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滤光片的镀制
干涉滤光片检定规程

MV_RR_CNG_0196 干涉滤光片检定规程1. 干涉滤光片检定规程说明 编号JJG812-1993名称(中文)干涉滤光片检定规程(英文)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Interference Filter归口单位上海市技术监督局起草单位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主要起草人何玉莉 (上海市测试技术研究所)批准日期1993年2月13日实施日期1993年6月1日替代规程号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和使用中的、波长范围在330~750 nm的干涉滤光片的检定。
主要技术要求1 外观要求 2 最大透射比不小于表1允差。
3 中心波长 (或峰值波长) 偏差不超过表1允差。
4 半宽度不大于表1允差。
5 截止区域背景光透射比不大于表1允差。
中心波长≥400 nm时,短波限:350 nm;长波限:800 nm。
中心波长<400 nm时,短波限:280 nm;长波限:800 nm。
6 波形系数不大于表1允差。
7 波长均匀性不超过表1允差。
是否分级 否 检定周期(年) 1附录数目 3出版单位中国计量出版社检定用标准物质相关技术文件备注2. 干涉滤光片检定规程摘要 一概述干涉滤光片是利用多光束干涉原理,在光学基底上镀制多层金属和 (或) 介质膜层而制得的。
当白光通过干涉滤光片后,即变成具有一定带宽的单色光,可用它来检定波长和获得近似单色光。
二技术要求1 外观要求 1.1 干涉滤光片表面没有明显的麻点、擦痕、斑点、裂纹等。
1.2 胶合面没有明显的气泡、灰尘、霉斑、脱胶、龟裂等。
1.3 干涉滤光片应有相应的编号。
2 最大透射比不小于表1允差。
3 中心波长 (或峰值波长) 偏差不超过表1允差。
4 半宽度不大于表1允差。
5 截止区域背景光透射比不大于表1允差。
中心波长≥400 nm时,短波限:350 nm;长波限:800 nm。
中心波长<400 nm时,短波限:280 nm;长波限:800 nm。
滤光片加工工艺

滤光⽚加⼯⼯艺滤光⽚作为光学仪器中重要的⼀部分,其加⼯⼯艺是⼀项涉及精密制造、光学设计和物理原理等多⽅⾯知识的⾼科技领域。
滤光⽚的作⽤主要是过滤特定波⻓的光线,从⽽实现⾊彩的选择、强度的调节等功能,⼴泛应⽤于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医疗器械以及通信等领域。
本⽂将详细介绍滤光⽚的加⼯⼯艺,包括其⼯作原理、材料选择、制造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
⼀、滤光⽚的⼯作原理滤光⽚的⼯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的⼲涉和滤⾊⽚的颜⾊过滤。
当光线通过滤光⽚时,特定波⻓的光被吸收或反射,其余的光则通过。
通过调整滤光⽚内部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实现对特定波⻓光的过滤,从⽽达到⾊彩的调整或选择的⽬的。
⼆、滤光⽚材料的选择在选择滤光⽚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其光学性能、物理性质以及环境适应性。
常⽤的滤光⽚材料包括光学玻璃、晶体、陶瓷以及塑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和物理性能,如折射率、透射率、热稳定性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选择。
三、滤光⽚的制造流程1.光学玻璃的切割和研磨:将⼤块的光学玻璃切割成适当的⼤⼩,并进⾏初步的研磨,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的⽑刺和不平整的地⽅。
2.抛光处理:通过抛光机对玻璃表⾯进⾏抛光处理,使其表⾯达到极⾼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3.镀膜处理:在玻璃表⾯涂上⼀层或多层特殊的膜层,以实现光的⼲涉和过滤。
常⽤的镀膜⽅法包括真空蒸发镀、化学⽓相沉积(CVD)、物理⽓相沉积(PVD)等。
4.质量检测:对完成的滤光⽚进⾏全⾯的质量检测,包括光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环境适应性等⽅⾯的检测。
5.包装和运输:将合格的滤光⽚进⾏适当的包装,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四、质量控制在滤光⽚的加⼯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关重要的环节。
这涉及到对每⼀个⼯艺环节的严格监控,以确保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满⾜要求。
此外,对⽣产环境和设备也需要进⾏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和稳定的⽣产状态。
同时,质量管理部⻔需要定期对产品进⾏抽检,以及定期进⾏内部和外部的质量体系审核,以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致性。
光学镀膜原理

光学镀膜原理光学镀膜是一种利用薄膜的干涉和反射作用来改善光学元件性能的方法。
通过在光学元件表面涂覆一层非常薄的膜,可以改变光学元件对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特性,从而实现对光的控制和操纵。
光学镀膜技术在现代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许多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光学镀膜的原理主要基于薄膜的干涉效应。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如果在介质表面涂覆一层薄膜,该薄膜会对光线的反射和透射产生影响。
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决定了不同波长的光在薄膜中的干涉效应,从而导致光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发生变化。
通过精确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材料,可以实现对光的特定波长的选择性反射或透射,从而实现对光的调控。
光学镀膜技术常用于制备各种类型的光学薄膜,如反射膜、透射膜、滤光片等。
这些光学薄膜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学仪器、光学镜头、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例如,反射膜可以提高激光器的光学效率,透射膜可以增强光学仪器的透射率,滤光片可以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线的隔离和选择。
光学镀膜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和光学设计的进步。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具有特殊光学性能的新材料,如光学薄膜材料、多层膜材料等,这为光学镀膜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同时,光学设计的优化也对光学镀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精确的光学设计和仿真,可以实现对光学薄膜的性能进行优化,提高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
总的来说,光学镀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加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薄膜的厚度和材料,可以实现对光的控制和操纵,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材料科学和光学设计的不断进步,光学镀膜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光学和光电子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02-24.3 干涉滤光片

G 高反射膜 间隔层LL 高反射膜
G
G SF S G
(1) 滤光片的中心波长 在正入射时,透射光产生极大的条件为
2nh m
m 1,2,3,
由此可得滤光片的中心波长为
2nh
m
(118)
对于一定的光学厚度 nh, 的数值只取决于 m,对应不同的 m 值,中
心波 长不同。由(118)式可以求得相邻干涉级(∆m=1)的中心波长差为
(2) 纵模间隔 根据(112)式,纵模间隔为
c v vm vm1 2nL 可见,它只与谐振腔长度和折射率有关。
(114)
I
B A C 振荡阈值
增益曲线
0
v1/2 v
v
(3)单模线宽 由多光束干涉条纹锐度的分析,干涉条纹的相位差半宽度为
而由(39)式有
2(1 R)
R
4
π
n
L
2
(115)
2
2nh
(119)
(2)透射带的波长半宽度
透射带的波长半宽度1/2由(56)式确定,
1/2
2nh(1 R) m2π R
2 1 R
2πnh R
(120)
(Δm)
1/2
2(1 R)nh cos
m2π R
Δ m
m2 N mN
(56)
N
2π
πR 1 R
(53)
或表示为
1/ 2
1 R
πm R
2
mπ F
1/2
2nh(1 R) 2 1 R
m2π R 2πnh R
F 4R (1 R)2
(42)
(120)
上式表明,m、R 愈大,1/2愈小,干涉滤光片的输出单色性愈好。
光学镀膜蒸镀

光学镀膜蒸镀光学镀膜蒸镀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用于提高光学器件的光学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学镀膜蒸镀的原理、应用以及制备过程。
一、原理光学镀膜蒸镀是利用蒸镀技术在光学器件的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薄膜,以改变器件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特性。
这种薄膜通常由不同材料的多层膜堆叠而成,每一层膜的厚度都是以波长为参考的。
光学镀膜蒸镀的原理基于干涉和反射的特性。
当光线从介质中进入薄膜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通过适当设计和控制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和反射率,可以实现对光的干涉和反射的控制。
因此,通过合理设计薄膜的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光的特定波长的增透、折射、反射和吸收等功能。
二、应用光学镀膜蒸镀技术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光学薄膜广泛应用于光学镜头、光学滤波器、光学反射镜、光学棱镜等光学器件中。
1. 光学镜头:通过在镜片表面镀上透明薄膜,可以提高光学镜头的透射率,减少反射和散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2. 光学滤波器:通过控制薄膜的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的选择性透过或反射,实现滤波功能。
例如,彩色相机中使用的红外滤光片,就是利用光学镀膜蒸镀技术制备的。
3. 光学反射镜:光学反射镜通常由多层薄膜堆叠而成,用于反射光线。
通过设计和控制薄膜的结构和参数,可以实现对特定波长光的高反射。
光学反射镜广泛应用于激光器、望远镜、光学仪器等领域。
三、制备过程光学镀膜蒸镀的制备过程包括下述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根据所需的薄膜材料和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材料的纯化和配比。
2. 沉积设备准备:准备好蒸镀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清洗和真空抽气,确保设备内部的洁净度和真空度。
3. 蒸镀过程:将薄膜材料放置在蒸镀源中,加热至材料的蒸发温度,使材料蒸发,薄膜分子沉积在待处理器件表面。
4. 控制参数:在蒸镀过程中,需要控制蒸镀速率、温度、真空度等参数,以保证薄膜的质量和性能。
5. 薄膜测试:制备完成后,需要对薄膜进行测试和表征,以确保薄膜的性能和技术要求。
光学滤光片镀膜原理

光学滤光片镀膜原理
光学滤光片镀膜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在光学元件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薄膜,以改变光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等特性。
这种镀膜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各种光学效果,例如增透、反射、干涉、偏振等。
在光学滤光片镀膜过程中,通常使用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PVD或CVD)技术,将所需的薄膜材料以原子或分子的形式均匀地沉积在光学元件的表面。
这些薄膜材料可以是金属、介质或半导体材料,其厚度和组成可以精确控制,以达到所需的光学性能。
通过选择不同的薄膜材料和工艺参数,可以在光学元件表面形成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薄膜,从而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
例如,增透膜可以减少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光,提高透射光的透过率;反射膜可以增加光学元件表面的反射光,常用于制作反射镜或反射式滤光片;干涉膜可以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改变光学元件的透射光谱特性,常用于制作干涉滤光片或全息滤光片等。
总之,光学滤光片镀膜是通过在光学元件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薄膜,利用不同的薄膜材料和工艺参数,实现所需的光学效果。
这种镀膜技术可以提高光学元件的性能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摄影器材、医疗设备等领域。
干涉滤光片的作用原理

干涉滤光片的作用原理
干涉滤光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元件,它通过利用干涉现象和吸收性滤光片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光的颜色和强度。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干涉滤光片由两个吸收性滤光片组成,它们的透过轴相互垂直且厚度相等。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它们会在干涉滤光片内部形成干涉现象,从而产生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强度取决于光线的波长和入射角度。
在某些位置,干涉滤光片将只透过某个波长的光线,而将其他波长的光线反射或吸收。
因此,干涉滤光片可以用来分离光线中的不同波长,从而产生色彩效果。
此外,干涉滤光片还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度。
当两个吸收性滤光片的透过轴相互平行时,它们的吸收效果相互叠加,从而减弱入射光的强度。
反之,当它们的透过轴相互垂直时,它们的吸收效果互相抵消,从而增强入射光的强度。
总之,干涉滤光片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涉现象和吸收性滤光片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光的颜色和强度。
它在光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激光、光学仪器、相机镜头等方面。
- 1 -。
太阳跟踪器干涉滤光片的研制与测试

wi o — sitd d p st n s s e ,t e fl r wih a e a e ta s ta c e s t a .1/ n t in a sse e o ii y tm h o h i e t v r g r n mitn e ls h n 0 6 t 9 i
tng,a li i l mpr e ov d mon t rng me h s u e o r d e t e a s r i n o 2 . Ba e 1r p a — io i t od i s d t e uc h b o pto fTiO3 s d 01 e e t
Ab t a t Sun i t a 0n wa e e gt st e c a a t rs i h tt e lg ne g s s a l n s sr c : lgh t7 5 m v l n h ha h h r c e itc t a h i hte r y i t b e a d i
4 0 m  ̄ 7 0 m 、 8 n  ̄ 1 0 n a d o e 1 i 5 n i a h e e . I h r c s fe a o a 0 n 2 n 70 m 0 0 m n v r 9 n 7 0 m S c iv d n t e p o e so v p r —
( . h n c u nv ri f S inea d T c n lg C a g h n 10 2 , ii , hn ; 1 C a g h nU ies y o c c n eh oo y, h n c u 3 0 2 J l C ia t e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实验日期: 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本实验利用真空镀膜机采用高真空镀膜技术、光学极值法检测膜厚技术、 真空度检验技术镀制了以硫化锌为高折射材料和冰晶石为低反射材料的 G(HL)3 H(2L)(HL)3H 膜系窄带全介质干涉滤光片。 利用 TU-1221 紫外和可见光分 光光度计测量绘制得干涉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如图 4-2-1 所示。 关键词:多层干涉滤光片 高真空镀膜 透过率曲线
6/9
2.3 真空技术
“真空”是指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状态。真空泵是把被抽容器中的气 体排放出从而降低容器内气压的机具。根据排气压强,真空泵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往大气中排气的泵,这种泵一般称为粗抽泵或前级泵,它可以从大 气压下开始工作,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需要在出口处维持一低气压的泵连用。 旋转机泵、活塞式机械泵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只向低于大气压的环境中排 气的泵。这类泵是在气体相当稀薄时才能开始工作,并气体排除到已被前级泵抽 成低真空的地方。这类泵称为高真空泵,如扩散泵、分子泵等。第三类是可束缚 住系统 中的气体和蒸汽的泵,如吸附泵和低温泵等。
4.1 干涉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
旋转滤光片的摆放位置,测得透过率曲线图,如图。并测得参数如下:
表格 1
中心波长 0 (nm) 633.02
中心透过率峰值 Tmax 86.7%
半高宽 / 0 34.65
分析图 7 并与透过率曲线的理论计算结果图相比,可发现本次实验所得两 图与理论图有局部差别,但是总体趋势还是相同的,所以本次实验基本成功。造 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的原因可能是:镀制过程中操作的不精细,不能严格
i / 2 , 低折射率膜层, G 为基片。 对 ni di cos i / 4 的膜系, 学厚度为 / 4 的高、
cos i 0 ,该层对应的特征矩阵为
0 Mi i i i i 0
(13)
满足这一条件的单层膜与基底 g 构成的膜系有
S、 R 和 M 8 组成的参考光路, M 9 和 M 10 , 另一路是 M 7 、 分成两路: 一路是 M 6 、
样品 S 放在此光路中。这两路光强由光电倍增管交替接收,并进行强度比较,由 此得出样品 S 的透过率。改变 G 的转角,可以选择不同的波长进行测量,从而得 到完整的透过率曲线。
四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
1 0 0 1
(17)
这是一个单位阵,它对波长 没有影响,在计算时,可以看做是虚设层,但 应注意,对其他波长而言它就不是虚设层了。 它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情况如 全介质 / 4 膜系构成高反射膜如图 2-5 所示。
图 4:全介质
膜系构成高反射膜
图 3:几种
反射膜系的反射率曲线
9/9
于选定控制波长。实验中选硫化锌为高折射率材料,冰晶石 图 5:DM-450 型镀膜机 为低折射率材料,硫化锌和冰晶石分别放在两个钼片制成的加热舟内。镀膜时以 H 层、L 层交替加热进行蒸发。
7/9
实验中用 TU-1221 紫外和可见光分 光光度计测量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直 接测量 T 曲线,从曲线上求出介质干 涉率滤光片的三个主要参数 0 、 Tmax 、
B 0 C i i
所以
i i g 1 i i g i 0 i
(14)
Y
设 n0 1 ,正入射时,
C ig B g
(15)
i2 2 1 0 Y g R 2 0 Y 1 i B
(9)
Y R 0 0 Y
2.1.3 多层膜的反射率
2
(10)
对于如图 2-4 所示的多层介质膜系, 也可以把膜层 n1 , n2 ,......nk 和基底 ng 等效 成有效导纳为 Y 的单一界面,此时(9)式仍然成立,而(7)式对应改为
2
(16)
R 为极大值, 若 ni ng 则 Y ng , 这样的 / 4 层为高反射层, 若 ni ng , 则 Y ng ,
5/9
R 为极小值,这样的 / 4 为低反射层。
当 ni di cos i 为 / 4 的偶数 2m 时, 所以 cos i 1,sin i 0 , m (m 1, 2,...) , 这时该层的特征矩阵为
1 B k Mi C i 1 g
其中
(11)
图 2:多层介质膜系与其等效界面 4/9
cos i Mi i sin i i
i sin i i cos i
(12)
为第 i 层的特征矩阵。 即整个膜系的所有光学参数及其相对反射特性的影响取决 于各膜层的特征矩阵的乘积。 在相位因子 i 中,我们称 ni di cos i 为第 i 层的光学厚度,当它是 / 4 的时 候, 膜层叫 / 4 层。 若每层的光学厚度都是 / 4 的整数倍, 则整个膜系叫做 / 4 膜系。我们用字母的排列“GHLH„”表示膜系的情况,其中,H、L 分别代表光
/ 0 。光度计的光路系统如图 5-2-10
所示。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如下:乌 灯 W1 或氘灯 D2 发出的光经过 M 1 、 S1 和 图 6:TU-1221 紫外和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示意图
M 2 准直后照射到光栅 G 上, G 衍射的光经过 M 3 、 S 2 、 M 4 和 M 5 后由斩光器 C
也与入射角 i 和 t 有关:
ip
ni nt , tp (p波) cos i cos t
(2) (3)
si ni cos i ,st nt cos ( t s波)
2/9
于是可得振幅反射率及能量反射率:
r
i t i t
(4)
R(
i t 2 ) i t
(5)
两式中的 无论对于 p波还是s波 都适用。由于不论对 p 还是 s ,在忽略吸收条件 下都有:
R+T=1
因此,知道 R 后,便可求得 T 不必再直接计算。 2.1.2 单层膜的反射率
(6)
考虑在基片上单层膜平行平面薄膜的情况。 光线入射时, 会在界面 和界面 上产生多光束干涉,如图 1(a).对这种情况下计算其反射率可以发现,可把它 看做是如图 1(b)那样单一界面的情况,即可以把 n0 n1 n2 的单层膜系统看做
一、引言
从发现薄膜的干涉色彩现象开始,特别是 1930 年真空蒸发设备出现以后, 人们对薄膜科学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在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具有不同 折射率的多层介质薄膜沉积在玻璃基片或金属基片上,以达到控制光的目的,如 减反膜、反射镜和光学滤片等。这些光学薄膜在日常生活、工业和科学技术等许 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没有光学薄膜,大部分现代光学系统就不能正 常工作。 在光学镀膜中,多层多周期的光学薄膜最为突出,而窄宽带干涉滤光片则是 这一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他是将宽带光谱变为窄带光谱的光学元件。一 种典型的光学元件是在玻璃基片上镀制“银—介质—银”三层膜,前后两层银膜 构成两个相互平行的高反射率板,介质膜层通常为冰晶石或者是氟化镁等,作为 间隔层。这种干涉滤光片实在法布里—铂罗干涉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因而被
1/9
称为法布里—铂罗型干涉滤光片。它在光学、光谱学、光通信、激光以及天文物 理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银层具有很强的吸收,用银层作反射层的“金属—介质”干涉滤光的透射 率很难高于 40% 。而用多层透明介质膜构成的高反射率膜板代替银介质层构成 的干涉滤光片能弥补这一缺点, 可是峰值的透过率高达 80% 以上。 这就是全介质 型干涉滤光片。 本实验要求镀制一块多层介质膜法布里—帕罗型干涉滤光片,并测量其参数, 通过实验, 掌握干涉滤光片的原理, 并熟悉真空系统的操作和滤光片的镀制过程。
2.2 膜厚的监控
准确地控制每一层介质膜的厚度是制备多层介质膜的关键。一般膜层厚度 的允许的误差最好小于 2%,偶尔允许到 5%,本实验采用极值法进行膜厚度监控。 当膜厚的光学厚度为 0 /4 的整数倍时,薄膜的透射率或反射率出现极值,即薄 膜的透射率与反射率随膜厚呈周期性的变化。选定控制波长后,将通过监控片的 光信号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再用放大器显示出来。电信号从每一个极大到极小所 对应的膜厚度为 0 /4, 反之, 电信号从每个极小到每个极大所对应的厚度也是 0 /4。
i sin 1 1 1 2 cos 1
(7)
等式右边 2x2 矩阵为膜层 n1 的特征矩阵,其中
1
2
n1d1 cos 1
(8)
称为 n1 膜层的相位因子,i 为虚数单位,2x1 矩阵称为基底为 n2 的特征矩阵。等 式右边的矩阵称为膜系的特征矩阵, 膜系的有效导纳 Y 由此矩阵的两个矩阵元决 定:
8/9
符合镀制条件导致所镀制的滤光片精密度不够; 测量过程中由于滤光片的镀膜不 均匀等条件导致测得的透过率曲线图偏差。
五、结论
本实验利用真空镀膜机采用高真空镀膜技术、光学极值法检测膜厚技术、真 空度检验技术镀制了以硫化锌为高折射材料和冰晶石为低反射材料的 G(HL)3 H(2L)(HL)3H 膜系窄带全介质干涉滤光片。 并利用 TU-1221 紫外和可见光 分光光度计测量绘制得干涉滤光片的透过率曲线(图 4-2-1) ,分析透过率曲线 图并与理论图对比,可看出本次试验所镀制的滤光片基本符合要求,但是滤光片 的镀层不均匀。
n0 Y 的单一界面来处理,并且仍然可以用(5)式来计算反射率 R。Y 称为单层
膜系统的有效导纳。
图 1:单层薄膜的多光束干涉及其等效界面图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采用矩阵法。单层膜系个各光学参数间的关系可用矩阵表示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