他不会定义式的把这种野果叫做什么,只是自然声音。

那么,其他同伴听到他所发出这种声音就会寻声赶来,共同享用。

而当下一次又有人发现此类野果,人的学习的机能便产生了作用,他也许就发出和上一次同伴找到这种野果发出同样的声音,这就是一种社会认同行为。

天长日久只要看到这种野果,人们就会发出这种声音符号来叫同伴。

当然人们看到不同的野果时,他们为了区别与别的野果他会发出另一种不同的声音。

所以,语言符号在人类频繁的生活与交往中逐渐发展并丰富,而它的产生却没有什么规律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这种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符号的产生有一种必然性,但决不是随意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的结果。

如果是随意的,当人类看到第一个野果,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发出声音符号,那充其量只能叫做言语而不能形成语言。

二、语言符号语音的任意性费尔迪南*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他是语言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我们可以在循环中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联结的那确定的部分。

它是语言活动的社会部分。

个人以外的东西。

个人独自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它只凭社会的成员间通过一种契约而存在”。

语言学纲要试题选 (选择 填空 判断 问答 国际音标)

语言学纲要试题选 (选择 填空 判断 问答 国际音标)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4.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5.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6.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处于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7.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

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

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

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8.语音: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9.音节: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单位。

但还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_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

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_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

作者简介:顾嘉祖(1941-),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语言符号学;王静(1979-),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符号学收稿日期:2003-12-21(修改稿)2004年第6期总第183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2004,№6Serial №183语言既是任意的 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顾嘉祖 王 静(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语言符号任意性的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一些学者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甚至排斥符号的这种特性。

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揭示语言符号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通过对任意性与象似性定义及其历史渊源的再分析,提出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任意性语言符号理论的发展,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特征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单个符号之中,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符号组合之间。

两者不仅不对立,还呈现互为补充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互补性 Abstract :Whether linguistic signs are arbitrary or not has remained a controversial issue am ong linguistic scholars.During the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further acknowledge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semiotic iconicity ,some scholars have challenged the authenticity of semiotic arbitrariness ,and they have gone so far as rejecting the existence of this main characteristic of semiotic signs.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therefore ,hold the view that the above practice is harm ful to further exposing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linguistic signs and advocate ,through expounding the definitions of both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nd their historical connections ,that the theory of arbitrariness has been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arbitrary theory and that both theories can exist in the same unity :semiotic arbitrariness can be evidenced in individual linguistic signs ,whereas iconicity in the combination of signs ,both ,seeming opposing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K ey words :linguistic signs ,arbitrariness ,iconicity ,complementarity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4)06-0006-05 1.引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语言学概论问答题例解

语言学概论问答题例解

问答题例解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来看,在集体劳动时,人类需要交流和协调,到了“彼此间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地步了”,语言就产生了。

语言诞生以后,它使社会经验能够传授、积累和保存。

当语言没有交际价值的时候,就会消亡;有交际价值时,他就会存在发展,可见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

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

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

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

其次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交流思想。

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用语言交流思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交际工具有很多,比如文字、身势语、旗语、灯光语、电报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但是它们与语言相比,其重要性就要差得多,而且它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限制。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字产生后,也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旗语等其他交际工具,大多也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使用领域,范围相当狭窄,无法和语言的作用相比,只是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语言?答:人类从古到今,所说的话,造出的句子,多得无法计数,但是,只要我们对这种无穷无尽的话进行一些具体的考察,就会发现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人所用的语汇材料和造句的规则都是相同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

一种语言的语汇材料大致有几十万条,数量尽管庞大,但终有一个限度;而常用的语汇材料,数量还要少得多。

如以汉语的字数计算,有二三千个左右就可以造出常用的句子,大致就能满足日常说话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李二占1,张文鹏2(1 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江苏盐城 224000;2 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 要:术语内涵的不同解释是语言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之争的缘由之一,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本源性的、语篇分析式的清理和阐释。

分析表明,任意性最根本的意思是我们无法从物理、生理等自然方面找出施指与所指结合成语言符号的理由。

同时,任意性也体现在语言符号和外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两两相对的构件之间。

和任意性对举的是非任意性,包括象似性和理据性。

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

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可论证性。

从我们给出的关于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构成的层级体系示意图来看,任意性是受非任意性制约的任意性,而非任意性是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的非任意性,二者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共同成为语言组织中的两大功能性原则。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非任意性;象似性;理据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05)02-0058-04一、引 言从索绪尔重申任意性是语言符号头等重要的原则开始[1],这一问题得到大量讨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其一,赞同任意性的学者进行了支持性的后续研究,例如,萨丕尔认为语言研究是 讨论所谓语言这个任意性符号系统的功能和形式 [2];霍凯特说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3];乔姆斯基把语言结构任意性推到了极点,认为语言这一自治的表征系统 来自心智的结构 ,而象似性则是动物语言的特性[4]。

其二,主张非任意性的学者日益增多,有鲍林杰(1981)、海曼(1985)、齐翁(1979,1990,1995)、西蒙尼(1995)、安德森(1998)等人;雷可夫和约翰逊甚至说语言的可论证性多于任意性[5]。

该派别当然也包括持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为辩证统一观点的学者,如我国的朱永生(1999)、王艾录(2002)和王寅(2003)等。

其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话题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

例如,符号学认为象似记号是重要的符号类别之一,哲学研究更是追寻语言切分世界的任意或非任意关系,它们的介入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然而,所用术语的不同,研究目的差异,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非学术话语的参与使得本来就有争议的研究话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种看似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不真正有利于问题的澄清,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本源性的再思考,从而为未来的研究指出可行方向。

二、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术语内涵的差异是导致谬误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王艾录和司富珍指出,像 施指 和 所指 这样的术语常为别的术语所替代,同时人们又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取向、范围、对象、方式而加以不同的阐发[6]。

这种阐发的目的似乎是要建立自己的体系,但渗透其间的非纯粹学术话语成分遂使得很多讨论都得首先清理概念[7]。

收稿日期:2005-01-20作者简介:李二占(1972-),男,陕西榆林人,盐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电子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用学。

第7卷第2期2005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UPT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 7,No 2April,2005李二占等:语言符号任意性与非任意性研究两问1 任意性任意性概念常和索绪尔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赋予了任意性现代符号学和现代语言学的意义[8]。

要理解任意性,须先剖析他的语言符号概念。

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

[1]索绪尔使用所指与施指来替代概念和音响形象并以此说明语言符号两个构成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施指和所指相联系而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同上)。

他解释说,施指与所指或者声音与意义间的任意性是 无理据的,即施指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 。

[1]任意性引起了诸多误解。

误解之一,任意性等于约定俗成。

然而,约定俗成式的任意观意味着有独立存在的语词和对象,也意味着语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显然与索绪尔的共时语言系统观相悖,因为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或声音[1]。

语言任意性是动态的,而约定俗成式的规约是静态的,它对任意性加以影响。

还有, 约 是社会共议的结果,决不是任意的创造[9];换言之,任意性就是约定俗成的看法倒有利于语言非任意性的主张。

误解二,任意性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

语言心理学家杰伊在谈到任意性时就说过, 你脚上穿的东西可以随意取名,不必非叫鞋子不可 [1]。

索绪尔预见了这种情况, 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定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 [1];但还是有学者将任意性解释为随意性或偶然性。

误解的原因在于任意性还没有一致的科学概念。

索绪尔说它是不可论证的[1];萨丕尔视它为 约定俗成 [2];霍凯特认为是 非象似性 [3]。

王艾录等学者明确指出,任意性是说其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既不是由人的生理和本能所决定的,也不是由语言符号所指称的事物的物理属性所规定的,即我们从生理、物理等方面说不出施指和所指结合成语言符号的道理[6]。

考虑到在索绪尔之前人们通常把语词设想成和事物一一对应的情况[1],王艾录的理解较为贴近索绪尔的本意。

准确理解索绪尔的任意性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任意性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容忽视。

例如,任意性其实涉及了语言和世界关系这样的哲学问题,因此把它放在哲学背景下解读效果可能更好。

其次,任意性应在索绪尔语言学的整体框架内解释,比如它和历时与共时、语言和言语、二重性、易境性和线性等诸多原则的关系。

最后,任意性所探讨的不只是关系或结构,它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我们尤其要体会任意性原则 是头等重要的 这个价值判断的价值。

2 非任意性和任意性概念对举的有可论证性[1],象似性,非任意性,理据性以及必然性[12]。

能系统阐述自己思想的只有 象似性 和 理据性 ,因此我们的非任意性主要指二者的合称。

象似性概念的来源有两处。

第一,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把象似符定义为与所指在某种方式上相似于它本身形式的符号[13],于是象似性就是前者所表示出的符号与所指间的图式关系。

就语言符号而言,存在这种象似性的似乎只有拟声词和感叹词。

第二,索绪尔也认为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1],因为任意性原则 漫无限制地加以应用,结果会弄得非常复杂 ,而可论证性能给语言符号带来一种秩序和规律性[1]。

索绪尔的可论证性主要与语法或结构的规则有关,因为只要不是简单的、不能缩减的词都跟句子、句法的事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句法就是词的组合理论。

从象似性主要体现在句法层面来看,索绪尔的可论证性 关于符号的组合理论,完全可以和象似性理论相容。

然而,在象似性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为加深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人们普遍借用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以及表达与内容等模糊的术语来代替施指和所指。

带来的后果是 象似性成了个多义词,被大家规范或不规范地使用 [14]。

这样象似性至少有三个定义。

第一,语言符号和其所指对象间存在相似关系,该定义与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相关,属于从语言系统外考察语言的非任意性。

第二,语言形式的长度、复杂性或语言成分的相互关系平行于它们所编码的概念、经验和交际策略。

此定义和索绪尔的组合与联想关系密切关联,属于从语言系统内部研究非任意性,较接近索绪尔的可论证性。

第三,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13],而这里的所指应是世界特征、经验结构、思维规律、概念框架和语义系统。

显然,定义三涵盖了前两定义的某些内容,属于从语言系统内外两方面探讨语言非任意性。

从定义的多样性看,象似性研究似乎陷入了两难处境。

一方面,它借助语言系统外的证据来反对任意性,如所指客体对象和施指间的某些相似性;另一方面,它也借助语言系统内的组合关系、句法结构等要素。

这样,它交叠了两个概念,既等同于索绪尔的可论证性(motivation),又和语言理据性紧密关联。

可见,徘徊在语言系统内外是其杂乱无章的本原。

我们认为,象似性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给自己准确定位。

主要涉及句法层面的象似性就是索绪尔可论证性的进一步延伸,远不具有和任意性对举的地位。

真正和任意性对立统一的应该是非任意性,尤其是其中的理据性。

理据有时也叫动因,对应的英译是 motivation 。

索绪尔将其看作任意性的反面,Lakoff (1999)和Cuyckens (2003)等学者也继续该提法,但索绪尔的可论证性其实是语言符号的 内部形式,是理据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作为语言学中一个专门术语,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 [6],它包括音位理据、语词理据和句法理据等子理据。

其中,语词理据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语词发生、发展的动因,它和索绪尔的任意性处于同一层面,所以目前所见到的涉及理据研究的论述多数是关于语词理据的。

三、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关系关于语言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从本质上来讲是任意的;鲍林杰等现代语言学家则坚持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一些当代语言学家认为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是同等重要的两条原则[6]。

然而,简单地赞同某种观点并无多大意义,我们必须阐明在什么样的时空条件下任意性为主,什么样的时空条件下必然性(非任意性)为主[12]。

也就是说,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关系应在一些共同前提下讨论,比如什么是语言符号及其构件,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如何,语言的层面性问题等等。

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依据 结合、联想而定 ,此联想由将 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的心智所引致 ,但这两种事物 都具有精神性,且都居于主体内 ,是听觉印象与概念的结合[15];听觉印象与概念被施指和能指替代。

该定义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解读。

第一,任意性的构件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即所指与施指;第二,语言和现实世界无联系;第三,语言符号及其任意性要从共时角度理解;第四,语言符号及其任意性主要表现在语词层面。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概念结构严密且自成体系,这在和以下定义的比较中突显无疑。

根据 牛津语言学词典 ,语言符号可定义为 作为稳固形式而与稳固意义相结合的词汇、词素或其他语言单位 。

牛津语言学词典 的定义给我们两个自相矛盾的暗示,一方面,施指和所指必须实现在符号内的稳定结合;另一方面,施指和所指似乎能在大于词汇符号的符号层面上结合。

但是,比合成词汇大的语言单位如句法却又不符合语言符号内在稳定性的要求,因为只有词汇才最具有符号的本质性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