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类的居住地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共38张PPT)

地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共38张PPT)

新知讲解
人们正在做什么?
农村
耕作
? 新知讲解 还有哪些乡村景观
牧村
放牧
新知讲解 渔村
捕鱼
新知讲解
伐木
城市和乡村聚落出现差 别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事的 职业不同,也就是居民生 产万式不同。
林场
新知讲解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 农业
居住在城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什么工作? 工业 服务业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定义、分类、形成、分布,又 欣赏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最主要的是我们明确了保护传统聚落 的必要性,那就让我们做保护传统文化的小卫士,捍卫我们身 边的古物奇迹吧!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定义 分类:乡村和城市 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文章内容写的是 乡村聚落
地上觅食,小鸡如果找到了好吃的,它们肯定会一直在“.... ....地
叫来叫去,好像在炫耀自己的功劳,它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好事告
诉全世界。
乡下真是一个自然、美丽、和谐的天堂
回到我的乡村。你喜不喜欢呢?
新知导入 请同学们从这几幅图片中把你的“家”找出来?
新知讲解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4、在我国南方,从历史上看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最主要的原因是(D )。
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表平坦
C. 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拓展提高 上海 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请结合你所
掌握的其他知识,说一说, 为何上海会发屏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
(1)上海市位于长江流域的下游,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 平坦。(2)长江给上海市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3)从上海市循江 而上可直达我国西部内地,上海又是临海的城市,交通非常便利。 由于上海具备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所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 的国际化大都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南华民族中学刘昆(一)、学情分析:学生是走入初中不久的七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来自农村,对乡村的景观比较熟悉,但对大城市的景观不太熟悉,教师应结合图片和视频给学生以感官上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弱,教师应加以引导。

对于本节教学内容,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两种类型;2.知道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3.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各种图片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读图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五)、教学过程活动1 课件展示(本地的乡村和城市景观图片)说说它们分别描述什么样的景观?教师板书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教师板书一、聚落活动2 学生阅读p78的第一自然段思考:1.什么是聚落?2.聚落可分为哪两类?教师板书1.概念2.分类:(学生默读,组代表回答)活动3 女生阅读p78的第二自然段男生听并说出你能够提出什么问题。

女生对男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板书 3.乡村与城市居民从事的生产活动课件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及所从事的图片活动4 学生阅读4.16 人们居住在不同的聚落里和4.17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说一说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课件展示(城市的景观图片及视频)学生分两大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以擂台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板书 4.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活动5 学生观察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A,B,C ,思考: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仅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差异,而且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PPT课件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
说说看:聚落的发展和什么条件有关?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独特的原始传统民居——窑洞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268孔窑洞组成首家三星级窑洞宾馆
当地的气 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严寒
很低矮,无窗户, 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
利用黄土挖掘成
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 窑洞,夏凉冬暖

非洲农村景观
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
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聚落的区位、分布、 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聚落的分布
密集地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历史 悠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稀疏或没有: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5、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D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④⑤ D.全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3
迷人的威尼斯
讨论:
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如 何保护文化遗产 ? 你的 看法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居住地__聚落课件

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人类的居住地__聚落课件
寒带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就地取材 防风保暖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聚落 与
环境
内蒙古草原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寒带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内蒙古草原地区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建设聚落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4章 第3节人 类的居 住地__ 聚落课 件(共2 9张PPT )
3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欣赏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 牧 渔林 村 村 村场
❖城市聚落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道 商 学 医 有 有 有 自然
路 店 校 院 无 无 无 景观
密 高 修 的 的 的 农 果 鱼 改变
集 度 建 多 多 多 田 园 塘 的大
度 情少少少


乡小 矮差 少少 少有 有有 小 村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024版新教材)

A.甲 B.人
C.丙 D.丁
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C)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 的聚落建筑。
B.在聚落的发展中,所有旧的聚落建筑都保存下来作为历史 人化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人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人临的问题。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人人的事情,与 其他国家人关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人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 完成第1题。
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C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人产
④从事人农业人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的繁华人貌。读图,完成2~3题。
乡村 低 矮 少 少

城市

人 多多

人然景观改 变人人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人劳动 人产和社会人活的场所。
耕作乡 村景观
乡村聚落
耕作→农村
放牧→牧村
捕人→渔村
人产人式不同
伐人→林场
乡村聚落的类型不同
城市聚落
人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们,从事哪些劳动呢?





人结:


1
2


3.特人人居与人然环境的关系。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人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墙厚 窗人
厚墙:减少传人的太阳热量 窗人:减少吹进的热人
炎热、 人燥
人亚的人居
练人练 根据资料,分析东南亚的人居与当地人然环境的关系。P83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8)

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8)
二、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再动笔,课堂 上在小组内先交流,然后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 探究。
1、仔细阅读图4 .16和4.17,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乡村与聚落的景观差异。看谁列举得全面。
房屋
道路修筑情况
商店、学校、医院的多少
有无农田、果园、鱼塘
密集度
高度
乡村
城市
2.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的地区景观也是不一样的。阅读书79页图4.18不同地方的村落景观,试分析A、B、C三幅图分别分布在哪个大洲?为什么?(学法指导:从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进行分析)
1.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和统称为聚落。一般来说,先有,后有。
2.乡村聚落有、、渔村、等不同类型,人们分别从事、 、捕鱼、伐 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业等工作。
3.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4.目前,在一些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地 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课题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主备人
班级
七年
时间
学习
目标
知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真阅读教材P78-P81部分的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部分。圈点并识记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然后合上书,看看自己能做多少。
3.结合P80的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说说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 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丰富
水源,交通。
4.世界各地聚落民居建筑因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等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差异。试分析下面图中所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学法指导:观察图片中建筑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加以分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活动二:走进城乡,感受城乡景观的差异
要求:读图,根据照片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描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聚 落
房屋
道路密 商店
密集度
高度
集度
(多/
(大/小) 少)
学校 医院
果园 农田 自然景观改
(多/ (多/少) 鱼塘
变程度(大/
少)
(有/无) 小)
乡村

矮 小 少少 少 有

城市 大

大 多多 多 无
点?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C:温度地区民居
自然环境特点:黄 土直立性、黏性强, 利于开凿窑洞
设计师的构想: 利用黄土层挖凿 成窑洞,冬暖夏 晾
D:因纽特人的住所——雪屋
西亚村庄
B

寒带 温
C
D
民居

北极冰屋
A带
黄土高原窑洞
东南亚高架屋


寒带
当地的气 候特点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极地区因纽 特人的冰屋
人类的居住地
亚热带地区民居
安徽黟县西递村 1
云南丽 江古城
山西平遥 古城
水城威 尼斯
平遥古城简介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 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 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 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 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 很浓的乡土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 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
终年炎
热多雨
冬冷夏 热,降 水少
民居特点 双层木楼 窑洞,冬 或竹楼 暖夏晾 (吊脚楼)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七上地理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共36张PPT)

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就地 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 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 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我国南方的江南民居
三、走进现实,探究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民俗等信息,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
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房屋
密高 集度 度
交通 人 道路 口 车辆 密 多少 度
空 生产方式 气 质 量
自然 景观 改变 的大 小
乡 村
小矮少
耕作、放牧、 小 好 捕鱼

城 市
大高 多
大 差 工业、服务 业

二、走进自然,寻觅理想家园
假设你是一名原始部落的首领,你将带领族 人定居下来。你将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林场
乡村聚落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1
城市聚落2
热带雨林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竹楼
树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 楼,就地取材,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 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
温带草原地区
蒙古包
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及 拆卸。
黄土高原
窑洞: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 就地取材。这里气候干燥,土质 十分坚固牢靠,极难渗水。直立 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 会坍塌。 窑洞有厚厚的屋顶和墙 壁,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 冬暖夏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其他
地势坦
聚落的形态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聚 落呈团块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地理第七册第四章开始人文地理的教学,前两节主要是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

这一节是新内容,以往教科书中从未提及过,围绕人类的居住地,介绍了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学知识又有用于生活。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技能掌握与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
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对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传统的聚
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展开讨论,结合南通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让学
生初步形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四、学程和导学活动
(引入)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活动)讨论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点。

(师总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出示表格,让学生从环境状况、发展程度、建筑物与道路密度等方面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1、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9月26日我们迎来了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南通召开这样一个盛会,请分析讨论南通作为世界大城市带上海都市圈中的一员的形成因素。

环节二:看录像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我们刚才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

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环节三:讨论关于北京四合院开发与保护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三)、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一)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有:
(1)地形(2)气候(3)土壤(4)水源(5)交通(6)历史文化(7)宗教信仰(8)生活习俗(9)资源(10)植被
(二)调查了解:南通有没有古民居?在哪里?完成调查报告:南通古民居的保护。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初一(2)班个别学困生和初一(1)班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

八、反思与点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课学教过程的设计,尽可能的举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例,尤其结合家乡南通的情况,让学生倍感亲切,感受到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