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从危害、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了详细探讨,提出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和适用范围。

结合现有研究综合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了临床意义,强调了及时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危害、综合分析、展望未来、临床意义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伴随室性心律失常,这种心律失常可能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在心脏室壁组织或室壁内部的异常心律,可能导致心脏不规则搏动,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更是增加了。

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及时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及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在深入了解室性心律失常的危害后,我们将重点分析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方法,为临床医生在处理这类情况时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

通过本文的讨论与总结,希望能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同时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程度,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势,从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到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展望未来和临床意义总结,为未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2 0 1 4年 第 1 期
性差异 。
以P < O . 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2 . 1 治 疗 前 后 疗 效 观 察
2 . 2 两 组 疗 效 比较
本研究 中选取 冠心病慢 性心力衰竭并室性 心 律失 常患者 6 0例 ,将其分为 观察组 和对 照组 , 每
症 状 及 预 后 有 直 接 的关 系 。针 对 这 种 情 况 ,我 院 选取 6 0例 冠 心 病 慢 性 一 t l , 力衰竭患者 , 对 其 临床 治 疗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现报 告 如 下 。
年龄 、 性别 、 病程等 方面均无 差异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 1 . 2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心 电图、 t l , 脏超声 、 胸片、 肝 肾功 能 、 水 电解 质 、 血 脂 等相关 检查 , 观 察患者 心律变化及 S T — T改 变 ,治 疗 前 后 需 采 取
常规检查 ,并检测患者 2 4 h动态心 电图和左室射
血分数值 。对照组给予吸氧 、 控制盐分摄 取量 、 洋
3次 , 维 持一周后减少计量 , 每 日次 数 控 制 在 2次
以内 , 并持续用药治疗一周 。治疗过程 中, 要观察 患者各项指标 , 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 比分析 。
1 . 3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选取我院 2 0 1 1年 1月 一 2 0 1 3年 5月 收 治 的
冠心病 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6 O例 , 将 其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各 3 O例 。其 中对 照组 男性 2 O例 , 女性 1 O例 , 年 龄均在 4 6 — 8 2岁之 间 ;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CHFS2010]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缓慢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慢性心力衰竭可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室内传导阻滞等,加重心衰进程。

(一)定义与分类缓慢心律失常包括以下列几种情况: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结病变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心电图包括: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且非药物引起;窦性停搏,窦房阻滞,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阻滞并存,并可伴发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起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缓慢心律失常,并可引起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

2.房室传导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分为I度、II度和III度房室阻滞,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导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也极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直接发生心室停跳致死。

3.房颤伴慢心室率持续性房颤中超过5秒的长间歇提示存在高二度房室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包括左束支阻滞(LBBB)、左前分支阻滞和/或左后分支阻滞、右束支阻滞、双分支阻滞、三支阻滞,以左束支阻滞较常见,可见于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二)流行病学由于慢性心衰引起的心肌受累及药物治疗的影响,发生缓慢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加。

根据美国密西根大学心衰数据库统计,10%慢性心衰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目前国内尚无心衰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慢性稳定性心衰左束支阻滞发生率约25%,是心衰预后不良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三)发病机制心衰患者常存在一种或多种基础性心脏病,如高血压病和冠心病。

心肌缺血常引起持久的房室阻滞。

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阻滞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论文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论文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临床治疗情况。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在住院时心脏超声所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类型以及住院时的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恶化,并且伴随心脏增大,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于未发生的比较,bnp的浓度显著上升,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

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治疗心衰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物间存在相互影响。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一种疾病[1]。

因而在临床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因此研究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区别相似病种的诊断以及针对这种容易出现误诊的疾病提出有效的干预性措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舒张功能不全以及左心室收缩等症状,该病的引发病因较为多样,发病机制也非常复杂。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近年来对冠心病治疗方式的发展,由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文主要对冠心病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及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9年 1月至 2012年 1月来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在2012年所制定的关于急慢性心衰治疗指南。

所有患者均因心力衰竭住院,住院时都有明确的冠心病史,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过冠状造影。

需要排除的患者类型有:在最近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严重肺部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长期贫血、甲亢等,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等。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表 1 两 组 患者 的 临床 治 疗效 果 的 比较 情 况 [ n ( %) 】
1 . 1 一般 资料 抽取我 院 2 0 0 9 年1 1 月~ 2 0 1 1 年1 1 月期 间患冠心病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 室性 心律失常 的患 者 5 O例 ,在患者 知情 且 同意 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
3讨 论
对 照组 中有 2 5 例冠 心病慢性心力 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 常患者 , 患者的年龄段在 4 5 ~ 8 4岁之间 , 平均年龄 为( 5 9 . 5  ̄ 4 . 5 ) 岁, 其 中男性 患者 1 7例 , 女性 患者 8 例, 患者 的病程 为 7 - 1 2 a , 平均病 程为 ( 9 . 1 ± 1 . 0) a 。观察组 中有 2 5例冠 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 室性心律失常患
心 力 衰 竭 并 发 室性 心律 失 常 的 患 者 5 O例 , 在 患 者 知 情 且 同 意 的基 础 上 将 其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两 组 , 每组各 有 2 5例 患 者 。其 中对 对 照
组 中的 患 者 进 行 常规 治 疗 , 而 对 观 察 组 中 的 患 者在 进 行 常 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采 取胺 碘 酮 的 使 用 。 对 两 组 患 者 的 临床 治 疗 效 果进 行 比 较 分 析 。 结
4结 论
得重 视的。
参考文献 :
【 1 】 杨冬. 麻醉后寒战及其防治Ⅱ 】 . 国外 医学 .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 01 0, 1
【 2 1 王宏梗 , 林群, 杨锡馨 . 黄倩. 预 先 肌 注 曲马 多 对硬 膜 外 麻 醉 后 患 者 寒 战 的 影
总之 ,虽然椎管 内麻醉后寒颤所引起 的并发症不会很 严重 , 但 也给患 者生理 和心理方 面造成 了很大影 响 ,它还会 干扰到 心电监 测, 影响手术操作 。另外 , 它还会加大患者 的耗 氧量 , 同时也 会增加 二氧化碳 , 给患 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椎管 内麻醉后 出现 寒颤和 多方面 因素 有关 , 对 椎管 内麻 醉后 出现寒颤 的预防和处 理 , 是 很值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2 . 2 治疗前 后室 性早搏 总数 、左 室射 血分数 变化 比 较
表 1 两组老 年患者具 体临床 疗效对 比分析表 ( %)
组别
例数
时 间
室性早 搏总数( 个, d )
左室射血分数 ( %)
3 讨

9 0 %, 直接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 综合分析治
疗前后患者室性早搏总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具有
心血 管 病 防 治知 识 2 0 1 3年 第 1 2期
话 论 著 /实验 与临 床研 究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室性心律 失常的 临床 治 疗 分 析
夏 昭举
( 云 南省 昆明 夕阳红老 年病 医院 ,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老年 冠心病慢性 心力衰竭 患者室性 心律 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 6 0 例 冠心病慢 性心 力衰竭 室性心律 失常老年 患者 , 随机 分为 实验 组和对照组 两组 , 对照组行 常规治疗 , 实验 组行常规 治疗联合胺碘
酮。观察并比较 , 两组患者的总体 I 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 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 P < 0 . 0 5 。治疗前 、 后 室性早搏 总数 、 左室射血 分数 比较 , 具有统计 学差异( 尸 < 0 . 0 5 ) 。而对照组 治疗前后 ,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尸 > 0 . 0 5 ) 。结论
显效 : 治 疗后 , 经动 态 心 电 图检 查 , 患 者 期前 收
缩消失或降低> 9 0 %, 临床症状( 心悸 、 胸 闷以及气促
等) 均 消失 。 有效 : 治疗后 , 患 者期 前 收缩 减 少 > 5 0 %, 心悸 、 胸 闷 以及气 促等症 状 均有所 缓解 。 无效 : 经过 治疗后 , 患 者未 达 到任何 有效 水平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组别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消化 系统 急性 中毒 各类外伤
注: 表示 与青 年 组相比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表示 与 中年 组
组比较 差异 具有 显著性 ,P< O . 0 5
配置 的问题。本文研 究结 果表 明I C U收治的患者 中病死 率的构成群体
2 0 ・论
著 ・
表2 各年龄 组 患者病 死率 比较( %)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6 围皿
重 症 医学 科是 一 门新 兴 学 科 同时 也 是极 具 发 展潜 力 的 一 门学 科 。2 0 0 6 年 中华 医学 会重症 医学分 会出台了I C U 建设和 管理 指南 ,指 出在我 国三级医院和有条 件的二级 医院 ,都应该设立 重症医学科 】 。 2 0 0 9 年卫生部 确定 了它合 法独立 的二 级学科地 位 】 ,自 ̄ t l C U 科的发 展迎 来 了新 的 机遇 和曙光 。但 是 ,I C U 作 为一 个被 动接 纳患者 的科 室 ,具有 很多局限性 ,这就 难免会造成I C U 医疗资源及 医护 人员合理
f a i l u r e a ndv e n t r i c u l a r a r r h y t h mi af r o m J a n u a y r 2 01 1 t oAug us t 2 01 2 d i vi d e di nt ot wo g r o up s . T h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u s e d c o mm o nt h e r a p ywh i l et h e e x pe r i me n t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0 . 5毫 克 输 注速 度 泵 人 ,每 天采 取 药 量 要 在 1 . 2克
发生率 比较 高。根据这一情况 , 本文笔者抽取近年 来在我 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室性心 律失常的病人 6 0 例 ,对其采取相对应 的临床治疗 措施 , 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将 具体情况 报告如下。
有显著好转 , 住 院以及治疗时间显著缩短 。 有效 : 其
临床症状 、 体征有一定程度 的好转 , 动态心 电图显 示心率等各项机体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无效 :
级、 Ⅲ级 , 它们依次为 2 3 例、 2 6 例、 l 1 例; 对照组男
性病人 3 6 例, 女性病人 2 4 例。 年龄在 5 6 — 8 2岁 , 平 其 临床症状 、 体征没有任何变化 , 动态心 电图显示 均年龄为 6 8 . 4 岁 。N Y N A分为 I 级、 Ⅱ级 、 Ⅲ级 , 它 心率没有恢复正常 ,严重的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抽取 2 0 1 0年 4月一 2 0 1 3年 6月在我院收治的
1 2 0例 患 有 冠 心 病 合 并 慢 性 心 衰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病人 , 对 1 2 0例病 人 采取 2 4小 时动 态 心 电 图 、 超声
以下 , 4 8 ~ 7 2小时以后采取 口服方式 , 每天三次 , 每
义( P < O . 0 5 ) ; 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结论 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 到保 障, 具有临床推 广价值 。
对 冠心病合 并慢性
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 酮联合 参松 养心胶囊共 同治疗 , 可以获得 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 使 病人 满意度提 高 ,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慢性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患者行以胺碘酮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行以基础治疗,应用胺碘酮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结果应用胺碘酮组的总体有效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0例(81.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应用胺碘酮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5.41%)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21.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患者行以胺碘酮治疗,对于改善心律失常、心衰症状十分显著。

标签: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率失常
心衰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其中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脏病等均能够引发心衰症状,这种疾病将会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以及抵抗力下降,体内出现潴留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包括: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此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心衰、心率失常的联合发生,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压力,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价值[1]。

目前,临床治疗一段时间内将会对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有效控制,但同时存在一定风险,具有局限性。

本研究通过对心衰、心率失常的冠心病患者行以治疗干预,改善临床症状十分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应用胺碘酮组男40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6±7.8)岁,平均病程(6.3±2.3)年;对照组男38例,女36例,平均年龄(59.4±8.2)岁,平均病程(6.7±2.8)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以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内容为:吸氧、控制食盐摄入量、服用洋地黄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药剂,控制低血压、补充钾元素和镁元素。

应用胺碘酮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胺碘酮(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59219H49)治疗,应用胺碘酮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再按照1 mg/min的速度将胺碘酮注入6 h后,采取0.5 mg/min的速度注入,行静脉注射治疗2 d后,改为口服胺碘酮片治疗,1片/次,3次/d。

一周后改为1片/次,2次/d,服用一周后改为1片/次,1次/d。

一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疗效评定指标:①显效:患者早搏现象减少>90%,其他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②有效:患者早搏现象减少>60%,其他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有效范围内,临床症状均未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出现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效果比较
应用胺碘酮组的总体有效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0例(81.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
应用胺碘酮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5.41%)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21.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会引发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由此造成的死亡几率可达50%[2]。

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以控制心律失常为主,增加冠脉血流量,才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心力衰竭的现象[3]。

本研究显示,应用胺碘酮组组的总有效率72例(97.30%)显著高于对照组60例(81.08%),应用胺碘酮组发生不良反应 5.41%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P<0.05),通过行以胺碘酮治疗能够达到降低窦房结自律的效果,最终延长心肌组织以及动作电位,发挥极强的控制心衰以及心律失常的作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通过对慢性心衰伴发心律失常患者行以胺碘酮治疗,能够改善心衰以及心率失常的症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武振林,马登峰,王晨,熊伟,郝晓云,任育红,王强,管彩霞,刘景霞,王静.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07):869-870.
[2] 曾煜周,黃学成,张景昌,邓莲香.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248-249.
[3] 柳瑞梅,李德增,慕守满.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82-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