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成语故事
你知道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吗

你知道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吗导语:乐不思蜀,表示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你知道乐不思蜀主人公是谁吗[拼音]lè bù sī shǔ[释义]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
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1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
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
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2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1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
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
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
”刘禅听后,牢记在心。
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2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
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
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
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
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3乐不思蜀(汉语成语)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
乐不思蜀的成语

乐不思蜀的成语
摘要:
1.乐不思蜀成语的来源
2.乐不思蜀成语的意义
3.乐不思蜀成语的用法和例句
4.乐不思蜀成语的启示和应用
正文:
1.乐不思蜀成语的来源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们过上好日子后就不再想念故乡或原来的生活。
相传刘备统一了益州后,百姓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而诸葛亮则认为,益州这个地方虽然富饶,但是容易让人沉溺其中,乐而忘返。
于是,诸葛亮用“乐不思蜀”来形容这种状况,并告诫刘备不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要有远大的志向。
2.乐不思蜀成语的意义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意义在于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要有远大的志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同时,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人们过上好日子后就不再想念故乡或原来的生活。
3.乐不思蜀成语的用法和例句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人们过上好日子后,忘记了过去的艰辛,不再想念故乡或原来的生活。
在句子中,可以用来修饰人或事物。
例句:自从搬到城市后,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逐渐乐不思蜀,忘记了家
乡的亲朋好友。
4.乐不思蜀成语的启示和应用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水平提高后,不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要有远大的志向,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过去的友谊和亲情,不要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忘记了自己的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用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们在生活条件改善后,忘记了过去的艰辛,不再珍惜过去的友谊和亲情。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乐不思蜀的故事和用法,供大家参考
乐不思蜀故事内容: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说的是蜀后主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设宴款待。
在放到蜀国的音乐时,蜀国的官员都掉眼泪了,只有刘禅还笑嘻嘻的,司马昭问刘禅,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在这里快乐,并不想蜀国。
乐不思蜀的意思:
[释义] 蜀:指三国时蜀国。
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语出] 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
[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 蜀;不能写作“属”。
[近义] 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反义] 叶落归根恋恋不舍
乐不思蜀造句:
1.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2.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3.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4.想不到他上台北后,就乐不思蜀,怎麼也不肯回来了。
2023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2023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2023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1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
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
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
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
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2023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2乐不思蜀(汉语成语)乐不思蜀(lèbùsī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成语辨析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蜀:不能写作“属”。
辨义:“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2023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成语出处原文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乐不思蜀的故事

乐不思蜀
【成语拼音】:lè bù sī shǔ
【成语解释】: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成语例句】: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近义词】: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反义词】:叶落归根、恋恋不舍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忘本
【成语故事】:公元223年,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去世,他十六岁的儿子刘禅即位。
刘禅昏庸无能,后来诸葛亮等辅佐他的人相继去世,蜀国便每况愈下,国势日衰。
公元263年,在魏国的大举进攻下,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刘禅被迫迁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封他为安乐公。
刘禅居然很满足,心安理得地又在异国他乡过上了享乐生活。
一天,魏国的当权者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特地为他安排了蜀地歌舞。
在场的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有的还掉下了眼泪。
只有刘禅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司马昭见状,
私下对一位大臣说:
“一个人竟糊涂到这等程度,真是不可思议。
即使诸葛亮在世,也不可能保住他的江山!”司马昭故意问刘禅:“你思念蜀地吗?”刘禅回答说:“这里快乐,我不思念蜀地。
”原在蜀汉任职的正暗地里对刘禅说:“您要再被问,就应该哭着说,我没有一天不思念。
”不久当司马昭再问起时,刘禅照郤正教的说了,还勉强挤出了眼泪来,被司马昭当场揭穿。
刘禅的言行成为千古笑柄。
2022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第2页 共Leabharlann 页正音:乐:不能读作“yuè”。 辨形:蜀:不能写作“属”。 辨义:“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 “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行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成语出处 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 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 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 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 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 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 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 命。”左右皆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3]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有意支配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 的亡国感到哀痛,而刘禅却快乐嬉笑,麻木不仁。司马昭望见这
2022 年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关于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1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叮嘱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
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 怡然自若,不为哀痛。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 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 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 您就先凝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终张开双眼, 很仔细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惦念啊!’ 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 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连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 感惊异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 马昭见刘禅如此醇厚忠恳,从今再也不怀疑他。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

乐不思蜀的成语故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成语故事流传至今,其中就包括了“乐不思蜀”这个经典成语。
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的一段故事,讲述了刘备在蜀地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却因此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仁义之君,深受人民爱戴。
在刘备统一蜀地之后,他就开始在蜀地安居乐业,修筑水利、兴修文教、推行农桑,使蜀地的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他还重用了一批贤能之士,如诸葛亮、赵云等,使蜀汉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的心思却慢慢地被享乐所占据,他沉迷于美酒佳肴、音乐舞蹈,每日只知快乐享受,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不再审视政绩,更不再关心百姓的疾苦。
这样的生活让蜀汉政权逐渐腐败,国家的实力也逐渐削弱。
直到有一天,诸葛亮找到刘备,向他陈述了蜀汉政权的种种危机和困难。
诸葛亮的一席话,让刘备如梦初醒,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于是,刘备下定决心,重新审视国家大计,整顿政府,重振蜀汉政权,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使蜀汉政权得到了新的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乐不思蜀并非简单地指人放纵享乐,而是要警惕人们不要因为繁华富贵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责任。
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走向成功。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也能够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
我们要明白,人生不能只是追求享乐,更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在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也才能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牢记这个成语故事,不要乐而忘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乐不思蜀
【拼音】:
lèbùsīshǔ
【解释】:
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举例造句】:
刘备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阿斗,‘乐不思蜀’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
(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
【成语故事】: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
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左右的人都笑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