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80例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炙甘草汤加减作为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本文主要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加减具有调节心脏节律、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缺血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炙甘草汤加减疗效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

未来,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将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本文也提出了炙甘草汤加减的治疗机制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疗效、安全性评价、治疗机制、比较、前景、研究、验证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炙甘草汤加减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可以调节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炙甘草汤加减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炙甘草汤加减也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其生存率。

通过调理心脏功能,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炙甘草汤加减的历史和现状炙甘草汤加减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药方,起源于《金匮要略》。

炙甘草汤原方由张仲景创制,主要用于治疗胸胁满闷、腹胀便秘等症状。

后人在此基础上增减调整,形成了炙甘草汤加减方。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炙甘草汤加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其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逐渐被揭示,为其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炙甘草汤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以及室性早搏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早搏症状,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多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且往往与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同时发作。

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导致患者死亡[1]。

极大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选择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探讨炙甘草汤加减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8.4±2.3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1.9±0.4年;疾病类型: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8例室性早搏、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房性早搏。

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6±2.4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1.8±0.5年;疾病类型:5例阵发性心房纤颤、7例室性早搏、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例房性早搏。

中医诊断标准:(1)主症:心悸、气促以及浑身无力等;(2)次症:舌质淡红,脉弦细。

排除标准:(1)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者;(2)伴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3)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炙甘草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它以炙甘草为主要药材,辅以其他药材加工而成。

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炙甘草汤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本文将就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探讨。

一、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炙甘草汤是由炙甘草、桂枝、大枣、生姜组成的中药方剂。

炙甘草具有养阴清热、益气解毒、和中止痛的药理作用;桂枝具有温经散寒、宣通脏腑、祛湿化痰的作用;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止呕、解毒和发表作用。

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加工而成的炙甘草汤,能够调和脾胃、祛风湿、解毒利湿、舒经活络。

炙甘草汤对于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功效。

二、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在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医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炙甘草汤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使心脏功能得以修复,避免了很多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易出现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问题。

根据医学研究资料显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疗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心脏功能: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健脾、调理心脏的作用,能够增加心肌的供氧量、改善心脏的微循环和冠脉血流,从而保护心肌、减轻心脏负担。

2. 调整心律:炙甘草汤具有调整心脏节律的作用,可以缓解心悸、心慌、心律失常等症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3. 利水消肿:炙甘草汤能够利尿、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心脏肿胀、水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及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调配和使用。

2.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药物过量和长期使用的问题。

3. 老年患者、孕妇、儿童及有特殊病史者在服用前需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使用。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摘要】炙甘草汤加减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室性心律失常。

本文通过研究炙甘草汤加减的配方和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研究、机制探讨、优势和不足,探讨了其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炙甘草汤加减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潜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在进一步评估其临床疗效和探讨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展开,以提高其治疗效果。

炙甘草汤加减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研究来完善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

【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临床疗效研究、作用机制、优势、不足、临床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归纳。

1. 引言1.1 冠心病概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属于缺血性心脏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发病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趋势逐渐增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严重的冠心病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饮食不良、久坐不动等。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

1.2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脏室壁起搏点或传导组织发生异常兴奋,引起心脏室波形不规则,心率不齐的情况。

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心脏病理状态、心肌缺血、离子通道异常等因素有关。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通常通过心电图检查、Holter监测等手段进行。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

目前,针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炙甘草汤加减作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其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针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炙甘草汤加减是运用传统中医药理论,配合临床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药理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多由气血不足、痰火郁结、心脾不和等引起。

而炙甘草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疏通气机、补益心脾等功效,可调节气血,清热化痰,调和心脾,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1. 临床观察针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显示,该治疗方案疗效显著。

在一定疗程后,患者的心率明显稳定,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减少,部分患者甚至完全缓解。

2. 安全性高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肯定。

由于其选药配方合理、用药方法得当,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少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其他脏器没有明显的损害。

3. 适用范围广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适用范围较广。

在临床实践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不仅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还可用于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其效果更佳。

1.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使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医生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用药,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影响治疗效果。

2. 注意药物配伍炙甘草汤加减为中药配方,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配伍,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3. 严密观察疗效在使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医生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疗效情况,根据疗效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1482018.02中医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张 弘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中医医院 甘肃省崇信县 744200【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9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以《伤寒论》炙甘草汤为基础方化裁煎汤治疗,而对照组口服改善冠心病及抗心率失常的西药。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率失常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而观察组心率失常治疗有效率为77.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56%。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其中以抗心率失常的效果最为明显,尤于西药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心率失常;临床效果心律失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较为常见的一种伴随症状,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更容易出现[1]。

可分为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其中以室性或房性过早搏动等最为多见。

本病发生后较为顽固,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而祖国传统医学典籍对此早有记载,诸多文献报导[2],以《伤寒论》经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取得满意效果。

鉴此,我院以内科临床收治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观察和分析炙甘草汤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特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共9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

治疗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平均年龄(53.41±3.1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24±0.38)年。

对照组共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5.43±2.26)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5±1.14)年。

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

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

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炙甘草汤加减疗法可显著改善症状及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冠心病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心律平;临床疗效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高,患者心悸、乏力,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危害性不浅,并且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1]。

但是近年来,由于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药物越来越多,不过安全、疗效问题也多发。

由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難治性,选择药物需考虑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考虑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压力[2]。

在本研究中,收集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行对照研究,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58.4±10.4)岁,体重52~84 kg,平均(60.4±12.40)kg。

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59.1±10.4)岁,体重52.4~80.4 kg,平均(62.3±11.1)kg。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摘要】炙甘草汤是一种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中药方剂,被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炙甘草汤加减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一定优势。

该方剂在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情变化,确保安全有效。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同时该方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还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合评价炙甘草汤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炙甘草汤、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评价、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优势、注意事项、有效性、潜在应用1. 引言1.1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评价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

针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传统中医药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案,即炙甘草汤加减治疗。

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调和心脾、安神止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患者。

在临床实践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心脏功能、增加冠脉供血、抗氧化、抗心律失常等方面。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剂量、疗程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2. 正文2.1 炙甘草汤的药理作用炙甘草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由炙甘草、大枣、生姜、桂枝、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炙甘草汤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炙甘草汤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能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8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炙甘草汤;冠心病;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冠心病常常并发心律失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甚至直接诱发患者的死亡。

在治疗方面,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而近些年来我国医药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药物越来越多,也随之出现了诸多的安全问题、疗效问题。

而鉴于心律失常疾病的难治性,在临床药物的选择上,一方面,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并可长期使用,另外一方面还应考虑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

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将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该疾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7.6岁,平均体重55.3 kg;对照组,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7.3岁,平均体重57.1 kg;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炙甘草汤的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15 g、人参10 g、生姜10 g、生地15 g、阿胶10 g(烊化)、麦冬10 g、桂枝10 g、火麻仁15 g、大枣10枚。

在治疗的过程中,依据患者的症状不同,对不同的中药成分进行适当加减[1]。

如:对心烦者加入黄连10 g、苦参6 g,对气滞胸闷者加入枳壳10 g、丹参15 g,川芎10 g,对失眠者加入酸枣仁15 g、龙骨15 g,痰湿重者加入半夏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茯苓15 g。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心律平100 mg,3次/d,倍他乐克25 mg,2次/d。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对比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悸评分为(21.18±1.23)分、气短评分为(17.34±1.19)分、乏力(25.31±1.38)分,对照组患者心悸(36.11±1.44)分、气短(40.13±1.25)分、乏力(39.27±1.31)分。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在中医理论上属于心悸、惊悸的范畴,其主要的致病机制在于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痰、瘀、火、气滞等扰乱心神而至心神不安。

另外,心律失常疾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对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影响到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心律失常疾病还具有很大的复发性,想要根除难度较大,据调查,心律失常疾病每年复发在2~8次,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出现较大的精神压力。

因此,需给予患者及时、高效、科学的治疗,降低患者的猝死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本文主要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同时与对照组采用的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法进行了临床对比,从结果上看,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达95%,且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

炙甘草汤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人参、生姜、生地、麦冬、桂枝、阿胶、大枣等,其主要的功效在于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将炙甘草汤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促进动脉血液的供应,稳定心律,从而实现治疗的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中,在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同时,实施加减法治疗,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不同,辨证论治,灵活加减,适当的加入到其他中药,并对中药剂量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
治疗的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属于难治愈、高复发疾病,在治疗上需持之以恒,同时患者还应该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如,部分患者在生活中易着急上火、易怒等,从而诱发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作,甚至是出现猝死等情况。

因此,在治疗中,还应提醒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在症状改善的同时,注意防护,方能减少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①依据患者病程的长短及实际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治疗周期,并确保药物剂量的适中,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疾病症状得到快速的改善[2]。

②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免出现治疗风险,如果出现问题,需及时停药,并查找原因,最大程度的确保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安全。

③为患者制定远期的防护计划,并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身体状态,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从而将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促进患者疾病快速康复。

总之,通过对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显示,炙甘草汤加减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及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 2011,13(04):143-144.
[2] 马媛,朱创洲.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60例[J].现代中医药. 2011,05(02):132-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