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位置。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器组成。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卫星、接收器和信号。

卫星:GPS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每颗卫星都有自己的轨道和时钟。

卫星发射的信号包含了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接收器:接收器是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的设备。

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接收器需要至少接收到三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信号:GPS卫星发射的信号是一种无线电波,这种无线电波可以穿过云层和建筑物,到达地面上的接收器。

信号包含了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接收器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卫星的位置信息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的实现过程如下:
1. 接收器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

2. 接收器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

3. 接收器通过卫星发射的信号中包含的卫星位置信息计算出卫星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4. 接收器接收到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并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5. 接收器通过计算多颗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精度。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是通过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计算出自己的位置。

GPS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军事、航空、航海、地质勘探等领域。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

GPS_百度百科一、GP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GPS,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

它由一系列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能够准确测量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坐标,并提供导航、定位等功能。

GPS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卫星发射的信号、接收器接收的信号和测量时间。

首先,GPS系统中有24颗卫星(包括备用卫星),它们通过人造卫星轨道在地球上的分布。

这些卫星以恒定速度绕地球旋转,每颗卫星每天都会固定几次跟踪站的位置,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卫星的位置信息。

其次,GPS接收器位于地面或者其他移动设备中,用来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

接收器会接收到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接收器到每颗卫星的距离。

通过将这些距离进行三角测量,GPS接收器能够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最后,GPS接收器需要测量时间来确定信号传播的速度,并精确计算出定位信息。

GPS接收器内置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用来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

接收器通过比较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和它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从而得出定位信息。

二、GPS的应用领域GPS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与位置有关的领域。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GPS应用领域:1.车辆导航和交通管理:GPS可以实时导航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最佳路线和交通信息,并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监控交通流量和疏导交通。

2.航海和航空:GPS已经成为航海和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可用于船舶和飞机的导航定位、航线规划等。

3.军事应用:GPS最初是作为军事导航系统而研发的,现在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用于战术导航、目标定位、军事通信等。

4.地质勘探和测绘:GP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球表面位置坐标,因此在地质勘探、测绘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5.环境监测和气象预测:GPS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湿度、气压和大气延迟等数据,从而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

GPS定位原理和简单公式

GPS定位原理和简单公式

GPS定位原理和简单公式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是一种通过卫星系统来测量和确定地球上的物体位置的技术。

它利用一组卫星围绕地球轨道运行,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GPS设备)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GPS定位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原理和时间测量原理。

1.三角测量原理:GPS定位主要是通过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接收器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得知信号的传播距离,进而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

2.时间测量原理:GPS系统中的每颗卫星都具有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中的时间信息,利用接收时间和发送时间之间的差值,计算出信号传播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简单的GPS定位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GPS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传播时间得到。

假设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为r,光速为c,传播时间为t,则有r=c×t。

2.三角测量公式:GPS定位是通过测量与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设接收器的位置为(x,y,z),卫星的位置为(x_i,y_i,z_i),与卫星的距离为r_i,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可得到以下方程:(x-x_1)^2+(y-y_1)^2+(z-z_1)^2=r_1^2(x-x_2)^2+(y-y_2)^2+(z-z_2)^2=r_2^2...(x-x_n)^2+(y-y_n)^2+(z-z_n)^2=r_n^2这是一个非线性方程组,可以通过迭代方法求解,求得接收器的位置。

3.定位算法:GPS定位一般使用最小二乘法来进行计算。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方法,用于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

在GPS定位中,通过最小化测量距离与计算距离之间的差值的平方和,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总结:GPS定位原理基于三角测量和时间测量原理,通过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利用三角测量公式和最小二乘法来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GPS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算法

GPS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算法

GPS导航定位原理以及定位解算算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系统的信号,并利用这些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定位原理:1.卫星信号发射:GPS系统由一组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组成。

这些卫星通过周期性地广播信号来与地面上的GPS接收器进行通信。

2.接收器接收信号:GPS接收器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一般至少需要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定位。

3.信号延迟计算:GPS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从卫星发射到接收器接收的时间来计算信号的传播延迟,然后将延迟转换为距离。

4.距离计算:GPS接收器通过比较接收的信号与预先知道的卫星发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进而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5.定位解算:通过同时计算接收器与多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这一过程通常使用三角测量或者多路径等算法来完成。

GPS定位解算算法:1.平面三角测量:这是一种常用的定位解算算法。

通过测量接收器与至少三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三个方程,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2.弧长法:这一算法通过测量接收器与至少四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将每个卫星看作是一个弧线,然后通过计算不同卫星间弧线的交点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3.最小二乘法:这种算法将测量误差最小化,通过最小二乘法来计算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和接收器的位置。

4.系统解算:该算法利用多个时间点上的观测数据,通过组合计算来减小误差,精确确定接收器的位置。

GPS定位解算算法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精度要求有所不同,不同的算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结合多种算法进行定位,以提高精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使用差分GPS(DGPS)来消除大气延迟和接收器误差,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总结:GPS导航定位原理基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测量,通过计算信号传播的时间差来确定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不同的算法进行定位解算。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进行定位的技术。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组成。

卫星向地面控制站发送信号,控制站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

用户设备中的GPS接收器接收到来自卫星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

由于信号以光速传播,可以根据传播时间计算出信号的传播距离。

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这些信号的传播距离,GPS接收器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

为了准确计算位置,GPS接收器需要同时接收来自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

每颗卫星都会向接收器发送一个具有时间戳的信号,并通过该时间戳与接收器中的时钟进行同步。

接收器使用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和时间戳来确定自身的位置。

GPS定位的精度取决于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以及这些卫星的几何分布。

当接收器处于开阔地区,能够同时接收到来自多个方向的卫星信号时,定位精度会更高。

但当接收器处于有遮挡物的地区,如高楼大厦或树木茂密的地区,定位精度可能会下降。

总的来说,GPS定位基本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确定自身位置的。

这种定位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导航、车辆追踪和地图绘制等。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定位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来确定地理位置和导航的技术。

1.GPS系统组成:GPS系统由24颗活动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

每颗GPS卫星维持一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并将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发送到地表的控制站。

3.接收器接收信号:GPS接收器是用来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的设备。

接收器使用接收到的信号来计算卫星发射信号的传播时间。

4.信号传播时间测量:当接收器接收到卫星信号时,它会比较信号的到达时间和信号发射时间之间的差异。

差异的值称为传播时间。

5.多个卫星信号接收:为了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接收器需要接收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

通过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接收器可以计算出自己相对于卫星的距离。

7.三圆定位原理:GPS接收器是通过测量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来确定自身的位置的。

使用三圆定位原理,接收器可以绘制出3个球面,每个球面的半径等于来自一个卫星的距离。

接收器的位置将会位于这三个球面的交点处。

8.位置计算:通过测量来自至少4颗卫星的距离,接收器可以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这个计算过程通常在接收器内部的计算机芯片中完成。

总结起来,GPS卫星定位是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位置和时间的技术。

接收器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并利用三圆定位原
理计算出自身与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而推算出自身的位置。

这种技术在导航、地图绘制和测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基本原理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地球上的卫星网络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并广泛应用于导航、地图、车辆追踪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一、GPS系统概述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设备组成。

现代化的GPS 系统通常由24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分布在地球低轨道上。

地面控制站负责维护卫星轨道和时间同步,并向卫星发送指令。

二、GPS定位原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卫星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来计算准确的位置。

GPS接收设备内置有多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来自卫星的导航信号。

1. 三角测量原理GPS定位利用了三角测量原理。

当接收设备接收到至少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后,就可以通过测量信号传输时间来计算卫星与接收设备之间的距离。

接收设备根据这些距离信息,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自身的准确位置。

2. 卫星钟同步GPS定位还需要考虑卫星和接收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问题。

卫星内置高精度的原子钟用于发送导航信号,并提供时间信息。

接收设备通过测量信号传播的时间差,校正卫星和自身设备之间的时间差,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

3. 误差校正GPS定位还需要考虑各种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校正。

常见的误差包括大气延迟、钟差误差和多径效应等。

大气延迟是由于卫星信号穿过大气层而引起的延迟;钟差误差是卫星和接收设备内部时钟不完全同步所导致的误差;多径效应则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被建筑物、地形等物体反射而引起的误差。

通过采用差分定位、精密码和半载波技术等手段,可以对这些误差进行校正,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4. 差分定位技术差分定位是一种通过参考站和接收站之间的距离差异进行差分计算来提高定位精度的技术。

参考站会测量准确的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给接收设备进行差分计算。

差分定位可以有效降低多种误差的影响,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三、GPS定位的应用GPS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进行位置测量的技术。

它基于特定的定位原理和过程来计算出接收器所在的位置。

下面将介绍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如下:1. 卫星发射信号:GPS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它们以固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行,发射特定的信号。

这些信号包括导航信息和时间信息。

2. 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GPS接收器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信号。

GPS接收器需要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才能进行三维定位,其中3颗用于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1颗用于帮助接收器校准时间。

3. 信号测距:接收器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与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接收器需要准确地记录信号经过大气层的时间延迟,并进行校正以消除这个误差。

4. 定位计算:接收器使用多个卫星的距离信息进行三角测量,计算出接收器的三维位置。

这个计算被称为“定位解算”。

GPS定位的过程如下:1. 启动接收器:将GPS接收器打开,它开始搜索并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

2. 信号接收:接收器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包括导航信息和时间信息。

3. 信号解析:接收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析,提取出导航和时间信息。

4. 信号测距:接收器测量接收到的信号与卫星发射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5. 定位计算:接收器使用多个卫星的距离信息进行三角测量,计算出接收器的三维位置。

6. 显示位置信息:接收器将计算出的位置信息显示在屏幕上,或通过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GPS定位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卫星的数量和位置、大气条件、接收器的性能等。

此外,GPS定位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定位技术,如地基站定位或惯性导航系统,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GPS定位基于卫星发射信号和接收器的信号测距,通过多个卫星的距离信息进行三角测量,计算出接收器的三维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4.1 GPS定位的方法与观测量
4.1.1 定位方法的分类
利用GPS进行定位的方法有多种, 若按参考点的不同位置则可分为
◆绝对定位(或单点定位)。即在 地球协议坐标系统中,确定观测站 相对地球质心的位置。这时,可认 为参考点与地球质心相重合。
1)单点定位的结果也属该坐标系统。2)优点:一台接收机即可独 立定位,但定位精度较差。3) 在船舶、飞机的导航,地质矿产勘 探,暗礁定位,建立浮标,海洋捕鱼及低精度测量领域应用广泛。
式(4.2.5)中左端的卫地距中含有测站p1的位置信息 ,右端的第一项实际上为伪距观测值,因此可将伪距
观测值表示为
~ p i 1 i p 1 c t p 1 c t i tr o ip ( o 4 . 2 . n 6 )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式(4.2.6)中,δρtrop和δρion分别为对流层和电离层的
折射改正。设测站p1的近似坐标为(X
0 p1
Y
0 p1
Z 0p1),
其改正数为 (δXp1 δYp1 δZp1),利用近似坐标将式(
4.2.6)线性化可得伪距观测方程
X p 0 1 i X i X p 1 Y p 0 1i Y i Y p 1 Z p 0 1 i Z i Z p 1 ctp 1ip 1 ,0
层和电离层引起的附加信号延迟Δτtrop和Δτion,则 正确的卫地距为
i p 1 c (i p 1 tr o i p o )n
( 4 .2 .4 )
由式(4.2.1)、(4.2.2)和式(4.2.3)可得
i p 1 c ( t p 1 t i) c (tp 1 t i) tr oip o ( 4 .2 n .5 )
GPS原理与应用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4.1 GPS定位的方法与基本观测量 4.2 GPS定位的基本观测方程 4.3 载波相位差分观测方程 4.4 GPS伪距绝对定位 4.5 GPS载波相位相对定位 4.6 GPS事后伪距差分定位 4.7 CORS系统简介
由于全球定位系统采用了单程测距原理,所以要准确地测定卫 星至观测站的距离,就必须使卫星钟与用户接收机钟保持严格同步。 但在实践中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实际上通过上述码相位观测和 载波相位观测所确定的卫星至观测站的距离,都不可避免地含有卫 星钟和接收机钟非同步误差的影响。为了与上述的几何距离相区别, 这种含有钟差影响的距离通常均称为“伪距”,并把它视为GPS测 量的基本观测量。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将由码相位观测所确定的伪距简称为测 码伪距,而由载波相位观测确定的伪距简称为测相伪距。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4.2 GPS定位的基本观测方程
4.2.1 伪距测量的基本观测方程
码相位伪距观测值是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到接收机天 线的传播时间(时间延迟)乘以光速所得出的距离。由于 卫星钟和接收机钟的误差及无线电信号经过电离层和对流 层的延迟,实际测得的距离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真正距 离有误差,因此一般称测得的距离为伪距。在建立伪距观 测方程时,需考虑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及大气折射的影 响。
( 4 . 2 . 1 )
式中,f为信号频率,Δt为一微小时间间隔。则有
p 1 (T p 1) i(T i)f(T p 1 T i)
于是由式(4.2.9)可得
p i 1 ( T ) p 1 ( T p 1 ) i ( T i ) f ( T p 1 T i ) f• i p 1
( 4 . 2 . 1 )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式(4.2.11)中的τ是在卫星钟和接收机钟同步 的情况下,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由于卫星信号 的发射历元是未知的,因此需要根据已知的观测 历元tp1(顾及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改正)按下式计 算信号的传播时间:
i p 1 1 ci p 1 ( 1 1 c i p 1 ) 1 c i p 1tp 1 1 c (tr oip o )n( 4 .2 .1 )
其中ρ为卫星与测站间的几何距离,ρ(dot)为卫 地距变率。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由于卫星钟和接收机钟都不可避免地含有钟差的影响 ,在处理多测站多历元对不同卫星的同步观测结果时,必 须统一时间标准。由式(4.2.1)、(4.2.2)、(4.2.10 )及相位差的定义,可得卫星i在历元t i发射的载波信号相 位φ i (t i ),与测站p1的在接收历元tp1的参考载波信号相位 φp1(t p1)之间的相位差为
另外,在接收机跟踪GPS卫星进行观测的过程中,常常 由于多种原因,例如接收机天线被阻挡、外界噪声信号的 干扰等,还可能产生整周变跳现象。虽然这些有关载波相 位整周的不确定性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数据的事后处理来解 决,但是,这样一来将使数据处理变得复杂。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同样,在卫星钟与接收机钟严格同步并忽略大气折射影响的情况 下,如果载波的整周数已确定,则上述载波相位差乘以相应的载波 波长,也可确定观测站至所测卫星之间的几何距离。
p i 1 ( t p 1 ) c fi p 1 ( 1 1 c i p 1 ) f ( 1 1 c i p 1 ) t p 1 ft i c f( tr o i) o p ( 4 n . 2 . 1 )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时间延迟实际为信号的接收时刻与发射时刻之差, 即使不考虑大气折射延迟,为得出卫星至测站间的正 确距离,要求接收机钟与卫星钟严格同步,且保持频 标稳定。实际上,这是难以做到的,在任一时刻,无 论是接收机钟还是卫星钟,相对于GPS时间系统下的标 准时(以下简称GPS标准时)都存在着GPS钟差,即钟 面时与GPS标准时之差。
i p 1 ( tp 1 ) i p 1 ( T ) f(tp 1 ti) ( 4 .2 .1 )
考虑到式(4.2.11)有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ip 1 (tp 1 ) f•ip 1 f(tp 1 ti) (4 .2 .1)4
将式(4.2.12)代入式(4.2.14)得以观测历元为基础的载波 相位差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相对定位。确定同步跟踪相同的GPS信号的若干 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可以消除许多相同 或相近的误差,定位精度较高。但其缺点是外业组织 实施较为困难,数据处理更为烦琐。在大地测量、工 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等精密定位领域内得到广泛的 应用。
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中, 又都包含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 种方式。为缩短观测时间,提供 作业效率,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快 速定位方法,如准动态相对定位 法和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法等。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根据码相位观测得出的伪距
所谓码相位观测,即测量GPS卫星发射的测距 码信号(C/A码或P码)到达用户接收机天线(观测 站)的传播时间,因此这种观测方法也称为时间 延迟测量。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在卫星钟与接收机钟完全同步并且忽略大气折 射影响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时间延迟乘以光速便 为所测卫星的信号发射天线至用户接收机天线之 间的几何距离,通常简称为所测卫星至观测站之 间的几何距离。来自( 4 .2 .2 )
若忽略大气折射的影响,并将卫星信号的发射时刻和接收
时刻均化算到GPS标准时,则在该历元卫星i到测站p1的几 何传播距离可表示为
i p 1 c ( T p 1 T i) c i p 1
( 4 . 2 . 3 )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式(4.2.3)中的τ为相应的时间延迟。顾及到对流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静态定位
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 线的位置是固定的,处于静 止状态。不过,严格说来, 静止状态只是相对的。在卫 星大地测量学中,所谓静止 状态,通常是指待定点的位 置相对其周围的点位没有发 生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以 致在观测期内(例如数天或 数星期)可以忽略。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伪距测量和码相位测量是以测距码为量测信号 的。量测精度是一个码元长度的百分之一。对C/A 码来说,由于其码元宽度约为293m,所以其观测 精度约为2.9m;而P码的码元宽度为29.3m,所以 其观测精度约为0.3m,比C/A码的观测精度约高10 倍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根据载波相位观测观测得出的伪距 载波相位观测值: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
p 1 ,0
p 1 ,0
p 1 ,0
(~ p i1 ctitr opio n h p 1•sip i1 n ) 0
(4 .2 .7 )
式(4.2.7)中,(X i,Y i,Z i)为卫星i的瞬时坐标,而
i p 1 , 0 ( X i X p 0 1 ) 2 ( Y i Y p 0 1 ) 2 ( Z i Z p 0 1 ) 2
以GPS标准时为准,卫星i在历元T i发射的载波信号 相位为φi(T i),而测站p1的接收机在历元Tp1的参考载波 信号相位为φp1(T p1),则相位差为
p i1(T)p1(Tp1)i(Ti)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载波相位观测的主要 问题是,它无法直接测 定卫星载波信号在传播 路线上相位变化的整周 数,因而存在整周不定 性问题。
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与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 之间的相位差。
载波的波长远小于码的波 长,在分辨率相同(1%)的情况 下,载波相位的观测精度远较 码相位的观测精度为高。对于 L1和L2载波,其波长分别为 0.19m和0.24m,则相应的观测 精度为1.9mm和2.4mm。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