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
方法:将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服用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2次,八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步长稳心颗粒一次一袋,每日3次,八周为1个疗程。
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律失常发作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疗效,无不良反应,是临床安全有效药物,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冠心病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正常的起搏传导受到影响所致。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一些不足 ,其治疗量和中毒量十分接近 ,作用愈强的药物,愈能导致更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寻求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少,长期使用不增加危险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6月~2010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诊断以内科学第6版为标准[1]。
经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心律失常,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5.1±9.8岁),房早10例,室早16例,交界性早搏4例,对照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4.9±9.9岁),房早11例,室早14例,交界性早搏5例。
其性别、年龄、病史、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
1.2 用药方法:在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服用西药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2次,八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步长稳心颗粒一次一袋,每日3次,八周为1个疗程。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26例疗效观察论文

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2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肺部感染,吸氧,舒张支气管,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条件下,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9g,3次/日口服;对照组予地高辛0.125mg,1次/日口服。
均以14天为1疗程。
治疗期间监测两组的血压、心率、心功能、电解质及两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
3%,对照组总有效率8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发应小。
关键词稳心颗粒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wenxinkeli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arrhythmia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48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lung infection innormal,oxygen,relaxation of bronchial,vasodilators reduce cardiac stress,improve heart fun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reatment group wenxinkeli 9g tid orally;control group received digoxin 0.125mg qd orally.are 14 days fortreatment.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to monitor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cardiac function,electrolytes,and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24-hour ambulatory ecg change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2.3%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of 86.3%,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ung wenxinkeli heart arrhythmia in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effective and side effects.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常见。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摘要】稳心颗粒和美西律是治疗冠心病和室性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本文旨在探讨它们联合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通过文献综述和临床实验设计,我们发现稳心颗粒在改善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肌损伤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而美西律则可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仍需考虑到治疗中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在老年冠心病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稳心颗粒、美西律、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治疗、临床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变。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电生理学上的一种异常心律,会导致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冠心病和室性心律失常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身上,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稳心颗粒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提高心肌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冠心病。
美西律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常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和美西律的联合应用在治疗冠心病和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西律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旨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血管病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美西律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心律平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心律平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心律平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68例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心律平0.1g,tid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3次/d,连续口服2w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情况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显效94.12%,有效54.41%,总有效率98.53%,起效最快6h,最慢9d,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高,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提高了抗心律失常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标签:心律平;稳心颗粒;心律失常;临床观察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临床常用心律平为治疗药物,但由于其使用时有局限性,如致心律失常作用[1],有心率衰竭时禁用,窦房结功能障碍及严重房传导阻滞者禁用,以及其他不良反应而不能广泛、长期使用。
我们采用低剂量心律平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68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為我院门诊和病房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的68例患者。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2]。
其中,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20岁~73岁。
病因:冠心病20例,风心病10例,高血压病19例,肺心病8例,病因未明11例。
心律失常型:室上性(窦速,房早,房颤)38例,室性早搏30例,有心力衰竭者,房传导阻滞者不入选。
1.2方法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至少2w,使体内药物代谢彻底后,给予心律平0.1g,tid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3次/d,连续服用2w。
1.3观察方法与内容用药前后作24h动态心电图,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详细询问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等症状,每3~7d查心电图1次。
1.4疗效判断显效为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为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无效为未达到有效水平。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
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的西药种类不多,疗效不够理想,不良反应多,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权衡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利弊仍然是摆在临床医师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稳心颗粒应用于临床抗心律失常治疗十余年,已有研究提示稳心颗粒对各种心律失常确切疗效,可与心律平媲美,尚未发现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轻微。
为评价稳心颗粒对中老年人常见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观察对比稳心颗粒与心律平及稳心颗粒与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不良反应,对128例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共128例。
其中男62例,女66例,年龄40~85岁,平均(59.86±12.95)岁。
冠心病7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7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心肌病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3例,其他2例。
心律失常种类:室上性(房性、结性)早搏35例,室性早搏44例,室上性合并室性49例。
伴有心悸、胸闷等心律失常症状,且心律失常总数≥1000次/24 h或30次/ h。
排除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危重及多器官衰竭、显著心动过缓及严重传导阻滞者。
随机单盲法分为稳心颗粒治疗组与心律平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合并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稳心颗粒(由山东步长恩奇制药提供)9 g 3次/d,服用1~2周效果不佳者改为18 g 3次/d;心律平对照组口服心律平片0.15~0.2 g 3次/d。
1.3 观察方法疗程均为4周。
服药后每日听诊、询问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
每周描记心电图1次。
4周复查动态心电图。
服药前后均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脂、血糖及凝血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确改善,早搏减少50%~9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

组3 7例 : 给 予 A组 美托 洛 尔单 独 治 疗 , 而
B组 在 A 组 基 础 上 联 合 使 用 稳 心 颗 粒 。
两组连续治疗 、 观 察 2个 月 , 并检 测 记 录
患 者 治 疗 期 间心 电 图 、 2 4小 时 心 电 图、 肝
( 对照组) 、 B ( 观察组 ) 两组, 各 3 7例 。A 组接受美托洛尔治疗 , B组接受美 托洛尔
关键 词 美托 洛 尔 稳 心 颗 粒 冠 心 病
联 合 疗 效
现今 , 临床上治疗心律失 常的药物主 要有 1 3 一受体 阻滞剂 、 钠、 钾、 钙通道 阻滞 剂 四类药物 。美托洛尔 是一类 选择性 B
一
疗效 判断标准 0 : ①显 效 : 心悸等 症
心律 失常是常见的临床病症 之一 , 多
者、 房室传导阻滞者。将患者随机分为 A
的不 良反应 时间持续较 短 , 当药物停止 使
用时消失 , 所 以无 需 给 予 其 特 殊 处 理 。 患 者 治 疗 后 心 率 失 常 次 数 及 持 续 时 间 的 比较 : 患者接 受治疗 后 , 美 托 洛 尔 治 疗 组 心 率 失 常 的发 作 次 数 ( 2 O . 2±6 . 1 ) ,
+ 稳 心 颗 粒联 合 治 疗 , 两组在性别 、 年龄、
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发生 的次数 ( 1 0 . 2±
5 . 3 ) ; 同时 发 作 持 续 时 间 也 相 对 较 长 。见
表2 。
/
肾功能、 血压及 不 良反应发 生率等指标 的
变化 。结 果 : 美托 洛 尔 +稳 心颗 粒联 合 治
8 2岁 , 平均 5 6 . 4±1 . 9岁 ; 病 程 2~ 8年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3例临床观察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3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
实验组接受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心律失常;美托洛尔;稳心颗粒;冠心病近年来患冠心病的人群有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临床上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失眠气促等,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引起猝死。
笔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患者43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42例。
所有患者都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钙离子拮抗剂过敏、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54±6.42)岁;体重52~77kg,平均体重(60.85±5.45)kg;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45±1.74)年。
实验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6.54±7.32)岁;体重53~79kg,平均体重(62.55±5.25)kg;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87±2.76)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391,50mg/片)治疗,每次1片,视患者病况酌情给药,每日1~3次。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和射频消融等。
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药物治疗副作用大、心脏起搏风险高等。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
期望本研究能够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实际临床经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步长稳心颗粒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可以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
1.3 方法引言: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开放性、前瞻性研究设计,旨在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具体方法如下:1. 患者筛选标准:纳入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重要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同时排除怀孕、哺乳期女性及其他不适宜参与试验的患者。
2. 治疗方案:患者在入组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照严格的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接受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
3. 疗效观察:记录患者的基线数据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等临床指标。
定期随访患者并评估疗效,包括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等。
4. 安全性评价:监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
5.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评估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将全面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1T11:34:38.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熊江英[导读] 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熊江英(新疆和静县人民医院 841300)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198-01
探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4月间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从而进一步评价稳心颗粒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1年4月门诊收治的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130例,男性80例,女性50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4.2±7.4岁,符合冠心病过早搏动的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常见心律失常病原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
其中房性早搏40例,室性早搏50例,恶性心律失常(多源性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9例,其它心律失常(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是搏、心房纤颤等)20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状况比较
治疗期间心律失常记录方法: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多源性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其他心律失常包括偶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等。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使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阿斯匹林0.1g每天及口服消心痛,转换酶抑制剂和B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9g冲服1日3次连用14天。
1.3观察指标:1.用药期间记录冠心病疗效情况;2.用药前1天和14天后(用药后),心电图或行动态心电图,病情重者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护,计算心律失常情况;3.用药前后各抽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1.4疗效判断标准:治疗2周后,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来评定疗效。
1.显效:用药后过早搏动消失;2.有效:用药后过早搏动次数较原有的减少50%以上或减轻一度者;3.无效:用药后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疗效
2.1.1稳心颗粒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
2.1.2稳心颗粒治疗后心律失常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2.2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l例出现较度头晕,1例出现
恶心,均未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未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改变。
表3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的比较
3 讨论
心律失常常见病因是冠心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属中医的“心悸”、“怔忡”之范畴,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型多见,故主张益气养阴治疗。
而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所引发各种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已广泛认为复极过程不同步,所致QTd明显增大,也就是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复极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QTd的增大可能是心肌缺血另一心电图表现,随着QTd缩短,心律失常随之减少,国内季勇等也有相关报道。
普遍认为,正常人生理性心室复极不一致所造成QTd缩小,心肌缺血增加复极不均一性,冠心病心肌缺血传导的复极时间延长,所致各个方向心肌负极增加,最终QTd增加,使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产生折返,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之功效。
本文通过对两组病人进行对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考虑与心肌缺血改善有关,并且与QTd缩短有关。
与近年临床研究相符,而且治疗中未发现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以上实验表明,稳心颗粒是一个安全有效药物,尤其对冠心病所致各种心律失常治疗,早期加用稳心颗粒不仅能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心肌缺血的疗效,还可减少各种心律失常发生,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预防猝死。
总之,稳心颗粒是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贵延,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的诊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200—223.
[2]胡大一,李田昌,贾三庆,等.急诊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国医刊,2001,36(9):25—28.
[3]杨承继,郑义通,曹佳宁.QT离散度和缺血性ST段压低对心绞痛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5):314.
[4]季勇,范标,王为群.QT间期离散度预测冠心病室性心动过速的性质意义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8):473—474.
[5]张建英,志永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QTC离散度.中国心肌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7,ll:30—31.
[6]叶飞,白杰,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231—232.
[7]魏宗德,薛莉,刘宁.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QT间离散度影响的研究.中国临床医生,2003,3l(11):62.
[8]袁俊强,魏艳阳.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临床医学,2006,25(3):42—43.
[9]李俐.步长稳心颗粒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中医医刊,2002,增刊: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