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精选.)

合集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环境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较低的海拔
一般而言,较低的海拔使得农 作物的生产周期变短,而产量 和质量相对提高,适宜种植旱 地农作物。
微咸的土壤
指一些虽然可以种植农作物但 内容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或微 量元素,这类土壤适宜种植耐 盐农作物,如柿子。
独特的地势
不同的地势特征决定着各自的 农业区位因素,如山地、平原、 盆地等,对水、土、生物资源 的利用及开发服务的范围有着 很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演讲将探讨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对其进行分析,包括自然环 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方面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概述
1 定义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严格区分不同地域的自然、经济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的影响。
2 意义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可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乡村振兴。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市场需求的改变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市场对高品 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农业区 位因素得以开发和调整。
经济形态的改变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随着经济转型不断推进,农业市 场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有机 农业在大众市场已形成生命周期。
随着非农业工种薪资的快速提高, 在部分地区推动了农业区位因素 的改变和调整,也提高了农业区 位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性。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1
土地整治政策
通过推行土地流转、集中整修等政策,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 种植效益。
2
优化耕地质量
通过耕地保护和管理、补贴、奖励等措施,提升土地质量和农业区位因素的竞争 力。
3
资箱支持政策
资金支持是促进农业区位因素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有效的利 用资源和增加生产。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农业区位是指农业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布局,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本次演讲将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及对农民收入、粮食安全和国民 经济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概述
农业区位的确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 市场需求。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和农业发展的可能性。
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变了农业区位的需求和生产方式。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影响了土地流转和利用方式,从而改 变了农业区位的布局。
农村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对农业区位的发展和农民收入产生了 深远影响。
交通运输设施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水路Βιβλιοθήκη 输水路运输提供了便捷的农产品运输渠道,
公路和铁路
2
改善了农业区位的发展条件。
交通网络的完善对农产品的销售和市场
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3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的时间和距 离,对农业区位具有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国际贸易使得农产品的购买者和销售地更广泛,对农业区位的布局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农业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地理位置
地势高低、纬度和纬度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条件
温度、降水和季节变化对作 物生长和农作物选择的影响。
土壤质量
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水分保持 能力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需求
农业区位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决定了农作物的选择和农业活 动的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农业劳动力 的供应和技术发展的关键影响。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是指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 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 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
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源自发展 变化差异 光照
气 自 然 因 积温的多少直接限制作 热量 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 候 过干和过湿都不利 降水 于作物生长 地 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 化作业 形 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 物分布有垂直变化 土 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自 然 因 素 比 较 稳定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
鼓励或限制农民生 产积极性,进而影 响种植面积和农产 品种类
市场区位及需 求的变化,对 农业区位的影 响最为突出, 如城郊型农业
交通运输条件的 改善和农产品保 鲜、冷藏技术的 发展,使市场对 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扩 展
政 策
活动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 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 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 面有哪些特点?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
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 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影响

自然因素对农 业区位的影响 并非都是决定 性的,可通过 农业技术改革, 扩大某种农作 物的区位范围, 改造不利的自 然因素,使之 有利于农业生 产但要考虑投 入与产出之比
市 场

31.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农业区位因素变化问题展开辩论。
3.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提高团队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如,让学生撰写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问题上的认识和体会。
31.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下学期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案例背景以我国某农业大省为例,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多样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刻影响。
案例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条件的变化:近年来,该地区气候异常,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洪涝、干旱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5.政策支持与补贴:政府在农业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种粮补贴、农业保险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保障农民利益。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认识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气候异常、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等。
2.教师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产量减少、成本上升等。
3.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原则,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同学们,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交通运输对乳畜业、园艺 业(产品容易腐烂变质)影响最大
1
2
4
3
1.城市中心区 2.蔬菜.奶牛.花卉区 3.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4.商市品场粮因.素棉产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市场需求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对自给农业的区位选择几乎没有影响。
(2)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花卉生长用水需求。
总结
1.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本方法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都具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 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 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 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土 地 的合理利用
劳动力
农业地域的形成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可 改造性
具有发展变化性,尤 其市场与交通的变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形成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
澳大利亚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阅读《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8.三江平原沼泽地与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发展种植业需改造的共A同自然条件是(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热量
农业 区位 因素 及变 化
区位的概念
地理位置 相互联系
气候
自然因素 地形 主

土壤


水源


市场
光、热、水 海拔、坡度
决定类型和规模
社会经济 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3. 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2.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2. 知识讲解:a.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与分类,例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因素、市场因素等。

b.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讲解不同因素变化的原因,如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等。

c.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如自然因素对作物种植的影响,经济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推动等。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案例,让他们分析该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探讨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归纳相关知识点。

5. 实践应用: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发表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研究成果,扩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程度。

2. 学习成果: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成果,评估其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反馈问题: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话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及课件资料2. 真实案例材料3. 学生作业纸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真实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气候:热量——温室大棚
降水——喷灌、滴灌
地形:修筑梯田
土壤:改良低产田
水源:兴修水力工程
1.对农作物的品种的改良
材料:(1)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地区,将小麦的种植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2)阿根廷肉牛的培育(农产品)
2.市场的变化
4.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世界和中国形成了许多农业生产基地)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方式)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坡度较小(18°~25°)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梯田<25°的坡度
山区
坡度较大的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1.气候
①光照:光照强有利于糖分养分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
②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③水分:影响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酸性土壤(如红壤)适合种茶树、马尾松
盐碱土壤适合种枸杞、沙枣、高粱等
4.水源(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分布是文产高产的保障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类型和规律
2.地价:影响农业类型
3.交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农产品易变质腐烂的农业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
4.政策支持
5.科技:(良种提高单产、品质;冷藏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6.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7.工业基础: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8.种植历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课件

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生活水平 高品质农产品需求增加。
农业技术
摆脱地域限制 农作物生产摆脱地域限制。
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洛城 街道,占地1万亩,建于 1999年8月,是一处集科 技开发、科普教育、技 术培训、试验示范、种 苗繁育等于一体的多能 功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 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 种植,传统以小麦种植为 主。经水稻品种改良,并 采取室内育秧技术以后,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转而 变成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 稻米生产基地。
费市场。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
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
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
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
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
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
北美 欧洲 日本
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
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 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 费市场。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 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市场距离更近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
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
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
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
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
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
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
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
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 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 费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气候:热量——温室大棚
降水——喷灌、滴灌
地形:修筑梯田
土壤:改良低产田
水源:兴修水力工程
1.对农作物的品种的改良
材料:(1)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地区,将小麦的种植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2)阿根廷肉牛的培育(农产品)
2.市场的变化
4.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世界和中国形成了许多农业生产基地)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方式)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坡度较小(18°~25°)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梯田<25°的坡度
山区
坡度较大的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1.气候
①光照:光照强有利于糖分养分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
②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③水分:影响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酸性土壤(如红壤)适合种茶树、马尾松
盐碱土壤适合种枸杞、沙枣、高粱等
4.水源(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分布是文产高产的保障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类型和规律
2.地价:影响农业类型
3.交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农产品易变质腐烂的农业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
4.政策支持
5.科技:(良种提高单产、品质;冷藏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6.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7.工业基础: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8.种植历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