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云的观测
《云的观测》练习(修改)

6、《云的观测》练习一、填空题: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2、(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3、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4、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或组成的。
5、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
6、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晴雨表。
7、人们常常根据天空中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和。
8、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9、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0、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
12、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卷云13、通常把云分成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看上去像棉花一样的云叫,纤细的羽状云是。
14、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和三类。
15、人们常常根据的多少来区别晴天、和。
根据的大小制定雨量等级表。
《云的观测》教案

《云的观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的形成和分类,掌握观测云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云的形成:介绍水蒸气凝结成云的过程。
2. 云的分类:讲解常见的云类型及其特点。
3. 观测云的方法:学习如何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厚度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云的形成过程、分类及观测方法。
2. 难点:云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云的图片。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
3. 实践材料:观测云的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云的形成过程、分类及特点。
3. 实践:带领学生到观测场地,学习观测云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云的特征。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云的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云的观测图,并简要描述云的特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云知识掌握程度,包括云的形成、分类和观测方法。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 考察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气象科学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学习云的观测和气象数据收集。
3. 开展云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绘制出独特的云作品。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观测报告和云绘画作品,分析其在观测和记录过程中的表现。
2.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3. 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教学改进1. 根据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2. 丰富教学手段,如引入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确保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内容:介绍风的形成和观测方法。
云的观测(第二部分)

例1:天空有两层云,下层为层积云Sc,从云隙 天空有两层云,下层为层积云Sc, Sc 中判断上层为卷积云Cc 布满全天。 Cc, 中判断上层为卷积云Cc,布满全天。 云量记为: 云量记为:10/101/20。 例2:天空有微量的毛卷云Ci fil,不到1/20。 天空有微量的毛卷云Ci fil,不到1/20 云量记为:0/0 云量记为: 6成 例3:云布满天空,有空隙,毛卷云Cs fil 6成、 云布满天空,有空隙,毛卷云Cs 淡积云Cu 2成 层积云Sc 2成 淡积云Cu hum 2成、层积云Sc cug 2成。 云量记为: 云量记为:10-/4
薄的高云。卷云很薄时,星光位置分明,稀疏零散,且可以 透过云层,呈灰白色,没有闪闪发光的感觉,这种情况往往 容易给人造成错觉,误认为碧空无云。当碧空无云时,不仅 星光闪闪四射,有耀眼的感觉,并且星光布满全天。 卷云、卷积云。一般呈灰白色,云厚处只能看到较明亮的星 光,云薄处必须仔细分辨才能看出一些卷云的特征,卷云在 月亮周围经常有不完整的晕,而卷积云则没有晕出现。 卷层云。一般也是呈灰白色,云薄时,星光稍微模糊且分布 均匀;云厚时,大部分星光看不见,只能看到几个亮度较大 的星星且光点模糊。在月亮周围常有完整的晕,隐约可见云 的结构,星月光呈乳白色。 密卷云、高积云。在夜间,当密卷云很低时,很容易误认为 高积云,月光下的透光高积云常可见环绕月光的月华,云体 光滑、紧密,而月光下的密卷云,虽也出现不完整的月晕, 但常模糊一片,边缘松软、发毛。在无月光时,高积云仅云 缝可见星光,而密卷云云片处可见隐约的星光。
四、高层云与雨层云 雨层云常易与厚的高层云相混淆。 均匀程度:Ns更阴暗而均匀,且各部分均蔽光,ASOP薄的部 分日月位置模糊可辨 降水性质:Ns-降连续性的雨雪,AS-间歇性雨雪。 雨层云的降水一般比高层云的降水大得多。原因是: __________。 A.云层厚 B.云底高度低 C.云层稳定 纹理结构:高层云-具有条纹或纤缕结构 云底高度:Ns<1500
云的观测

一、云的观测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
其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
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云的观测应尽量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进行,云的观测应注意它的连续演变。
观测时,如阳光较强,须戴黑色(或暗色)眼镜。
(一)云的分类和云状的定义云的形状多种多样,瞬息万变,绚丽多姿。
尽管它的外形千变万化,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却又有其共同的特点,可以归纳分类。
常用的分类有两种。
形态学分类:按云的外形及中纬度地区平均以前云底高度将云分成四族十属,每属分为若干亚属、种,类等。
这种分类法在1957年国际上通用的,故也称国际分类。
我国现行观测规范中,参照这种分类法,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表1 云状分类表发生学分类:按云形成的物理过程以及相应具有的形态特征分为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三类。
积状云:包括积云、积雨云、卷云;层状云:包括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层云;波状云: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层积云。
云状的识别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
要比较准确的判别辨认各种云状,除了掌握云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应了解形成云的主要物理过程。
本节着重从云的外形成因入手,按发生学分类来阐述云的外形特征。
一、积状云是在不稳定层结的空气中,由于热力和动力原因而产生对流作用所形成的云。
低空的积状云有积云、积雨云。
其基本特征是生成时云体垂直向上发展,消散时向水平方向扩展,常为分散孤立大云块。
云底通常在1500米以下,由水滴构成,对流发展旺盛时,上部有冰晶结构。
卷云则为高空的积状云、由冰晶组成。
云底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由于高空温度低、水汽少、风速达、故形成的云呈丝缕结构的团簇云块、云片或云丝。
(一)积云(Cu)垂直向上发展,顶部呈圆弧形或圆弧形重凸起,而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云体边界分明。
积云如果处在和太阳相反的位置上,云的中部比隆起的边缘要明亮;反之如果处在同一侧,云的中部显得黝黑,但边缘带着鲜明得金黄色;如果阳光从旁边映照着积云,则云体明暗特别明显,当积云移至天顶时,看不见圆弧形的顶,而只看到暗黑的底部。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云的观测

(2)堡状云
堡状云底部水平,顶部则是并列着突起的小云塔,形状 像远方的城堡。这种云的形成,常常是在波状云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当波状云在逆温层下形成以后,如果逆温层不太 厚,则逆温层下湍流发展时,较强的上升气流就穿过逆温层, 使水汽凝结,形成具有圆弧顶部的云朵,这就是堡状云。常见 的堡状云有堡状高积云和堡状层积云。
空气大规模的系统性上升运动锋面上的上升运动引起的暖冷空气相遇由于二者密度不同稳定的暖湿空气沿冷空气斜坡缓慢滑升绝热冷却形成层持续时间长空气上升高度高毛卷云层状云卷云
看云识天气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 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 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 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 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 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淡积云 当对流高度超过凝结高度,并且在0℃等温线高 度之下时,形成的就是淡积云 。
①积状云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云块小云顶高度低,云水 平延伸距离大于垂直厚度; ③云体由水滴组成; ④云内上升速度不大,云中 遄流较弱。
浓积云
云顶的高度在0℃等温线高度之上,而在冻结 高度之下则形成浓积云。
①云体高大臃肿, 垂直高度小于水平 延伸距离; ②云体黑暗;
轮廓。“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层状云---高层云: 浓密灰白,均匀成层,产生连性降水。
层状云---雨层云:云幕,范围大能遮云蔽日,产生连续
性降水。“天上灰布云,下雨定连绵”
(3)波状云的形成
波状云是波浪起伏的云层,包括卷积云、高积云、层积 云。云中的上升速度可达每秒几十厘米,仅次于积状云中的上 升速度。 当空气存在波动时,波峰处空气上升,波谷处空气下沉。 空气上升处由于绝热冷却而形成云,空气下沉处则无云形成。 如果在波动形成之前该处已有厚度均匀的层状云存在,则在波 峰处云加厚,波谷处云减薄以至消失,从而形成厚度不大、保 持一定间距的平行云条,呈一列列或一行行的波状云。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6《云的观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云的观测》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以观测云为主题,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云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云,并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在观测云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观测技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形成以及观测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3.云与天气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云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天气案例,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测云的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
3.准备天气预报软件或设备。
4.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的变化,激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类型的云?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云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观测方法。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如积云、层云、卷云等。
讲解云的形成原因,如水蒸气凝结、空气上升等。
教授观测云的方法,如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实践。
每组选择一个观测点,用望远镜、相机等工具观察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14云的观测

云的观测
1、为什么要观测云?
–云的变化预示未来天气变 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如飞机确定飞行高度时要 考虑云量、云高和云状。
–如人工降雨或人工消雹。
2.云是由什么组成的?
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 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 组成的。
3、回忆自己看到过的云, 你联想到了什么?
棉花、羽毛、一些小 动物及各种东西
4、云的观测内容及要求
云的观测主要是: 估计云量 判定云状 测定云高
要求:
云的观测应尽量选择在能看 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 地点或平台上进行。 观测云时,如阳光较强,须 戴黑色(或暗色)眼镜。
观察云
晴天
阴天
雨天
观察云 我们根据云量的多少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太阳总能看见)
天气 阴天: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
观察云 我们根据云量的多少
晴天:无云或云量少(太阳总能看见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对云进行分类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 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类型 形状 高度
特点
层状云
扁平 层状
接近地面
灰色、有时覆盖大部分天空、 变厚会形成雨层云
积状云
棉花 堆状
高于层云
雨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
晴天
阴天
雨天
层状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扁平层状的云
积状云:像棉花团
波状云:在高空像羽毛像绫纱
对云进行分类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 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类型 形状 高度
特点
层状云
扁平 层状
接近地面
灰色、有时覆盖大部分天空、 变厚会形成雨层云
云的观测

浓积云Cucong:浓厚,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隆起,像花
椰菜。个体臃肿高耸。
顶部:云泡,卷挟、蒸发或下沉气流 云泡下塌使下面的云泡受到阻挡,在高空有小的偏向
积雨云(Cb)
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云顶由 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 构,呈铁砧状或马鬃状。云底阴沉混乱 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结构。 是典型的降水云,产生阵性降水,有时 有冰雹和龙卷风
高积云的成因与层积云相似。薄的高积云 稳定少变,一般预示晴天,谚语“瓦块 云,晒煞人”,“天上鲤鱼斑,晒谷不 用翻”。 高积云发展增厚,并融合成层,则 说明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产生降水。
Actra:个体明显,排列规则,但各部分透 明度不同。云缝中可见青天,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 Acop:连续,云块深暗而不规则。几乎完 全不透光,但云底云块个体依然可辨。 Aclent:分散于天空,呈椭圆形或豆荚形, 轮廓分明,云块不断变化。多预示晴天。
通过对云块回波强度的分析对无雷暴下的积 雨云观测具有参考价值。
安徽2004年7月7日强对流 TITAN 3 0分钟预报与实况
安徽2004年7月7日强对流 TITAN 3 0分钟预报与实况
安徽2004年7月7日强对流 TITAN 3 0分钟预报与实况
一般来说,对流单体从最初的有雷达回波到地面产生降水大约需 要10~15分钟,且其回波往往是从中空开始观测到,而后降水发 展,回波厚度加厚,并出现强中心
积雨云的观测
雷暴和闪电是积雨云独有的特征,若有雷暴或闪电,则必为积雨 云。但并非所有的积雨云都一定能产生雷暴或闪电,即不能把是否有雷暴 或闪电作为判断积雨云的唯一依据。积雨云可据下列特征或观测经验加以 分析判定。 当积雨云逼近测站时 积雨云一般移速较快,常从天边某一方向在很短的时间内侵盖全天。 特别是当云量多、来势猛的积雨云逼近测站时,常常是风沙突起,甚至可 听到云内“唰唰”的雨磨声。 各气象要素均有明显的变化,如:风向突变,风速突增; 气压、气温下降, 相对湿度增大。若打开收音机,则可听到云内电波的干扰杂音。 当积雨云移至天顶时 天空更加黑暗,常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人感发闷、冷湿。白天 或夜间借地面灯光照映,可见其云底特征:阴暗混乱,起伏明显,甚至呈 悬球结构或伴有弧状云。 大范围积雨云的云底状况很容易与层积云或雨层云相混淆。这种情况下如 果出现明显的阵性降水及气象要素是否突变进行判断 积雨云常产生猛烈的阵性降水,雨点急而大;甚至伴见冰雹、飑、龙卷风 等灾害性的天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并积累有关云的谚语、成 语、诗词等。
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太阳落地云来抢,不等半夜听雨响 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14 云的观测
晴天
阴天
雨天
层状云
层
波状云
观测下面的几幅图片,把观测的结果记 录下来。
云的形状
云量
卷积云
看云识天气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鱼鳞云,不雨也风颠。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