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合集下载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

义 来 表 述 语 言 符 号 构 成 的 两 个 方 面 。 对 在 大 多 数 次 都 是 约 定 俗 成 的 任 意 的 符 也 非 全 然 任 意 。 语 言符 号 的 形 式和 意 义 之 间的 关 系 的研 究 号 , 因此 , 在次 和 它 所 表 示 的 意 义之 间没 有 2. 语言 符 号 的任 意性 与非 任 意性 的关 系 4 中 , 言 符 号 的 形 式 和 意 义 关 系 之 间 的 关 基 本 的 关 联( 韵 斐 , 9 7 。 们 可 以 从 三 语 张 l 8 )我 通 过 上 述 分 析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言 符 语 系 的 任 意 性 论 断 很 长 时 间 占据 权 威 地 位 。 个 方 面做 进 一 步 的 说 明 : 一 , 共 时 性 来 号 的 任 意 性 与 非 任 意 性 并 不 矛 盾 , 了 少 第 从 除 自从 索 绪 尔的 Ⅸ 通语 言 学 教程 》 1 1 年 看 , 一 词 在 不 同时 代 有 不 同 的 意 义 。 普 于 96 同 第 数 拟 声 词 和 感 叹 词 的非 任 意 性 以 外 , 他 其 出版 以 来 , 所 提 出 的 语 言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二 , 泛 时 性 来 看 , 同 的 语 言对 同一 概 念 他 从 不 原则对后人的影响级大 。 日本 符 号 学 家 池 有 不 同 的 词 来 表 示 。 上嘉 彦 也认 为 : 符 号 在 本 质上 ‘ “ 任意 的 ’ ” 。 1 2 3句 子 的 任 意性 .. 而 近 2 多 年 来 , 于 语 言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和 0 对 句 子 的 任 意 性 体 现 在 句 子 结 构 尤其 是 的 隐 喻 性 语 言符 号 的非 任 意 性 都是 建立 在 基 本 词 汇 的 任 意 性 的基 础 上 的 。 意 性 是 任 对一种语 言中的基本语 汇起源的任意性 , 而 非 任 意性 是 指 由基 本 语 汇 引 申出来 的 词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名词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符号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或者创造所用语言符号。

(一)随意原则随意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符号取决于语言使用的目的;二是语言符号的使用没有必须遵守的法则和规范。

(1)运用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即使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往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因此,凡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语言符号就是合理的、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不正确的。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美国英语”“美国英语”,但如果把“英语”改成“美国语”,其含义也相同。

(2)表示一个概念,只要认为该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等同的,则它们所代表的对象即可被视为同一事物,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做等值关系。

如:主体和客体、动作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等都是等值关系。

(3)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时,既可以表示同一种思想感情,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思想感情。

如:“我爱好数学”和“我喜欢数学”;“他不喜欢喝茶”和“他喜欢喝茶”。

(4)运用语言来交际,要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和礼貌。

如:英语不说“ My Teacher”,而要说“ My Teacher”;对妇女用“您”,对男子用“你”,对朋友说“ Please”,对熟悉的人说“ What’s Up”。

语言符号任意性,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们使用语言符号交际,只要符合上述原则,就应予以尊重,无论语言符号本身合不合理、正不正确,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自由原则(三)无限制原则(四)非约定原则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1)简单性,即语言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能够省略更多的语音成分;只有一套声音,没有像物质一样复杂的形态,因而,语言符号比物质符号简单得多,而且由于声音占有空间小,声音一旦发出就会产生强烈的印象,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觉;语言符号有以上几个特征。

(2)约定性,即语言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合起来表示某种意义,有一种确定不移的标记。

简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简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简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近年来,随着人类语言研究的进步,语言学家对语言学的理论上的探索与发展也更加深入。

其中,“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Saussure’s Principle of Arbitrariness of Language Symbols)便成为当代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

索绪尔是欧洲语言学家中最杰出的,他创立了现代结构语言学,1916年他的代表作《语言的结构》(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大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他曾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的理论,即语言符号是人为设置的,没有必然性。

首先,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他说,语言符号是一种人类创造的,自然没有任何必然性。

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一词可以指任何形式:它可以是词汇、句子,或者是句子中的元素,比如单词、音素,例如“dog”可以译为“狗”,也可以译为“犬”。

此外,“狗”和“犬”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符号,它们之间也没有必然性。

其次,索绪尔也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中,他指出,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中的新概念和新词汇即可以来源于现有的旧字的创新拼写和新意,也可以新颖地将两个单词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字,甚至会发明新词。

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正是语言符号任意性的体现。

最后,索绪尔也认为,任意性也表现在语言的意义上。

他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但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

例如,在英语中,单词“dog”的意思是“狗”,而在法语中,相同的单词“chien”的意思是“犬”,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告诉我们,语言是人类创造的,它的任意性体现在语言符号的形式、变化以及语义上。

索绪尔本人也被认为是语言学史上杰出的理论家,他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为后来的语言学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读《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符号理论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读《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语言符号理论

有 人 说 拟 声 词 不 是 任 意 的 ,而 是 自然 声 音 的 模
仿 。 有 人试 图将感 叹词看 作 是现 实的本 能表达 , 也 认 为 它 受 自 然 的 支 配 。 是 , 们 知 道 拟 声 词 和 感 m N 但 我 Ai
占主 要 方 面 时 , 言 比较 注 重 词 汇 , 当 无 理 据 因 素 语 而 充当 次要 时, 言 更注 重语法 。 语

1 42 ・
的任 意 性 , 们 普遍 接 受 的 同 时 , 存 在异 议 , 要 人 也 主
来 自于 以 下 两 个 方 面 。 1拟 声 词 与 感 叹 词 .
然 地 , 逻 辑 的关 联 。 哲 学 中 我 们 讲 事 物 的 矛 盾 有 或 在
主 要 矛 盾 和 次 要 矛 盾 之 分 , 事 物 的 性 质 和 发 展 方 向 是 由其 主 要 矛 盾 方 面 所 决 定 , 当无 理 据 的 因 素 达 到
种 意 义 上 说 ,语 言 符 号 的 规 约 性 与 任 意 性 是 相 辅 相
成的 。
b o h r 朝 鲜 语 中则 称 这 串 声 音 没 有 任 何 的 关 系 。 rt e , 关 于 语 言 符 号 的任 意 性 , 们 必 须 说 明 的 是 , 我 所 谓 的 任 意 性 , 并 不 是 指 说 话 人 可 以任 意 指 称 事 物 或
的 , 是 为 什 么 会 存 在 语 言 符 号 系 统 ? 们 通 过 对 不 但 人
②索绪 尔: 普通语 言学教程》( 《 裴文译) 第 7 页 , , 7 南京: 江苏教
育 出版 社 ,0 1 20 。
⑨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明凯译) 第 14页, 《 高 , 8 北京 : 商务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

语言任意性的意思是说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之间没有自然的、本质的联系,而是一种约定 俗成的关系。
所指:概念 能指:音响形象 “父亲”的观念(所指)与“father”这个音响 形象(能指)之间是任意的,没有任何自然联 系

研究者们认为,语言符号除了任意性以外还具 有高度的象似性。 所谓象似性(或理据性),通常是指语言的能 指和所指之间, 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 即两者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 是有理据 的

19世纪末美国语言学家皮尔斯提出象似性这 一概念, 映象符(image) 拟象符(diagram) 隐喻符(metaphor)

象似性的体现: 1.语音的象似 2.词形的象似 3.句法结构的象似
1.语音象似性,又叫音义象似性,指语音与 它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存在理据性。 象声词 :flop(重物落地声)、jingle(叮当声) 流水的哗哗声、乒乓 语音象似: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词 中字母词的语音象征和音义联觉现象。 男性:masculine、man、mal 女性:feminine、woman、female


任意说的反驳: 1.拟声和语音象征只是语言的局部现象 2.语言符号内部组合关系的理据性建立在符号 任意性的基础之上 3.理据丢失说经不起推敲

象似性虽然存在于语言,但它不是语言的根本 属性,与任意性相比,它是第二性的。 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根本属性,象似性是对语言 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发展,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这两者 间的关系是并存的,甚至是互动的” 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以互补的方式存在。

质疑任意说的象似性观点: 1.语言中存在拟声和语音象征(sl象征“滑”) 现象,说明语言是有理据的 2.象似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数量多, 范围广,完全可以压倒任意性。(符合词、派 生词、句法等) 3.语言本来是有理据的,但是渐渐丢失在历史 的长河中,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找回失去的理据。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

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

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马真真摘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任何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独立存在,而语言符号的这两面并不是指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这就否定了前人把语词符号的性质归结为一种分类命名集的观点,即否定了先前的学者把符号问题和语言问题等同于命名问题的认识,索绪尔从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种心理的东西中提炼出两个更为抽象、更具有系统特性的成分—“所指”和“能指”。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能指和所指一旦相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对使用它的成员就具有了强制性,任意性和强制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关键词:能指所指任意性强制性正文:“所指”和“能指”这两个词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在读《教程》中遇到“所指”和“能指”二词时要明确索绪尔指的是抽象化、心理化了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不是单纯的事物和名称。

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即有“按规定”和“按本质”的争论(只不过当时争论的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和焦点都是一样的)。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1)、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上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名称去指称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书”,英语中称之为book,汉语中称之为shū,日语中称之为ほん,我们看不出“书”的本质即“装订成册的著作”与哪个声音形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与book有联系,与shū有联系,还是与ほん有联系,还是与其他某种语言里的名称有联系?我们完全看不出。

这足以证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而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索绪尔又把这种任意性称之为不可论证性。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班级:09汉语言文学3班姓名:刘芸学号:SY090134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同时,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也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符号,就是指标记事物的记号,人类用来交际的语言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声音是它的物质形式。

符号的的一个特点是,它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思的结合,也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相互对应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早期人类在使用最初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如何让记事变得简单明了。

因此,早期语言通常都是运用最简捷直白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在短时间内能够流通于生活群体内,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语言表达法。

由此看来,语言的形成便成为了一个契约,语言遵守的是人们的约定,其本身并不具有自然的规律。

同时,文字的产生晚于语言,而这里讨论的语言是语音与文字的统一体,与单纯的说话不同。

那么,在语言,即“说话”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文字才人为地进入了整个的语言体系。

也就是说,文字是赋予语音之上的。

那么在语音早已定型的状态下,文字的形式必然不可能跟语音有任何实际的内在自然联造字”,所以,人的主观能系。

语言体系的形成,其中其最大作用的就是人的“动性在这之中达到了最大的发挥,这种作用即为语言的“约定俗成”。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存在主要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要以良知为基础的, 是良知的必然要求。没有良知,就不会有本真的存在,良 知呼唤着此在要活出真我。
参考文献: [1][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译.上海:三联
书店 ,1987:12. [2][美]哈里.A.威尔默.可理解的荣格[M].杨韶刚,译.北
京:东方出版社,1998:9. [3]张日升.荣格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J].信阳师范
三、任意性能否改变 许国璋认为:“任意性只是心理适应过程中的一种 暂时现象,不适应就觉得不可捉摸,适应了就觉得理应 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任意性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客观存 在的一种语言特征。” 作为语言符号最重要的原则之 一,任意性支配着整个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一个符号在 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改变的。也就是说, 一个符号的任意性是得到语言集体承认的,不是个人随 心所欲规定的。任意性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特征。语言符 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是互补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处在时 间的发展过程中,连续性中孕育着变化性。任意性虽不 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索绪尔认为:“一切都是不能 论证的语言是不存在的;一切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 上也是不能设想的。……各种语言常包含两类要素— —— 根本上任意的和相对的可以论证的。”任意性是可以改 变的,即可以论证的。索绪尔曾举了法语的 dix- neuf(十 九)、dix- huit(十八)、soixante- dix(十七)等例子,说明 了三者的连带关系,指出“关系限制着任意性。”相对论 证性是任意性原则的一个突破,也是索绪尔语言符号任 意性的一个补充,相对论证性是针对语言符号的内部结 构而言的。索绪尔:“符号在本质上是社会的。语言作为 一种符号也是社会的。”语言符号的社会性已是学界的 共识。但许国璋认为:“‘任意性’只是某些哲学家的语 言观,用来解释似乎应该存在于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 系,为什么并不存在。……‘自然联系’本身是不可能在 语言这一介质里体现的,是不存在的。既然需要解释的 矛盾并不存在,为此而立的假设也就没有必要了。”他 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任意性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文 章混淆了两个概念,任意性是以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而言 的,而不是以语言和事物的关系而定。两者的侧重点不 同,产生概念的混淆也就不言自明了。 四、词与物、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问题 许国璋多处提出“词与物”的关系,把两者的关系 等同于能指和所指,这是概念认识上的偏差。索绪尔指 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
一、语言系统性的存在问题 语言是呈系统性的,这已是学界的共识。许国璋提 出语言具有系统性,并进一步指出:“语言的系统性是 存储于语言内部的规则体系,它的存在是语言学家发现 的”。这一说法引发了语言系统性的存在与否与语言学 家的职责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系统性本身是存在的, 语言学家发现的这一说法欠妥。同时,他也指出:“语言 学家从采集到的语料中,分析出语法规则、语音规则,及 语词的‘组合’和‘聚合’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系
2.本真化的存在 如果说通过良知此在恢复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的 话,那么通过本真的存在,此在则可以恢复此在的积极 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阴影的存在,常常使得此在陷入 一种对自我的迷茫和困惑中。“这是我吗”、“真正的我 在哪里”便是这种状态下常见的问题。而要克服这些问 题,只有通过本真的去生存,也就是常说的 “活出自 我”。只要活出自我,那个消极的虚假的“我”自然就消 失了,阴影也就没有发挥作用的土壤了。本真的存在也
学院学报,2Leabharlann 03,(1).· 190 ·
然联系。这个联系存在与否,凭一种语言即可以说明,不 需要比较几种语言。”这里过分强调了语言制约对符号 价值的影响。笔者认为,能指和所指本身是任意的,一种 符号的价值要通过和另一符号才能现象出来,显然,用 一种语言无法体现出符号的价值。另一方面,单用一种 语言来说明符号的任意性,缺乏普遍性。如:同是表达 “牛”这个概念,英语用 o- k- s,汉语用“牛”,法语用 b- o- f,能指不同,表达的所指相同,不同语言的举例更 具普遍性。除此之外,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能指和所指的 应用显得尤为突出。例如:一些网络语言的流行多通过 不同的能指使所指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杯具”原指一 种生活用具,与“悲剧”谐音后,在网络上赋予了一种不 顺心或者失败的意义,委婉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不满, 带有自嘲调侃等意味。“社区词”的讨论也对能指和所 指有一定的体现。在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海外等 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地区能指相同,所指不同。可见, 能指和所指理论应用得相当广泛。
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人们要经过专家、语法学家、逻辑 学家等等的参与才能对某一变化有所理解。”可见,语 言学家的职责在于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归纳总结 出语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知的语言面貌进行构 拟。语言系统性的存在有了语言学家的参与,才让人们 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系统的构造及其组成部分。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 此问题涉及到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界定。索绪尔在批 判以往的语言规则不外是一种分类命名集的基础上,指 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 象,即能指和所指。索绪尔进一步指出:“能指和所指的 联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他的学生梅 耶也指出:“语言的符号是任意规定的。”从索绪尔的界 定中看出,任意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能指和所指本身 是任意的,两者的联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如:arbor 和树 不同的能指,相同的所指,两者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第 二,这种任意性是一种绝对任意性,整个语言系统也是 以符号任意性为基础的。针对第一层含义,许国璋指出: “用不同语言里的词来说明任意性,其实这是不必要 的。语言学家的责任是在说明能指与所指之间有没有自
!!!!!!!!!!!!!!!!!!!!!!!!!!!!!!!!!!!!!!!!!!!!!!!!!
是决断。通过批评和悬搁,良知找到了事物正确的认识。 不过这种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内心,只有通过良知的决 断,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够完全融入此在的生存。所以, 要面对阴影,只有唤醒良知,如果让良知沉睡,那么此在 也许永远活在阴影当中。
统性的存在问题、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任意性能否改变词与物、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问题
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体现语言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语言符号;语言系统性;存在问题;任意性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2)7- 0190- 0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自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 程》明确提出之后,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 近几十年来,随着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此问题 的争议也颇大。尤其是在国内语言学界,一些探讨此问 题的文章大量出现,如许国璋、石安石、顾嘉祖、王静、王 砚等,他们多就符号任意性内涵的界定、性质和任意性 和象似性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有的学者认为语言符 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呈互补关系,也有的持不同观点。 文章结合许国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语言哲 学探索之一》一文,就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相关问题做一 些探讨,旨在对此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 2012 7
年 ·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32 期
Jul 2012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韩玉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随着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此问题的争议也颇大。文章从语言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