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心内科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心内科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一、心衰用药1、正性肌力药(1)洋地黄类(见抢救车药物作用)(2)多巴胺(见抢救车药物作用)(3)多巴酚丁胺1)主要兴奋心脏β受体,对α受体仅有微弱兴奋作用,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有良好的增加心排血量的作用,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而增快心率的作用相对较弱;2)多巴酚丁胺对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轻微,不增加肺血管阻力,这与其兴奋β2受体引起血管扩张有关。
3)常用于治疗休克、低血压、心力衰竭、少尿等低心排量综合征,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或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的低心排量综合征的病人更为适用。
(4)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类(米力农)1)通过选择性抑制心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Ⅲ,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改变细胞内外钙的转运,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
2)不产生房室传导阻滞,有时仅轻度增加或不增加心率。
对血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可明显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3)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未压力、肺楔压、右房压及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平均动脉压。
增加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稍增心率。
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4)米力农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推注过快可引起病人的血压下降;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
应根据病情调整至合适的剂量。
合理用药后,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心排出量增加、尿量亦明显增加。
5)减药时必须缓慢减量,突然停药可出现“反跳”现象而使病情骤然恶化,甚至出现猝死。
2、硝酸酯类: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爱倍、异舒吉等。
(1)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以扩张静脉为主;主要减轻心脏前负荷。
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治疗。
(2)可明显减少左心室的充盈压力、降低心室壁张力、降低心肌氧耗量,缓解心绞痛。
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心肌供氧明显增加,可以改善缺氧心肌的代谢、使心功能改善、心排量增加。
(3)也用于创伤病人和外科大手术后的病人有心肌供血不足的表现(心排出量下降、尿量减少、S-T段下降或T波倒置、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等)。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剂量 螺 内酯联 合美 托 洛尔在 慢 性 心力衰 竭 患者 中 的应用 效 果 良好 , 无严 重 的不 良反应 , 得 临床 推广 应用 。 且 值
【 键词1 性 心 力衰竭 ; 内酯 ; 关 慢 螺 美托 洛 尔 ; 剂 量 小 [ 图 分 类 号 ]R 4 . 中 5 16 『 献 标识 码】B 文
6 7 6 , hn ) 10 6 C ia 【 s at Obe t e T b ev ecii l f cso sn mal oe prn lco ecmbn dw t t rll nte Abt c】 jci : oo sret l c f t fuigs l d ss i oatn o ie i Me poo o h r v h n aee S o h o
(4 c ss n ot lgo p (0 c ss.T et ame tgo p w sgvn s l d sso prn lco ecmbnd wt 3 ae)a d cnr ru 3 ae) h r t n u a ie ma oe fS i oatn o ie i o e r l o h
w r o a e .Re u t :Cl i a f c i e r t s o i r vn h o i e r f i r n te t n r u n o to o p e e c mp r d s ls i c l ef tv a e f mp o i g c r n c h a t a l e i r a me tg o p a d c n r l g u n e u r
c o i a tf iu e hr n c he r a l r
Y ANG An e Iy n e d ,L u s n
( ad o a c l e at e t N .,G n r l H s i l o a z i u o l G o p C m a y ih a rvn e a z iu C r iv s ua D p r n o 1 e e a o pt f P n hh a C a ru o p n ,Sc u n P o ic ,P n hh a r m a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徐彬;杨忠英;樊洪中;姜云达【摘要】神经激素长期过度激活会促进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生、发展及恶化,抑制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关键。
同时,醛固酮也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可引起肾功能不全及心血管疾病。
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时,起初醛固酮降低,随后即出现“逃逸现象”。
因此,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醛固酮的有害作用,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3页(P135-137)【关键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作者】徐彬;杨忠英;樊洪中;姜云达【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药剂科,上海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药剂科,上海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药剂科,上海 20215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药剂科,上海 20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R972+.1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生本质是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参与心室重构,促进心衰的恶化。
醛固酮是引起心室重构的重要因子[1]。
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即使是高剂量,血浆醛固酮浓度也接近回升到治疗前水平[2]。
近年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影响得到重新评估,是继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第 3个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的有效药物[3]。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将ACEI及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称为“金三角”,列为慢性心衰的标准和基本治疗方案。
现就醛固酮导致心衰的原因,以及螺内酯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小剂量螺内酯、美托洛尔、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的疗效分析

食、 休息 、 洋地黄 、 利尿剂 、 紧张素 转换 酶抑制 剂等 。治 疗 血管
组 在 此 基 础 上 加 用 螺 内 酯 2 m , 次/ ; 托 洛 尔 O g2 d美
前 两组 射血分数 (V 、 S )每搏量 ( V F 、 脏指数 ( I 比较差 L E )心 c)
异无统计学意义 , 两组治疗后 L E 、 V、 I 有所升高 , 中 V FS C 均 其
尽管血管紧张素酶 抑制 剂 ( C I 等药 物 的 应用改 善 了 C F A E) H
13 疗效判定 .
根据 N H Y A心功能分级评 定心功能 : 为 显效
治疗后心衰症状 和体征消失 , 心功能 改善 2 ; 级 有效为心 衰症
状 和体征 明显改 善 , 心功 能改 善 1 ; 级 无效 为心衰症状 和体 征
例 。随机 分为治疗组 3 2例 , 对照组 3 O例 , 两组患者的年龄 、 性 别、 心力 衰竭的病 因 、 心功 能 分级 、 程 、 压 、 病 血 各项 实 验室 检 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 .5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 常规抗心 力衰 竭治疗 , 括低盐 饮 . 包
l , 2例 有效 6例 , 效 1 无 2例 , 总有效率 为 6 . % , 0 0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意义 ( u=20 6, 0 09 。 .7 P= . 1 ) 2 2 两组 治疗前后 心 率比较 . 治疗 后治疗 组心 率低 于对照 治疗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 . 8 , 0 0 2 , t 9 9 0 P= .3 ) 见表 1 。 2 3 两组 治疗前 、 . 后射血 分数 、 每搏 量、 心脏指数 比较
1. — 5 g2 d辛伐他 汀 1 25 2 , 次/ ; m 0嘴 , 每晚 1 。两组疗程 均 次
螺内酯的功效与作用

螺内酯的功效与作用螺内酯(Spirolactone)是一种非甾体类保钾利尿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等病症。
本文将详细讨论螺内酯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副作用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信息。
一、螺内酯的功效与作用1. 治疗高血压:螺内酯可以通过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的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容量,减轻水钠潴留的目的。
它可在肾脏的集合管远侧的细胞内结合醛固酮受体,阻断醛固酮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
研究表明,螺内酯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心脏功能和肾脏损伤。
2. 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螺内酯可通过降低血管阻力和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脏的工作负荷,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此外,螺内酯还可以减轻心肌细胞的肥厚和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3. 减轻肾脏疾病引起的水钠潴留:螺内酯可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钠离子的排泄。
这对于肾脏疾病引起的水钠潴留是非常有益的。
研究表明,螺内酯可以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减轻肾脏疾病的进展。
4. 其他作用:螺内酯还具有抗雄激素作用,能够减少雄激素对皮脂腺的刺激,从而减少皮脂的分泌,对治疗痤疮和多毛症等疾病也有一定的功效。
此外,螺内酯还可以抑制醛固酮对维生素D的分解作用,通过增加维生素D的浓度,促进钙的吸收和骨质矿化。
二、螺内酯的作用机制螺内酯通过与结合在肾脏中集合管远侧的细胞内的醛固酮受体,阻断醛固酮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醛固酮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钠离子的排泄,以及促进钾离子的保留。
它的保钾作用是通过抑制醛固酮所起的。
此外,螺内酯还可以抑制醛固酮对维生素D的分解作用,从而增加维生素D的浓度,促进钙的吸收和骨质矿化。
三、螺内酯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1. 钾电解质紊乱:螺内酯的保钾作用可以导致血清钾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高钾血症的风险。
高钾血症可引起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甚至可导致心脏骤停。
小剂量应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小剂量应用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作者:赵建才李智鹏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情况都有所好转。
结论:给予患者应用小剂量螺内酯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且没有副作用发生。
【关键词】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0-0022-01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内科常见的疾病,其死亡率也很高。
利尿剂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最常用的药物,螺内酯作为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以有较长历史,一般用量为20~40 mg/次,3次/d,近来大样本临床研究小剂量(20 mg/次,1~2 次/d)螺内酯口服阻断醛固酮效应可抑制心血管重构,改善生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作用。
本文观察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52例,取得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1月-2009年11月,治疗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排除对象:(1)严重肝肾功能障碍;(2)心房颤动;(3)低血压,收缩压1.2 方法患者常规给予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药物,如:利尿剂(噻嗪类)、血管紧服,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B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次,2次/d,口服,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血压1.3 观察指标用药前,用药后1月,用药后6月的观察指标:(1)心率及血压的变化;(2)肾功能及电解质的改变情况;(3)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4)6 min步行距离;(5)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进行处理,并应用均数±标准差(x±s)对数据进行表示,应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 竭 ( C H F) 是 大 多 数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的 最 终 结 局, 以机 体 主要 器 官 供 血 障 碍 、 液体潴 留为特征 , 分 为 左 心 衰 竭、 右心衰竭 以及全心衰 竭 , 其 中 以 左 心 衰 竭 较 为 多 见 。 部 分 患 者 会 随 着 疾 病 的进 展 而 发 生 肺 动 脉 高 压 , 进 而 导 致 心 脏 负 荷过 大 , 发生全 心衰竭 , 因此 C H F也 是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的 主 要 原 因 。 目前 , 该 病 的 治 疗 原 则 以 缓 解 临床 症 状 、 延 缓 心 力 衰 竭 进展 、 改 善 长 期 预 后 以及 降低 病 死 率 等 为 目标 , 治 疗 方 案 包 括 利尿 、 扩血管等 , 虽有 一定疗 效 , 但 并 不 十 分 满 意 。C H F发 生
酯2 0 m g口服 , 1次/ d , 维持 治 疗 6 个 月 。 治 疗 前 、 治 疗 3个 月 及 6 个 月 时 分 别 检 测 2组 患 者 6 m i n步 行 距 离、 心 率
( HR ) 、 收缩压 、 舒张压 , 并判断 N Y H A心功 能分级改善 情 况, 同 时 进 行 超 声 心 动 图检 查 , 比较 左 室射 血 分 数 ( L V E F ) 、
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N o v , 2 2 ( 3 1 )
・ 3 4 5 7‘
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在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在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作者:黄艳梅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6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给予螺内酯治疗与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美托洛尔;小剂量螺内酯;慢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0025-01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发病原因复杂,预后往往较差[1]。
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常以利尿、扩张血管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对2006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71.4岁,病程2~72个月,平均25.1个月。
将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给予利尿、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口服治疗,剂量为40 mg/d,连续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口服治疗,美托洛尔剂量为12.5 mg/d,螺内酯剂量为20 mg/d,连续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判断其临床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12T11:49:14.8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李宗仁
[导读] 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李宗仁
山东省威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中剂量螺内酯和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1]。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和难治愈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
两者合并,易加重患者病情的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
本院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至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
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21:29;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60岁,年龄平均值(69.59±1.02)岁。
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22:28;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61岁,年龄平均值(70.22±1.35)岁。
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其对症治疗,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利尿剂、抗血栓药物等,并口服阿托伐他汀,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后根据患者耐药性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能>80mg[3]。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中剂量螺内酯治疗,主要内容:每日一次,每次40mg。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具体措施:每日一次,每次20mg[4]。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将临床判断标准分为三大类,即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显著改善;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或病情加重。
对比且分析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乳腺增生、高血钾症)。
1.4统计学方法
用“%”的形式,表示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
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如表2:
3.讨论
研究显示,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均可引发心力衰竭,冠心病主要是由于病情的发展,进而导致其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心脏功能障碍,最终形成心力衰竭。
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螺内酯为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属于一类低效利尿剂,该药物主要是由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醛固醇较为相似,因此,该药物能够作用于机体肾脏的集合管和远曲小管中,与其细胞浆内的醛固醇受体相结合,为醛固醇的竞争性抑制剂[5]。
通常情况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使用螺内酯进行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小剂量和中剂量的螺内酯进行治疗,小剂量螺内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由此说明,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性较高,且疗效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
综上所述,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张小军.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2034-2035.
[2]洪乐.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药业,2015,24(23):167-169.
[3]武凤芹.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2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9):178-179.
[4]王菁,刘大勇,严新美,等. 小剂量螺内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17,30(15):12-13.
[5]温绍锦,WENShao-jin. 采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2016,35(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