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与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及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及注意事项

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及注意事项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营养液的配置需在无菌环境下操作,专人进行。

2.常温下配置好的全营养液24h内使用,如配置后暂不使用可置于
4℃冰箱内保存,但也不可超过48h。

3.高渗液体可破坏脂肪乳剂的完整性,高浓度的电解质,水溶性维
生素,微量元素均为高渗液体不能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应先将他们与葡萄糖或氨基酸溶液混合稀释。

4.氨基酸对脂肪乳剂的稳定性有保护作用,配TNA 液不可没有
氨基酸。

5.由于乳剂脂肪颗粒表面带负电荷,阳性电解质浓度应有限制,一
价阳离子总浓度大于150mmol/L,二价阳离子总浓度小于50mmol/L,阳离子总浓度过大可引起脂肪乳颗粒破坏。

使用注意事项:
1.输注TNA液的患儿应置暖箱或抢救台,针眼处一定要暴露,以便
观察。

2.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至少半小时巡视一次。

3.尽量使用PICC置管,交接班应回抽血。

4.一旦发现静脉输液处皮肤发红,应立即拔除,抬高患肢,给予处
理,加强观察。

静脉营养液配制及使用规范

静脉营养液配制及使用规范

关于下发《静脉营养液配制及使用规范》的补充通知各临床科室:为进一步规范我院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工作,预防发生输液反应等问题,维护我院医疗安全,特制定统一规范,请科室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静脉营养液配制及使用规范》关于下发《卡文及谷氨酰胺双肽使用规范》的通知各临床科室:为进一步规范我院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工作,预防发生输液反应等问题,维护我院医疗安全,特制定统一规范,请科室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卡文及谷氨酰胺双肽使用规范》附件静脉营养液配制及使用规范一、静脉营养液配置及使用规范(一)静脉营养液的配方中电解质等离子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影响营养液的稳定性,其中钾离子应<50mmol/L、钠离子应<100mmol/L,钙离子<1.7mmol/L、镁离子应<3.4mmol/L。

(二)静脉营养液配方中非蛋白热氮比建议在100:1—150:1之间,过高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过低将可能导致蛋白质浪费,增加患者肝肾负担。

(三)静脉营养液配方中糖脂供热比应为1-1.5:1,否则可能导致高血糖或脂代谢紊乱。

(四)蛋白制剂药物如白蛋白、胰岛素、生长因子易被吸附在容器表面,造成活性丧失,一般不建议添加在三升袋中。

为减少药物吸附建议选用EVA材质的三升袋,避免PVC材质的三升袋(吸附性强)。

对肠内外营养支持的糖尿病患者建议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五)静脉营养液液体总量不应少于 1500ml,不宜超过3000ml。

(六)尽量避免在静脉营养液中添加其他治疗药物,除非已有资料验证可以添加。

违反配伍禁忌将可能使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受到影响。

(七)未确定药物之间是否相容的情况下,不应经同一输液管道输注营养液和其他药物。

(八)其他配伍禁忌包括:维生素C与胰岛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K1;维生素K1与硫酸镁、维生素K1与复方氨基酸;维生素B6和葡萄糖酸钙;钙和磷制剂等。

因此,若以上营养素需要量较大时建议通过其他输液给患者输注。

三升袋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应<1g。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操作规范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操作规范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操作规范一、总则为了保证在水平层流台配置全静脉营养液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能满足医疗及药学要求的全静脉营养液所需的全部敷料,如全静脉营养液无菌输液袋、常用规格的注射器、无菌纱布、无菌手套、无菌棉球、无菌棉球罐、75%乙醇或复合碘棉签、砂轮、笔、无菌治疗巾、无菌盘等。

(2)提供无菌及无热原污染的全静脉营养液溶媒及药品。

(3)提供正确的混合液及准确的剂量。

(4)提供符合优良药品检验原则的、具有标签的、可储藏和使用的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所需的药剂。

由于在全静脉营养液袋中的混合液不能最终灭菌,所以全静脉营养液袋中无菌、无热原的注射液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混合配制。

无菌操作是指在配置过程中不会产生溶液微生物污染。

二、机构与人员(1)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全静脉营养应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

(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在医院直接领导下工作。

(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应具有本科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副主任以上或相应的医、药、护技术职称,并具有相应管理实践经验,有对工作中出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4)从事静脉药物配置的技术人员应具药学或护理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

并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5)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所有人员均应熟悉本规范,并通过本规范的培训与考核。

(6)人员健康要求:1)配置人员每年需进行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传染病、肝功能、肝炎病毒、胸部X线摄片、皮肤病,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2)洁净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在所有的时间里均要保持卫生的高标准,任何疾病均应报告上级,以便决定其适合做哪种工作。

3)开放性伤口和溃疡必须适当包扎,应经常更换敷料及辅助性绷带。

4)操作人员患有呼吸道疾病时须向上级报告病情,有上述情况的工作人员不能在洁净室工作而应戴上口罩后在其他区域工作,如核对,不进行与无菌配置直接接触的工作。

静脉用药调配科全静脉营养液操作规范

静脉用药调配科全静脉营养液操作规范
❖ 2.用75%乙醇消毒输液袋(瓶)的加药处,放置 于层流洁净台的中央区域;
❖ 3.除去西林瓶瓶盖,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或 西林瓶胶塞,并在层流洁净台侧壁打开安瓿,应当 避免朝向高效过滤器方向打开,以防药液喷溅到高 效过滤器上;
❖ 4.抽取药液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操作台摆放要求 ❖ 二、应当尽量避免在操作台上摆放过多的物品,较
大物品之间的摆放距离宜约为15厘米;小件物品 之间的摆放距离约为5厘米。
Company Logo
调配操作程序
❖ 1.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 针头连接注射器,将注射器垂直放置于层流洁净台 的内侧;
❖ 二、各功能室的洁净级别要求: 1.一次更衣室、洗衣洁具间为十万级; 2.二次更衣室、加药混合调配操作间为万级; 3.层流操作台为百级,工作台面震动≤2um,层流 风速0.4~0.6m/s,噪音≤5dΒ。
Company Logo
配置前准备
❖ 1、工作人员进入更衣室时应按规定洗手、进行更 衣(戴帽子和口罩,更换洁净服、换鞋等)戴无菌 手套。
❖ 2、配置前将所有物品准备齐全,避免多次走动而 增加污染的机会。
❖ 3、用75%乙醇的无纺布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擦拭 层流洁净台内部的各个部位。
❖ 4、严格查对标签与药物是否相符及药物用量是否 符合要求。
❖ 5、用75%酒精棉球消毒液体。 ❖ 6、严格检查静脉营养袋的有效期、外包装、输液
袋、输液管道是否密闭、有无破损。
❖ 1、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加入葡萄糖、糖盐水溶 液中,充分混匀,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 2、将磷酸盐、胰岛素加入到其他葡萄糖溶液中, 并充分震荡混匀。注意格列福斯和葡萄糖酸钙不能 加在一瓶液体内。

全静脉营养液调配

全静脉营养液调配
❖ 葡萄糖溶液为酸性液体,其pH3.2-5.5,故 不能直接与脂肪乳剂混合 直接“破乳”
.
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 葡萄糖:
➢ 加入液体总量应≥1500ml ➢ 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最终浓度为3. 3-23%, • 有利于混合液的稳定 ➢ 控制50%葡萄糖的用量,因其为高渗液可使脂
肪颗粒产生聚集,营养液被破坏
液稳定性要强于LCT配制出的营养液 • 可能跟LCT/MCT脂肪乳产品的脂肪微粒的半
径原本较小
• 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选用LCT/MCT
.
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 脂肪乳脂质过氧化
• 脂肪乳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自由基从脂肪酸侧链烯碳 中夺取氢原子可启动脂质的过氧化
• 脂质过氧化会加剧处于应激状态的患者发生组织破坏、 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破坏,进而影响肺、肝脏、心脏 和肾脏功能
• 低价阳离子达到一定高的浓度也会产生“破乳” 的作用
❖ 要注意营养液中电解质阳离子的浓度, • 不要超过临界范围
❖ 不要将浓盐(10%NaCl溶液)与脂肪乳直
接混合
(分开输注)
.
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 脂肪酸的种类
• 长链脂肪酸脂肪乳(LCT) • 中长链脂肪酸脂肪乳(LCT/MCT) • LCT/MCT配成营养液,LCT/MCT配成的营养
全静脉营养液调配
学习目标
• 掌握全静脉营养液调配。
.
全静脉营养液
• 全静脉营养液(Total Parental Nutrition, TPN):将营养要素全部混合于一个容器内,常 在三升袋子里混合,俗称“三升袋”。
• 组成:为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 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基本营养 要素。

营养混合液的配方、配制与合理应用

营养混合液的配方、配制与合理应用
丢失量, 从而确定每天营养液的用量。
M ., l.丫 , 值 强调 是电 质的 g C ' c . P a ( 1, 得 的 解 每
天补给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应根据疾病情况, 根据 血、 尿定期检测结果子以调整。在这些电解质中, 磷的补充不可忽视, 否则会出现低磷性r迷。 l 磷的 e
添加剂有无机磷和有机磷两类 , 无机磷在配制中与
息能量消 耗增加, ②高血糖 与 高渗性并发症, X产 营养输液中的 3 种供能物质是氨基酸、 脂肪、 生大量( > ' 加重呼吸肌负荷, O ①肝脏的脂肪浸润; 葡萄糖 其中氨基酸提供氮能占人体能量消耗的 提供过多的脂肪也会引起脂肪在组织器官内积聚甚 巧%; 脂肪与葡萄糖提供双重的非蛋白质热量占人 至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功能, 因此糖与脂肪比例 适 体能量消耗的8 , 5 是人沐最主 要的能源。 当 可减少这些代谢问题。 对有些病人, 糖尿病患者和 厂 如 术创伤所致的 当 提供足量的非蛋白热能时, 每天 1一1 的 2 6 g 氮供应量能满足大部分患者对氮的需求。对老人、 胰岛素分泌受抑患者及老年患者, 必需补允外源性 妇女、 体质虚弱者和禁食 昔 而言, 他们每日 氮需要 胰岛素1 4 1糖与胰岛素比值应根据血糖指标决定, 量就相应减少, 每日8 2 氮的 一1 g 供应量能充分满足 一般从l : o 1用量开始, gu 糖尿病人根据情况可 适当 他们的需求。 当氮的供应量大于机体需要量时, 可 增加胰岛素的用量。 124 电解质的可配量 .. 能导 致肾 排出氮的增加, 加重肾 脏的负荷。 为了保证制剂的稳定性, 阳离子的浓度必须控 非蛋白 热能量与氮量的比值一般为 1 - 0 1 0 8 0 1 在不同的疾病状况 「 , 热氮比应相应调整, 如感染 制, 才能使脂肪乳剂稳定。 a 应控制在 1 nn " N‘ 0 uo 0 l 病人应增加氮量, 降低非蛋白热能量, 对复合型创 L’ 以下; ' K 应控制在5二 卜 -以卜; g‘ 0 L’ M '浓 伤、 大面积烧伤、 脓毒症等高分解代谢患者, 需增大 度小于 34 o" ; a 浓度小于 I io . m l C` m L‘ ‘ . m l 7 n 脂肪和氨基酸用量, 降低I萄糖用量, 热氮比不超 L’ 。它们与生理需要量有些差异, T A时应 配制 N 过 1 :, 0 1 对肾衰和氮质血症病人热氮比为30 0 0 一 以可配浓度为准。 . 401 0 : 也是合适的 应激时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也是 13 特殊病人的配方设计 增加的, 只是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 表现为负 13 1 肝功能衰竭 ..

全合一营养液的配制

全合一营养液的配制

全营养混合液的合理配制(一)配制前准备:将所需药品、输液袋等准备齐合,并检查其质量。

用75% 酒精擦层流罩、操作台面及药瓶。

准备完毕,操作人员洗手后,穿上隔离衣,戴上无菌手套、口罩、帽子,开始配制。

(二)配制程序:○1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液。

②将磷制剂加入葡萄糖液。

③用维他利匹特溶解水乐维他后,一起加入脂肪乳剂。

④其它添加成分分别加入剩余的氨基酸或葡萄糖液。

⑤用与输液袋配套的三叉式冲袋管,藉重力将上述氨基酸和葡萄糖液充入3L袋,最后注入脂肪乳剂。

⑥不间断地一次完成营养液的混合、充袋,并且不断翻动3L袋,使其充分混匀。

⑦充袋完毕时尽量挤出袋中剩留空气,然后将配液管在接头处拔开,把连接输液袋的管口封闭。

(三)注意事项:1、电解质或未经稀释的葡萄糖液绝不可直接加入脂肪乳剂中,因为pH值、渗透压、电解质以及其它诸多因素均可通过降低脂肪颗粒表面的负电位而使排斥力减弱,导致脂肪颗粒的聚集以至融合,影响脂肪乳剂的稳定性。

2、全营养混合液的最终pH应控制在5~6之间,在此pH范围内TPN的稳定性最大。

每种协定全营养混合液处方均应检测实际的pH值,若pH低于5可用碳酸氢钠调整。

3、不宜在全营养混合液中加入其它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验证过。

4、注意避光,配好的营养液应在24 h内使用,暂不用时置于4℃保存。

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配制顺序配制。

(1)配制中应避免电解质与脂肪乳剂直接接触,防止脂肪颗粒发生聚集和融合;(2)钙剂和磷酸盐应分别加入不同溶液内稀释,以免沉淀,故在加入氨基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后肉眼观察一下袋内有无沉淀,确认无再加入脂肪乳;(3)加入液体量应等于或大于1.5升,混合液葡萄糖最终浓度最好在10-23%;(4)电解质配制,因为一般氨基酸不止一瓶,所以钾加另一瓶氨基酸中,即多种电解质微量元素在入三升袋前分别加在不同的氨基酸里;(5)PH值应发〉5.0,钠、钾离子含量〈150mmol/L,钙、镁离子含量〈4mmol/L;(6)配好的袋子上应注明床号、姓名、配制时间;(7)最好现配现用,24小时内输完;配好后如暂不使用,应4°C冰箱保存不超过48小时。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与注意事项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与注意事项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与注意事项全营养液的注意事项:一、配置的环境:温度:18-26℃,湿度:50%-60%二、营养液的保存时间:配置后的营养液,室温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暂不用的保存在4℃冰箱三、每天密切测量中心静脉导管的长度和输注部位的情况,输注前确认有回血后方可进行,输注前应检查溶液有无悬浮物或沉淀。

四、全营养液的输注时间:16-18小时五、全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按溶液中葡萄糖量,输注速度不超过5mg/kg/min,危重症3-4mg/kg/min。

葡萄糖每天最大利用率为750g,实际用量每天以200-300g为宜(按kg计算,最低限度2-3g/kg,最适宜4-5g/kg)。

六、室温超过25℃时观察脂肪乳滴有无破坏、液体有无变质七、脂肪乳避免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八、避免钙磷混合一起加药九、防止注射器中产生沉淀,对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及其他电解质溶液应用独立的注射器。

十、建议使用中心静脉输注全营养液十一、全营养液并发症的观察:(1)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2)脂肪超载综合征:肝脾肿大、黄疸、低蛋白血症、发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再喂养综合征:是指在长期饥饿后提供再喂养(包括经口摄食、肠内或肠外营养)所引起的、与代谢异常相关的一组表现,包括严重水电解质失衡(以低磷血症为特征)、葡萄糖耐受性下降和维生素缺乏等。

易发生于营养不良病人, 尤其是数月内体重下降超过 10%的病人。

临床表现:横纹肌溶解、血液系统异常、肺水肿、心衰、肌震颤、麻木、意识障碍等。

(4)左心衰:严密观察病人有没有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的配置与注意事项
全营养液的注意事项:
一、配置的环境:温度:18-26℃,湿度:50%-60%
二、营养液的保存时间:配置后的营养液,室温在
24小时内输注完毕,暂不用的保存在4℃冰箱
三、每天密切测量中心静脉导管的长度和输注部位的情况,
输注前确认有回血后方可进行,输注前应检查溶液有无悬浮物或沉淀。

四、全营养液的输注时间:16-18小时
五、全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按溶液中葡萄糖量,输注速度不超过
静脉营养液配置图
水溶性维
生素、胰
岛素葡萄糖氨基酸充分混合脂肪乳全营养混合液
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排气、遮
光、现配
现用,4℃
放置电解质(钠、钾、镁、钙)磷制剂丙氨酰胺、安达美
5mg/kg/min,危重症3-4mg/kg/min。

葡萄糖每天最大利用率
为750g,实际用量每天以200-300g为宜(按kg计算,最低限
度2-3g/kg,最适宜4-5g/kg)。

六、室温超过25℃时观察脂肪乳滴有无破坏、液体有无变质
七、脂肪乳避免与电解质直接接触
八、避免钙磷混合一起加药
九、防止注射器中产生沉淀,对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
维生素及其他电解质溶液应用独立的注射器。

十、建议使用中心静脉输注全营养液
十一、全营养液并发症的观察:
(1)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
(2)脂肪超载综合征:肝脾肿大、黄疸、低蛋白血症、发热、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等。

(3)再喂养综合征:是指在长期饥饿后提供再喂养(包括经口摄食、肠内或肠外营养)所引起的、与代谢异常相关的一组表现,包括严重水电解质失衡(以低磷血症为特征)、葡萄糖耐受性下降和维生素缺乏等。

易发生于营养不良病人, 尤其是数月内体重下降超过 10%的病人。

临床表现:横纹肌溶解、血液系统异常、肺水肿、心衰、肌震颤、麻
木、意识障碍等。

(4)左心衰:严密观察病人有没有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
状。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