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里的中国人
“活”在汉字里的中国人

“活”在汉字里的中国人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19期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里面蕴藏了很多文化,下面就从字形、字音和字义三方面来探讨隐藏在汉字中、被我们忽视的秘密。
从汉字的字形中看中国文化从字形上看,汉字在书写形式上是平面方块体文字。
从字体构造上看,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而笔画在构字时,并非一个笔画接一个笔画呈线性展开,而是在一个二维平面里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多向展开的。
这是汉字从外观上或视觉上所体现出的最明显的特点,它不同于英语之类的音素文字在构词时是呈鱼贯式线性排列的。
方块汉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稳重、踏实的性情。
古代中国人在造字的方式上承袭了传统建筑中“天圆地方”的思想。
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像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
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像圆圆的日月一般。
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像静静的大地一样。
方形的汉字静止稳定。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的是一种平定、安然、稳定的生活态度,稳中求胜。
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上看,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通常,音素文字记录语言,一般是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横向展开,一个词里的所有字母一个挨着一个连着写,词与词之间留有空隙,以显示词与词之间的界限,这种书写规则叫做分词连写。
如英语的“苹果”写作“apple”,“红苹果”写作“red apple”。
可见,在英语的书面语中区别词是很容易的。
而汉字记录汉语是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字与字之间留有空隙,词与词之间在书面语中没有分界,因而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
一个个方形的汉字就像一个个有棱有角的中国人。
从个体上来看,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性情稳定、各司其能的中国人。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团结友爱、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中国人眼里,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也不能完成集体的工作。
《汉字里的中国人》的观后感大全

《汉字里的中国人》的观后感大全《汉字里的中国人》是一部由看鉴执导,历史 / 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特精心从上能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字里的中国人》精选点评:●汉字是一种优美、辨识度高的艺术,每一个字都有它的神话故事,等着我们去解读●汉字的魅力在于注音给人无限的想象,一个字,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对民族的热诚和生命的热爱。
●这个必须要系列化,只有这第一集太不来劲了,可以做成给外国人看的宣传片~给小朋友看的太特~想说动画可以更加精致一点~●很有调调的片子,动画可以说非常精致了,有意思~●我开始只是以为是甲骨文的讲解,没想到每个汉字都是历史,甚至是生命。
配音小姐姐的声音虽然不是甜美型的,但是却非常舒服,力荐!!!●一直觉得汉字是文化内涵最的文字,动画短片终于有关于汉字的纪录片了●两分钟体会汉字里蕴含的智慧传承中华古老人文精神,重建我们与正体字的关系●制作精良,很好看的节目●无意中在地铁电视上看到这个片子,立刻就被安静考究的氛围取悦了,然后在网上一口气看了全部片子,很涨知识,确实是精品。
希望有陆续片子及时更新续上,期待。
●这部影片把一个日常中的文字从古到今的演变和涵义都通过简单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很好理解,其中的一些的细节的设计也是很有心。
《汉字里的中国人》观后感(一):字里识人识文化中国人写的是方块字,方块字很多全都是用了象形、假意等手法,很像是在画画。
《汉字里的中国人》把每一个汉字拿出来,详细解读,竟然从里面解读里出了很多妙义。
我们每天都在写中国字,但是我们其实了解汉字么,两点了解每一个字里面那些有趣的点么?也许并没有,看了《汉字里的中国人》才知道,原来我们失去了那么多品读有趣的故事的机会。
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的老师,零零星星地所讲过几个汉字,当时就觉得汉字很有趣。
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讲太多,觉得不过瘾。
现在好了,《汉字里的中国人》把每一个简化字都拿出来讲解一下,多有趣。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心得体会》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心得体会》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点汉字的字源字理,顿时觉得汉字作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唯一象形文字,有着难以言喻的人生哲理,《汉字树:活在字里的中国人》(以下简称《汉字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阅读的。
天域苍穹。
//xiexiebang/read_1730/《汉字树》是由台湾古文研究专家廖文豪教授,应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对中国文字进行整理与归纳,同时借鉴权威的许慎版《说文解字》内容,在《说文解字》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重新分类,总结出以人为基本的汉字,并且用了树形图表去表达这些字形的衍生关系(因此书名叫《汉字树》),再加上解释说明,编撰成《汉字树》一书。
《汉字树》共收集了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经过汇编整理,巧妙地将汉字的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之一进行梳理整合,将其浓缩在“汉字树状图”中。
此外,《汉字树》在详细介绍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也收集了这些与“人”有关的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每一个与“人”有关的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故事。
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原因就是他了解汉字的字源字理。
《汉字树》一书从与人相关的字源入手,对其衍生出的汉字进行字理分析。
它即不像《说文解字》艰涩难懂,也不像《画说汉字》独立成文,而是从一源引入,展开分析,一源多字,将不同的形、音、义汉字串联在一起,使每个人都能读懂,对学生的识字学习也很有帮助。
据统计,目前汉字共有约十万个,可谓浩如烟海。
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解析,既无可能。
《汉字树》选取了28个与人有关的字源,衍生出500多个常用汉字的注释。
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胎儿期、孩童期、长成期、衰老期几个阶段;第二部分人的姿态变化,包括双脚站立的人、跪坐的人、躺卧的人、互动的人、张口喘气的人、离不开土地的人、邻国人民几种;第三部分成人,包括顶天立地的人、倒挂的人、奔跑的人、首领等;第四部分女人,包括母亲、婚姻、生活境况等。
活在字里的中国人

衍生字14—季
—季,孩子幼小如禾苗,代表最年幼的 儿子。
引申为最年轻、最末。古人以孟、仲、 季来表示三兄弟的排序,但若为四兄弟, 则以伯、仲、叔、季排序。季都代表最 后一个。
(三)长成期
长成期:手脚功能皆已全备,双脚已能稳稳站 立,有独立行为能力。
衍生字12—孙(孫)
—孙(孫):一代代接续的孩子。
—系( jì, xì),表示一长串交缠的 脐带或丝绳,表示延续不断。
《说文》:“子之子曰孙,从子,从 系(jì)。系,续也。”系,假借 “继”字。
衍生字13—孟
—孟:在盆子里洗澡的孩子。 《说文》:“孟,长也。” 古人以孟、仲、季来表示三兄弟,或表示
《史记》记载黄帝有四妃十嫔,生了二十五个 王子,被派驻各地管理人民,黄帝的王权因而 非常稳固而强盛。夏商的君王纳妃多半是为了 生养众多,使群族壮大,若君王无后,可能会 引发争权危机,甚至灭国。
衍生字2—包
—包:母亲弯着身体,“包覆”着一个 “小婴儿”。
“包”的引申义是将东西裹住,相关词 有包裹、包围、包装等。以“包”为声 符所衍生的字有苞、胞、抱、饱、袍、 刨、泡、炮等。
衍生字5—熙
—熙:在“火”堆旁喂婴儿吃奶。
“熙”引申为温暖和美的样子,相关词 如熙熙攘攘(热闹的人群)、熙熙融融 (亲爱和睦的样子)、熙春(明媚的春 天)、熙阳(温暖的阳光)等。
(二)孩童期
孩童期:双脚还不会行走,只能在 地上爬,象征孩童是个未能独立自 主的人。
—子:甲骨文、金文、及篆体的 “子”都是孩子的象形文。
世界四大古文字 :中国的汉字(甲骨文字)、古 埃及的圣书字(象形文字)、古巴比伦(苏美尔人) 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 (印章文字)
《中国人中国字》舞蹈节目的串词

《中国人中国字》舞蹈节目的串词示例文章篇一:《<中国人中国字>舞蹈节目的串词》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可算是聚在一块儿了,那场面,就像一群小蜜蜂凑到了最甜的花丛里一样热闹。
咱们这活动啊,那真是像彩虹一样多彩,各种各样的节目就像不同颜色的彩笔,一笔一笔在今天这个大画布上画出超级精彩的画面。
咱们都知道,咱们是中国人。
中国人啊,那可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啦。
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清。
咱们中国有壮丽的山河,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特别特别多的文化瑰宝呢。
这其中呀,中国字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就像一颗最闪亮的钻石,在世界文化的大宝藏里闪闪发光。
你看啊,咱们平常说话写字,那些个中国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
有时候它们安安静静地待在书本里,就像乖巧的小娃娃在睡觉。
可是一旦动起来,那可不得了啦。
就像一群被唤醒的小超人,充满了力量。
这不,接下来就有个舞蹈节目,这个舞蹈啊,就是专门为咱们的中国字编排的,名字就叫《中国人中国字》。
我就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想过中国字会跳舞呢?哇塞,我每次一想到这个就兴奋得不行。
中国字要是跳舞,那得多酷啊!就像那些武侠片里的大侠一样,又帅气又有魅力。
这舞蹈里的中国字啊,肯定不是规规矩矩地站着,就像咱们平时写字一笔一划那么老实。
它们肯定是像调皮的小猴子在树林里蹦跶一样,充满了活力。
我给你们讲啊,这个舞蹈里的小演员们可都是下了大功夫的。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为了把这个舞蹈表演好,每天都在努力地排练。
我偷偷去看过他们排练呢,那认真的样子啊,就像要去参加一场超级重要的战斗一样。
他们在排练的时候啊,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关于中国字的故事。
你看,他们有时候手这样轻轻一挥,就好像中国字里的一撇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就像小鸟在飞翔的时候留下的痕迹一样美。
有时候他们的脚步轻快地跳动,那感觉就像中国字里的那些小点,充满了灵动的感觉,就像小雨滴落在湖面上,溅起一个个小水花。
我还和其中一个小演员聊过呢。
中国人中国字

中国人中国字(歌词)
中国字中国人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写字要用心
做人要真诚
一点一提开头要紧
橫平竖直堂堂正正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写字要用心
做人要真诚
一撇一捺收笔要稳
横折弯钩力度柔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写字要用心
做人要真诚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写字要用心
做人要真诚
一笔一划起伏挫顿先意后笔翰墨有神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中华大家庭
四海皆同心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中国字 中国人》:领略汉字的中国精神

《中国字中国人》:领略汉字的中国精神自汉字产生的那一刻起,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得以用文字的方式,被一代代国人书写、传承至今。
每一个汉字,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既展现先民早期社会的生活图景,又描绘着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历史轨迹。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关于汉字的产生,我们可追溯到仓颉。
史料记载,汉字起源于上古时期人类结绳记事时在岩石、器物上摹画契刻的图画符号。
轩辕黄帝统一华夏后,命史官仓颉造字,仓颉独居深壑,“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经过长期反复摸索尝试,创制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并把这些符号称之为“字”。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文化根脉。
汉字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一路绵延变革,已发展出成熟而多样的字体系统。
它们在传承儒家文化、传播中华文明方面,无时无刻不发挥着重要影响。
拂去岁月的烟尘,端详一个个笔划清晰、线条流畅、气韵生动的汉字,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予人教益、启人心智的文明故事,驰而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皆在力透纸背的一笔一划中,得到有力彰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图书《中国字中国人》以中国字为切入点,按照中国人立身处世、美德建设的不同层面,分成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六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精选与之对应的107个汉字,每个主题选择17-18个汉字,并配以含有历史典故的优美国风散文,让读者在品读中国文字的同时,重温人文经典、探寻中国精神。
编撰中,作者还巧妙地以三字句的歌诀形式,将107个汉字编联起来,形成了一首文气调畅、音韵合辙、朗朗上口的“百字歌”。
全书贯穿着意蕴深远的思想寓意,氤氲着浓郁的中国风情。
无论是讲述107个常用汉字的生成缘起,还是诠释汉字背后的深厚渊源,抑或由一个个汉字深入探究中华民族的精神禀赋,都生动体现出中国人的无穷智慧。
例如我们常用的“德”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人手拿耒耜耕地,种子在发芽生长。
作中国人,写好中国字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至今世界上唯一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
这是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要学中国认识中国字,对他们困难的事,更不要说书写中国字,他们羡慕中国字,羡慕中国的书法文明。
其他的象形文字在流传过程消失了,或者向拼音文字靠拢,可以说汉字是世界的文化的一大奇迹,这对世界文化来说是一大贡献。
说中国的文字塑造了中国华民族的性格。
她的文明影响一代代的中国人,我们的血脉中流传着遥远祖先的血液,通过汉字我们读懂了我们祖先。
他们也通过汉字将他们远古的文明传递给我们。
远古结绳记事,后来黄帝让仓颉造书,这书就是现在所说的字,中华民族从此有了文字,让她的文明渊远流传。
到西汉汉字走向了审美化的道路,逐渐文字不再仅仅是一种记载传播信息的工具,我们惊叹蔡邕的文笔才华,也惊叹他再石碑上所为后人留下的一手好字。
汉字有了生命,和我们的生命融合。
在我们祖先的手中通过他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很多时候是自己心情的自我展示,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堪称中国第一行书,他的每个字都闪耀着灵性,他们飞舞自如,是酒后王羲之的心灵的展现,他的字是魏晋风度时代体现。
唐代颜真卿、柳公权一个圆容饱满,一个铁骨铮铮,难怪后人并称为“颜精柳骨”,堪称中国楷书之模范。
他们的字展现着自我的人格魅力,也展现大唐王朝的开阔的心胸,又有了“草圣”张旭,以张狂的性格书写张狂的书法。
许多的大文学家都是书法家,如苏轼他的诗文词和他的字堪称文堂一绝,交相辉映。
一手好字可以更好的展示自我,练字有审美愉悦功能,可以陶冶身心。
俗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是啊,只要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文章,我们就知道这个人的为人品格,只要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字,我们就知道这个人的气质性格。
我们是多么渴望自己写出一手好字,也渴望通过字来展示自己的个性。
可是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时代,人家不再愿意去发时间去练字,他的审美价值不在那么的明显。
可是我们很多的场合还是要亲自执笔,而不是在电脑上敲击键盘就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字里的中国人
“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在鲁迅先生颇为深情的吟唱中,我们一起认识中国人创造的中国字,体会中国字里的中国人。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
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赞扬,更是一种体悟。
再次接手三年级,甚至又加了软笔书法的教学,对于软笔书法初学者的我来说更能体会到写字教学的困难和重要性,但当真正想把写字教好时,当深入的学习汉字时,才发现其中有太多幽远深邃的,妙不可言的智慧。
一、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汉字里的“静界”
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键盘时代”的来临让这个世界变得忙碌而浮躁,汉字书写实用性的降低,也让写字教育变得有些尴尬。
然而这样危机造成书写能力的丧失,书写文化的断层,甚至是传统文化的后继无人是不能容忍的。
因此写字教学十分必要。
对此,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深有体会,除了爱玩的天性之外,孩子的情绪高远,浮躁不堪。
但是对于学习来说,静心是最高效的。
在所有学习中,能够修习心境的莫过于书法。
因为只有静心无杂念才能架好汉字结构,体会笔势变化,领悟字中深意。
我想创造汉字,创造书法的圣贤是想告诫炎黄子孙:宁静方能致远!
二、零星可比炽日华——汉字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体会汉字的优美。
汉字经历二三千年的演变,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感情、心绪和意境,被誉为纸上的音乐舞蹈。
就其本身而言就是极具美感的,就像美人,亦是环肥燕廋一样。
因为汉字虽被称为“方块字”,但细究之下却是千差万别的。
这些形态各异的汉字,却是让人美不胜收。
尤其是在毛笔字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就拿几个基本笔画来说,点,上尖下圆,像瓜籽,可爱。
东晋王羲之说:“点之形式各有其形,或如蝌蚪,或如瓜瓣,或如鹗口,或如鼠矢。
”再比如对于这群书法初学的孩子来说颇为苦手的“捺”画,也是有的“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有的一波三折,似春蚕蛹动。
多么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笔画!更别提如鸟儿张翅的汉隶,如古木舒展的魏碑,如飞天舞动的行草,如君子端庄的楷书......记得在学习《翠鸟》一课时,孩子们对于“翠”字上的“羽”很感兴趣,因为“钩”都不见了,两个“习”字变小了还有些倾斜。
他们还发现《荷花》一课的“翩”字中“羽”钩在且变得窄长,“羽”字单写时是略丰满,左右等大。
可是正因为“羽”变化了,每个字都协调好看了,这算不算审美进步呢。
汉字书法是将汉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的,长期训练下去,应该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培养爱美情感,因为无人不对美丽的事物感到向往。
三、字若珠玑墨生香——汉字里的思维训练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叫《活在字里的中国人》的书,本以为是通过汉字来体会中国人的智慧,买来一看才发现有六本,这部书颇有意思,它从构字的逻辑重建了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把原本是象形文字的汉字放回图像脉络来理解,一拎就是一串。
我才发现汉字还可以这么玩。
可是细想之下,才想到先人们在造字之初就在和后人玩思维的谜题:
1、概括思维
比如教学“木”字旁时,我问孩子们木字单独成字时和做偏旁时有什么区别,他们的识字量足以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小秘密:①“木”字作左右结构字的偏旁时,“捺”画需要写成“点”。
②写成“点”是为了迁让右边,使右边的笔画不和它打架,抢地盘,③如果木字作上下结构的字偏旁时则是木字要把撇捺舒展开,托住上部分。
祖先们在造字时,都考虑到需要积累大量汉字的孩子们了,留下如此有趣的概括思维训练题。
如果长此以往,他们的概括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也能掌握写字之法了。
2、发散思维
如果说书法中概括思维能合众为一,那么相反发散思维亦能举一反三。
通过写好一个字而写好一类字,触类旁通。
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学习“森”字的写法,上木略扁,撇捺舒展,左下三木中最小,撇变点,右下比左下稍大,撇稍收,捺展开再观察三木的占位,如此“品”字型结构的字可以此类推,一通百通呢?这课中的“裸”字孩子们会写成“示”字旁,于是我跟孩子们说我们学习的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容表意,声旁表音,偏旁要从字意推断,“示”字旁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字?“神”,孩子们异口同声。
“那么庄重的神怎么能不穿衣服呢,因此,裸不可能是“示”字旁!”后来在《争吵》中学到“骂”字,其实我只是顺口问了句“骂”字偏旁是什么,孩子们有的说“马”,有人马上反驳“骂人要用嘴,肯定是口啊”。
我不禁笑出来,孩子们的回答应该算是对我写字教学继续深入的激励吗?
3、比较思维
写字教学中孩子们学会比较,捕捉特征效果很是明显,记得在《画杨桃》中出的“排”和“辈”两个字中都有非,“排”中非字的字颇为张扬,左竖稍短右竖长,而“辈”字非字内敛,两竖基本齐平。
再如毛笔字中教“夺”与“奇”。
“夺”上部撇捺舒展,盖住了下部的寸,而“奇”上部撇短,而捺写成了点,下部可字横画很长,仰托上部。
如果经常引导学生如此比较,书写能力也能在比较中提高了。
也许在日后的写字教学中能体悟到更多的先人思维里的精妙之处,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四、人如其字,字如其人——汉字里的“人”
郭沫若先生说:“养成书写的好习惯,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前面也有论述要把字写好,需要静心、集中注意力力。
对字进行观察,在寻找汉字的结构规律之时培养了观察力,能细心观察,得益的又何止是汉字书写。
另外书法风格各异,所谓颜筋柳骨,就是因为书法以情入法,法中见情,表达着丰富的内涵,字如其人不是没有道理的。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一首歌中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当然长久以来的体会让我知道不仅仅是横平竖直,堂堂正正,还有温和端方,谦让宽容......比如欲下先上,告诉你做人应低调,厚积而发;曲直方圆,刚柔相济,告诉你有时要坚守立场,有时顺应变化;连贯呼应告诉你凡事当三思后行......还有写出好的字体,必须要掌握好间架结构,处理笔画间的各种关系,懂得各部分的大小、高低、避让......懂得各部分顾盼与呼应。
与人相处亦是如此,懂得适时退让,顾及整体利益,拥有宽大的胸怀,尊重他人。
这也进一步架设了写字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桥梁。
就如在之前的讲述中提到“木”字作偏旁时的变化,不真是谦让的表现吗?而且汉字多是内紧外松,不正是中国人宽容平和的体现吗?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在理清自己长久以来的思绪之后,愈发能够体会创造汉字的祖先在为子孙后人留下多少智慧,中国字里留下了多少中国人的痕迹,毋庸置疑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我们需继承,需发扬,所以练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写字教学的前进方向,如夜空之明月,沧海一灯塔。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从汉字出世,一路伴随中国人至今,正如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所写“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我们应该将这火炬继续传递给后世炎黄之孙。
汉字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国人的汉字与天不老,汉字里的中国人与字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