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型80例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疾病 ; 利湿; 慢性病 ; 力衰竭 ; 心 苓桂 术甘 汤;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 中图分类号】 R4.1 5 ; 4. 58 文献标识码 】 A 【 51 0 8R 3 0. I 6. 5 3 文章编号 】 1 2 21( 1)6 O6 — 2 1 —692 00 一86 0 3 0 0
t e a y o h o i e r f i r fc r n r e r d s a e o e r a d k d e e ce c y d o .M e h d 1 0 p - h r p n c r n c h at al eo o o ay h at ie s f a n i n y d f in y s n r me u h t i t o 6 a t n sw t h o i h a tfi r fc r n r e r d s a e o e r a d k d e e ce c y d o r a d ml i i t i c r nc e r al e o o o a y h a t ie s fh a t n i n y d f in y s n r me we er n o y d- e h u i vd d i t o p .8 a e n c n r l o p we e t ae y c n e to a w se n me ii e te a y 0 c s s i i e o t g u s 0 c s si o t u r r td b o v n in e tr d cn h r p .8 a e n n wo r o g r e l t ame tg o p wee te t d b i g u h g n d c c o n t eb sso ec n rl ru .7 d y oh g o p s r t n u r r ae y L n g i u a e o t n o a i f h o to g o p a si b t r u sWa e r Z i h t n a o r e o e t n ,t e e ci ia f c sw r b e v d Re u t T e tt f cie r t n t ame t o p sa c u s ft a me t h n t l c lef t e e o s r e . s l r h n e s h o a e e t a e i r t n u l v e r g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43例临床观察

而射血分数可 以正常或异常 。导致心衰 的原 因包括心脏 本身 征无 明显改善 , 甚或加重 \ 或死亡。 疾患 , 同时与周 围血 管功能 、 肺动力 学改变 、 植物神 经功能和 1 . 计 学 方 法 5统 肾脏处理钠的功能有关 。所 以慢性心 衰患者药物治疗血液动 计量资料用(± ) s表示 , 采用 t 检验和 x 检验 。 2 力学改善, 可不会或者完全没有 改善 临床症状 。为了更好地提 2结 果 高改善症状 ,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我们于 2 0 0 7年 7月~ 00 21 2 1 .两组治疗前后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 比较见表 1 。治疗组 年1 0月采用 中医益气养心 后均 较治疗 前 改善 ( < . ) P 00 ,且治 疗组 5 者 4 例, 3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 疗方 法 2治
例( 9 6 , 2 . %)有效 2 2 O例 (8 8 , 4 . %)无效 9例( 1 5 , 7 2 . %)总有效 9
率 7 . %。 84 0
两组在原发病 ( 血压病予 以降压 、 高 冠心病予 以扩冠 等 ) 23 住 院 率 .再 对照组有 1 例 再住院 , 1 再住院率 2 . %; 68 治疗组有 4例 2 治疗 基础上 , 治疗组予 以 自拟方益气 养心 、 祛瘀泄浊法加 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38例临床观察

3 疗 效观 察
1 诊 断标准 . 1
参照 《 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 关
于慢性充 血 I 衰 的诊 断标准 I心 功能分 级按美 国 生心 l 1 ,
1 排 除标 准 . 2
13 一般 资 料 .
超声 心 动图检测 治疗前 后左心 室舒 张末 内径 ,左 心 室 射 血分 数 , 定期 检 测肝 肾功 能 ,4 记 录不 良反 E A,
应。
严重肝 功能损 害 ,血清肌 酐> 2 . 2 52
选 择 在 我 院 住 院 的冠 心 病 心 功
统 计 学 意义 (< . )治 疗 组 治 疗后 左 心 室舒 张 末 内径 与 治 疗 前 及 与对 照组 治疗 后 比较 明显 缩 小( < . )左 心 室射 血 分 数 与 P 0 5。 0 P0 5, 0
治疗前及对照组 治疗后 比较均明显提 高( < . )结论: P0 。 叭 培哚普利联合小剂量螺 内酯和通心络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
比较采用x检验 。 。
34 结 果 .
34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两组 心 功 能 改善 比较差 异 有 . .
中西 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3 例临床观察 8
叶 小 勤
( 炎陵县 中 医院 。 湖南 炎陵
420 ) 15 0
[ 摘要】 1的 : 1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 小剂量螺 内酯和通心络胶 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H ) 临床疗效及 安全性 。 1 C F 的I 方法 : 6 将7
例 冠心 病 Ⅲ 、 Ⅳ级 慢 性 充血 性 心 力 衰竭 患者 随 机 分 为治 疗 组 和对 照组 各 3例 , 照组 给 予 洋地 黄 、 管 扩 张 剂 、 利 尿 剂 及 氢 氯 8 对 血 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吸 音 减 弱 , 其 是 双 肺 底 ; 心 脏 扩 大 ; 非 洋 地 黄 尤 ④ ⑤
所 致 交 替 脉 ; 第 二 心 音 呈 奔 马 律 ; 颈 静 脉 压 升 高 ⑥ ⑦ > 2. O P ; 循 环 时 间  ̄ 2 s ⑨ x 线 胸 片 上 肺 野 纹 Ok a⑧ j 5; 理 增 粗 , 见 Kely 氏 线 , 其 B 线 ; 肝 颈 回 流 征 或 rt 尤 ⑩ 阳 性 。 次 要 条 件 : 踝 部 水 肿 和 / 尿 量 减 少 而 体 重 ① 或 增 加 ; 无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的 夜 间 咳 嗽 ; 劳 力 性 呼 吸 ② ③ 困 难 ; 瘀 【性 肝 肿 大 , 时 表 现 肝 区 疼 痛 或 不 适 ; ④ 『 f L 有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7 3病 例 均 为 本 院 1 9 年 1 月 一 2 0 年 9 8 0 0 1
9月 患 者 , 诊 1 例 , 院 5 例 ; 门 9 住 4 男 4 例 .女 3 2 1 例 ; 中 冠 心 病 2 例 , 心 病 1 例 , 心 病 9例 , 其 6 高 8 肺 风 心 病 1 例 , 肌 病 6例 。 随 机 分 为 2组 : 医 组 3 4 心 西 5 例 , 西 医 结 合 组 3 例 , 统 计 学 处 理 各 组 资 料 均 中 8 经
通 、 搏 通, 开 中西 医 结 合 组 3 8例 , 口服 强 心 康 口服 液 , 药 同 西 药 组 , 1 西 均 0天 为 1疗 程 . 疗 3个 疗 程 。 结 果 . 医 组 治 西 有 效 率 8 % , 西 医 结 合 组 有 效 率 9 . %。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疗 慢 性 心 功 能 不 全 中 西 医 结 合组 与 西 医 组 有 显 著 差 异 。 0 中 21 治 关 键 词 : 性 心 功 能 不 全 ; 心 康 口 服 液 : 西 医 结 合 慢 强 中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等症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增大患者死亡的概率。
在对心衰患者治疗时,应以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为目标,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优势互补,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心力衰竭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的概率更高。
而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治疗不当等都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疾病发病。
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左心衰竭、右心衰、全心衰等症状,多数老年慢性患者还会表现出咳嗽乏力、疲倦、肾功能异常等症状。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血栓形成等,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从中西医的角度看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心肌死亡事件的发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系统反应,会使心衰进一步发展。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心肌本身疾病带来的影响,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①心肌损害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心肌损害,包括由冠状功脉疾病而导致的缺血性心肌损害、炎症心肌损害、遗传性心肌病等。
另一种是继发性心肌损害,具体包括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沁润性疾病。
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多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疾病。
容量负荷过重常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中。
患者可能还会存在全身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比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中医学中提出的“心水”“心衰”与心力衰竭类似,慢性心衰属本虚标识之证,心衰的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心力 衰竭 , 性 慢
美托 洛 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功能
中西 医结合
十味 温胆 汤
螺 内酯
卡托普利
1 引 言
两组 疗程均为 2周。
222 疗效判 断标 准 。.
治疗 1 日后 比较两 组疗效 。用药 4
期间 ,注意观察患者症状 、体征 的改变 及肝功能 、肾功能 、
Ⅲ级 l 例 、Ⅳ级 2 。对照组 男 l 例 、女 l 例 ,年龄 2 5例 5 0 2 6 0— 5岁,中位年龄 4 ; 5岁 病程 3— 3 1 个月 ,中位病程 6
级 7 ,Ⅳ级 1 例 。两组病 人的年龄 、病程 、 种 比例 及 侧 7 病
心功能 比较无 显著差异 ,具有 可比性 。
22 方 . 法
普通饮食。临床表现部分缓解标准:①心率虽有下降,但
2组 患 者 均 卧床 休 息 ,吸氧 ,心 电 监
2 2 1 治疗 方 法 ..
不稳定 , 体力活动时仍有上升;②某些心力衰竭征象仍然
个月 ;冠 心病 1 ,高心病 5例 ,心肌炎 、心肌 病 7例 , O例 风心病 2例 ,慢性肺心 病 1例 ;心功 能 I一Ⅱ级 1例 ,Ⅲ
电解质 、 心功能 的改 变 ,治疗前 和治疗 后 测 6分钟步 行试 验 以观察患者生 活质量改 善情 况。同时观 察有 否药物 不 莨 反应。依据 N H Y A及文献 [ ] 2 的心 功能 分级疗 效判 定标 准 来判断疗效 ,临床表 现完 全缓解 标 准 : 心率下 降 ,在一 ① 般体力活动后保持 稳定 ;② 心力衰 竭征 象完 全消 失;③ 水 肿消退 ;④能耐受一 般体 能活动 ,心功能 I ; 能耐受 级 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11-15T18:37:54.94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作者:赵晓玲[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由于炎症、心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或心肌梗死等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
娄底市中医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用本院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之后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基础心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由于炎症、心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或心肌梗死等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1],导致机体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进而使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低下。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体潴留、乏力和呼吸困难,它是持续存在的一种心力衰竭状态,可以代偿、恶化或稳定。
治疗此病症的目标不仅仅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场症状,还要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其发展,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已经很难达到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用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观察了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抛硬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6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9.56±12.31)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81±2.12)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例,老年退行心瓣膜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16例,心功能患者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保护心肌细胞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肌细 胞,防止缺血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和坏 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不足与局限性
疗效差异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 衰竭的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 差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获 得满意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分析
总结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总有效 率较高。
VS
详细描述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 病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0%以上, 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这表明中 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 竭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分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 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命质量和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 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受
到广泛关注。
研究背景与意义旨在阐述冠心 病心力衰竭的危害和中西医结 合治疗的现状,强调研究的必
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 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 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观察指标的确定 以及研究过程的实施等。
02
冠心病心力衰竭概述
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指由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脏功能不全,导 致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的临床综合征。根据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缺血性心力衰竭和非缺血性 心力衰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竭宁方进行治疗。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左室内径缩短率(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脉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冠心病慢性心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心竭宁方;冠心病慢性心衰;疗效;中西医;西药
针对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治疗,临床中大量研究报告表明,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
为证实此观点,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冠心病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1]。
将其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7.35±1.39)岁,
平均病程(9.11±1.63)年。
研究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7.42±1.37)岁,
平均病程(9.24±1.67)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本研究课题,均不具有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的西医进行治疗,药物为硝酸酯类、利尿剂、毒毛花苷K等,毒毛花苷K药物使用剂量0.08~0.125 mg,2次/d,静脉注射,安体舒通,20 mg/次,3次/d,患者血管采用硝酸酯类药物。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竭宁方进行治疗,此药方由丹参、党参、黄芪、葶苈子等药物组成,汤剂,口服,2次/d,早晚服用。
7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指数,各项心功能指标(EF、SV、FS),并认真做好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体征指数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体征指数逐步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和治疗前比较无好转,甚至有加重现象。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 34 21(61.76)12(35.29)1(2.94)33(97.06)
对照组 34 13(38.24)15(44.12)6(17.65)28(82.35)
x2 11.0638 1.6284 11.7153 11.7153
P 0.0009 0.0000 0.0006 0.0006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缩短分数(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心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n FS(%)SV(mL)EF(%)
研究组 34 0.23±0.05 64.81±11.97 0.51±0.05
对照组 34 0.21±0.06 59.98±5.77 0.47±0.06
t 1.4931 2.1194 2.9863
P 0.1402 0.0378 0.0040
3 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衰在临床中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因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脏排血功能下降,体内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人体器官和组织供血不够,且还可能发生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状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慢性心衰已属于冠心病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3]。
中医认为此疾病属于“水肿”、“怔忡”、“心悸”的范畴,此疾病复杂多变,涉及到患者肾肺脾等多个重要器官。
心竭宁方由丹参、葶苈子、党参、车前子、黄芪等中药组成,此方具有利水、消肿、祛湿、活血、益气的功效,其主要适用于水湿内停、气虚血瘀的病理机制。
此药方中的黄芪用来治疗心衰的功效明显优于人参[4]。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自由基,使心肌功能得到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强等多种功效[5]。
且西药本身治标不治本,因此,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疗效不理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研究组心功能S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可提高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全周,张电,吕永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J].中医研究,2013,26(5):46-48.
[2] 张鹏,朱浩,陈婵,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412-1414.
[3] 王颖.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前瞻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22-1224,1246.
[4] 王拴虎,毛静远,侯雅竹,等.西药常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1):1468-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